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增強廉政制度執行力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懲防體系建設中,制度是保證。有了制度,就能規范行為,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保證干部做到廉潔自律。然而,相關的廉政制度不少,但干部違法亂紀的案件卻局高不下,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制度執行缺乏力度。要增強執行力,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
原因之一:廉政文化意識淡薄,導致執行力下降。
廉政制度是廉政文化的重要內容,要執行好廉政制度,首先要認同廉政文化,若不是從思想上真正認同廉政文化,那么,對廉政制度就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在執行時就會柔而不剛,軟而無力,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干部違法亂紀,甚至作風敗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廉政文化意識淡薄,沒有從思想上真正認同廉政文化,導致為廉政盡責的意識缺位,不認為執行廉政制度是自己應有的責任,所以,也就不可能去認真執行,只是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甚至扮演“兩面人”角色,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像已經做到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的陳良宇這樣的高官,也是廉政文化缺位,他自己提出“三條高壓線”,要求廣大干部不要碰,而自己卻屢屢碰撞,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卻做不到,說明他的思想深處,廉政文化意識淡薄,在大會上所作的廉政報告,只要求別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應該去執行。
原因之二:作風不實,執行不嚴,導致執行力下降。
在實際工作中,少數干部工作浮躁,怕得罪人,奉行“好人主義”的現象還有不同程度地存在,明知有人不執行制度,或者違反制度也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缺少真抓實干、務求實效的作風。這樣,長此以往,廉政制度就只能成為嘴上講講、墻上掛掛的擺設,就會影響廉政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執行力自然會越來越弱。
原因之三:缺少監督檢查和考核機制,沒有形成管理閉環,導致執行力下降。
廉政制度要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筆者認為,必須抓好三個環節:一是制度的制定;二是制度的執行;三是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和考核。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往往對制度的制定這個環節比較重視,而對執行過程重視不夠,檢查不到位,考核的力度不夠,考核的機制不健全,也缺乏獎懲機制,執行好與壞一個樣,長此以往,使得執行者喪失積極性。為什么會發生重視制度的制定而不太重視制度執行過程呢?原因是我們的管理體制的設計是下級服從上級,從理論上講,上級出臺的制度,下級必須執行,而且干部又是精挑細選的,素質高,紀律性強,所以很放心,習慣上總認為制度下發后已經完成了任務,執行是下面的事情,至于是否得到有效執行、執行得好與壞就任其自然,管得比較少。但事實并沒有像設計的那樣理想,有些干部為了某種利益,合意的執行,不合意的不執行的現象時有發生。
原因之四:制度本身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導致執行力下降。
制度執行力強不強,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制度本身有沒有操作性。在實踐中,常常會發現一些制度都是按照上級的制度照搬照抄,原則性很強,缺乏對本單位的針對性,具體很難操作。這些缺乏可操作性的制度,往往徒有虛名,流于形式,這些制度越多,越會使人厭煩和麻木,給執行者增加抵觸情緒或逆反心理,甚至殃及其他制度的有效執行。
二、增強廉政制度執行力的措施
措施之一: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提高廉政文化認同度。
要提高廉政制度的執行力,認同廉政文化非常重要。只有認同廉政文化,干部的價值觀與廉政所要求的價值觀才能一致,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弘揚廉政文化是自己應盡的職責和義務,才能有廉政責任感,從而產生執行廉政制度的“愿力”。“愿力”實際上是愿意去做事,包含著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愿意”和“被迫”兩個不同思想狀態下去執行制度,效果必然會有很大差異,只有愿意做的事,才能不折不扣地去做好。而要認同廉政文化,獲得“愿力”,就要進一步加大廉政文化建設力度,加強廉政文化宣傳教育,通過廉政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等形式,營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圍,不斷增強廣大干部的廉政意識和執行廉政制度的責任感,使廉潔自律成為自己的自覺行動。近幾年,市氣象局十分重視廉政文化的研究和宣傳,成立了廉政文化研究會,每年都召開會議進行交流、研討,并匯編廉政文化論文集供大家學習討論;在日常工作中,以《清源》電子刊物為平臺,廣泛宣傳廉政文化;在春節、元旦節日期間,倡導“廉政對聯掛起來、廉政短信發起來、廉政歌曲唱起來”,營造“以遵守制度為榮,以違反制度為恥”的廉政文化環境。因此,市局廣大干部認同廉政文化的基礎比較扎實,廉政制度的執行力也比較強。
措施之二:加強作風建設,發揮干部的帶頭表率作用。
要增強制度執行力,一是要選好干部,這是增強廉政制度執行力的前提和基礎,干部作風踏實,公道正派,責任性強,綜合素質好,其執行力也必定強,因此,選拔干部一定要嚴格按照《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程序和要求,把好干部“入口關”;二是要經常性地開展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大力倡導真抓實干,務求實效的作風,有效抵制不良風氣的影響,保持干部應有的良好素質;三是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帶頭執行廉政制度,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發揮榜樣的作用;四要嚴肅處理違反制度的人和事,一旦發現違反制度的情況發生,決不能姑息遷就,而應按照規定嚴肅處理,發揮殺雞駭猴作用。如市氣象局在年制定了“不準酒后駕車,一旦發現,取消駕駛公車資格,處級干部還要作行政處理”的規定,然而,在年底,有位處級干部違反了這一制度,我們局嚴格執行制度,不僅取消了他駕駛公車的資格,同時又免去了他的處級干部職務,降級使用。這種動真格的做法,既維護了制度的嚴肅性,又教育了一大片,此后,再沒有酒后駕車的現象發生。
措施之三:管理部門應建立跟蹤、檢查、考核、反饋、分析、評價、調整機制,形成管理閉環。
要使制度得到有效執行,必須要建立執行制度的考核和反饋機制。一要建立檢查監督機制,把對制度執行情況檢查列入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要工作日程,通過檢查監督來促進制度的執行;二要建立制度評價機制,要在檢查過程中分析、評價制度的適用情況,有些難以操作、缺乏針對性的制度要細化完善,有些過去合理現在不合理的制度要調整,以確保制度本身的可執行性;三要建立考核機制,定期進行考核,對執行好的,要充分肯定,對制度執行不力的要進行批評教育,做到賞罰分明,增強執行制度的內動力。年開始實施局務公開制度,每年都進行檢查,年底還采取評分形式進行考核,并把考核結果按分數順序進行公開通報,因此,大家都十分重視,執行力得到顯著增強。
措施之四:處理好制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提高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要增強執行力,制度本身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因此,在制定制度時,要處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一要認真學習領會上級有關制度的精神實質,上級在制定制度時,由于范圍廣,情況復雜,要照顧到面,考慮的是普遍適用性,相對來說會原則一些,而下級單位制定制度就要在上級普遍性制度的指導下,多考慮自身的特殊性,緊密結合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從可操作性的角度,根據上級制度的精神實質進行細化、量化。只有很好地把握上級制度的精神實質,并緊密結合自身的實際,這樣制定的制度才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有效執行,提高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