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環境塑造人,環境改變人。對可塑性極大、正處在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階段的青年學生來說,優秀的校園文化環境是他們健康成長、成才的沃土和搖籃。正因為如此,我們各級各類學校都應高度重視高品位校園文化的建設,以高品位校園文化建設來帶動教育現代化,從而為培養更多高素質優秀人才奠定基礎,為社會、經濟、文明的不斷繁榮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要大力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由此可見,校園文化建設至關重要。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滲透。文化的力量,不僅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人們的思想政治影響越來越大。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意義十分重大。
校園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源頭。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處在社會文化的前沿,既承擔著育人的重要職責,也承擔著引領社會文化的重要任務。校園文化具有凝聚作用,通過研究和宣傳科學理論,可以把人們緊緊地團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下。校園文化具有引導作用,通過傳授人類文明,可以幫助人們培養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質。校園文化具有輻射作用,通過知識傳播和人才培養,可以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產生積極影響。
校園文化是先進文化的創新基地。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和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文化始終體現先進性和永葆生機的源泉。傳承文化是高校的基本功能,研究文化是高校的活動基礎,創新文化是高校的崇高使命。高校校園文化是科學思想萌生的催化劑,是先進文化創新的重要載體,它既從先進文化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又為發展先進文化提供強大動力、做出巨大貢獻。
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育人作用。先進文化要發揮社會作用,就要把文明內化到人們的靈魂里,積淀到人們的思想中。辦大學就要建設校園文化,讓學生學習、感悟、理解,從而凈化靈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校園文化是引導人、鼓舞人、激勵人的一種內在動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奮進的一面旗幟,它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質、行為規范產生深刻影響。
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
黨的十六大強調,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這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方向,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行動綱領。
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方針: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借鑒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以實施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導向,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活動為載體,弘揚主旋律,突出高品位。
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任務:一是深入開展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教育,以愛國主義為重點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發展為目標的素質教育。二是建設和培育良好的校風,形成良好的教風和學風。三是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四是加強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必須堅持弘揚主旋律,提倡高品位、保持高格調。必須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幫助大學生健康成才。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和發揮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須堅持加強管理,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對大學生的侵蝕和影響。必須堅持創造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風格,彰顯學校鮮明的個性和特色。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廣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繼承傳統,開拓創新。
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目標:始終立足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不斷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從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中、從健康有益的外來文化中、從與時俱進的最新實踐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努力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不斷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使高校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區和輻射源。
三、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突出抓好的幾個方面工作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要充分發揮校長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核心作用。校長是學校的領導和核心,是學校教育的組織者和決策者。校長的教育觀念、價值取向,往往決定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風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學校的物質文化的創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學校精神的培育。許多校長多年來十分注重對學校優良傳統的弘揚,注重校風、學風建設與和諧優美環境的營造,注重超前辦學理念的構建和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和創新,自覺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為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建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在當前社會大氣候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影響下,校園文化正朝著政治化、正規化、多樣化、群體化、藝術化發展,加強校園文化研究,校長要努力樹立起建設校園文化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教育設施、促使學校達到凈化、綠化、美化的同時,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更大的熱情、更多的精力注重學生情感的熏陶,性格的培養,意志的磨煉,幫助每一個學生確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學,樂觀的人生態度,從而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整體觀念,開拓精神,具有合作能力,競爭意識和負責精神的優秀人才。
二是深入開展校風建設。要在充分挖掘學校歷史傳統寶貴資源的基礎上,大力營造具有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良好校園風氣。扎實開展師德教育,積極建設“志存高遠、愛國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的優良教風。加強學生教育和管理,努力建設刻苦學習、奮發向上、誠實守信、敢于創新的良好學風。形成學校以育人為本,教師以敬業為樂,學生以成才為志的優良校風。
三是大力加強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要扎實推進“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工程”,把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貫穿教育教學的各環節,逐步建立起內容覆蓋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體系。對理科學生要多開設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對文科學生要適當開設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課程,不斷提升大學生的人格、氣質、修養等內在品質。
四是精心組織校園文化活動。要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吸引力強的思想政治、學術科技、文娛體育等文化活動,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滲透到文化活動之中,使大學生在活動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每年要充分利用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紀念日、十一國慶節、一二·九運動紀念日等重大節慶日和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唱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主旋律。辦好大學生科技文化節、大學生“挑戰杯”、大學生藝術節、大學生運動會,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是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載體。要充分發揮網絡等新型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建設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校園網站。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積極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活動,牢牢把握網絡文化建設主動權,使網絡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陣地。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論學習型社團,熱情鼓勵學術科技型社團,正確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積極倡導社會公益型社團。
六是重視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精心打造“人文校園”、“數字校園”、“綠色校園”,使校園的規劃、景觀、環境呈現一種和諧美。要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要做好校史,校史陳列室,定好校訓、校歌、校徽等工作,激勵大學生繼承和弘揚學校優良傳統。充分發揮校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用優秀校友的人生經歷和感悟、創業歷程和成就,激勵大學生立志成才,報效祖國。要重視校自然環境建設,使校園的山、水、園、林、路等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在公共場所布置具有豐富內涵的雕塑、書畫等文化作品,營造高尚健康的氛圍。
七是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管理。加強教學管理,嚴格課堂紀律,不允許有人在講臺上和教材中散布違背憲法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錯誤觀點和言論。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討會、報告會、講座以及社團和校園BBS的管理,絕不給錯誤觀點和言論提供傳播渠道。加強師德教育,加強教師管理,在事關政治原則、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問題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要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勞動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