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推進文化發展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是我市文化工作成績較大突破的一年,一年來,我市文化工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和四中全會精神,以繁榮與發展為主題,以打造藝術精品為重點,求真務實,與時俱進,弘揚主旋律,打響主動仗,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不斷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在文藝創作、推進基層文化建設、加強文化市場管理、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提高文化隊伍整體素質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年文化工作總結
(一)藝術精品突顯,演出活動紛繁
**年我市繼續強化精品意識,加強策劃和組織工作的力度,集中優秀人才和有限的財力物力,大力加強藝術創作,打造**市藝術精品。尤其是市人民政府設立了本市文學藝術最高獎項“荷花獎”,充分地調動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藝術創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創作出了一大批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作品,一批優秀作品脫穎而出,在全國全區的大賽中摘金奪銀,是地級**市成立以來藝術精品最多、獲獎檔次最高的一年。其中,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市文聯選送,由市歌舞劇團青年演員馬瑜萍創作的反映“三農”問題的話劇小品《巴兒狗罐頭》,在**年第十一屆中國曹禺戲劇獎·小品小戲選評大賽中力挫群雄,奪取了專業組小品類金獎,成為本屆曹禺獎大賽5個小品類金獎中唯一一個由地方文藝團體選送的作品,受到了專家們的高度評價。這是我市文藝作品首次進入曹禺戲劇大獎賽決賽并獲得的最高獎項。由市文化局組織創作修改的小粵劇《桂圓情》在第六屆廣西劇展小戲總展演會演比賽中獲劇目獎,同時該劇還獲得音樂設計獎、表演獎和組織獎3個單項獎。由市文化局推選的《一代天驕在金田》等5個節目在廣西“八桂群星獎”農村文藝會演比賽中全部獲獎。其中由梁大容創作、李麗玲演唱的女聲獨唱《一代天驕在金田》獲一等獎,女聲獨唱《噴香的紅紗巾》、《小船搖進荷花灣》、小品《狗食罐頭》、男女二重唱《荷城歡歌》分別獲得二等獎。我市女歌手李麗玲在參加由文化部主辦的第五屆中國西部民歌歌手邀請賽中榮獲銅獎。在全國征歌大賽“神州歌海——中國群眾創作歌曲大賽”中,我市作品《荷花戀》獲金獎,小品《一只球》獲全國盲聾學生藝術匯演優秀獎。在我市首屆“荷花獎”評選活動中,全市參評作品108件,經過專家評委會審評,其中20件作品獲獎。全市“愛我**”歌曲征集活動經專家評選,其中有10首歌曲獲金獎,13首獲優秀獎。
在致力抓好精品創造的同時,文化部門積極抓好演出活動。**年,由市文化主管部門主辦、聯辦、協辦大型文藝活動26場次,其中元旦、春節、“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節日文藝活動豐富多彩。據不完全統計,我市三個專業藝術團體演出達245場,其中**市歌舞劇團演出達90場次,桂平市歌舞團、平南縣歌舞團演出場次和演出收入都有新的突破;專業演出團體通過與有關部門聯姻進行了“交通安全百日戰役”巡回演出、“農村稅費改革文藝演出”、“人口與計劃生育文藝演出”等多場專項演出,不僅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政策法規意識,深受群眾歡迎和好評。
(二)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得到加強,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年,我市高度重視基層文化建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加強基層文化硬件和軟件建設,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1、基層文化陣地建設明顯改善。目前全市85個鄉鎮都建立了文化站并正常開展工作,80%的村、屯有文化活動場地,特別是“玉貴走廊”范圍中的35個宣傳文化站硬件和軟件建設都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和水平,起到了基層文化建設的示范帶頭作用。港北區文化陣地建設成績突出,又一批村屯新建了圖書館閱覽室,其中大圩鎮新建村籌資350萬元修建了文化娛樂場所,為群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娛樂環境;石古村自籌8000元資金把祠堂改成文化室;貴城鎮新建老人活動中心11個,石羊塘社區、西五街分別投入20萬元和15萬元建立電子信息館。港南區先后籌資50多萬元建設各類活動室1260個,宣傳專欄597個。覃塘區投入20多萬元新建鄉鎮電子信息館。桂平市30個鄉鎮文化站投資60多萬元開辦圖書館。平南縣把村級文化室建設作為建設文明村的重要硬件來抓,丹竹鎮東山村文化室用地面積達100多平方米,擁有5000多冊圖書。
2、基層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以廣場文化活動為龍頭,帶動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鄉村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利用元旦、春節、“五一”、“十一”等重大節日為契機,推動基層文化活動全面發展。今年我市在新世紀廣場舉辦大型活動19次。港北區舉辦首屆農民文化藝術節,吸引了上萬名觀眾前來觀看,并評選出港北區“青年農民十大歌手”;桂平市軍民歌詠比賽已成為傳統的文化活動,每年舉辦一次,參賽的規模和節目質量不斷提高。港北區社區文化有聲有色,每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文化愛好者自覺組成藝演隊在街頭巷尾開展活動,自編自導自演的小粵劇、采茶劇、山歌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石羊塘社區、湖畔人家社區、東湖公園頗具特色,成為市區文化娛樂的亮點。港南區橋圩鎮農民通過自資、自編、自演舉辦的農民文藝晚會,成為農村文化一個特色。目前全市360多個業余文藝團體活躍在街頭巷尾和廣大農村,為廣大市民和農民朋友送去文化精神糧食,深受群眾歡迎。
3、實施“知識工程”效果明顯。(1)努力提高圖書館的藏書量。今年來,通過財政撥款增加購書經費和通過發動社會力量繼續向圖書館捐贈書(款)活動,圖書館(室)的藏書數量、質量有了明顯提高。桂平市獲得全國第十四屆書市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捐贈圖書價值30多萬元;我市“青年文明號”向鄉鎮圖書館、村圖書室捐資50多萬元,捐贈各類書籍40多萬冊,贈刊400多種;廣西桂花水暖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撥給該單位3000元購買圖書。(2)廣泛開展“文化下鄉”活動。由文化部門組織“送戲、送書、送電影”活動深受群眾歡迎,**年共出動630多人次,送戲125場,送圖書5萬冊,送科技資料6.8萬份,為農村培訓文化科技骨干3500人次。(3)開展“讀書”活動。全年各類圖書館接待讀者75多萬人次。在參加全區讀書征文活動中,我市有840篇作品參加了征文評選,其中有3篇獲得全區獎勵。
(三)依法管理,優化服務,文化市場進一步規范和穩定發展
**年我市堅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榮,通過整頓文化市場秩序,加強管理監控,使文化市場進一步向規范和健康繁榮方面發展。
1、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制訂了《網吧經營守則》等有關規定,規范業主經營行動,同時每月舉辦文化經營業主培訓班,通過學習教育增強業主的經營守法意識。另外,加大對文化市場的宏觀調控,從嚴審批、規范程序、明確責任。
2、網吧專項整治卓有成效。為了對網吧違規經營的狀況進行有效的整治,我市組織文化、工商、公安、新聞出版等部門,對全市網吧進行了專項整治,全市共集中行動163次,對296家網吧進行了拉網式的全面檢查,查封證件不齊全的1家,處罰違規接納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18家,違規經營的7家,并對全市網吧經營業主集中培訓教育3天。通過整治,全市網吧經營秩序有了明顯的好轉。為了鞏固整治成果,進一步加強對網吧的監控,全市聘請了125名文化市場義務監督員。
3、積極引導和培育,促進全市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我們在加大對文化市場管理的同時,注重轉變管理觀念,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一方面我們對文化市場管理人員進行集中培訓,通過組織學習、參觀和整頓等方法,文化執法隊伍的素質明顯提高。一方面,我們注意引導培育,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今年2月份,我市開設了第一家正版音像制品批發中心,推動正版音像制品的發行,以此促進音像市場的健康發展。
(四)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文博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1、文物保護意識進一步增強。全市通過開展對《文物法》的宣傳,廣大人民群眾對文物保護意識明顯增強。各級黨委政府加大了對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的力度,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文物保護工作的“五納入”(即把文物保護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領導責任制)取得了一定效果。文物部門走村串戶宣傳《文物法》,發放宣傳資料18000多份,同時免費開放博物館,爭取社會關注,擴大宣傳效果,增強群眾文物保護意識。
2、認真做好文物申報保護工作。文物部門認真開展“十一·五”文物保護方案和“廣西民間藝術之鄉”申報工作,同時還完成了一、二級文物藏品的建檔工作,對全市127個文物保護單位,529個文物保護對象進行了登記歸檔。市級文物保護方案已開始實施。
3、挖掘、搶救文物和民族民間文化工作有新成效。我市組織的西江流域潯郁文化研究成果顯著,共收到論文35篇,其中有10篇參加了自治區組織的西江文化研究交流會,得到了自治區領導和專家的好評,也引起了中央和自治區有關部門對**市的關注。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專題組**年11月中旬到我市采訪了神秘的南越王國郁林郡郡治布山縣。這對挖掘**歷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我市還組織專業文化調研隊伍,深入基層對民族民間文化進行了認真普查并取得成效。其中,在桂平市發現了35本共36萬字的瑤族經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同時對桂林、郁林兩朝郡治所在地——南江村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和考證,發現了不少的遺跡,正在進一步考證挖掘。此外,狼兵文化、師公文化等一批反映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間文化得到了搶救和保護,對“廣西省一大舊址”、“桂平金田起義”遺址和“羅泊灣一號漢古墓”復原室撥專款進行了維修,使歷史文物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五)拓寬思路,改善經營,電影事業得到較好發展
1、想方設法,努力拓展電影市場。(1)積極配合做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放映工作,尤其是組織放映《鄭培民》、《張思德》等優秀電影影片,使全市黨員干部受到一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集中教育,積極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通過電影形式,把黨的政策和關懷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2)積極開展“影企聯姻”、“影教聯姻”的活動。電影放映隊走進學校、深入農村播放愛國主義、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等影片,為中小學生、農民群眾提供健康的精神糧食和實用知識,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克服困難,努力實施農村電影“2131工程”。今年全市組織16個流動放映隊共放映電影920場,觀眾人數73.6萬人(次)。通過不斷努力,“2131工程”得到了持續開展。
(六)加強隊伍建設,干部職工的整體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今年我市各級文化部門十分注重加強隊伍建設,切實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干部職工頭腦,進一步增強干部職工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抓好文化隊伍建設,廣泛開展學習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學習活動。抓好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和文化隊伍法制教育及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干部職工的執法水平和工作能力。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市文化工作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主要是文化事業發展跟不上經濟發展的要求,文化作用還沒有充分的發揮。主要表現是:一是文化的資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特別是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薄弱,打造文化品牌,創作文藝精品不多;二是文物搶救和保護工作難度大,成效不理想,許多的文物保護單位由于缺乏資金得不到及時的搶救和維修,文化歷史資源挖掘和開發不夠,沒有充分發揮“文物大市”的文化資源優勢;三是文化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高素質的人才難引進,文化隊伍亟待調整充實。
二、2005年文化工作思路
(一)認真抓好文藝精品創作,進一步繁榮演出市場。
抓住今年舉辦的第十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孔雀獎舞蹈比賽、全國農村題材戲劇展演、全國兒童新劇目展演和廣西戲曲青年小品大獎賽等大賽的機遇,爭取在文藝精品的數量上和質量上有所突破。
1、抓好小戲、小品節目的創作。結合**市成立十周年慶典,推出“布山情韻”大型舞臺節目,抓好“劉三姐”、“布山銅鼓舞”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劇目創作。
2、抓好三次會演:一是在“五一”黃金周舉辦全市農村業余文藝會演,二是在國慶黃金周舉辦全市三個專業文藝團體會演,三是舉辦全市老年音樂、舞蹈、戲劇會演。通過系列會演推薦優秀節目參加自治區以上組織的文藝會演。
3、抓好三場比賽:即社區文藝展演賽、市區器樂和小品比賽、全市青年歌手比賽。
4、抓好兩次展覽:在元旦和春節、國慶節期間進行書法美術展覽。
(二)以農村文化建設為重點,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基層文化建設成果。
在抓好城區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重點抓好農村文化建設,促進農村“三個文明”協調發展。主要抓以下幾個方面:
1、在全市范圍內抓2-3個基層文化生態示范村的典型,召開全市基層文化工作現場會,先進單位介紹文化工作方面的經驗,參觀文化示范點,在全市鄉鎮推廣經驗。
2、創作一批“師公劇”、粵劇、藍衣壯山歌等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民族特色、地域特點的文藝節目。
3、啟動“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工程”,籌建市文化資源信息中心,開通縣市區和部分鄉鎮電子信息館。進一步完善**文化網站,豐富網站內容,提高服務效果。
4、繼續抓好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加大文化“三下鄉”活動的力度,提高服務質量。
5、對全市85個鄉鎮文化站負責人進行培訓,提高文化站隊伍開展文化活動的組織管理能力。
(三)加大對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工作,打造文化品牌,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充分利用豐富的文化資源,努力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主要做好三項工作:
1、繼續抓好布山文化研究工作,在去年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力爭新的突破。重點對布山縣址進行挖掘考證工作,初步完成秦漢時期桂林郡和郁林郡郡治就在**市的考證報告。
2、加大力度抓好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地址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同時完成對“平天山”文化旅游項目的開發方案,打造文化旅游的品牌。
3、加大文化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文化產業項目,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四)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繼續加強對網絡文化市場、音像市場、演出市場、娛樂市場的監控力度,鞏固成果,繁榮市場。
重點做好幾項工作:
1、進一步加強對全市網吧的管理監控,鞏固成效、擴大戰果、凈化網絡環境。
2、堅決打擊盜版音像制品,確保正版音像制品健康經營。
3、加強對文化市場執法人員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執法隊伍的執法水平。
4、改善文化產業發展環境,促進文化市場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