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一切為了農民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區*鄉民泉村地處哈市西郊,古老的運糧河東西很穿而過,但是這條合并沒給當時的民泉村帶來任何生機,村內的道路泥濘,村集體經濟負債累累,村民因經常交不上電費時常被停電,90%的農戶住的是茅草屋,農戶守著3畝地種植傳統單一的大苞米。
如今的民泉村90%以上的農戶住的是磚瓦房,村路暢通,新秀的柏油路,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度假村樓房拔地而起;運糧河畔的400多畝魚池供游人垂釣;新建的林業育苗基地60多萬株幼苗;打井、辦黃瓜罐頭廠、種植藥材發展多種經濟作物,建窖發展窖儲,通過調結構興水利,抓科技、上項目,搞開發、引外資,村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現已成為*區生態農業科技示范村。民泉村之所以有了這么大的變化,還得從村支書張洪奎說起。
向要富,先修路。1985年,張洪奎擔當村委會主任,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通過招商引資把建國公司引進我村興建度假村,蓋起了度假村4層群樓,該公司拿出20萬元和村共同修筑了民康沙石路,他就積極組織村民出工上路挖土方。當時他騎著破舊自行車奔波于鄉政府及有關單位,風里來雨里去,民康路修完暢通后他已累得黑瘦,體重由原來的140多斤下降到110多斤。
路是暢通了,但是僅靠單一的大苞米村民們何時才能走出困境?何時才能致富奔小康?他號召農戶調整種植業結構,減糧增菜發展多種經濟作物。但說說容易,干起來卻是很難,多年的底子窮、缺少資金,怎么辦?找銀行辦貸款。他多次找銀行為農戶貸款,貸款辦來了但是他沒有把錢給農戶,而是由村統一給農戶從廠家購買地膜、架條等農業生產所需物資,送到農戶家門口,減少運輸費,降低了成本。從此,一部分農戶開始由種糧改種菜,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僅靠調整種植業不行,必須種養業一起發展,他從自我做起,發揮示范引導作用,他先成了養雞超萬只、養豬超百頭、養牛超20頭的養殖大戶,從此,村里呈現出了種養業起頭并向前發展的良好局面。當聽到藥材黃芪生命力強,而是玉山丘等不太肥沃土地生長的信息時,就立即通過外界關系引進藥材種植,發展種植黃芪300畝,畝收入1800元,是玉米收入的4倍,從此農戶開始了種植兩年生的黃芪。帶領農戶調整結構,增加收入。如今的民泉村紅專大瓦房區帶了原有的茅草房,村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民泉村多年以來沒有村辦企業。他想要大發展,快發展必須發展村辦企業。一方面可以解決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過去民泉村運糧河畔有十個大泉眼,冬季業不封凍,他和超人公司取得了聯系,由他們出資200萬元,民泉村打井出地興建礦泉水生產線。目前井已打完,明年正式投產。另外他還通過超人公司在本村建起生產汽車節能、節油裝置子公司,民泉村出場地,對方出設備、資金,該項目已獲得國家4個部專利批準的證書,明年正式投產。這兩個項目的啟動必將為壯大民泉村集體經濟,為增加村民收入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為了發展綠色銀行,今年春季各大院校在哈工大學生會主席的號召下來他們解放村義務植樹。得知此事后,他主動找鄉包村干部與各校聯系。從派到解放村的各院校中調到民泉村6各班學生,在云糧河沿線義務植樹,共植柳樹5000主、楊樹8000主、撫育幼苗35萬株,目前,成活率95%以上。他決心在三年內把運糧河沿線建設成為綠色通道,到那時運糧河沿線必將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為民泉村后人留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民泉村、民利村、民興村三個村的孩子在一個學校里上學,遇到大雨天,破舊的校舍天棚漏雨,課桌、課本經常被淋濕,為了建一個規范的校舍,他開始跑教委、找鄉鎮、找駐村單位,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1988年一所嶄新的校舍建成了,教師和學生從此有了一個寬敞明亮的教室。民泉村雖然絕大多數已經脫貧致富,但還是有幾戶特困戶沒有脫貧,他不忘扶貧解困工作,村里有個特困戶叫余萬明,妻子早年因病去世,余本人由于患重病不能行走,只有9歲的女兒照顧。村里每年都為他解決種地所需要的種子、化肥委托他的兄弟為他代種,代收。聯系富裕戶每月給他家200的生活費,一直撫養她的女兒長到18歲,使特困戶感受到黨的溫暖。
他們民泉村夜間農戶的牛馬有事被偷竊,自從他擔任書記后經常帶治安聯防隊員巡邏,為了提高村民意識,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他就主動找到這些村民做工作,示大多數村民受到教育。特別是4級以上大風天時,他都堅持巡邏,告誡村民“致富千日功,火燒當日窮”得道理。
目前,在他的帶領下民泉村正朝著旅游度假、中草藥生產、蔬菜深加工、林業育苗基地、魚池垂釣、礦泉水生產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科技示范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