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建發展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鄉黨委在抓好各支部常規黨建工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村級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促進了全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呈現出農村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態勢。但是,隨著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深入,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農村黨組織建設仍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我就如何加強黨建工作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就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觀點和想法。
一、基本情況
*鄉地處*縣城南19公里,有國土面積124。67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委員會,103個村民小組,3830戶,15386人。鄉黨委下設14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7個。全鄉共有黨員467名,占總人口數的3.04%,其中農村黨員373名,占黨員總數的79.9%,其中男黨員398名,占黨員總數的85.2%,女黨員69名,占黨員總數的14.8%。35歲以下的黨員155名,占33.2%;36至59歲的黨員190名,占40.7%;60歲及以上的黨員122名,占26.1%。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黨員48名,占10.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黨員305名,占65.1%。有少數民族黨員8人,占1.7%。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建立長效領導機制,確保黨建工作常抓不懈。
幾年來,*鄉黨委堅持以制度為先導,抓規范、抓長遠,確保基層黨建工作有序開展。鄉黨委建立健全了黨建工作責任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格局,形成了“黨委書記帶頭抓黨建,黨委成員結合分工抓黨建,各支部通力合作抓黨建”的工作格局。在具體工作中,*鄉黨委根據形勢任務發展的要求,及時制定了加強對各支部黨建的相關工作制度,使各支部黨建有章可循,進一步促進基層黨建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
(二)目標明確,思路清晰
自實施“云嶺先鋒”工程以來,*鄉率先開展鄉、村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試點,為全縣提供經驗,確立了以實施“211個十百”工程(到2008年在全鄉創建2個小康示范先鋒村、10個小康示范先鋒村民小組、100戶小康示范先鋒戶)為載體,爭創縣、市先鋒鄉的目標。把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緊密結合,與創建“平安*、和諧*”緊密結合;與“爭先創優”工程緊密結合;與精神文明建設“三大工程”(樹形象工程、文明新村建設、文明細胞工程)緊密結合;與農村基層組織“三級聯創”緊密結合;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緊密結合,與“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和《文選》學習活動緊密結合。建立和完善《中共*鄉委員會集體議事和決策工作制度》等26個制度,開展“六個一”和“十個一”建設,促進了工作的有序進行。
(三)創建有效載體,發揮區位優勢
一是找準全鄉黨建工作的薄弱環節,以“云嶺先鋒”、“三級聯創”為抓手,抓實黨建常規工作,重點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抓好村“兩委”班子的換屆選舉和培訓,抓好全鄉黨員思想觀念更新,素質能力提升,管理和考核,在全鄉樹立一盤棋的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
二是認真開好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中心組學習會、村兩委工作例會,加強對班子成員、中層干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廉潔自律的教育和管理,不斷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上來。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形成了以黨委為領導核心,四家班子團結、協調、務實、高效的戰斗堡壘,增強了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三是組織了全鄉干部職工參加“八榮八恥”演講賽、撰寫心得體會、征文投稿等一系列活動,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迎春文藝晚會、龍燈表演、拔河、象棋賽、籃球賽),進一步提高了全鄉干部、黨員和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修養,造就了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精良、精神飽滿、戰斗力強的干部隊伍。
四是精心組織,組建了70余人的計生、衛生、科技“三下村”宣傳隊,把計生政策、新農合政策等編排成群眾容易接受,喜聞樂見的小品、快板等文藝節目,深入各村、組巡回演出,開展宣傳活動。
五是探索“支部+協會”模式,著力解決“三農”問題,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初見成效。組織領辦了烤煙專業技術協會、計劃生育協會、蔬菜協會、老年協會、科技產業協會、用水協會。建立了“黨員之家”、“團員之家”、“民兵之家”、“婦女之家”、“科技之家”。這些協會和家起到了宣傳政策,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六是組織全鄉60多名機關站所職工和黨員開展軍事訓練,通過嚴格的軍隊紀律、隊列練習、擒敵、射擊訓練,消防、交通、安全等知識的學習,娛教于樂,切實轉變了機關工作作風。
(四)深入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開展黨員示范活動
實施“三培養”,開展“三級聯創”,把幫扶60歲以上的老黨員、農村黨員帶頭科技致富、致富能手跨入黨組織、機關黨員包組定責、農村無職黨員分組設崗定責具體落實到每個黨員肩上,使這些無職黨員有事做,通過壓擔子,交任務,實現上下聯動,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引導農民走出去,外出考察學習,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借鑒經驗。先后組織了農村黨員互助組,幫助鄰里;調解小組,幫助調處糾紛;環境保護組,開展綠化、美化、亮化家園活動;樹立了黨員形象,激發了建設熱情。
(五)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鄉每年都有近百名適齡兒童、少年需要動員入學,面對大部份是因為貧困才未到學校讀書上的實際,鄉黨委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一方面與所有機關、站所的黨員、干部簽訂動員入學目標責任書,將責任細化到每一位黨員、干部、職工,另一方面號召全體黨員認真開展“云嶺先鋒”工程的“五個一”活動,所有黨員都與1至2名學生結了對子,幫助學生交生活費、買學習用具、買生活用品,確保每名適齡兒童、少年都能夠順利完成學業。
(六)著力抓好“三培養”工作
為把“三培養”工作落到實處,*鄉黨委制定的實施“云嶺先鋒”工程計劃中,就把“三培養”的目標任務分解到了各村、各站所,通過先進必性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目前已經將40多人農村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100多名農民黨員培養成為致富能手,30多名黨員中的致富能手進入村干部后備人才庫。機關站所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也民主推薦了10多人業務骨干進入中層干部后備人才庫,使“三培養”工作進一步落實。
(七)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和黨支部的活動
在先進性教育活動期間,14個黨支部均按要求開展了民主評議黨員和黨支部的活動,鄉黨委還組織召開了百人評議機關作風的活動。通過活動的認真開展,各黨支部、各站所和每一位黨員都認識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時進行整改。鄉黨委認真研究評議結果,特別是村“兩委”干部和站所負責人的評議結果,重點幫助他們解決存在問題,多做思想工作,對群眾反響強烈的干部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目前全鄉村“兩委”班子和站所負責人的工作熱情和服務態度明顯轉變,工作積極性大有改觀。
(七)抓好示范引導,推動經濟建設
先后在我鄉成功籌辦了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設、烤煙移栽、反季蔬菜、蠶桑生產參觀現場會,獲得好評。
三、取得的成效
*鄉黨委狠抓黨建工作,充分把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一核心,創新活動載體,抓黨建帶團建促經濟發展,抓村黨支部帶村民委員會,抓黨員領導干部帶一般黨員再帶廣大群眾,形成了全鄉上下齊抓共管的局面,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經濟建設步入良性循環軌道。全鄉已經形成了“小鄉大產業”、“一村一品”的經濟發展格局。烤煙、甘蔗、蠶桑、冬早蔬菜、畜牧業、糧食、勞務輸出幾大產業持續、穩步、健康發展。
二是新農村建設快速推進。通過創建各種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線面結合,示范戶帶動示范村,示范村帶動示范鄉,全鄉涌現出了一股建設新農村的熱情。目前,新農村示范點建設覆蓋面達80%以上。
三是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單位和個人獲得多次表彰。*鄉黨委政府先后被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單位”、“先進文化站”光榮稱號,*鄉梨樹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國家級文明村”光榮稱號,*鄉興隆村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五好黨支部”光榮稱號,*鄉煙草站被省總工會授予“省級模范職工之家”光榮稱號,*鄉雙河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文明村”光榮稱號,*鄉中學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文明單位”光榮稱號,獲得多項縣委政府表彰;單位職工劉良奎同志被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村支部書記李文明同志被省軍區授予“農村退役士兵創業先進個人”光榮稱號,農民李應芬同志被省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光榮稱號,還有孫榮章等13人分別獲市、縣各種獎勵13項。
四、當前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一)思想認識上還存在偏差。越是經濟落后的地方,黨建工作往往起步越晚,同時伴隨著種種思想認識偏差。一是黨員對基層黨組織的認同感淡薄;二是基層黨員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畏難思想,部分支部的黨員干部認為,現在工作任務重,難有精力抓黨建;三是對黨建工作的領導支持力度不到位,農村支部黨建工作起步較晚,開展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同時,不少人不愿自己探索黨建工作,坐等學習先進黨支部經驗。
(二)在職黨員參與黨建活動的激勵機制還比較缺乏。如何引導在職黨員從單位走向基層,并有組織地參與各種黨建活動,仍然是當前黨建工作中的一大難點。
(三)黨員素質與新時期下黨建工作要求還不相適應。目前,相當一批黨員干部的素質還不能適應新時期下黨建工作的需要。一是工作作風不夠實。不少黨員干部缺乏“走進千家萬戶、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不辭千辛萬苦”的奉獻精神,導致與居民群眾的親和度大為下降。二是知識水平不夠高。在經濟落后的村支部,因為黨建起步較遲,不少黨員干部對相關黨建知識幾近空白。四是領導經驗不夠足。各村支部黨員干部須有較強的組織才能,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科學工作方法。但目前部分黨員干部無此經歷,在實際工作中顯得領導經驗不夠足。五是心理素質不夠好。在農村黨建工作中,什么樣的問題都可能發生,什么樣的話都會聽到。但不少基層黨員干部尚沒有作好相應的心理準備,他們面對煩瑣的工作,心生厭惡,面對不理解,心生憤怒;面對困難,心生氣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開展。
(四)為群眾服務的經濟實力后盾偏弱。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是黨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但這也是需要強有力的經濟實力作支撐的。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經濟落后的村支部發展緩慢,加之自身收入有限,有些因歷史原因還負有沉重債務,黨建財力、物力嚴重匱乏,服務設施較少,服務條件簡陋,難以滿足群眾的要求。
(五)村級自身條件差與村民渴望發展的心理之間存在落差。有些村自身條件差,村民把發展的希望寄托在新上任的村干部身上,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又沒有可開發利用的資源,整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后,村干部想為村民做點好事但往往限于條件心有余而力不足,村民群眾不能客觀地看待這些問題,認為是村干部沒有能力,從而產生抵觸情緒,影響了各方面工作的開展,這是黨建工作薄弱的一個客觀因素。
五、解決基層黨建工作存在問題的對策思考
(一)建立科學的領導機構,創新黨建工作新機制。一是根據黨建工作的需要,加強各支部領導班子建設。通過培訓、交流、考核等方法,把事業心、責任感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干部充實到各村支部領導班子中去,培養出能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共同致富的能手。與此同時,鄉黨委要選派工作指導員和聯絡員,加強對各支部黨建工作的具體指導和聯系。
(二)選好配強各支部黨組織班子。按照“有利于加強和改進黨在基層中的領導,有利于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和政權建設,有利于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原則,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組織全鄉黨建工作。按照“黨為核心、議行分設”的原則,協調好鄉黨委與各支部之間的關系,在黨組織創新中形成較強的合力。
(三)調整優化黨員隊伍。按照年輕化、素質化的要求,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黨員隊伍,尤其要注意從下崗職工和大中專畢業生中培養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充實到黨員隊伍中去,改善干部結構,增強班子的戰斗力。
(四)切實加強基層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對退休黨員,主要從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關心,要求他們“管好自己的家,看好自己的人”,發揮“余熱”,并力所能及地參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體、科普活動;對機關、站所的在職黨員,要從實際出發,發揮他們的優勢和特長;對下崗失業黨員和“雙新”組織中的流動黨員,要幫助他們建立黨支部,實行直管、代管和協管,保持教育管理的連續性,支持和鼓勵下崗失業黨員自立自強,為社會作貢獻。
(五)搞好全鄉資源整合,積極開展聯建共建活動。鄉黨委與村支部要積極開展“結對幫困聯心,共創精神文明;衛生治安聯保,共創優美環境;科學文明聯教,共創文明新風;服務居民聯手,共享社會資源;黨政工團聯動,共建示范點”活動,發揮兩方面各自的優勢,把“*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口號落到實處。
(六)針對全鄉實際進行分類服務。對地廣人少、硬件設施較差的村,應以共駐共建為主,發揮村內各種資源的優勢,走創文明新村之路。對居民住宅密集,硬件設施尚可,應以黨員骨干為基本力量,創造條件抓硬件設施、充分發揮志愿者的奉獻精神,著力解決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盡快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趨勢。
(七)采取有效的方式開展服務。基層黨組織在為民服務中要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與時俱進、轉變觀念、調整方式。要采取有效的載體開展服務,利用志愿服務隊、義務維修隊、糾紛調解隊、義務巡邏隊、文藝演出隊等開展經常性的便民利民服務工作。
(八)發揮全鄉群眾的服務作用。廣大人民群眾是最大的資源,要讓“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深入人心。采取共產黨員帶頭示范的辦法,來推動全鄉各種力量共同為民服務。引導在廣大黨員在平時工作中做到“亮身份、盡責任,比奉獻、當模范”,積極認領“黨員責任區”,參加“志愿服務隊”,為全鄉各項工作出自己的努力。對流動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三個文明”建設中來。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開展自我服務、相互服務,發揮各自特長,相互幫助,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