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農村青年人才培訓工程思考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青年人才培訓工程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村青年人才培訓工程思考

慶元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總面積*平方公里,城區面積3.63平方公里,*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35元,財政總收入959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719萬元),屬經經濟欠發達縣。全縣轄7鎮13鄉345個行政村,總人口19.76萬,其中農業人口16.92萬(占87%以上),農業勞動力13.68萬人(農村青年勞動力3.5萬)。青年勞動力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其素質高低直接決定了我縣農村的小康建設和現代化進程。

慶元團縣委結合我縣農村青年隊伍龐大、青年素質相對較低的實際,以實施“農村青年人才培訓工程”為抓手,以培養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型農民為目標,立足于青年成長成才,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農村青年人才培訓工作,先后組織青年農業適用技術培訓42期,職業技能培訓12期,訂單培訓3期,在崗青工培訓2期,勞動后備力量培訓1期,受訓青年達1500余人次,并實行培訓、就業、創業一體化操作,輸送青年就業200余人,扶持青年創業50人,切實提高了農村青年的就業水平和創業能力,培訓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實施農村青年人才培訓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扎實做好培訓的一些前期準備工作。

1、建立機構,加強領導。為了加強對青年培訓工作的領導,確保培訓成效,團縣委成立農村青年人才培訓工作協調小組,由團縣委書記任組長,團縣委副書記任副組長,下設培訓辦公室,負責編制全縣培訓計劃,聯系落實扶持政策,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全縣的農村青年素質培訓工作,并認真搞好全縣農村青年培訓的政策調研、任務落實、督促檢查和年度考核等工作。各鄉鎮團委也相應成立了本級青年培訓工作協調機構,負責完成上級團組織交辦的培訓任務,并配合本地黨委政府及其它部門做好培訓工作。為了加強橫向聯系,還專門成立了由團委、人事勞動、科協、農業、水利等部門組成的“農村青年人才培訓工程”領導小組。

2、制定規劃,明確目標。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頒布了《慶元縣農村青年素質培訓工作實施計劃》,明確了培訓的指導思想、對象、體系、內容、形式等,并明確了具體的工作目標,計劃用3年時間,培訓農村青年3000人,*年要完成1000人的培訓任務,其中農業適用技術培訓400人,農村青年勞動力轉移培訓(職業技能培訓)200人,二、三產業青年農民工培訓200人,勞動后備力量培訓200人。并將培訓任務細化分解到各鄉鎮團委,列為團組織的重點工作,加強督促考核。

3、深入調查,掌握需求。為切實掌握青年培訓需求,提高培訓工作的針對性、計劃性與實效性,各基層團組織通過發放調查表、走村入戶、座談等形式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農村青年農業適用技術、職業技能及在崗青工崗位技能培訓3項需求調查,建立了全縣農村青年“培訓需求信息庫”。有烤煙種植、香菇標準化生產、毛竹高效經營等32個專業的農業適用技術培訓需求,確定村級培訓點65個,有參訓需求的青年3343人。經發動,有160名農村青年報名參加美容美發、電焊、家電維修、計算機、賓館服務等10余個專業職業技能培訓。通過向竹木加工、鉛筆制造、農產品加工、建筑等行業企業發放培訓需求調查表,掌握有培訓需求的企業40余家,涉及青工1000余人。培訓需求信息庫的建立,為實行“按需施教”打下了基礎。

(二)培訓操作過程做到規范有序

1、規范操作程序。8月初,團縣委組織各鄉鎮團委在百山祖鄉召開“農村青年人才培訓工程”啟動儀式暨首期培訓現場會,組織各團委負責人認真學習了團省委《青年培訓項目管理辦法》及《操作規程》2個文件中的班次設置、學員管理、教材建設、師資建設、經費使用、督導檢查、效果評價、獎勵處罰等一系列規定,并現場觀摩學習了首期小竹筍栽培管理培訓操作的全過程,使大家對培訓過程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各級團組織做到“學員及時申報、資格仔細審批、上課嚴格簽到、考核嚴格把關”,對各個環節的工作都嚴格按上級規定進行操作,并根據各個培訓項目的特點,對一些環節的操作規范進行了合理的變通,摸索出一套符合基層操作實際又合乎上級規定的操作規程。

2、完善臺帳資料。注意培訓資料庫的建設,以“誰牽頭主辦,誰負責整理”為原則,建立縣、鄉兩級培訓資料庫,培訓中形成的“一表、一卡、一冊、一稿”為必備資料,對每期培訓的學員審批表、學籍卡、簽到冊、講課稿都及時進行歸檔,使每期培訓做到有案可查。團縣委還根據培訓需求,分專業聘請專家編寫農村青年人才培訓工程系列教材,現已完成茶業、香菇、錐栗、小竹筍等農業適用技術教材10余種。建立基層團委培訓情況定期上報制度,由鄉鎮團委組織的各期培訓都填寫《農村青年人才培訓情況表》,并及時將相關資料的復印件、信息稿件、圖片等上交團縣委備案。

(三)加大宣傳力度,為培訓營造良好氛圍

1、積極匯報,主動協調。為爭取縣領導對青年人才培訓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團縣委以匯報作為宣傳的切入點,多次向縣領導匯報青年培訓工作,并定期將進展情況以簡報的形式向領導反饋,得到了縣領導的肯定,縣財政及時撥付培訓的配套經費,并在師資、場地等具體問題上爭取領導牽頭協調,解決實際問題。作為縣“百村萬民素質培訓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團縣委多次在全縣性的農民素質培訓工作會議上通報農村青年培訓工作的進展和成效,取得了成員單位的一致認同,加大了對青年培訓工程的支持力度,增強了協同配合的主動性。

2、利用媒體優勢,擴大培訓工作的社會影響。發放青年參訓倡議書,廣泛宣傳培訓的目的、意義,做好農村青年參訓的發動工作,改變農村青年消極觀望心理,增強培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變“要我培訓”為“我要培訓”。對每期培訓都進行跟蹤報道,以簡報、報紙、電視等形式進行多層面、多角度的宣傳,廣泛挖掘參訓青年典型,推廣成功經驗和做法,形成社會關注并主動參與青年人才培訓工程的良好氛圍。及時向團省委等上級刊物報送培訓信息10余篇,大部分被上級刊物、網站錄用刊發,通過縣電視臺、報紙宣傳培訓9次,下發培訓專刊3期,召開培訓現場推進會2次,培訓的造勢工作非常到位。

(四)充分整合資源,建立全社會參與培訓的新構局

1、部門相互齊動。在發揮共青團織組網絡優勢的基礎上,充份整合部門、行業、社會職能培訓機構的資源,在資金、場地、設備、師資、教材等方面實現共享,聘請農林、經貿、人事等部門的專家組建培訓師資庫,發放聘書。職業技能培訓以縣就業管理服務處和縣職業中學為依托,團組織負責報名及學員組織管理,勞動部門負責師資及考證,開展計算機操作、烹飪、美容美發等技能培訓9期,依托縣職業中學,開展電焊、縫紉培訓2期,培訓內容注重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除了常設的專業外,還根據市場的需要臨時辦班,如根據保安人員緊缺的市場行情,就臨時設立保安人員短期培訓班;農民種養實用技術培訓利用鄉鎮原有的基地由鄉鎮團委組織,農業、林業等職能部門抽調師資力量到鄉鎮培訓;二、三產業在崗青工的培訓,則利用企業現有場地由企業團組織與經貿局合作組織實施。

2、上下多級聯動。依托共青團的組織網絡,構建起縣、鄉、村三級培訓體系,實行分級負責、整體推進,全縣共青團齊心協力于青年培訓工作。團縣委主要抓全面、抓重點、抓示范,負責農業實用技術重點班及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先后以百山祖、龍溪、安南、五大堡等鄉鎮為示范點,開設名優茶炒制、錐栗栽培等專業的農業適用技術重點班14期,培訓青年400余人,并重點組織2期計算機操作技能培訓班,受訓青年60余名。鄉鎮團委以各行政村團組織為依托,除完成上級團委交辦的培訓任務外,還主動配合農林等職能部門深入行政村開展培訓28期,培訓青年600余人。

3、社會共同參與。嘗試以項目化的方式推進培訓工作,將培訓項目進行細化歸類,以茶葉、蔬菜、竹木加工為代表,分解為若干培訓子項目,并將項目推向社會,積極尋求與企業、行業部門的合作,建立雙方合作共贏的市場化培訓運作模式。如茶葉項目的培訓與沁園春茶業公司合作,由其策劃,并具體組織實施,共青團達到了培訓青年的目的,公司則達到優惠優先收購當地茶葉的目的。而竹木加工技術的培訓則與天下竹木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培訓示范基地,由其負責竹木加工行業青工的培訓工作,首期開展培訓就有70余名青年技術骨干參加,此舉亦達到宣傳企業、塑造企業新形象、打造企業文化的目的,真正實現了雙贏。

(五)結合本地實際,培育培訓新亮點

1、加強訂單培訓。為切實把準市場需求的脈搏,使培訓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團縣委以青年職業服務中心為依托,主動對接企業用工需求,與企業建立友好用工供求關系,開展訂單培訓,組織受訓青年開展定向輸出,做深做實職業技能培訓這篇文章。團縣委主動出擊,與臨海酒店、夢天木業、麗水火車站等企業簽訂了友好用工輸送協議,先后舉辦了酒店服務、機械操作、裝卸3個專業的訂單培訓班,在考核合格的基礎上,實現定向輸送酒店服務員10名、裝卸工12名、電焊工25人。培訓提高了青年的素質,有一技之長的青年成了“搶手貨”,麗水火車站對我縣的裝卸工情有獨鐘,多次下達用人訂單,而穩定的“用人訂單”又使得農村青年的培訓之路越走越寬。

2、推行資格證制度。為了檢驗培訓質量和效果,我們高度重視培訓的考核工作,將考證列入培訓的必須環節。在分析匯總的基礎上,團縣委確定了兩大考證體系,一是與農業實用技術相對應的農民技術員證書,二是與職業技術培訓相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對于農民技術員證書的考核,我們將“菌、果、茶、藥、煙、蔬”六大主導產業列為重點核證專業,由鄉鎮團委推薦各產業帶頭人或示范戶,由團縣委與縣科協聯合組織考核,經考試考核合格后,頒發證書,今年已有200余名青年申報,核發證書160余人。職業資格證書則由勞動保障部門按規定嚴格組織考核,學員只有經考核合格后才予頒發資格證,目前已核發計算機操作、烹飪、電焊等專業證書200余人。

3、強化青年就業、創業服務,增強培訓實效。團縣委與金橋職業服務中心聯合建立了青年職業服務中心,鄉鎮團委建立青年職業服務站,成立了一支由團干部、外出青年代表組成的勞務輸出經濟人隊伍,構建起了一張青年就業服務網,為農村青年就業服務,現已招聘信息20余期,輸出青年200余人,并建立需求預測、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職業指導“一條龍”服務機制,促進培訓與就業有機結合。通過培訓提高了青年素質,改善了青年就業狀況和就業水平。開展青年創業信貸扶持,分3批向22名農村青年發放減息優惠貸款80余萬元。開展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評選,吳生錫等13位農村青年被評為農村致富帶頭人,并命名了15個青年創業示范基地,組織青年創業企業參加浙江省農洽會,宣傳推銷企業及特色農產品,通過一系列典型示范激發起了廣農村青年的創業熱情。

二、農村青年人才培訓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農村青年人才培訓工程是青年得實惠的民心工程,是基層團組織增強吸引力的凝聚工程,同是也是檢驗各級團干部服務農村青年能力和水平的實踐工程,通過各級團組織共同努力,培訓已收到了較大的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和問題,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如下:

(一)資源整合度不高,培訓資源仍然緊缺

1、部門分割、各自為政的狀況依然存在。農村青年培訓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培訓的青年對象很廣,培訓的內容很豐富,培形所涉及的部門很多,而培訓可用的總資源量有限。雖然團組織主動出擊,竭力協調,縣委縣政府也很重視這項工作,專門成立了培訓領導小組,并建立了以共青團、人事勞動、財政、教育、農業、林業等部門組成的工作機構,使一部份資源得到了共享,但共享的程度依然不高,在涉及到部門職權、人財物等團體利益問題時,依然是各自為政,步伐不夠統一。如組師資、資金、場地、設備等調配使用時的協調難度較大,職業技能培訓的考證成本依然過高,重復培訓層出不窮,缺乏科學性全局性的統一規劃等等,這些使本已有限的培訓資源因分散使用而顯得更為緊缺。

2、未建立培訓的市場化動作機制。目前的培訓是“政府買單”的培訓,培訓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支出,培訓的主體是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培訓的場地和設備是政府所有。所以,培訓完全是由政府挑大梁、唱大戲,而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行業部門等,雖然它們共享了政府培訓的成果,卻被閑置于培訓大門之外,沒有為培訓成果支付任何成本,它們的人財物等優勢沒有被挖掘和利用,而社會培訓中介的資質認證機制還沒有建立,也使得一部分培訓資源被浪費,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基本上沒有被調動起來。

(二)缺乏長效性的培訓機制。

1、培訓與就業脫節。農村青年培訓的方向目標尚不夠明確,將培訓與就業作為兩個獨立體人為地分割開來,就培訓而培訓,且由于缺乏統一有序的勞動力市場,輸出環節不暢通,培訓成果難以通過市場得以轉化,青年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使得培訓行為存在短期化傾向。

2、重數量、輕質量。存在應付心理,培訓停留在表面應付上,“低水平、重復、走過場”式的培訓層出不窮,片面追求培訓的數量,強調培訓了多少人、發了幾本證、上了幾節課,而培訓的質量考核認證制度未建立健全,質量評價缺乏科學的量化指標。

3、辦學形式不夠靈活。部分培訓專業的設置與市場需求相脫節,全脫產、集中固定的傳統培訓模式不完全切合青年需求,辦學手段過于單一,授課方式不夠靈活實用等。

(三)各大培訓項目進展不平衡。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在崗青工技能培訓及勞動后備力量培訓4個培訓項目構建成了農村青年人才培訓的大體系,各個培訓項目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組織難度、側重面、辦學形式都不相同,難以做到面面俱到,就我縣培訓實施的情況來看,由于主客觀因素的限制,各個項目進展不平衡,影響了整體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三、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經過一段時期各基層團組織的實踐和探索,我們認識到,要使農村青年人才培訓工程再上一個新臺階,取得新成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

(一)做好培訓的造勢、借勢文章,借力借勢搞培訓。

1、加大宣傳力度,為農村青年培訓營造更大的聲勢。俗話說“酒香也要勤喲喝”,青年人才培訓工程雖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加大宣傳造勢的力度。一面方,領導的重視和部門的協作都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只有拿出切實可信的培訓成果,并通各種宣傳手段展示出來,才能取得領導、部門及社會的認可;另一方面,培訓中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也需要通過不斷總結、宣傳,才有可能在面上得以推廣。青年人才培訓的宣傳重點應放在成效性、經驗性的宣傳上,要善于總結,多角度挖掘宣傳亮點,并不斷擴大宣傳面。

2、大力推進市場化的培訓運作新機制。要改變“政府一家買單”的培訓模式,努力構建“多家買單”的培訓格局。主動將培訓項目推向市場,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培訓機制。緊緊抓住現在企業用工緊缺的有利時機,有償轉讓培訓成果。并及時開展社會中介培訓機構的資質認證,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培訓,建立規范有序的培訓市場,政府正確加以規范和引導,根據培訓實效給予補貼和扶持。

(二)多管齊下,從根本上解決培訓的生命力問題。

農村青年人才培訓從今年初啟動實施,要取得切實的成效,需要各級團組織長久堅持,不斷深化,不斷探索。就當前青年的成長需求和市場需求而言,這項工程是有廣泛的社會根基和群眾基礎的,只要我們明確重點、精心組織,并正確處理好培訓中的困難和問題,就能受到青年、企業、社會的歡迎,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培訓的生命力問題。

1、突出實際操作技能訓練。開展勞動力培訓,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又是一項緊迫的任務。既要重視全面提高青年的素質,又要著重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培訓的內容可以做到寬泛一些,應當包括職業素質、職業技能、法規知識等各個方面,但是要突出職業技能訓練這個重點,以職業技能訓練為主,理論知識的學習要精而管用,更多的是學習實際操作技能。要通過突出實際操作來達到職業技能訓練的目的,使農村青年在干中學,邊學邊干,接受訓練后都能夠熟練掌握至少一門操作性強、在求職就業上都用得上的職業技能。

2、培訓、就業、創業要整體聯動。青年的培訓、就業、創業是一個整體,三者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彼此牽制又互為促進,不能將三者分割開來,更不可偏廢。要樹立“培訓是手段、就業是關鍵、創業是最終目的”的思想,通過就業解決農村青年基本的生存需求,通過創業則實現青年理想和自身價值。當前,民營企業的發展使得用工需求異常旺盛,農村青年“高就業率、低就業水平”的狀況客觀存在,要將培訓的重點放在解決青年“低就業水平”的問題上,改變目前農村青年普遍存在的低收入、低技能、高勞動強度的“兩低一高”就業狀況。

3、做好基礎性工作,夯實培訓的基礎。加強青年培訓需求的調查,建立青年培訓需求信息庫,并做好跟蹤調查、動態維護,不斷更新需求信息。把握市場需求導向,做好青年需求與市場需求的對接工作。加強師資庫的建設,嘗試從外地聘請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組織編寫精簡、通谷、實用的教材,嘗試開發和編寫適合農村青年特點和本地方言的音像教材和教學軟件。建立和完善縣鄉村三級培訓網絡,強化培訓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培訓覆蓋面。建立健全培訓的考核認證制度,量化培訓成效的考核指標。

4、創新培訓形式。根據青年群體的年齡、技能、文化特點,在培訓專業的設置上做到靈活多樣、重點明確。結合農村青年的實際情況,可以實行全日制集中培訓與半日制、夜校分散培訓相結合;也可以采取在培訓機構集中辦班,或企業與培訓機構聯合辦班等形式,組織農村青年就近接受培訓;還要充分發揮遠程職業培訓量大、面廣、成本低的優勢,廣泛利用廣播電視、電化教育、計算機互聯網,形成遠程職業培訓網絡,為參培對象自學和組織培訓提供便利條件。

(三)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分輕重緩急,對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在崗青工技能培訓及勞動后備力量培訓4個培訓項目分類實施,分別建立培訓示范基地,探索典型經驗,通過基地帶動、經驗推廣,達到整體推進的目的,逐步解決培訓項目間的平衡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安县| 临江市| 尉氏县| 建德市| 高尔夫| 琼海市| 怀远县| 濮阳市| 龙江县| 平湖市| 安徽省| 新建县| 剑阁县| 佛冈县| 南华县| 安图县| 尼勒克县| 汉源县| 庆云县| 厦门市| 乌兰察布市| 理塘县| 阿拉善右旗| 吉木萨尔县| 开远市| 临泉县| 奉新县| 长丰县| 西乌| 屯门区| 云浮市| 佳木斯市| 同江市| 葫芦岛市| 衡水市| 喀喇| 永新县| 永修县| 怀安县| 泾阳县| 连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