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建帶團建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全面落實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關鍵是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近年來,縉云縣始終堅持把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作為黨建帶團建的重要內容和著力點來抓,在團干部的選拔配備、教育管理、輸送使用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通過對團干部嚴把入口關,加強對團干部嚴格培訓、管理和教育以及積極開展推干薦才,初步形成了共選、共育、共管、共建的團干部選拔、管理、使用機制。*年以來,在全縣鄉鎮黨政領導班子大調整中,共有33位團干部受到提拔使用,占鄉鎮新提拔年輕干部的62%,其中最年輕的為22歲;有10多位團干部被推薦并調入到縣委辦、縣府辦、組織部等部門單位工作。幾年來的做法,不僅使一大批團干部在團的崗位上鍛煉成長,為黨組織輸送了一大批合格的年輕干部,而且充分發揮了鄉鎮團委在農村團建中的主體地位,初步形成了“強鄉(鎮)帶村”的工作格局,鄉鎮團委的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得到增強。主要做法如下:
一、堅持標準,加強團干部的選拔配備工作,嚴把團干部的入口關
團干部是黨的年輕干部的重要組成部分。團干部的崗位是實踐的崗位、鍛煉的崗位、成長的崗位。中共縉云縣委在許多重要會議和場合多次強調團干部就是各類后備干部的“源頭活水”,這為各級團干部的進出渠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氛圍。
1、堅持高標準選人。在選配鄉鎮團干部時,突出共青團崗位的特殊要求,堅持高標準選人,力求把那些政治素質強、文化水平高、青年威信好、年紀輕并有潛力的優秀青年干部選拔上來。一是把經公務員公開招考的對象作為選拔重點,因為這批人經公開招考而進入公務員隊伍,大都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二是把鄉鎮團委副書記作為重點考察對象。自*年開始,為了保證團干部隊伍的穩定性,明確要求所有鄉鎮都必須配備1-2名團委副書記,作為團委書記的后備人選進行培養。這樣既減輕了團委書記的工作壓力,又培養鍛煉了團委副書記的工作能力,增強了團干部隊伍建設的連續性,避免團工作出現斷檔。
2、堅持走群眾路線選人。在考察團委書記候選人時,大力發揚民主,堅持走群眾路線。除了解考察對象的基本情況外,還廣泛征求和聽取鄉鎮黨委、鄉鎮村干部及廣大團員青年的意見。在物色考察的基礎上,根據各鄉鎮工作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按照“量才而用”的原則,制訂出初步人選方案報縣委審核研究。
3、建立縣鄉二級團委同步換屆和團干部統一選配制度。縣鄉二級團委每三年進行換屆選舉,堅持在集中換屆期間進行團干部統一選拔調配機制。通過同步換屆和民主選舉,保證了團干部的生機和活力,提高了團員青年參與團工作的積極性,增強了團組織在團員青年中的凝聚力。
4、全面落實鄉鎮團委書記副科級待遇。按照寧缺勿濫的原則,盡可能的按同級黨委組、宣委員的條件配備,并按照省委(*)4號文件規定享受相應的政治、生活待遇。鄉鎮團委書記在任職滿一年后,經縣委組織部和團縣委聯合考核合格的落實副科級待遇,在鄉鎮團委書記工作崗位上干滿三年未被提拔使用的也將給予副主任科員待遇。通過全面落實團干部副科級待遇,不僅提高了鄉鎮團委書記的政治經濟待遇,增強了團干部做好團工作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而且也提高了鄉鎮團委書記的主體地位,為鄉鎮團委書記開展工作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多管齊下,強化教育培養和管理,加快成長進程
1、強化教育,推動團干部在學習中不斷成長。把團干部培訓納入到全縣干部培訓規劃,前移教育關口,推動團干部在學習中不斷成長。在培訓內容和培訓形式上,根據形勢的變化和團干部自身的需求不斷進行改進和創新。內容上主要以擴大團干部視野,拓寬團干部知識面,把團干部變成復合型人才為根本目標;形式上以“走出去—團干部外出培訓,請進來—請省、市專家授課,融進去—團干自身上臺演講、撰寫調研文章、相互交流工作心得”為主,初步形成了形式多樣化、內容系統化的團干部學習新格局。一是縣委組織部適時舉辦團干部培訓班或吸收一定比例的團干部參加培訓。如舉辦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鄉鎮團委書記培訓班、各類專題培訓班等。*年至今,全縣近100名鄉鎮、縣屬各單位團干部參加過培訓。二是組織新任團干部參加省級團校的上崗培訓。團縣委每年都組織一期新任團干部培訓班,在省級以上團校進行培訓。*年和2001年,分別組織了近30名團干部到上海市團校舉辦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培訓班;1999年到*年,團縣委分別組織60多名團干部到省團校參加崗位培訓。三是組織團干部參加團縣委組織的各類培訓班、讀書會。團縣委每年都舉辦1—2期全縣團干部培訓班,邀請省、市、縣有關領導和專家到會給團干部們授課,平均每年有60%以上的團干部受過2次培訓。四是建立健全理論學習制度。由團縣委在全縣團干部中推出并實施了一系列學習制度,如“三個一”學習制度,要求基層團組織班子成員每年寫一篇調研文章,每月作一次專題發言,每周進行一次理論學習。
2、注重實踐育人,引導團干部在實踐中成長。一是上掛鍛煉、以干代訓,從鄉鎮團干部中抽調優秀者到團縣委幫助工作或到縣委組織部頂崗,從而讓他們在工作中得到鍛煉。幾年來,通過上掛鍛煉20多名團干部,這些同志既有鄉鎮基層經驗,又有機關工作實踐,能很快進行入新角色。二是下派兼職、基層磨煉,下派能力強的團干部到后進村或非公有制企業中兼任黨支部書記、副書記,不僅使后進村及非公制企業的黨建工作得到了促進和提高,也使團干部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三是一線鍛煉壓擔子,由團縣委經常性地布置一些重點難點工作,使團干部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駕馭全局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斷得加強和鍛煉。同時要求各基層黨組織對團干部壓擔子,交任務,強化實踐鍛煉,鼓勵和引導基層團干部敢于站到臺前亮相,到急難險重的工作中經風雨、見世面、摔打成長。
3、嚴格管理,促進團干部成長。一是建立健全嚴格的考核制度。把基層團組織建設考核納入到全縣組織考核中,由團縣委每年對鄉鎮團委工作和團干部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及時向鄉鎮黨委進行反饋,把考核結果作為評選優秀的重要依據之一。二是注重典型教育。注意挑選和樹立團干部中的典型分子,團縣委除了堅持每年開展“一先二優”評選活動外,還開展了最佳鄉鎮團委書記的評選活動。在樹典型時,對人選的條件進行嚴格把關,確保質量,寧缺勿濫,保證典型的先進性,力求真正起到了榜樣示范、典型引路的教育作用。三是堅持關心和教育并重。建立團干部談話制度,幫助排查存在問題,及時提出努力方向。當團干部工作出現失誤時,既認真分析原因,又熱心幫助落實補救措施,使團干部始終在組織的關心幫助下走向成熟。四是激發團干部的成就感。一方面教育和引導團干部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在各自的崗位上施展才華、建功立業,通過不懈努力實現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引導團干部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催化。
4、建立合理的團干部流動制度。在團干部流動上努力做到三步走:一是積極推薦經過培養鍛煉,條件成熟的團委書記作為重點提拔對象;二是未達到提拔要求的鄉鎮團委書記調到更能得到鍛煉的大鎮或大鄉當團干部,使其進一步得到鍛煉,盡快成長;三是從年輕優秀的公務員隊伍中重新配備缺配的團委書記,促進團內干部的合理流動。
三、推干薦才,加大任用力度,不斷拓寬團干部使用渠道
向黨組織推薦各輸送年輕干部,是共青團組織的職責所在。青年干部貴在發現,重在培養,關鍵還在于使用。
1、經常性推薦。團縣委在每年對團干部進行考核的基礎上,堅持“成熟一個,推薦一個”的原則,做好經常性的舉薦工作。團縣委每年都要把全縣的鄉鎮團委書記的工作狀況形成書面材料向縣委分管領導和組織部門匯報,并作為鄉鎮團委書記提拔使用的重要參考依據。
2、換屆時推薦。在鄉鎮黨政班子換屆大調整時期,團縣委及時向組織部門匯報和溝通,積極舉薦。按照組織部門的要求和條件,根據團縣委平時掌握的團干部學習工作狀況,形成詳細的書面推薦材料和人員名單報送縣委和組織部門,認真做好推薦工作。
3、特殊人才推薦。在做好干部提拔推薦工作的同時,團縣委也根據團干部的具體情況,適時地向有關部門推薦人才,針對一些部門對文字工作人員的需求,團縣委就向其推薦掌握中的此類人才。在團縣委推薦的基礎上,縣委組織部通過組織考察,大膽任用一批團干部。*年以來,該縣共有10多名團干部由團縣委推薦調入到縣委辦、縣府辦、組織部等部門單位工作。各部門、單位也把團干部作為進機關的首選對象之一,在最近一次部門選調工作人員過程中,團干部成了各部門的“搶手貨”,縣委組織部、縣委辦公室、縣紀委等部門分別從鄉鎮挑選了多位團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