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對于早秈稻生產成本和收益直報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早秈稻登場以來,我省各級價格成本調查隊對全省35個直報縣、315戶調查戶就*年早秈稻種植面積、產量、產值、物質和服務費用等成本、收益情況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測算,從成本收益匯總的情況看,我省早秈稻平均畝產382.72公斤,每畝現金成本239.80元,每畝現金收益326.53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3%、7.65%、0.59。今年我省早秈稻生產成本和收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主產品產量、產值均略有上升
*年我省早秈稻主產品產量382.70公斤/畝,較上年374.00公斤增長2.33%;主產品產值537.36元/畝,較上年主產品產值517.45元增長了3.84%。影響糧食畝產、產值略有增長主要原因:
1、是國家對農業的扶持政策好,中央一系列的惠農措施大大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今年在早秈稻田畝補貼11.8元/畝,種子補貼10元/畝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柴油、化肥等農資綜合補貼9.2元/畝。農民生產投入繼續加大,直接體現在固定資產的購買、種籽費用的增加。
2.今年入春以來,我省大部分地區如:南昌市、萍鄉市、分宜縣、高安縣、東鄉縣、新干縣、鄱陽縣等地日照偏多,降水基本適宜,有利早秈稻的播種、出苗及生長,天時、地利、人和為這些地區早秈稻豐收創造了有力條件。但也有一些地區由于天氣、土壤、肥質等原因造成單產減少,影響全省畝產平均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崇仁縣、宜黃縣今年早秈稻抽穗揚花時雨水太多,造成谷質不飽,早秈稻種子母本也出現問題,谷質差,受病蟲害影響大,早秈稻畝產普遍減產。
3、在早秈稻登場前,國家停止了儲備糧的輪換拍賣,加上早秈稻深加工的需求旺盛和早秈稻比較易于保管,使早秈稻的收購價格平穩中略有上揚。據調查資料現示:每50公斤早秈稻70.20元,較上年69.18元增長1.47%。由于單產提高使每畝主產品產值提高12.22元,占主產品產值增長的61.56%;由于價格提高使每畝主產品產值提高7.63元,占主產品產值增長的38.44%。
據有關信息:優質早米出廠價已達每噸2300元,個私糧商積極收購優質早秈稻。我們在農村實地調查時看到優質早秈稻的收購價大大高于托市價格,如:峽江縣馬埠鎮糧站掛牌價為,香優早78元/50公斤、絲苗87/50公斤、玉雪粘90/50公斤。可以預見今年農民早秈稻的綜合平均價格會高于70.20元,實際種糧收益應該再高一些。
二、物質與服務費用提高
今年早秈稻每畝物質與服務費用投入為231.36元,較上年208.68元增加10.87%。
1、每畝種子費20.00元,較上年16.71元增長19.69%。由于優質稻谷價錢高,農民已經逐步嘗到了甜頭,樂意加大對種子的投入,購買抗性好、保產量、品質優的稻種。據我省有關部門報道今年早秈稻優質品種的播種面積已達80-90%。
2、據調查資料反映,雖然化肥綜合平均價格上漲0.55%,但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每畝化肥用量卻略有增加,即由上年的20.00公斤增加到20.11公斤。
3、每畝農藥費23.10元,比上年18.58元增長了24.3個百分點,農藥費用的增加是因為現在市場農藥品種太多,而藥性、藥效不甚理想,往往是要使用后才發覺這種品牌的藥好不好,致使用量加大,另外病、蟲的抗藥能力比農藥的殺傷能力發展更快也是使用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4、農膜費用6.73元,比上年5.75元,增加了0.98元,
5、今年租賃作業費69.20元,比上年59.04元,增長17.2%,其中機械作業費33.46元,比上年27.07元,增加了6.39元,農機專項補貼有力地推動了全省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機械作業費相對提升,安徽、浙江等地農機專業戶進入我省機械作業,對地區觸到很大,使用機械作業的農戶普遍反映,現代化種田比原來省心省力,多數農戶現在耕、割都使用機械化,現代科技確實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大大提升了農民的生活質量,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也反映了當地勞動生產水平的提高,應該提倡推廣。
我省雇工工價32.25元比上年增長了8.5%,據農民反映,現在農村難以雇請勞動力,壯年勞動力極少,大多外出打工,會干農活的勞力減少,老的老,少的少,青黃不接。
三、現金成本、凈利潤和現金收益略有增加
每畝現金成本239.80元較上年222.75元上升7.65%;每畝凈利潤140.17元和現金收益326.53元,均比上年138.81元、324.61元增加0.98%、0.59%。
每50公斤主產品現金成本29.72元,較上年28.15元上升5.58%;每50公斤主產品現金收益40.48元,較上年41.03元下降1.34%。
今年繼續實行早秈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我省早秈稻最低收購價適用時間為7月23日至9月30日),敞開收購的原則,農戶售糧積極性很高,加上收糧企業在收購方式上的創新、移庫進村上門收購等,農民都很樂意售糧,基本上沒有出現往年惜糧,賣跌不賣漲的現象。由于近期市價高于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購價,農民比較愿意將糧食賣給個私糧商。截止到8月15日國營糧食部門收購早秈稻26億斤,較上年同期29億斤減少10.34%。
四、幾點思考
1、不少調查戶反映,近年隨著種糧熱引發農資熱,一些違法商販擾亂農資市場,種籽、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總是呈上升趨勢,農民得到的收益其實微乎其微。有些地區化肥商販用卡車裝卸散裝化肥,只問你需要什么地方出產的,然后用鐵锨往車下卸,根本不知道化肥的實際有效成份,施用這種化肥效果極差,導致投入量增加,增加了費用開支。因此我們建議價格、工商和質量管理部門平時要加強對農業生產資料生產流通的管理,嚴厲打擊降低質量、以次充好、以劣充優、變相漲價等損害農民利益的不法行為,促進農業增產增收。
2、農業要發展,科學種田很重要,科學技術的提高和推廣,有利于指導和服務農業生產,減少生產費用支出。建議充分發揮縣、鄉各級科技站的作用,加大對農業科技下鄉活動的投入,利用在農村公映農業科技電影、電視短片,經常性向農民發送農業科技簡報,廣泛深入宣傳科學種田知識等多種形式,開展科學選籽、科學播種、科學管理,加大農民種糧的科技含量,力爭糧食產量增加,成本降低,利潤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