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立足民生需求推進教育公平力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義務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和發展教育事業的基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奠基工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教育公平的本質要求,反映了當前人們的期望、社會的要求和自身的需要,是新時期推動義務教育快速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新《義務教育法》將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方向性要求確定下來,明確各級政府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黨的十七大報告更是將教育作為新時期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大任務之首,提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提出“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我市社會經濟發展在黨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導下要實現大跨越,教育的功能將更加凸顯,現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依法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強化經費保障機制,推進經費投入均衡。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下,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從理順機制入手解決制約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經費投入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它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全民素質和農村發展能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保證,它可以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可以科學、合理配置義務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強化經費保障機制,首先是落實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工作,并且逐步完善實施方案,確保此項工作穩步推進。去年秋季,我市為63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資金7744萬元,今年春季,為近66萬名學生免除了學雜費,免費資金8100萬元,今年秋季,為61萬名學生免除了學雜費,免費資金7243萬元。其次要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保證生均公用經費到位,標準為小學每生不少于230元、初中每生不少于350元。第三要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農村中小學預算制度,把維持學校正常運轉和事業發展的經費全部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建立健全義務教育經費審計監督制度,確保合理開支有保障、有效益、有監督。第四要做好農村義務教育債務核實的分析總結工作,制訂切實可行的化解辦法,多渠道籌措償債資金,盡快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
加快合格學校建設,推進辦學條件均衡。長期以來,我市城鄉中小學教育資源分布失衡,導致義務教育階段存在著一批農村薄弱學校,尤其是辦學條件亟待改善,這種滯后狀態嚴重影響了我市教育事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因此,以堅持現代化為方向,集中力量加快農村合格學校建設工作,全面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是我市當前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戰略的首要工作之一。目前,我市已完成“六有”工程任務,累計投入資金2.29億元,完成農村初中“四項配套”工程,共發放573個品種、42000余件器材和設備,發放圖書234930冊,累計投入資金1900萬元,逐步使所有農村中小學具備基本的教學設備、圖書和體育活動設施,同時切實抓好農村初中“四項配套”工程教師培訓工作和設施設備的維護、管理與使用工作,充分發揮設施設備的使用效益,切實加強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建設,提高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程度。另外,我市積極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投入機制,確保校舍安全。大力實施新農村衛生校園建設工程,加強農村學校的食堂、飲水設施和廁所建設,改善衛生條件。
強化培訓城鄉聯手,推進師資力量均衡。教師隊伍素質是決定一所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促進區域內教育均衡發展,必須著重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優化人才培養與流動的機制。為此,我市在引進、調配、培訓、待遇等方面制訂傾斜政策,以盡快提高農村薄弱學校的師資水平。在師資引進方面,優先滿足薄弱學校的需求。在教師調配上,努力實現區域內資源共享,進一步推進“千校萬師支援農村教育工程”和“萬名大學生支教工程”,力爭用4年時間,使受援學校在師資水平、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有顯著提高,基本達到城市一般學校的辦學水平。在師資培訓上,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于農村薄弱學校的師資培訓,為他們提供出去學習、進修的機會,并且加快縣級教師研修中心建設工作,實施“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推廣教師網上自主學習、自主培訓的形式,大力提高培訓效率。采取有力措施,保證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注重吸引優秀人才當教師,鼓勵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讓教師成為社會上最受尊重的職業,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氣。
建立貧困資助體系,推進學習機會均衡。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切實保障貧困學生的合法權益,縮小義務教育的人群差距,是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我市切實落實好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一免一補”政策,近兩年為義務教育階段21.31萬人次學生免費發放了教科書,折合資金2032.6萬元,為3.29萬人次學生補助生活費486萬元;為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助學金,近兩年為2076名考上大學的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幫扶資金485萬元,為7萬余人次中等職業教育貧困學生落實助學資金7400余萬元;同時積極做好高校及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我市對在城市公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做到“一視同仁”,并采取措施及時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特殊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殘疾人具有受教育的權利,積極發展特殊教育,切實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是國家、社會和殘疾人家長的共同責任。我市積極推進特殊教育發展,加強特殊教育學校的建設和管理,在資金投入與政策扶持上予以傾斜,確保殘疾人接受平等教育權利,不斷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程度,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體系日趨完善。
規范管理創新機制,推進教育質量均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發展教育事業的根本宗旨,是各項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教育戰線廣大干部的立身之本、中小學教師的立業之本、各級各類學校的生存之本,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是我們始終不渝的辦學目標和艱巨任務。為此,我市首先在規范學校管理的基礎上推進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加大民主治校、科學治校、依法治校的力度,學校管理水平不斷上升,學校發展更具生命力。其次,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大幅提升,更具創造力。第三,扎實推進“333工程”,深入開展“課堂教學質量年”及“課堂教學效益年”活動,大力實施立體評教工程,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更具競爭力。第四,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和改進大中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動志愿者精神與和諧文化進學校,幫助青年學生樹立團結、互助、進步、奉獻意識,養成對社會負責的習慣,人才培養內涵日益豐厚,更具彰顯力。規范學校管理,不斷進行教育體制改革與創新,進而促進教育質量均衡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能夠為我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資源保證。
加強教育督導工作,推進教育監察均衡。新《義務教育法》明確要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對義務教育工作執行法律法規情況、教育教學質量以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等進行督導,督導報告向社會公布”,教育督導工作已經成為教育發展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加強教育督導工作,加大教育監察力度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健康發展的必要手段。我市在具體工作中形成了以教育督導室為主體,多方合作的督導評估機制,制定了連云港市《學校綜合督導工作規程(試行)》,建立與教育督導評估相配套的獎懲制度,探索建立評估結果的使用體系,加大評估結果的使用力度,建立完善檢查評估統一協調制度,監督指導學校自覺按教育規律辦學。同時有效開展隨訪督導工作,完善督導內容、方法和手段,提高督導的時效性。加強教育督導工作的調查研究,爭取在實踐上取得成效,在理論上有所突破,推進素質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