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區兩基現狀及其思考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區兩基現狀及其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地區兩基現狀及其思考

“兩基”是迄今我國教育發展史上最宏偉的計劃、最偉大的壯舉、最艱巨的工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關懷下,在*區黨委、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地委、行署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兩基”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黨委、政府制定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我區“兩基”攻堅和鞏固提高工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任務十分艱巨。現結合調研檢查的實際情況,就我區“兩基”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策分析如下:

一、我區“兩基”工作基本情況

1、“兩基”攻堅基本情況。*地區的教育是一個貧困地區的教育,主要是少數民族教育和農村教育,先天底子薄、發展滯后、面臨的困難很多。全區12個縣市中有莎車、巴楚、伽師、塔什庫爾干4個縣還未完成“兩基”任務,4個縣共有68個鄉鎮,人口有1243769人,占全地區總人口的36.3%,占全疆未普九總人口的1/4左右。到*年底,這4個縣要接受*區“兩基”驗收,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年4月,地區開始對各攻堅縣鄉鎮進行驗收,*-*年對伽師、巴楚、莎車三縣的54個鄉鎮逐個進行了過程性督導、預檢、驗收和復驗,由于塔什庫爾干縣各鄉鎮只有小學沒有中學,無法以鄉鎮為單位進行驗收,將由*區對該縣政府進行“兩基”驗收。

2、“兩基”鞏固提高基本情況。目前,全地區12個縣(市)中已有麥蓋提、*市、澤普縣、葉城縣、英吉沙縣、岳普湖縣、疏勒縣、疏附縣等8個縣(市)順利通過*區“兩基”驗收和復驗,我區“兩基”人口覆蓋率達63.53%,全地區小學適齡兒童(7--12歲)入學率為99.4%;初中適齡少年(13--15歲)入學率為95.59%;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為76.73%;小學輟學率0.3%;初中輟學率為0.94%;15周歲人口中文盲率為0.29%,初等教育完成率97.52%;17周歲人口中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為92.62%,青壯年復盲率控制在1.95%以下。1998年麥蓋提縣通過*區“兩基”驗收;1999年*市、澤普縣、葉城縣通過驗收;*年英吉沙縣、岳普湖縣、疏勒縣、疏附縣通過驗收。*年之后,隨著國家、*區開始對未“普九”的地區大力實施“兩基”攻堅工作,我區也隨之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兩基”攻堅方面來,未能騰出時間對八縣市的“兩基”工作繼續進行復查。我區雖然在*年前8縣市已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并連續幾年通過了*區和地區對各縣“兩基”復查驗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們的“兩基”還是低水平、低層次,不穩定的,點多面廣、辦學成本偏高、教育投資效益與教育質量明顯偏低;全區中小學校辦學條件還普遍薄弱,控制中小學生輟學的任務還十分艱巨,保證貧困學生接受義務教育形勢仍然嚴峻。

二、“兩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兩基”攻堅工作

近些年來,中央、*區財政不斷加大對*地區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4個攻堅縣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投入資金有1.32億元,再加上國家實施的“義教二期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等,使長期困擾我區教育事業發展的“教育經費困難、教育投入不足”等問題得到了極大的緩解。為解決教師缺編的問題,*年起,*區黨委、人民政府重新核定了我區中小學教師的編制,通過連續多年的補充教師,使我區的師資力量不斷得到補充和加強。可以說,實施“兩基”攻堅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在黨中央、國務院、*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的大力關心支持下,經過各級黨政和人民群眾的不懈努力,全區12縣市中已有8個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沒有實現“兩基”的4個縣,自然條件較差,經濟發展緩慢,群眾收入不高,教育基礎薄弱,困難很大,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1、領導重視是推進“兩基”攻堅工作的前提。*年*區“兩基”攻堅動員會召開后,我區及時召開全區“兩基”攻堅動員大會,地、縣兩級均成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加強了組織領導,并為地區“兩基”攻堅辦下撥了辦公經費,購置了必要的辦公設備,調整充實了人員,科學合理的制定“兩基”攻堅計劃,將攻堅任務分年度落實到鄉鎮,為“兩基”攻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基本保證。在每年召開的地區三干會上,地區主要領導都把“兩基”攻堅和鞏固提高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內容予以安排要求。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地委行署領導班子整改實施意見的責任分解中,也把“兩基”攻堅和“兩基”鞏固提高工作列為專門整改項目,予以進一步落實,地區領導還利用各種會議等場合,對各攻堅縣的“兩基”攻堅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2、組織督學不斷深入基層,逐縣逐鄉逐校地進行督查和指導。按照我們制定的規劃要求,對于每個當年要驗收的鄉鎮,行署教育督導室都至少要組成督導團開展三次督導,一次過程性督導、一次預檢、一次驗收,對每所學校和每個教學點都無一遺漏的進行督查和指導。從學校德育人環境的總設計到教育教學管理,從“兩基”檔案的建設到辦學條件的改善,事無巨細進行認真指導,并堅持每次督查后和縣、鄉主要領導交換意見、提出建議,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不遮不掩,敢講敢說,在反饋時把問題擺出來,放在桌面上,幫助其改進工作。督促各攻堅縣鄉政府重視“兩基”攻堅,提高其開展“兩基”攻堅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3、采取各種形式層層進行動員,深入宣傳,不斷提高“兩基”攻堅意識。對我區“兩基”攻堅縣通過地區級驗收的鄉鎮進行驗收反饋時,專門在全縣召開大會進行總結反饋,每次都有行署領導、地區教育局、財政局、發改委、督導室等部門領導前往參加,各縣黨政主要領導、各鄉鎮、縣直各部門主要領導和各鄉鎮中小學校長等有關人員參加,行署驗收團進行反饋,并已通過“兩基”的鄉鎮領導和準備通過“兩基”的鄉鎮領導分別進行表態發言,行署領導和縣主要領導做進一步動員講話,把每次反饋大會開成了既是一次對鄉鎮“兩基”工作驗收總結反饋大會,同時又是一次在縣域范圍內對“兩基”攻堅的再動員和宣傳大會。從在莎車、伽師、巴楚等縣21個鄉鎮驗收時的5次會議來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落實責任,層層簽定責任書。在地區和攻堅縣與*區簽訂責任書之后,各攻堅縣與各鄉鎮之間、各鄉鎮與各村組之間以及各村組與農戶之間都層層簽訂了責任書,使各縣鄉、各單位以及社會各界進一步明確了自己在“兩基”攻堅中的責任和任務。地區督導團利用過程性督導、預檢、驗收等各種機會,深入縣鄉村校宣傳《義務教育法》和《國務院關于農村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通知》,反復向各縣鄉政府宣傳他們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所承擔的責任。這對“以縣為主”農村義務教育體制的進一步落實,鄉鎮政府對新形勢下如何開展“兩基”工作意義極為重要。通過層層簽訂責任書,使得我區“兩基”攻堅工作呈現出“分工明確、責任到位、忙而不亂”的局面。

5、縣鄉兩級黨政努力推進“兩基”工作。在*區、地區的大力督促指導下,各攻堅縣及所轄鄉鎮結合本地實際,在大力推進“兩基”工作方面,呈現出了各自的特點:

巴楚縣鄉兩級黨政對“兩基”攻堅投入巨大。如:巴楚縣阿拉格爾鄉*年—*年鄉財力為教育投入323萬元,用于硬化、綠化校園,修建圍墻、購買教學儀器設備和音體美器材,為學校購買煤炭444噸,為鄉中學劃撥勤工儉學基地184畝,為各村小學劃撥勤工儉學基地273畝;該縣英吾斯坦鄉近年來,在鄉財力較困難的情況下,為教育共投入262.75萬元,為學校新建了圍墻和大門,改擴建教室,購買取暖設備200套,煤炭527噸,為鄉中學劃撥勤工儉學基地172畝,為各村小學劃撥勤工儉學基地204畝,組織勞力為學校拆除危房、平整場地;該縣阿瓦提鎮近幾年從鎮財力中為教育投入232萬元,為中小學修建圍墻、柵欄、籃排球場,硬化綠化校園,購買教育教學設備,為學校購買煤炭275噸,給中學住校生提供34噸糧食作為伙食補助,為中學劃撥勤工儉學基地96畝,為村級小學劃撥勤工儉學基地116.5畝。在縣鄉兩級黨政的重視和大力投入下,巴楚縣鄉鎮中小學的辦學條件有了質的飛躍,學校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三個鄉鎮的所有學校都有水泥地面的標準籃排球場,新建的圍墻均為磚混式或地基鐵柵欄式,部分學校還出現了帶有自動噴灌設備的草坪,這在*地區即便是城市學校也是不多見的。

伽師縣教育對口支援工作扎實有效。縣委、政府在全縣各機關、企事業、社會團體和各族群眾中,進行全民動員,全面參與,大家有錢出錢,有物出物,為鄉鎮通過地區驗收提供有力保證。發動全體干部職工為鄉(鎮)中小學捐圖書57140冊,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動員和組織下,全縣72個機關企事業單位為鄉(鎮)中小學捐款127000元,捐贈240套學生課桌椅和24套教師辦公桌椅,投入7.2萬元為學校硬化校園1800平方米,合計價值301300元。經過多方共同努力,伽師縣的各鄉鎮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校園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育人環境進一步優化。

莎車縣堅持依法治教、普及水平較高。近幾年,莎車縣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體制,為做好適齡兒童少年的入學工作,縣鄉兩級黨政不斷提高普及程度,下大力氣,采取有力措施,重點抓了學生到校率的工作,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一的并行監管機制。由學校提供學生每天到校情況報鄉政府,強化對學生到校工作的監管;由家庭負責保證學生到校,由鄉政府和村委會負責適齡兒童少年入學,負責在校生鞏固等工作,對學生到校率工作抓得緊。建立了體系完整的農民家庭文化檔案,摸清了底數,建立了本鄉鎮0—6歲、7—12歲、13—15歲、16—18歲、15—56歲的人員花名冊等,加強了學齡段的管理,責任明確、措施得力、齊抓共管,“兩基”工作成效顯著,莎車縣各鄉鎮的適齡兒童、少年的入學率較高,普及程度較好。

6、加強業務學習,舉辦“兩基”建檔培訓班。“兩基”檔案是“兩基”驗收的原始依據,建檔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業務工作。*地區“兩基”攻堅辦在對*區“兩基”驗收方案進行自學的基礎上,分指標組分別對“兩基”方案進行講解,把“兩基”驗收方案理解吃透,并專門對各攻堅縣“兩基”建檔人員進行培訓。為規范填寫、避免失誤,地區舉辦了兩期大型“兩基”建檔培訓班。在巴楚縣對各A級指標組人員進行培訓,共培訓167人;在莎車縣舉辦全地區的“兩基”督導人員培訓班。特別聘請*區督導室有關同志為四個攻堅縣的建檔負責人和十二縣(市)督導室負責人進行了新方案的培訓,共計培訓220人。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各縣“兩基”督導人員的業務素質。

7、“兩基”攻堅教育對口支援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為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做好我區“兩基”攻堅工作,確保我區能如期實現“兩基”攻堅目標,地委、行署于*年5月30日召開“兩基”攻堅教育對口支援動員大會,對地區“兩基”攻堅教育對口支援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會后,各單位、部門都能認識到“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把教育對口支援擺在“重中之重”地位,積極行動。地直130多個單位深入攻堅縣鄉鎮調研了解情況,開展了實質性的幫扶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幫扶資金、物品共計236.41萬元,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為我區順利實施“兩基”攻堅奠定了基礎。

8、統籌安排,全面動員,舉全力做好“兩基”工作。*年4月,我區立足*地區“兩基”工作所面臨的實際,召開了全區“兩基”攻堅鞏固提高“迎國檢”工作會議,提出了*年和今后3年內我區“兩基”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奮斗目標,安排部署了“兩基”攻堅、鞏固提高迎*區驗收、國檢的主要任務,與12縣市簽訂《“兩基”攻堅和鞏固提高工作責任書》。地委、行署高度重視“兩基”工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我區“兩基”攻堅和鞏固提高工作迎國家“兩基”督導檢查的意見》、《關于成立*地區“兩基”攻堅和鞏固提高及迎“國檢”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關于印發<*地區“兩基”攻堅和鞏固提高及迎“國檢”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各成員單位職責>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調整加強“兩基”教育對口支援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保障經費和教育專項資金管理的意見(討論稿)》等五個重要文件。可以說,這是我區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要舉措,是指導今后幾年我區“兩基”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政策性和操作性強,任務具體、職責明確。

(二)“兩基”鞏固提高工作

1、各級黨政高度重視,是我區八縣、市成功“兩基”鞏固提高的關鍵。在地區的統一部署和積極協調下,特別是縣、鄉兩級政府措施得力、工作到位,主要領導親自抓落實,各有關部門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調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學校的建設上,提高了“兩基”鞏固提高工作水平。我們認真按照國家教育督導團的《關于加強基礎教育督導工作的意見》(國教督[2001]5號文件)要求,組成行署督導驗收團,堅持每兩年對已通過“兩基”驗收縣(市)進行督導復查,堅持抽查三分之一的鄉(鎮)的“兩基”工作。

2、切實落實“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堅持以“提高入學率、降低輟學率、關注到校率、控制留級率、確保完成率”為中心,狠抓適齡兒童的入學率、到校率,確保了“兩基”鞏固提高工作的順利實施。

通過這幾年不斷推進“兩基”鞏固提高工作,使各地各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教育教學水平在整體上有所提高,極大地提高了適齡兒童的入學率、到校率,降低了輟學率。全地區重視教育、關心教育、發展教育進一步成為社會共識。在我區各地農村,當地最好的建筑和最美的環境就是學校,最受人尊敬和受人羨慕的職業是教師。全地區中小學在校生,從“兩基”實施前不足60萬猛增到83萬多。

總之,在黨和國家、*區黨委、人民政府的重視支持下,在各級黨政及各族干部群眾的辛勤努力下,我區“兩基”工作進展順利,有力地促進了我區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實現了農村“最好的建筑在學校,最美的環境在學校、最先進的遠程教育設備在學校”,特別是4個“兩基”攻堅縣,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受到各族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

三、“兩基”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兩基”攻堅存在的主要問題

1、普及程度各項指標比較脆弱,四個攻堅縣中小學,尤其是農村中小學學生到校率低的問題比較突出。

2、學校的辦學條件與驗收標準還存在較大差距。一是生均校舍面積不達標,尤其是初中比較突出。從全地區平均數來看,我區初中生均校舍面積未能達到*區規定初中生均校舍面積4平方米的標準,個別縣比較嚴重;二是四縣中小學實驗室及體、音、美、衛、勞等專用教室不足,尤其是農村初中比較突出,基本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求;三是中小學教學實驗儀器、體、音、美、衛、勞器材及圖書資料離驗收標準還有很大差距,圖書缺口很大,存在現有實驗儀器、體、音、美、衛、勞器材和圖書資料使用率低的問題;四是個別村級小學未能按規定做好“八配套”建設,個別縣的村級小學沒有圍墻、公廁、大門等,部分學校勞動基地和校園土地使用證未能及時辦理;五是在科學合理規劃、調整中小學校布局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有一部分教學點實際為完全小學,沒有基本的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

3、在教育經費方面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縣財政對教育的撥款增長幅度低于縣財政總支出的增長幅度;二是莎車縣、巴楚縣、伽師縣近三年的生均公用經費均未達到*區規定的最低標準;三是在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個別縣存在城市教育費附加未設立專門賬戶,支出無憑證,沒有對個體工商戶開征人民教育基金及違規使用等問題(如莎車縣將幾年來人民教育基金中的275萬元用于教育局取暖、園丁小區鍋爐費、“兩基”攻堅辦設備購置費、辦公經費和支付“二期義教工程”配套資金。巴楚縣將*年征收的59萬元人民教育基金沖抵為縣教育局辦公經費。伽師縣農村轉移支付中的教育資金低于鄉級轉移支付總額的50%)。

4、剩余文盲數量較多,返盲率突出,掃盲鞏固提高形勢嚴峻。如莎車縣現仍有剩余文盲1357名、巴楚縣有3924名、伽師縣有3078名,伽師縣的復盲率超過臨界線(如對伽師縣和夏瓦提鄉、克孜勒博依鄉180名脫盲人員測試,復盲率達到16.7%);鄉村農牧民文化技術學校辦學條件簡陋,鄉、村掃盲檔案資料不規范,成人教育經費投入較低。

5、鞏固提高縣市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數量不等、等級不同的教學危房,學校存在安全隱患。據統計,全地區共有危房面積189224平方米(D級168737平方米,C級19021平方米,B級1466平方米)。

6、學校的管理還存在著較多薄弱環節,常規管理制度的落實還需加強,教育教學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如一些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實,部分學校沒有建立嚴格規范的考勤制度;部分教師教育觀念滯后,教學方法、手段陳舊,備課不認真不規范,缺乏敬業精神;校長的辦學理念、管理能力和業務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

(二)“兩基”鞏固提高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這樣一個工業基礎薄弱、經濟落后、地方財政十分困難的“少、邊、窮”地區,推進“兩基”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

1、資金嚴重匱乏,投入不足。已通過“兩基”的八縣、市在推進“兩基”工作時帶有很大的突擊性,都是舉債搞“兩基”,共欠債2.2億多。這些債務都落到各級政府身上,成為他們的包袱,也挫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給“兩基”鞏固提高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2、辦學條件差。由于我區經濟落后,財政十分困難,當年,在實施“兩基”過程中,只要求學生“進得來、留得住”,而忽視了生均校舍的辦學要求;加之我區自然條件差,地震多發,鹽堿嚴重,在校學生規模不斷增大,使得當時“普九”學校的校舍嚴重不足,危房不斷增加。據最新統計,截至目前八縣(市)共有危房129926平方米(小學89532平方米,中學40394平方米);中學生均校舍3.24平方米,按*區驗收方案中學生均校舍4平方米計算,還缺123766平方米。當年推進“兩基”的進程中,在縣鄉兩級政府籌措的資金全部用于危房改造等方面尚且不足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顧及到學校教學實驗儀器、圖書資料等的配備。因而即使是在“兩基”達標的8縣市,各學校的教學實驗儀器、圖書資料也都十分缺乏。目前全地區大多數縣市學校的運動場所和學生活動場地面積建設遠達不到國家要求,辦學設備嚴重不足,多數學校的教學儀器、圖書配備以及衛生、體育、音樂、美術教學設備不達標。

3、普及程度不容樂觀。雖然現在比實施“兩基”之前全地區的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等普及程度指標,都有很大提升,但是對于*這樣一個“少、邊、窮”地區而言,抓學生到校上學始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兩低一高”(初中入學率低、17歲人口完成率低、初中輟學率高)的問題依然存在,其重要原因是鄉鎮沒有完全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通知》的精神,保證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是鄉鎮政府的首要責任。而現在距八縣市通過*區驗收都已經七至九年,當年轟轟烈烈實施“兩基”那些鄉鎮領導基本都已經換屆調整,新任領導基本沒有實施“兩基”的經歷,對教育重視程度普遍不足,對自己所擔負的教育方面的職責不清,有些鄉鎮認為組織學生入學是學校的事,甚至還出現讓教師叫學生到校上課的現象。另外值得注意是,最近幾年,我區各縣、市加大了勞動力轉移力度,有不少孩子隨同家長外出務工而輟學。

4、師資問題。過去*地區教師整體不足,缺編嚴重。通過補充教師考試,這一問題這逐步得到解決。而在新補充的教師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非師范類中專生,按照*區“兩基”驗收方案,他們的學歷是不合格的,直接影響到新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和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等指標。此外由于我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漢族人口比例較少,不足10%,絕大多數民語系學校沒有漢族教師,沒有學習漢語的氛圍和語言環境,特別是一些邊遠地區的學校漢語學習的條件就更差。很多民語系學校教師由于漢語水平低、HSK漢語水平考試不達標,導致無法獲得教師資格證,沒有教師資格證就無法獲得職稱。許多民語系中小學教師無法達到小學95%以上,初中93%以上的任職條件達標率,而獲得教師資格證是學歷合格以及任職條件達標的前提條件。因此,就目前來看,我區“兩基”鞏固提高工作的難點之一就是提高廣大民語系學校教師的漢語水平,盡早達到教師資格認定的HSK等級。

5、政策性教育經費的問題。調研發現近幾年來,除國家的專項資金外,縣級政府基本上對教育沒有投入。不僅如此,而且對教育轉移支付、城市教育費附加、人民教育基金等政策性教育經費,縣、鄉兩級政府還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都有挪用、擠占的現象,或者用政策性教育經費沖抵財政對教育預算內撥款,沒有做到專帳專戶。確保這部分錢能完全用于教育,是“兩基”鞏固工作的重要保證。

6、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建設薄弱。八縣市中大部分鄉鎮都沒有獨立的農民文化科技學校,“一室多用”,辦學條件較差,無教室、圖書資料少。而村級農民文化科技教學點辦學條件就更差,無課桌椅、無黑板,缺乏最起碼的教學設備。很多農民文化技術學校無專任教師、無專干,成人掃盲工作抓的不緊。

7、督導隊伍建設問題。當年八縣市過“兩基”之時,應形勢需要,各縣(市)都把教育督導室工作人員配的較強,實施“兩基”也著實為各縣市鍛煉出了一批干部,然而通過“兩基”之后,大部分縣將督導室的精兵強將或提拔或調走,有些縣只有督導室主任或副主任,成為“空架子”。目前除*市、葉城縣、疏附縣外,其余各縣督導室都亟待加強。

四、推進“兩基”工作所積累的成功經驗

1、國家和*區的大力支持,是我區八縣、市成功實現“兩基”目標的保證。多年來,國家和*區為我區的“兩基”達標工作給予了極大重視,制定下達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措施,有力的指導和幫促了我區“兩基”工作的有效開展。比如對我區葉城、英吉沙、疏勒、疏附、岳普湖等五個縣實施“世行項目”、國家“義教一期”工程項目,為其實現“兩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廣泛深入的宣傳,提高了廣大群眾對實施“兩基”意義的認識,增強了他們實施“兩基”的自覺性。在各級黨政的部署和各有關部門的大力配合下,通過多種形式的有效宣傳,全區各機關單位對口支援學校,社會各界和各族群眾自愿捐資助學蔚然成風,甚至一些宗教人士也投身到捐資助學之中,切實在全社會形成了“人人關心‘兩基’,個個參與‘兩基’”的良好社會氛圍。在這種氛圍下,任何有違于“兩基”的違規做法都受到一種無形的社會壓力受到人們的自覺抵制。

3、八縣、市的各族干部職工尤其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忘我工作,保證了“兩基”的順利達標。因經費緊張,部分縣市學校辦學條件較差,相關的教學設施不全。在各級黨政的號召下,各職干部職工紛紛捐款籌措資金。為了節約經費,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沒有任何補助的情況下,自覺加班加點,沒有白天、沒有黑夜、沒有節假日的忘我工作。教學設備不足,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聯系實際,為學校自制一些教學設備。正是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為我區“兩基”鞏固提高工作解決了許多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曲县| 漳州市| 桐庐县| 昔阳县| 玉林市| 六安市| 轮台县| 呼和浩特市| 泗洪县| 桑植县| 潮州市| 昆明市| 嘉义县| 石景山区| 彭泽县| 仙桃市| 项城市| 监利县| 洞口县| 卫辉市| 克山县| 宁德市| 诸城市| 沈丘县| 敖汉旗| 木里| 白河县| 岐山县| 衡南县| 东丰县| 大兴区| 古浪县| 青神县| 吉水县| 北安市| 红河县| 古蔺县| 崇阳县| 迭部县| 邵阳市| 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