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讓鄰里節引領和諧社區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區文化建設是一項重要的內容,而和諧社會的構建也需要社區文化的引導和支撐,和諧社會越發展,社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顯。鄰里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微觀縮影,體現著社會和諧的深度和廣度。隨著城市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住進了高樓,相對封閉的單元房限制了鄰里間的來往,也隔斷了交流和溝通。為此,市婦聯積極探索,創新思路,通過舉辦首屆社區鄰里節,為廣大居民搭建起“相識、相知、相助”的平臺,營造了“互學、互助、互愛”的氛圍,創造出“同心、同德、同樂”的機會,使社區鄰里間“敞開一扇門、撒下一片情,互幫一份難、共享一份樂”,為強化社區文化建設,提升社會和諧程度起到了良好的引領促進作用。
一、實踐的探索
2007年9月22日上午,以“讓我們共享平安和諧的美好家園”為主題的首屆社區鄰里節在連云港市新浦區玉帶社區成功舉辦,拉開了連云港市第三屆家庭文化藝術節的序幕。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喜聞樂見的形式、貼近群眾的做法、健康向上的格調和濃郁快樂的氛圍,深受社區居民的喜愛,吸引了廣大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和投入,使社區居民在廣泛參與中相識、相融、相幫、相學,營造了“團結友愛、守望相助、崇尚文明、無私奉獻”的良好社區新風向,被廣大群眾贊譽為“老百姓自己的節日”,為和諧社區文化濃墨重彩地書寫了一筆,成為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新亮點。
市首屆社區“鄰里節”以社區居民為活動策劃、實施和參與的主體,通過各類主題向上、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活動,通過上下聯動、條塊結合的方式,使鄰里節活動開展得既具聲勢、又有實效。一是以拉近鄰里關系為突破口,通過“讓我們共享平安和諧的美好家園”簽名活動,有效增強了居民的鄰里意識;通過舉辦開展“和美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社區”攝影圖片展,抒發了廣大群眾共建和美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社會的美好心愿。二是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主導,組建并壯大藝術團、腰鼓隊等各類文體團隊,通過舉辦各類廣場文藝演出,使居民紛紛從家中走到廣場,參加演出,展示才藝,營造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生活氛圍;“健康迎奧運,歡樂促和諧”家庭趣味運動會在社區成員的積極參與下歡快熱烈,賽出了趣味、賽出了友誼;“情系我玉帶,美味在百家”鄰里廚藝展示及百家宴活動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家庭參與,展示技藝精練,現場氣氛熱烈。三是以市民文明素質教育為重點,結合創建省級文明城市要求,組織開展廣場咨詢、培訓、文藝演出活動,引導和教育居民養成良好文明習慣。20余戶家庭成員合作參與的“書給鄰里增親情,畫為社區添秋色”書畫才藝展示活動,集中展現了連云港市百萬家庭的文明新面貌和家庭文化建設取得的新成就;四是以弱勢群體幫扶為補充,現場舉行學習宣傳“低保”《條例》和知識宣傳等,緩解貧富矛盾,增進鄰里互助意識。全市各個社區也都組織開展了以“鄰里學”、“鄰里樂”、“鄰里情”、“鄰里親”、“鄰里頌”五個方面開展各項鄰里節活動,從而為廣大居民搭建“相識、相知、相助”的平臺,營造“互學、互助、互愛”的氛圍,創造“同心、同德、同樂”的機會,使社區鄰里間“敞開一扇門、撒下一片情,互幫一份難、共享一份樂”。
二、成效的凸顯
首屆社區鄰里節在我市的蓬勃開展,使和諧社區文化“化繭成蝶”,煥發出勃勃生機,為和諧社會建設開辟了新空間,注入了新活力。
一是社區鄰里節為和諧社區文化建設注入了溝通力。“鄰里節”活動有效契合了廣大社區居民加強交流、增進溝通的迫切心情和強烈愿望,通過趣味運動會、廚藝展等一些群眾基礎很好的活動,引導居民群眾從商品房、防盜門中走出來,在廣泛參與中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增進了解、消除隔閡,社區的鄰里關系也由原來的“同住屋檐下,不知鄰家人”逐步轉變為“遠親不如近鄰”的良好格局。經問卷調查,在“通過參加“鄰里節”活動,您覺得和鄰里之間的關系變得如何?”的問題中,選擇“明顯改善”的居民占到了總數的32.5%、“有一定改善”占54.1%、“維持原狀”占13.4%。“鄰里節”已成為增進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和化解鄰里矛盾的“催化劑”。
二是社區鄰里節為和諧社區文化建設注入了凝聚力。“鄰里節”發動社區居民對低收入群體、困難家庭、流動人口等弱勢群體進行幫扶互助,針對低收入人群,一些社區還建立了鄰里互助的長效幫扶機制,發動社區志愿服務者建立“獨居老人服務隊”、“醫療小天使服務隊”等,專門為生活在左鄰右舍的孤寡老人、弱勢家庭等提供定期無償服務,使社區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溫暖大家庭。社區鄰里節的舉辦有效促使社區陌生的居民之間相互了解,使熟悉的居民之間能夠相互走動;使習慣不同的居民彼此認同,心理隔閡的居民彼此寬容;使困難的居民得到及時幫助,興趣相同的居民頻頻交流活動。
三是社區鄰里節為和諧社區文化建設注入了引導力。各類豐富多彩的演出、競賽、展覽等活動是“鄰里節”活動的重要內容。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吸引了許多前來觀看的居民,更因為活動自編、自導、自演的性質,吸引了大批志愿者參與其中,成為普通社區居民的“精神內核”,對廣大居民群眾起了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使廣大居民在豐富的文化活動中,精神面貌為之煥然一新,綜合素質得到不斷提升。正如居民在回答“通過參加‘鄰里節’活動,本社區居民的文明素質是否提高?”這一問題時,有38%的人選擇了“有較大提高”、50%的人選擇了“有一定提高”,絕大多數居民活動中感受到了自身素質的提高。
四是社區鄰里節為和諧社區文化建設注入了創造力。社區文化是否充滿活力,一個衡量的主要標準就是看其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激發社區人的文化創造力。在“鄰里節”舉辦過程中,居民結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貫徹落實,將身邊人、身邊事編排成小品、快板書等文藝形式在社區演出,這種居民群眾的自發創新,一改過去單一的說教模式,將娛樂功能與宣教功能進行巧妙融合,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使居民在活動中受啟發、得教育、有樂趣,使教育更具創造力和吸引力。
三、有益的啟示
社區鄰里節從個別地區的典型引路到部分地區的有效嘗試到多數地區的全面開展,展示出強勁的生命力,為加強和諧社區文化建設工作提供了頗多體會和啟示:
一是多渠道、多資源、有合力的社區鄰里節活動是和諧社區文化建設的根本。開發利用好社區資源是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法寶。“鄰里節”活動的開展,使社內各類資源實現了有效整合,通過設計各類活動載體,促使社區之間進一步加強競爭、交流與合作,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使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之間互動形成了共存、共建、共享的良好“鄰里”關系,并使各社區之間形成濃厚的比、學、趕、超的競爭氛圍,各社區干部的服務管理水平也在一場場活動觀摩和活動策劃、實施中得到了鍛煉和提升。此外,許多社區還加強與附近學校、企事業單位等的溝通聯系,通過送文藝表演、借指導老師等,使雙方在資源共享中得到“互惠互利”和“雙贏”。
二是多層次、多種類、全方位的社區鄰里節活動是和諧社區文化建設的靈魂。社區文化離不開活動,離開活動,社區文化就沒有生命,沒有生機了,因此,要搞好社區文化就要搞多層次、多種類、全方位的鄰里節活動,只要有活動,就能把大家團結起來,組織起來。豐富多彩的“鄰里節“活動形式便于老年、少兒、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參與其中,為他們創造了更多的方便。在開展鄰里節活動中,應注重“寓教于樂”,把弘揚主旋律的主題和政治思想內容有機地融于各種文化娛樂之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注重“學習型社區”建設,滿足社區成員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要求,形成一種“生活即學習”的行為方式,共同創造學習型社區;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代表絕大多數居民的根本利益和意愿,安排好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方式等,做到既活躍了居民文化生活,又不能擾民,達到為居民服務的目的。
三是有專長、肯奉獻、高素質的社區干部隊伍是和諧社區文化建設的保障。社區干部是加強和諧社區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和必要條件,是鄰里節活動的組織和實施主體,是實現和諧文化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的原動力。要培養一支與居民貼得最近,最了解居民的文化需求,有能力把和諧社區文化建設落到實處的社區干部隊伍;要挖掘和培養群眾性文化組織,如建立各類“文化興趣小組”,形成和諧社區文化“細胞”,建立群眾自娛自樂、自發形成、自我完善的小群體;要深入挖掘駐社區文化人才,成立文化志愿者隊伍,使他們參與鄰里節活動組織,在提高社區居民的文化修養、文藝技能上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和諧社區文化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