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先進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紐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一面精神旗幟。這是因為,先進文化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功能。
(一)先進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具有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開放性、創新性和先進性,它植根于和諧社會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全社會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形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高舉這面旗幟,在全黨和全社會形成了團結奮斗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有力地促進了改革、發展和穩定。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一面凝聚人心、統一意志的旗幟,是我們黨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幟。
(二)先進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思想保證。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保證就是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這種先進文化以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核心,是“社會主義的”和“有中國特色的”的有機結合。這種先進文化,不僅能夠保證我們以較快的速度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而且能夠確保我們正確的前進方向,從而使我們的和諧社會建設始終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始終趨向自由和全面發展的社會方向,始終保證國家的權力掌握在黨和人民的手中。實踐證明,只要我們繼承、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我們的事業就會不斷取得成功。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只要我們堅持腳踏實地和開拓創新相結合的科學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再創輝煌,順利實現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三)先進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智力支持。先進文化建設中智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發展高科技。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加速轉化,是知識經濟的顯著特征。它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高科技的作用是巨大的,從經濟角度來講是生產力,從政治角度來說是影響力,從軍事角度來看是威懾力,以社會發展而論是推動力。誰能奪得高科技發展的優勢,誰就可能在經濟上更加繁榮,在政治上更加獨立,在軍事上更加強盛,在外交上更加有力,在戰略上更加主動,在綜合國力上更加強大。隨著高科技的研究和開發,新的世紀將是不同領域的科技創造融合的時代,各領域間發生的共鳴作用和共振現象,隨時可能產生爆炸性的波及效果,對綜合國力的提高產生難以預料的影響。先進文化建設中智力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素質。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也是全面提高社會成員整體素質的過程。這個目標,單靠發展高科技是不能達到的,還必須大力發展基礎教育和大眾文化,增強中華民族的科學精神、民主觀念和法制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成一個文明、民主、自由、富強的現代化國家。
(四)先進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輿論環境。一個人人講道德的輿論環境很重要,有沒有這樣一個環境,效果截然不同。倘若一個社會只是一部分人講道德,另一部分人缺德;有德的人不香,缺德的人不臭;對缺德的人不能形成一個“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輿論環境,那這個社會就不是一個健康的、有秩序的社會,生活在這個社會的人們就會受到干擾和傷害。在全社會形成一種開拓創新光榮,因循守舊可恥;誠實正直守法光榮,欺詐盜竊賄賂可恥;務實奉獻光榮,慕虛榮貪小利可恥;和睦團結、友愛互助光榮,分裂爭斗、挖墻腳可恥的社會氛圍,就能大大有利于和諧社會建設事業的推進。否則,如鄧小平所指出的:經濟發展了,“但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
(五)先進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道德規范、倫理尺度。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互補充而又不可替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對與錯、善與惡、真與假、是與非等一系列問題上,提供了正確的判斷標準,指導人們形成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正確的價值觀念。它使人們明確自己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指導人們形成正確的社會角色意識,使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和國家的利益相結合,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和國家利益的發展相協調,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促進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的弘揚,并賦予一個民族與社會發展以特色和方向,特別是在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需要變革時,通過思想理論指明變革的方向,還有利于調動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使人這一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的能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也使人作為文化創造主體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滿足。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先進文化建設任重道遠。目前,我國正處于一個全方位、多棱角的社會轉型時期,這主要包括社會類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社會生產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轉變;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政治體制從高度集中向民主化、法制化轉變。這些轉變給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帶來了巨大變化,使我國社會日益趨向和諧,但也使我國社會在文化建設方面面臨著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妨礙文化發展的思想觀念還沒有突破,束縛文化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還沒有改變,影響文化發展的體制弊端還沒有革除,這都使得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文化建設任重道遠。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在今天的中國,這既是黨的主張、國家的意志、人民的愿望,也是時代的呼喚、發展的要求。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向往。新形勢新階段下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求我們需要具有戰略眼光,把握正確方向,采取科學手段,抓住基礎工程和重點工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力。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特別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加上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種文化相互激蕩碰撞,知識經濟把文化、科教、人才的競爭推到了綜合國力競爭的突出位置。如果沒有戰略眼光,看不到文化的重要性,就會在當今和未來的國力競爭中陷入被動。
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民族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為此,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在唱響主旋律的同時,注意文化的層次性、多樣性,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真正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我們必須善于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內容,吸收人類文化的一切有益成分,把繼承、借鑒、創新統一起來,對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外國文化,要善于分清有益和有害,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揚己之長避己之短。要擴大文化領域的對外開放,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我們必須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開展各種適合當地情況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我們要積極推進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為增強文化力注入強大動力。要在豐富的思想文化資源中,特別是在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中,提煉和升華和諧的文化精神,要通過優秀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通過廣泛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表達和諧社會的理想,宣傳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張,并且內化為全民族的自覺意識,使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機統一,讓全社會“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