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經濟情況暨經濟要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年經濟工作情況
*年是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黨的十六大勝利召開,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領導下,州人民政府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圍繞我州“十五”發展思路,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采取積極措施,保持了全州經濟的穩定增長。全州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元,增長*%;第二產業增加值*億元,下降*%;第三產業增加值*元,增長*%。全州經濟運行呈現了以下特點:
──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全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億元(當年價),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工業生產穩定發展,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全州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全州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1.48億元,比上年增長13.6%。
──內外貿易持續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定增長,外貿進出口總額增幅較大。: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7.6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全州外經貿進出口總額達27.6億元,比上年增長20.5%。
──個體私營經濟不斷發展,已成為我州新的經濟增長點。T全州個體工商戶達20663戶,從業人員31588人,注冊資金25093萬元。全州私營企業679戶,投資者人數1583人,帶動就業人數7400人,注冊資金63753萬元。
──旅游業穩定發展。全州接待海外旅游者41906人次,比上年減少10.3%;實現旅游外匯收入4170.98萬美元(含口岸一日游),比上年減少*%;接待國內旅游者212.5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24%;實現綜合旅游總收入*萬元,比上年增長*%。
──財政增收,金融運行良好。n全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26205萬元,比上年增長3.5%;地方財政支出103675萬元,比上年增長3.4%。全州各項存款余額達67.84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各類貸款余額43.82億元,比上年增長9.3%。
──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全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5元,比上年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1265元,比上年增長2.5%。
──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兩基”鞏固提高成效顯著,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素質教育初見成效;科技文化成果累累,衛生事業穩定發展。
綜上所述,*年全州經濟運行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各項社會事業都有了新的發展。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還是有效需求不足,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依然突出,農民增收緩慢,工業效益較差,支柱產業單一,投資后勁不足。我們要繼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逐步解決好這些問題。
二、*年經濟工作要點
*年是我們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認真做好*年的工作,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新世紀騰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州上下要以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為主線,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牢牢把握發展的主題,認真領會“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深刻內涵,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統一思想,振奮精神,集中精力,扎實工作,為全面實現年度各項經濟建設目標,確保全州經濟社會健康發展而努力奮斗。
(一)*年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繼續擴大內需,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培育壯大蔗糖、邊貿、生物資源創新、旅游等四大支柱產業,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高企業活力,改變虧損局面,多方爭取和籌集建設資金,努力增加基本建設投入,使全州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二)*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建議為
──國內生產總值42.6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年增長7%。其中,第一產業增長2.7%;第二產業增長16.2%;第三產業增長6%。
──工農業總產值40億元,增長6.4%。其中,工業總產值21億元,增長12.3%;農業總產值19億元,增長0.53%。
──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5%;支出7.5億元,增長5.6%。
──外貿進出口總額24億元,與*年相比持平。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5億元,增長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增長18.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0元,增長4%。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350元,增長4.2%。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3‰以內。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左右。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
(三)*年經濟工作的主要措施
──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我州是一個農業州,83%以上人口在農村,但農業基礎卻十分脆弱。因此,任何時候都必須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放在農業農村工作的第一位。
一是要堅持走“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路子,貫徹“扶持農業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精神,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扶優扶強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要重視和加強農產品流通,積極鼓勵和發展各種形式的農產品營銷組織,為農產品找市場、尋銷路。
二是要進一步抓好扶貧工作。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加農業投入,抓好以工代賑,易地搬遷扶貧,江河治理,人畜飲水工程,農村電網改造等工程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改善農業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三是要抓好農村稅費改革,促進農村經濟協調持續發展。要按照“以地生財、以財建鎮、以鎮招商、以商帶農”的方針,加大農村小城鎮建設的力度,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快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加大退耕還林還草、天然草場恢復與建設的工作力度,確保年度任務的完成。
四是要加快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步伐。糧食生產要逐年縮小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擴大“滇隴201”、“遮放米”等優質品種的種植。甘蔗生產要在確保總面積的基礎上,優化蔗區布局,調整品種結構。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甘蔗下田計劃,增加水田面積,逐步使其占總面積的50%以上。要鼓勵發展一批甘蔗生產專業戶、專業村、專業鄉鎮、實現甘蔗生產基地化、機械化、良種化、契約化和產業化。要按照好中選優的原則,大力壓縮甘蔗品種,提升品質,提高單產和含糖量。要充分認識畜牧業在國民經濟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牢固樹立發展畜牧業是富民強州的產業意識,以中──歐水牛開發項目為重點,加大對畜牧業的領導和扶持,盡快把畜牧業發展成為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的一大產業。茶葉是我州的一個傳統產業,是我州山區、半山區各族群眾的經濟收入和山區鄉鎮財稅的主要來源。茶葉產業化發展,是我州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資本為紐帶、改革為動力,積極推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科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體制,培育品牌,開拓市場,加快我州茶葉產業化的發展。
五是要積極培植開發新產業。我州一些新興產業,檸檬、山蒼子、咖啡、澳洲堅果等,已初具規模,要加大扶持發展的力度,使之盡快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六是要圍繞農民增收認真做好冬季農業開發工作。*年冬季農業開發的目標任務是,農作物總播種面積80萬畝,農業產值2.75億元,農民人均冬農收入327元,增收40元。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突出重點,體現特點,擴大名特優新品種和優質良種種植面積,按照市場需求,確保最佳種植節令,遞次安排冬農作物上市時間和數量。切實加大農機下田工作力度,保證機耕、機耙、機收,全面提高耕作質量。要大力推進無公害生產技術,重視和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著力抓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工作,確保冬農開發再上一個新臺階。
──認真貫徹全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會議精神,全面推進國企改革
我州的國有企業改革任務比較艱巨,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年8月在大理、楚雄、昆明召開的全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充分認識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與加快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認識、與時俱進,切實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當前的重大任務抓緊抓好,以退促進,以放促活,全面有序地深化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創新機制,搞活企業,加快我州經濟的發展。從現在起至*年止的兩年時間內,全州現有149戶國有企業要全部改制,通過重組改造、培育壯大一批,有序退出、轉讓一批,破產、關閉、淘汰一批,退二進三轉產一批;理順體制,建立完善激勵機制,加大開放引進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力度,達到基本解決國有企業存在的體制不順、機制不活、負擔沉重、技術落后、管理粗放等重點難點問題,國有資產在應當退出的行業中基本退出,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基本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為全面完成上述目標,要采取以下措施確保改革順利進行:一是要加強領導,明確責任。要把對上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緊密結合起來,既要態度堅決,積極推進,又要把工作做細做實。二是要強化服務,形成合力。要樹立全州一盤棋的思想,各級各部門都要自覺服從和服務于改革和發展的全局,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參與改革的合力。三是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練好內功。四是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把國企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積極發展特色經濟,培育壯大支柱產業
一是蔗糖業要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家將逐步放開國內食糖市場,降低關稅,糖業必將受到嚴重的沖擊和影響,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和充分的估計,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制糖企業要加強內部管理,推進勞動、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盡快建立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涉及人、財、物和產、供、銷的符合現代企業管理要求的規章制度。要依靠現代科技改進生產工藝,提升產品檔次,增強市場競爭力,實施產品多元化開發,提高企業綜合實力。通過優化組合,減員增效等辦法,降低制造成本和銷售、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生產成本。要認真分析研究食糖市場價格變化,把握最佳銷售時機,切實解決蔗糖“兩高三低”的問題,逐步實現蔗糖業由規模擴張到內涵增效的轉變。二是要抓住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構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云南先試先行的有利時機,以姐告邊境貿易區開發為龍頭,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用好用活各種優惠政策,積極招商引資,抓好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商品、重點市場的進出口工作,確保外經貿進出口上升的良好勢頭。要大力扶持發展地方出口產品,提高產業關聯度。要關心、支持外來企業在德宏的發展,使外來企業在當地生根、開花,結出碩果。要利用州慶及各種節日展洽活動,擴大開放,促進外經貿發展。要積極爭取將我州建成構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云南先試先行的地區之一。三是要繼續貫徹“壩甜山香”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加大生物資源的開發力度,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積極開發培植新的產業。具體工作中,嚴禁毀林開發種植,要依法做好自然保護區的護林工作,要把原料基地建設與國家退耕還林戰略部署結合起來,把生物資源開發創新與扶貧攻堅工作結合起來。注意抓好產業開發原料種植和農產品加工的同步進行,處理好公司與種植農戶的利益分配關系,避免收購加工滯后和物賤傷農,挫傷農民的積極性。
──加大所有制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我州的個體私營經濟,近年來有了很大發展,但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各級領導對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認識不到位,對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宏觀指導和服務不夠。我們要進一步提高對發展個私經濟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意識,認真處理好政府職能轉變中“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關系,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切實從計劃經濟體制的管理模式中走出來,牢固樹立領導就是服務,管理就是服務的觀念,提高做好服務工作的自覺性。利用科技進步,推進個體私營企業的技術創新,幫助個體私營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鼓勵、幫助有條件、有實力的個體私營企業走出去,到州外、國外去辦企業,實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經營,拓展發展空間。
──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基本建設投入
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家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的歷史機遇,加快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發展。要在扶貧、社會保障、基礎教育、生態建設、結構調整、邊疆民族地區的發展和城市建設等方面,積極爭取上級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要進一步加強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儲備一批高質量的項目,特別是關系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如隴川麻栗壩水庫,要加強領導,加快前期工作力度,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對在建的項目,如瑞麗江界河治理,大盈江防洪治理、潞西勐板河水庫等,尤其是國債項目,要嚴格管理,用好投資,加快建設,確保按時按質完成建設任務。要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步伐,多方籌集項目建設資金,解決投資后勁不足的問題。
──強化管理,認真抓好財稅金融工作
進一步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量入為出。要確保工資發放,精打細算,管好用好有限財力,堅決克服亂開口,大手大腳花錢的行為。要積極向上爭取更多資金投入新的財源建設,大力推進財政改革,規范財政管理,要根據新的情況研究財政支出的新辦法,嚴格財政預算管理,糾正不合理的財政投向,控制不合理的支出。要樹立公共財政的理財思想和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思想,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集中有限的資金辦大事。要堅持依法治稅,繼續強化征管工作,加大征管力度,嚴防稅收跑、冒、滴、漏,積極清繳欠稅,嚴厲查處偷、漏稅行為,努力提高征管質量,促進收入增長。積極協助金融部門盤活存量,優化信貸結構,提高金融運行質量,爭取更多資金投入地方經濟建設。
──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要適應經濟全球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新形勢,拓展經濟發展空間,不斷提高德宏對外開放的水平,以大開放促大發展。要下大力氣改善投資環境,創造德宏開放、文明、友好的新形象。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地方涉外經濟法規,修改或廢除不適應對外開放的規章,提高各項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可操作性,建立規范的信用制度和良好的市場秩序。要重點推進貿易便利化工程,提高對外服務水平。要大力推進對內開放,擴大與國內的經濟聯合與協作,促進縣域經濟的更快發展。
──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堅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省委和省政府關于整治經濟環境的要求,進一步嚴格清理和限制各種不合理的收費,規范稅費征收行為,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把工作著力點真正轉到為各種所有制經濟發展提供平等服務的軌道上來,努力營造有利于各種所有制企業平等競爭的體制環境、市場環境和法律環境,促進全州經濟健康發展。
──加大促銷力度,加快旅游業健康發展
一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真正把旅游業作為我州新興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來開發、培育;二是要樹立全局觀念,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進行立體式促銷宣傳,以吸引海內外旅游消費者;三是要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四是要改善交通結構,努力爭取環線飛行和省外直航,降低旅游消費成本;五是要重視機制創新,逐步與國際接軌;六是要整頓和規范市場,創造良好環境;七是要加強景區建設,注重精品開發。各相關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樹立大局觀念,積極主動地支持、服務于旅游業,真正形成全州上下一盤棋,齊心協力構建旅游大州的局面。
──堅持科教興州戰略,進一步加快科技教育發展
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認真組織實施德宏州“十五”科技計劃,圍繞我州“四大支柱產業”建設,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積極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加快對成熟技術成果的產業化開發,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多渠道引進技術和資金進行生物資源開發;加快科技設施、場館的建設進程,啟動州科技館的建設工程;加大科技宣傳與普及力度,提高全民科技意識,促進城鄉人民對實用科技的廣泛應用。
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認真貫徹落實《云南省基礎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繼續采取措施,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繼續抓好全州中小學和中等學校的布局結構調整;在抓好普及的基礎上,搞好集中辦學,創辦一批優質學校、現代化學校;積極創造條件,擴大高中階段辦學規模,緩解高中教育的“瓶徑”問題;切實組織實施好全州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全面推進教育系統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利用各種手段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
──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進一步堅持貫徹“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推動以德治州深入發展,推進文明城鎮、文明社區、文明村寨、文明家庭建設。
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抓好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民族文化精品建設,加大民族文化資源的發掘和保護力度,發展民族特色文化,繁榮文藝創作,開發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邊疆氣息的文化精品。
加快發展衛生事業,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健水平;加快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增強人民體質;進一步做好老齡、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工作和計劃生育、防災救災、民政優撫工作。
堅持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健全行政執法監督機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增進民族團結。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邊疆穩定。
*年全州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們一定要更加堅定地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定不移地與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堅定信心、扎實工作,努力開創全州經濟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