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好新時期的組織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毫不動搖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加強黨的建設,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清形勢,明確任務,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開創新時期組織工作的新局面。一、組織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要求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一思想認識組織工作要創新要發展,前提在于正確認識時代特征,洞察歷史發展的大勢,把握世界發展的潮流和中國社會前進的方向,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把握組織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首先,世情發生了新的變化。進入新世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面臨的兩大課題。國際局勢總體趨向緩和,但天下并不太平。當前國際局勢呈現許多新的特點。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決定性因素。面對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面對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組織部門更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抓住機遇,迎接來自各個方面對黨的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帶來的挑戰。其次,國情發生了新的變化。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20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標。一個12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但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我們也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國生產力和科技教育的整體水平還比較低,仍然面臨著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方面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但改革發展穩定中還有許多深層次的問題有待我們去解決,有許多規律性的東西需要我們去認識和把握;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既需要我們遵守世貿規則,又要求我們善于利用規則來發展自己,化解風險;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正確處理各種利益矛盾,理順收入分配關系,需要我們繼續作出努力。對此,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第三,黨情發生了新的變化。經過80多年的發展,我們黨的自身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我們黨已經從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握著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黨的地位的這種變化,使我們有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條件,同時也增加了脫離群眾的危險。二是我們黨已經從一個在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黨所處的外部環境的變化,有利于我們的黨員、干部開闊眼界,學習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也增加了受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腐蝕的危險。隨著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給黨的建設帶來了新動力,同時也提出了許多新課題。三是我們黨已經有6600多萬名黨員,50多萬名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新黨員的數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隊伍新老交替不斷進行,一大批年輕干部走上領導崗位。這種新變化給黨的發展帶來了新活力,也提出了許多新挑戰。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改革的精神開創組織工作新局面。當今世界、當代中國和我們黨的自身狀況發生的重大變化,對做好新時期的組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組織工作要與時俱進,為全面建設小康的宏偉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持,需要科學的理論作指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黨的建設的根本指針和做好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組織工作要適應這些新化,迎接新持久戰,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看待形勢,做到謀劃組織工作以“三個代表”為根本依據,落實組織工作以“三個代表”為基本要求,檢驗組織工作以“三個代表”為重要標準,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到組織工作的全過程,體現到組織工作的各個方面。二、組織工作發展需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組織部門要在新的形勢下迎接新挑戰,完成新任務,實現新突破,必須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組織部門建設成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部門,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實踐者、推動者,把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建設成具有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和總攬全局的能力的高素質干部群體。實現這一目標,當前需要深入研究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問題,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給予科學的回答。(一)要深入研究發展黨內民主,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問題。發展黨內民主,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和增強活力,進一步實現黨和國家政治生活制度化、規范化的需要。這方面,有許多重要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去解決。如何進一步保障和落實黨員的民主權利,建立和完善黨內情況通報、黨內情況反映和黨內重大決策征求意見等制度,使黨內民主渠道暢通,保證廣大黨員能夠更多地參與黨內事務;如何把堅持黨的領導同發揚人民民主、嚴格依法辦事有機地統一起來,使黨的領導更充分地體現組織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體現依法治國的原則;如何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規范黨委同人大、政府、政協和人民團體的關系,既保證黨委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又保證各方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進行工作等。把這些問題研究透了、解決好了,我們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能力和水平就會得到進一步提高。(二)要深入研究干部隊伍建設和選人用人問題。按照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干部隊伍,特別是培養造就一大批優秀領導人才,關系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干部隊伍建設和干部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把人選準用好,有效防止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何把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同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有機結合起來,全面落實好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如何把對干部的培養、使用、教育、管理、監督等環節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干部奮發有為、能上能下;如何改進培養年輕干部工作的方式方法,保證優秀年輕干部脫穎而出、健康成長;如何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實施好人才強國戰略,做好培養、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等等,都需要認真研究。要在全面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積累經驗,逐步完善。(三)要深入研究城市社區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的建設問題。社區建設是新形勢下城市工作的重要基礎。隨著各項改革的深入,加強社區黨的建設越來越重要。如何加強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組織建設;如何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與社區內其他基層組織及群眾性自治組織之間的協調機制,發掘資源、形成合力;如何吸引、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到社區工作,把社區建設成為鍛煉干部、培養人才的場所等等,都需要深入探索。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是增強黨的階段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的需要,也是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廣大職工合法權益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如何在非公有制企業盡快建立健全黨的組織,并發揮它們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如何從這類企業黨組織的實際出發,探索黨組織的活動方式和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等等,都需要我們認真研究。三、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組織工作發展的實踐做好新時期的組織工作,最重要的是學習好“三個代表”,落實好“三個代表”,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穿到組織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切實抓出成效。(一)要牢固樹立“三個代表”的濃厚意識。同志關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高屋建瓴,總攬全局,內涵豐富,含義深刻,是對黨的性質、宗旨、根本任務的新概括,是新形勢下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提出的新要求。組織部門的同志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做到吃透精神、融會貫通,武裝頭腦、指導工作。要把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終身職責,力求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二)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規劃新時期組織工作。要站在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高度,以更新的思維、更寬的視野、更遠的眼光來思考定位組織工作,來查找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不足,研究提出組織工作的重心和工作方向,明確組織工作的思路和突破口,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結合基層實際,組織工作要緊緊圍繞區域工作大局,突出經濟建設中心,制定更高的目標定位,落實更扎實的保證措施,做到著眼大局端盤子、圍繞大局下著子。(三)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要以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與時俱進的改革創新精神,不惟上,不惟書,只惟實,大膽探索,吐故納新,不斷改革組織工作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環節,使組織工作的運行更加高效、合理,富有生命力。要認真學習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進一步推行考察預告、公示、結果反饋談話、公選等做法,不斷提高組織工作透明度;進一步推進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和完善選賢任能機制,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健康成長、施展才干創造條件;進一步完善定期通氣、熱線舉報、行風監督員等制度,加強干部監督管理;進一步擴大發展黨員公示、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廠務公開的范圍,落實群眾“四權”。要打破組織工作封閉式和神秘化狀態,確立公開操作、公正處事的新觀念;突破傳統思維定式,確立以實績為依據、以事業為需要的干部取向新觀念;改變固守攤子、被動適應的習慣,確立超前謀劃、主動服務的新觀念,努力提高組織工作的科學化和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