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如何加強農村黨員干部作風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切實轉變黨員干部作風是新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村基層組織作風建設是黨的作風建設的基礎部分,是基層黨的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落實搣三個
代表攠重要思想,在新形勢下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關鍵所在。因此在農村基層組織的作風建設中,農村干部的作風建設起著關鍵的和根本的作用。
一、加強農村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性
加強農村干部作風建設,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的貫徹執行。農村基層組織和干部在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農村干部作風的好壞,決定著黨和政府對農業、農村和農民各項決策能否真正落到實處。
加強農村干部作風建設,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干部作風就是黨和政府的形象的具體體現。農村干部直接與農民群眾打交道,對群眾的感情如何,為群眾服務的意識、態度、方法怎樣,是否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農民群眾都十分關注。農村干部的形象,直接影響黨群、干群關系。
加強農村干部作風建設,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行動指南。廣大農村干部能否代表農村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上取得明顯突破;能否代表農村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科技文化工作、民主法制建設上取得明顯進展;能否代表廣大農民根本利益,在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維護群眾根本利益上取得明顯效果,都需要廣大農村干部具有扎實的作風,身體力行,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全心全意地為廣大農民服務。
加強農村干部作風建設,關系到農村的社會穩定。穩定壓倒一切,農村穩定是全國穩定的基礎。當前,在大力發展農村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農村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一系列新的情況和問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任務艱巨,有的地方興辦公益事業超越群眾的承受力,村級負債重等,社會不穩定因素較多。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切實改進農村干部的作風,才能尋求解決問題的新辦法,增強駕馭農村市場經濟的能力,提高解決農村復雜矛盾的本領。
二、當前農村干部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農村干部隊伍的作風狀況,總體上是好的,這一點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廣大農村干部長期工作在第一線,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克服困難,扎實工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農民安居樂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從近幾年來農民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有關部門調查了解所掌握的情況來看,一些農村干部作風還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有些問題還相當嚴重。
以XX縣為例,從縣紀檢監察機關統計的近幾年農村信訪看,呈逐年上升趨勢。就農村信訪反映的問題來看,從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問題到干部作風問題,從民主法制問題到經濟問題,從村務公開問題到田邊地角糾紛問題等。盡管引發農村信訪問題原因錯綜復雜,但歸根到底,“人”都是作為引發一切矛盾的主要原因。有的問題的發生、有的問題久拖得不到解決,這多半與農村干部的作風有關。綜合來看,我縣農村干部存在以下幾方面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是思想素質差,以權謀私。個別村干部長期不學習,缺乏為人民服務,為老百姓辦事的奉獻精神,成天只想著手中的一點點權力怎樣來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有的干部在群眾建房等辦手續時,在征地過程中私下索要好處,不給好處就不辦事,甚至刁難,有的甚至貪污挪用集體資金。
二是個人獨斷專行,作風霸道。有的村干部任職時間長,平時不注重學習提高,憑經驗辦事,亂表態,瞎指揮。有的作風霸道,私心重,處事不公,群眾反映強烈。有的缺乏民主意識,不懂領導方法和領導要求,唯我獨尊、拉幫結派、互不團結,導致“兩委”工作不配合,領導班子的凝聚和戰斗力不強。
三是片面理解法律,知法違法。一些地方在組織制定《村規民約》過程中,不認真學習國家的法律法規,片面理解《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斷章取義,錯誤認為村民自治就是幾個村干部說了算,或大部分群眾不反對就行。制定出的《村規民約》程序上不合法,內容上違法。這些《村規民約》在執行過程中隱形加重農民負擔,嚴重侵害群眾利益,造成部分群眾多次越級上訪。
四是村級財務管理混亂,混水摸魚。有的村組財務制度長期不健全,收支由村支部書記或村主任一人負責,既是經辦人,又是審核人,一個口袋裝票子,一個口袋裝條子,收支全靠良心賬。甚至有的村還出現村支書、村主任各管一部分資金,隨意開支,在上級組織財務清理對開支發票提出質疑時,才相互證明開支屬實。有的村干部集體一起吃喝、私分公款,還訂立攻守同盟,導致個別地方歪風邪氣
助長,正氣不能伸張。
五是不識大體顧大局,以我為中心。由于村干部家在農村,自己也是農民,長期大量的農村工作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每年領取一定的補助與付出的不相適應,使得少數村干部有吃虧的思想,不愿干和不想干,不嚴格要求,缺乏工作熱情和責任心。遇到問題繞道走,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首先考
慮的是自身利益;在小團體利益與大局利益發生沖突時,竭力維護小團體利益,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個別地方發生了不穩定的問題時,農村干部不是勇敢地站出來,以積極的態度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有的臨陣退縮;有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態度曖昧;有的唯恐事情鬧得不大。
六是追求個人享樂,精神空虛。極少數基層干部由于不注意世界觀改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受金錢物質利益的誘惑,導致人生觀、價值觀的嚴重扭曲甚至理論信念的失落。熱衷于講排場、擺闊氣,成天忙于吃喝玩樂、精神空虛、道德淪喪。
農村干部這些問題的出現,盡管是極少數,但造成的影響不可小視。如不切實加以解決和糾正,讓這些問題任其泛濫,勢必嚴重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勢必嚴重削弱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勢必嚴重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最終也必將妨礙農村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和小康目標的順利實現。
三、加強農村干部作風建設的對策和措施
1、強化教育,不斷提高農村干部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
農村干部隊伍思想作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實質上是思想政治素質不高的綜合反映。加強理想信念、宗旨意識教育,引導基層干部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心系農民。只有在思想深處和老百姓融為一體,才能做到事事為民著想,努力把農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加強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教育,不論在何種情況下,想問題,辦事情都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為群眾辦實事要掂量民心民情和民力,對需要花錢的事情要量力而行,決不能違背人民群眾的意愿,超出人民群眾的承受能力,否則就會把好事辦成壞事。加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主動接近群眾,進行經常性溝通。堅持給群眾送溫暖送服務的同時,把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帶上來,使“送下去”與“帶上來”形成一種良好循環。加強紀律與法制教育,認真學習黨紀黨規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特別是《憲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學習教育,不斷增強農村干部紀律觀念和法制觀念。
2、建章立制,不斷規范農村干部的職權行為
作風建設要以制度為保障,沒有制度的約束,僅靠個人的道德良知是遠遠不夠的。要不斷建立健全基層相關制度,規范基層干部的職權行為,逐步形成用制度約束,靠制度管人。村級重大事項由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防止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進一步健全村級黨組織黨員大會議事制度、村民代表會議決策制度,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透明性和準確性。加強民主管理,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嚴肅財經紀律。建立健全黨風廉政方面的相關制度,將黨風廉政建設貫穿于基層的各項工作中,使農村黨員干部明確行為規范,強化廉潔自律行為。
3、強化監督,不斷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約束制約
加強監督制約,真正做到“權力運行到哪里,監督就延伸到哪里”。加強基層民主,強化民主監督。進一步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凡是涉及到群眾利益的問題,如土地征用與補償、退耕還林還草、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以及村級財務等,必須堅持公開,讓群眾知情,對群眾提出的疑問和質詢,及時作出答復或解釋,接受群眾監督。進一步開展村民代表評議黨員、干部制度,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鄉鎮黨委、政府切實加強對農村干部的嚴格監督管理,真正做到一級管好一級,一級帶好一級,把農村黨員干部的日常監督管理真正落到實處。
4、嚴肅懲處,進一步加大查處農村干部違紀違法問題力度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攠。對發生在農村黨員干部中的各種違紀違法問題,必須及時嚴肅查處,尤其要查處那些嚴重危害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案件,嚴重侵害群眾利益的案件。及時查處那些群眾十分關心、反映強烈的問題。通過查處典型案件,進行公開處理,以做到處理一件,教育一片的目的,努力遏制農村干部違紀違法問題的發生。加強對群眾的各類來信來訪和舉報的處理,及時收集各種苗頭性、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動向,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