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電降損節能措施的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安全供電和降損節能是農電管理的兩大主題。而降損節能是衡量和考核農電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的一項綜合性經濟技術指標,降損由技術降損和管理降損組成。技術降損是基礎,管理降損是關鍵,是農電管理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農電管理體制的日益完善,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廣大農村也逐漸成為電力營銷市場的一個新增長點。如何進一步加強農電降損節能管理工作,提高農電經營管理水平,為企業增創經濟效益,是當前農電管理的首要任務,也是農電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更是每個農電工作者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農電降損節能工作存在的問題
1、配電網布局和結構不合理。由于農村用戶廣、散、少,超供半徑線路較多,線路的空間距離超長,迂回和"卡脖子"供電線路多,配電線路上負荷點多分散,配變供電點離用電負荷中心較遠,導線截面選擇與載荷不匹配等。
2、供電設備陳舊老化,損耗嚴重。高耗能配電變壓器和用電設備仍在使用中,部分導線殘舊,線徑較細,導線截面小,載流量大,線路降損較為嚴重。
3、配電變壓器的運行不合理。配變壓器的空載運行時間長,固定損耗大。農閑季節,白天用電負荷小,經常輕載或空載;農忙季節時,白天負荷大,晚間經常輕載或空載。另外,還存在著配電變壓器容量與實際用電負荷不匹配?大馬拉小車"的現象較為普遍。
4、電能計量裝置造成的損耗。大用戶由于負荷變動大,電流互感器的變比偏大而實際負荷偏小。電壓互感器二次壓降過大造成的計量精度下降,大量的照明用戶表由于失校及老化存在著計量精度不合格或未端電壓偏低,造成偏慢的現象。
5、管理上的損耗。用戶違章用電和竊電損耗,抄表核收的差錯損失,用戶表計使用和更換管理上的疏忽,容易造成電能損失,農村臨時性季節用電報裝管理不嚴,存在無表用電以及其它的不明損耗。
6、無功損耗嚴重。大部分10kv配變及以下均無設置補裝置,無功損耗嚴重,電網運行不經濟。
二、降損節能的技術措施
1、按標準精心規劃,合理改造,改善農電網絡的布局和結構。
農村電網建設和改造應當按照"供電安全可靠、運行經濟靈活、網架結構合理、電能質量合格和便于維護管理"的原則規劃、設計,堅持統一標準、講求實效、先易后難、分步實施,這樣才能保證技術降損工作有良好的基礎。首先應該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針對存在的具體問題有的放矢;其次以規劃入手,全面統一規劃;第三設計要按照具體問題,統一技術標準,選用節約用電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降低能耗,把好設計關;第四施工時嚴把進網設備及材料關,采用的設備及材料必須是電力行業定點或是具有入網資格的廠家生產的合格產品,防止偽劣產品進入網改施工現場;第五確保施工質量關,制定統一的安裝標準,監理人員應跟蹤和監督,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運行。
從降損節能的角度考慮電網布局,關鍵是合理選擇供電半徑和控制最長電氣距離,供電半徑應根據負荷分布并按電壓降進行選擇。盡量達到短半徑、多布點、小容量、多供少損、電壓合格的要求,10kv配電線路半徑控制在15km以內,0.4kv的線路半徑控制在0.5km以內。導線截面應選擇合理,應考慮遠期負荷增長的需要,導線在通過正常最大負荷電流時產生的電壓損耗,正常運行時高壓配電線路電壓降不宜超過5%,而低壓降不宜超過4%,電流密度不超過1.65,每回出線輸送功率一般不應超過2000~3000kva,若過大,則應考慮增加出線數或新增電源布點。作為配電線路其電能損耗的絕大部分在主干線段,降低干線段上的電能損耗是線路降損節能的一個主攻方向,減少干線段的電壓還能提高全線路的電壓質量。對于干線段的技術降損可采取多種方法,比如增大導線截面,提前分流,轉移負荷等。
加快高耗能變壓器及計量裝置的更新改造,是降損節能工作的關鍵。一是大力度選用s9系列變壓器或非晶合金變壓器,加快現有高耗能變壓器的技術改造,淘汰jb500-64標準的變壓器,降低變壓器本身的損耗。二是強化計量裝置的技術改造,用電計量裝置應安裝在供電設施的產權分界處,應提高計量裝置的準確度,高供低計的用戶選用s級的電流互感器,電能表選用86系列寬量限的電能表;高供高計的用戶選用s級多線圈互感器,電能表宜選用多功能全電子式的,減少因計量裝置造成的損耗。
2、加強農電網絡的無功補償
在負荷的有功功率不變的條件下,提高負荷的功率因素可減少負荷的無功功率在線路和變壓器的流通,達到減少無功功率在線路和變壓器中引起的有功損耗,降低線損。提高線路功率因數,減少無功功率的輸送不僅對提高配電網電能質量,而且對降低線損均具有重要的意義。鑒于當前農村電網功率因素普遍較低的特點,開展農村電網無動補償工作已是刻不容緩。無功補償應按"分級補償、就地平衡"的原則,采取集中、分散和隨器補償相結合的方案。一是在設有安裝集中補償裝置的變電站10kv母線上加裝補償電容器,使無功得到平衡。二是在線路長、負荷大的10kv線路上安裝并聯電容器進行分散補償,但其補償的原則應服從于無功補償總體規劃和盡可能提高補償經濟當量,每一條線路的補償容量取配變空載無功總功率的1.1~1.3倍為宜。三是容量為30kva及以上的10kv配變應隨器就地補償,使配變自身無功損耗得到就地平衡。四是在7.5kw及以上、年運行時數在1000小時以上的電動機上進行隨機補償,效果較佳。五是在10/0.4千伏配電變壓器中廣泛采用低壓側集中補償的無功補償方式,可以把占配電網無功功率41.4%的無功就地平衡,可大大降低有功損耗和電壓損耗,又可以滿足負荷變動時最低補償的需要,避免了輕載時的過補償。
3、改善供電電壓水平。
配電網運行電壓水平的高低是關系到系統和用戶能否安全經濟供用電的大事,它是電能質量優劣的,一項重要衡量尺度。電壓如過低或過高都將給供用電設備帶來危害和增大電能損耗。因此,把供電電壓控制在規程規定10千伏級電壓容許偏移幅度為+5%、-7%的范圍,是一項技術降損的重點措施,也即改善電壓水平,就是要根據負荷情況使運行電壓處在一個經濟合理水平。正確的做法應是使用電設備電壓水平控制在額定允許的偏移范圍內。在農忙、負荷高峰和可變損占線損比重大時可適當提高電壓使接近上限運行;在農閑、低谷輕負荷和固定損占線損比重大時可適當降低電壓使其接近下限運行。可以通過無功補償或在變電站調節變壓器分接頭等手段來實現這一目標。
4、變壓器經濟合理的運行。
所謂變壓器的經濟運行是指它在運行中,所帶的負荷通過調整后達到合理或基本合理值,此時,變壓器的電功率損耗率達到最低值,效率達到最高值。這一運行狀態(變壓器負載率為40%~60%之間)就是變壓器的最佳經濟運行區。這是降低變壓器和電網電能損耗的重要措施之一。為提高供電可靠性和適應農電網絡季節性強,負載波動大的特點,35kv變電站應兩臺同容量主變并列運行,兩臺主變的投切根據臨界負荷而確定,主變應強調經濟運行以減少主變損耗。當變化的負荷(二次側負荷s)小于臨界負荷(負載)sij時,切除一臺主變運行較為經濟,而大于臨界負荷時則兩臺主變運行較為經濟。10kv配電變壓器的損耗占配電網損很大的比例,配電變壓器運行不經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配變容量的選擇不盡合理,安裝位置又不恰當,尤其是農村用電負荷存在季節性強、峰谷差大,年利用小時低,全年輕載甚至空載時間較長,加之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農網損耗過高。因此,合理選型和調整配變容量,提高配變平均負荷率,是農電網絡降損節能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配電變壓器其運行的實際銅損等于鐵損時,工作效率最高,負載率為最佳負載率。排灌等季節性負荷專用配變,在不用時要退出運行。對照明動力混合負荷最好采?母子"變方式運行,即當變壓器二次側負荷為小負荷s<sij1(第一臨界負載)時投運一臺子變;當變壓器二次側負荷為中負荷sij1<s<sij2(第二臨界負載)時投運一臺母變;當變壓器二次側負荷s>sij2時,投運母子兩臺變,采用這種分步運行方式,其功率損耗(或電能損耗)最小,最為經濟合理。
三、降損節能的管理措施
1、加強線損管理。成立節能降損領導小組,設專責人。建立健全線損管理工作的目標管理制度,將線損指標分解到線路、配電變壓器臺區和管理人員,嚴格考核,獎懲兌現,用經濟手段來保證降損工作的落實;建立線損分析例會制度,定期開展理論線損的計算工作,根據現有電網接線方式及負荷水平,對各元件電能損耗進行計算,以便為農網改造和考核線損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不斷收集整理理論線損計算資料,經常分析線損變化情況及原因,為制定降損方案和年、季、月度線損計劃指標提供依據。
2、經常進行用電普查。用電普查以營業普查為重點,查偷漏、查電能表接線和準確度以及查私增用電容量。對大用戶戶口表,配備和改進用專用高壓計量箱,合理匹配電流互感器變比,設二次壓降補償器和斷相監視裝置,提高計量準確度。增強檢查力度,利用舉報、頻繁性突出檢查等各種方式來杜絕違章用電。
3、加強電度、電費抄核收管理工作。健全抄表、核算和收費管理機構,強化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完善抄核收管理制度,實行定期輪換抄表收費工作制,防止錯抄、漏抄、少抄、估抄等現象的發生,對用電量大的用戶要求在每月最后一天的24點、變電站與用戶端同時抄錄用電量,對其它一般用戶分別在逐月的固定日進行抄錄。
4、電量的計算應以電能表抄見電度數為依據,不能以回收電費數為依據,對錯抄、錯算、漏抄表者經核對后,準予更正,對查出的偷漏電屬于正常收費部分的電量準予參加計算,屬于加倍罰款部分不得參加計算。線損及變壓器的損耗電量,由產權所屬各單位承擔,在產權分界處未裝計量的采取理論計算,將用戶所引起的損耗電量加到用戶售電內。
農網降損節能是衡量電力企業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標,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需要從技術和管理兩方面抓。因此,農網降損節能既要抓住現有國家計委和國家電力公司對農電"兩改一同價"的政策機遇,用足用活政策,用好農網建設與改造貸款資金,大力度抓好農網建設、線路改造、增加無功等硬件工作;又要抓住電力體制改革和發展的機遇,大膽強化人員、經營、安全、服務管理等軟件工作。只有二者密切配合整體聯動,才能取得最佳成效,達到降損節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