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班級精細管理交流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弘揚體育精神,在精細中追求卓越”是我校的辦學理念。怎樣在精細中追求卓越?在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工作具體要求下,我努力抓“活、新、真、實”四個方向抓細抓實班級管理。
陣地建設要“活”。
陣地即班級的板報、園地、活動角等。眾所周知,班級文化建設是重要的德育陣地。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健康向上、活潑新穎的班級文化是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活”在建設陣地的人是“活”的,不是一成不變;“活”在陣地內容是“活”的,不是僵硬的;“活”在陣地建設物質來源是廣的。
板報一期期的展出,凝聚了四組學生的辛勞。每組出一期,按學校要求,中隊長負責協調,宣傳委員監督,小隊長全面負責,兩天內拿出樣稿、內容,一周后評比,集體團隊獎一個,創意獎一個,抄寫、繪畫、編輯獎各一個。學生趣味濃了,勁兒足了。雖然有時不那么完美,但學生認真、吃苦、合作精神有了,這難道不是成功嗎?
學習園地做到每月更換。優秀作業展覽不是班主任說了算,每小組推薦三位同學的優秀作業,由班級里五位作業不太認真的同學擔任評委,張榜公布后,再由他們說出評比過程。為什么讓他們擔任評委?讓他們分析?目的,我想這里也就不言而喻了。
爭章園地,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目標星”,開學初根據學校要求、學生特點而提出,在期中或期末考核。是本學期人人爭取的,有“英語星”“電腦星”“勤于收集資料星”“消防安全星”等。另一類叫“閃閃星”,它是隨機性的,如“勤勞星”“進步星”“支持班級工作星”“奉獻星”“互助星”等。“勤勞星”獎給集體大掃除、值日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的同學;“支持班級工作星”獎給聽從班組長分工且認真完成的同學;“奉獻星”獎給那些捐獻圖書多的,捐獻花草美的,捐款捐物積極的同學;“互助星”獎給在學習上積極輔導后進生的同學……這一促動下,調皮的同學聽從分工安排,學習優秀的學生能主動幫助后進生學習,班級圖書柜都放不下學生帶來的圖書,植物角一年四季鮮花飄香,班級剛辦起電腦輔助教學設施,就有同學帶來鼠標墊、遮蓋布……
書帶來了,管理就得跟上。個別學生有疑慮,新書弄丟了怎么辦?借了不還怎么辦?那可是我爸媽花了好多錢買的書啊。實際上,我早已安排好。帶來的書逐一登記,價格多少,有無破損……一一登記在冊,每本書上都蓋了我的簽名章。每人一張借書卡,按學號為序裝訂成冊。方便了班級小圖書管理員的登記,也方便了學生借閱。學期結束了,一本本書完璧歸趙。
晨會、班隊會等活動要“新”。
這些課不是老師的訓話課、布置任務課,應是學生自己的舞臺與活動的基地。班主任要精心組織,搭臺子讓學生唱主角,做到周周有新意,日日不相同。
把晨會課還給學生,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農村孩子對消防安全知識是陌生的,在火災中不會自救。我把這一任務在晨會課中完成了。引導學生在中隊長主持下,每小隊充分利用隊報隊刊、班級圖書、上網學習收集資料等學習資源,劃分任務,小隊長把任務再分到每個隊員身上,每周四人,3—5分鐘內帶領大家學習消防安全知識。領講人根據內容多少可增可減,形式要多樣。在中隊長和四個評委監督評比下,每周評出一名最佳主持人獎,頒發獎狀、獎品。在第十一周講完后,全體同學參加消防安全知識小測試,成績合格的,頒發“消防安全章”。講的同學都能充分準備,在晨會課上,有讀的,有問的,有做游戲的……眾彩紛呈,掌聲不斷。學生學到了消防知識,鍛煉了自我能力,又落實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落實,何樂而不為呢?
班隊會可謂是多姿多彩,有主題隊會,在詩、歌、竹板聲中,明理知情;有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如《負荊請罪》一文學完后,舉行了“將相杯”課本劇表演賽,“多看電視,還是少看電視”的小小辯論賽,“我的心愿”“珍惜時間”等即興演講會;有實踐勞動課,如除草、整理苗木等;還有一些看電影,看戲劇,看圖片展活動。
晨周會要創新,這是學生的心理需求,也是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迫切要求。
對學生的激勵要“真”。
在上述的爭章、頒獎活動,都是我班一系列的激勵措施和競爭機制。“真”表現在班主任的表揚、獎勵是從內心深處流露的,不是假惺惺的;表現在每一次評比是公平、公正的,讓每一個學生心服口服;還表現在班主任說到做到,絕不讓學生認為老師是出爾反爾的老師,是叫人不相信的老師。我班設立這些獎項,為的是充分激發學生的競爭活力。重視每位學生的進步,使他們學得主動活潑,體會到成功的歡樂。
爭章園地里,星最多的一學期達到15枚,次次有一得一,同一個星有第一批,也有第二批,有優秀生,也有后進生。課堂作業、家庭作業得雙“優”加“★”達到5次獎一本本子,有語文簿、數學簿、英語簿、練習簿等作業本選擇,特別對作業有進步的同學,哪怕一點點進步,就及時打上“★”。就這么一個小小激勵措施,大大促動了學生寫字態度的端正。
班級衛生是班主任較為頭疼的問題,怎樣解決?一是制止學生亂丟,二是值日生及時打掃。這兩個解決了,衛生也就解決了。我首先進行合理分工,掛銜上崗。“長”就有“班長”“中隊長”“區長(保潔區)”“組長”等,“官”就有“門官”“燈官”“車官(車棚管理)”“水官(班級飲水機管理)”“書官(圖書管理員)”等。總之,有管理的就有“官”或“長”。學期結束,評出“群眾”最滿意的“官”或“長”,沒有名額限制。
管好學生的手不亂丟垃圾,不可單靠壓制學生,關鍵在于引導、激勵。學生平時愛用透明膠帶粘去作業中的錯誤,同時,地下就多了一些廢膠帶。除了說教,我還出了一項激勵措施。把已用了的膠帶再盤起來,新膠帶用完,就應有一盤舊膠帶,學生憑這一盤舊膠帶到中隊長那兒換一盤新膠帶。一周后,很難在地下找到亂丟的膠帶了。
家訪的工作要“實”。
現在的家庭教育比較薄弱,特別是現在的農村家庭教育,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增多。爺爺奶奶們注重他們吃和穿,教育已力不從心。重點又落在學校教育上。教育好每一位學生,家校要聯合,要互相了解,但要真正做到合二為一,班主任的家訪工作要“實”。
中午、晚放學、雙休日、節日都是家訪的好時間。當然家訪不是等學生出了問題再去,一是學生不高興,二是家長也不快活,三是自己在氣頭上話講不好。每周工作時,我就安排好一周家訪的任務,結合班級的特點、學生的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并且事先告知學生,“家訪絕不是告你的狀”。這樣,大大有效地增進家校的聯系、家長與老師的理解以及學生與老師的溝通。
老師精力是有限的,利用電話也是個有效的辦法,省時省力。也有時路中相遇而談,有時家長校訪,及時了解,及時解決,不失時機地做好家訪工作。
家長會是集中學習、互傳互教的好辦法。怎樣把家長會開成個務實的會?首先約請家長的到來就得下點功夫。提前兩周就召開班級動員會,一周前下發通知,通知說明本次家長會召開的目的,也將具體安排一一告知。一天后,陸續收回家長簽名的回執,收不到的,我又一次電話通知,所以到會人數都達96%以上。
家長來了,會的內容又怎樣實在呢?結合當前教育的形勢,針對班級學生的共性尋找切入口。一次,我抓住學生良好習慣養成和英語學習兩個問題而召開一次家長會。首先家長進入英語課堂了解自己孩子學英語情況,由此為切入口,重點討論。面對面交談后,重點又進行一次家長問卷調查,讓家長增強家教意識,促進自我良好習慣的養成。本次問卷由我獨立設計,在其他任課老師的協助下,調查問卷共設計20條,37問,涉及了方方面面,重點調查家長平時有沒有抓,怎樣抓孩子良好習慣養成和英語學習。
會后,許多家長反映,這次家長會讓他們認識到許多問題,學到不少教育方法,這是一次務實的家長會。
當然,以上一切都離不開班主任自我努力,只有班主任“勤”,才能換來“活”“新”“真”“實”的管理成效。“勤”表現在勤于吃苦,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勇于創新,激發活力,增強服務意識。一切管理皆在精細中,在精細中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