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山區新村建設教育交流材料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山區新村建設教育交流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山區新村建設教育交流材料

*縣*鄉*村地處*,是一個典型的易旱邊遠山村。近年來,村、支兩委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20*年興修通村公路7公里,新建飲水井75口、集中供水池2口,護砌灌溉溝渠600米,農民人均純收入較上年增加350元。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巧借東風,爭當領頭雁

改革開放使農民解決溫飽、逐步走向富裕之后,群眾要求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建設美好家園的愿望越來越強烈,特別是該村群眾要求解決路難行、飲水難等生產生活困難的心情十分迫切。去年初,中央1號文件猶如一股和煦的春風,吹到了該邊遠山村,村、支兩委一班人緊緊抓住新農村建設機遇,因勢利導,走訪群眾,宣傳政策,收集民意,凝聚全村1700多人的力量,群策群治,制定了*村新農村建設十年發展規劃及近期發展目標,力爭通過十年努力,使全村達到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活安康、環境整潔優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設施配套、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當好山區農村新農村建設的典范。

二、立足村情,選準突破口

*村順應民意,突出民生,把解決群眾飲水難、出行難問題,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著力抓好村級道路建設和飲水工程建設。

七分山,二分田,一分水,是該村的地貌特征,農戶大多居住在山坡和山腳。由于山高坡陡,土層較薄,全村裸露巖石較多,巖層較厚,地質較硬,修塘挖堰十分困難,全村僅有小型山塘40來口,總庫容量不足3萬立方,既供農田灌溉,又供群眾飲用,特別是前些年發展煤炭、石灰等資源性企業,地表水受到污染,全村僅有的一座小Ⅰ型水庫——*水庫也未能幸免,水源不但不能飲用,連漿衣洗裳都成了問題,飲水困難成了我們的一塊心病。20*年春節剛過,村支兩委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農戶,調查摸底群眾飲水困難情況,請人設計飲水工程方案,聘請專業施工隊施工,首先從飲水最困難的9組、11組打響掘井戰役的第一炮。為了使群眾主動參與,村里出臺了獎勵政策,每個農戶打一口井,村里獎勵100元,每2戶合打一口井,村里獎勵200元,每3戶合打一口井,村里獎勵300元,大大激發了群眾打井的積極性。為了選好井址,他們科學勘察,但由于地質復雜,有時一口井要選好幾處才能打成功,11組戴作丙家一口井經過4次選址才打成功,在打井過程中,有時遇到巖石層,需要使用雷管、炸藥爆破,他們就積極爭取爆破品主管部門支持,并聘請專業爆破員進行爆破,確保了施工安全。井打成功了,群眾嘗到第一口甘甜的井水,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拄著拐杖,來到井邊,嘗過井水后,高興地說:“這下俺可以喝到好水了,謝謝你們,謝謝共產黨。”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里交通十分不便,不僅群眾出行難,商家客賈也不愿意進村收購農副產品。嚴峻的現實迫使他們不得不下定決心修好通村路。他們召開村黨員及村民代表議事會,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并尊重群眾意愿,決定將村里兩條7公里長的主干道全部硬化。原有路基窄而不合要求,需要挖山擴寬路基,工程量非常大,但群眾聽說要修水泥路,個個拍手叫好,紛紛主動請戰開挖山路。他們發揚“愚公”精神,采用手挖肩扛的辦法,一鋤一鋤地劈山筑路,參戰群眾達450人次。為使路基工程早日完工,群眾從早戰到晚,許多群眾連吃飯都是家人送到工地。“人心齊,泰山移”,不到一個月時間,7公里路基全部整修完畢,經過艱苦施工,通村公路順利建成了。

三、廣開門路,籌措配套款

為了解決新農村建設配套資金問題,該村村、支兩委經過反復討論,決定不增加群眾負擔,廣辟門路,實行多渠道籌資。一是發動本村群眾捐款。建設新農村,群眾是主體,群眾出資建好自己的家園,是自己及子孫受益的事。要求村干部每戶捐款500元以上,在村干部的帶領下,全村群眾自愿踴躍捐款,2組個體老板戴術元主動捐資1000元;3組70多歲的老人戴承其,把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270元養老錢也捐了出來;1組困難戶戴作海,妻子剛做完手術,仍主動捐款300元。通過發動群眾捐資,共籌措建設資金8萬多元。二是向村內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籌集。通過做企業老板和個體工商戶工作,共募集資金4萬元。三是向本村在外工作人員募捐。通過向在外工作人員發函、主動登門拜訪等形式,共籌集到通村公路建設資金近20萬元。國家審計署駐長沙辦事處一名負責人春節期間回鄉探親,當即表態捐款15萬元,現已到位資金5萬元。四是盤活資源籌措資金。去年上半年,經過群眾同意,他們采取租賃形式,成功拍賣了一處山林,拍賣資金5萬元全部用于通村公路建設。

四、著眼未來,拓寬致富路

“村有支柱產業,戶有致富門路”,是該村建設新農村的一大目標,為了解決群眾致富的問題,他們積極探索了農民增收的新路子。他們一方面積極組織勞務輸出抓增收。通過利用血緣、地緣、人緣“三緣”關系,由外出務工人員中的管理層牽線搭橋,以及依托中介服務組織,全年輸出勞動力450人,創造勞務收入近300萬元。另一方面扶持發展工業抓增收。近年來,他們依托礦產資源優勢,大抓招商引資,興辦企業,先后發展了2家石灰礦,3家石煤礦,3家采石場,1家炭化磚廠,個體私營企業達到9家,吸納剩余勞動力120多人,帶富了一方群眾。現在全村85%的農戶住進了樓房,電視、電話入戶率達到100%,手機用戶達到240戶,擁有摩托車60余臺,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乡市| 萝北县| 左贡县| 西盟| 隆化县| 淳安县| 共和县| 石门县| 白玉县| 永安市| 和林格尔县| 昌吉市| 湘乡市| 东乡| 米易县| 新河县| 屯昌县| 抚宁县| 黔江区| 札达县| 河源市| 定日县| 克拉玛依市| 枣庄市| 乌兰县| 和平区| 平遥县| 东海县| 鹤峰县| 五华县| 渑池县| 华容县| 中山市| 高碑店市| 嘉定区| 惠安县| 文成县| 屏东县| 永善县| 东莞市| 大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