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本發展觀的推動者談人事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人事管理的科學特征,是特別重視人的發展。社會是人的社會,社會的發展,歸根到底是人的發展,社會的全面發展要靠人的發展來實現。基于這個認知,云夢縣人事局以人為本,準確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楚天強縣戰略目標,著力打造人才培育、人才成長、人才競爭的綠色通道,積極推動人事制度改革。
對臃腫機構亮出紅燈,切斷南郭先生“吹竽”臍帶。舊的人事管理制度造就了大面積多層次的南郭寶殿,不少單位南郭吹竽,人浮于事??h人事局克難攻堅,在全孝感市率先從縣直黨政群機關開刀,條分縷析,對機關人員實行定編定崗一人一卡管理,領導職數從142名精簡到134名,縣直黨政群機關編制由658名精簡為485名,政府工作部門由26個精簡為23個,政府各部門的職能轉移73項,下放63項,取消55項。之后,在總結清明河鄉機構改革的基礎上,縣人事局積極穩妥地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將鄉鎮行政事業機構由288個精簡為144個,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由1636名精簡為1152人,其中硬分流246人。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全縣各鄉鎮黨政內設結構由60個精簡為36個,165名鄉鎮領導成員實行公開競職,被自然淘汰20人,通過硬杠杠精簡41人。
提攜專長人才,構筑地方硅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楚天強縣需要市場組合、物資組合和資金組合,更為重要的是需要人才組合,尤其是地處經濟發展相對薄弱的農村,更需要具有市場能力、科技能力、組織能力等能力型專家或復合型人才。云夢縣人事局針對農村農業結構調整做工作,創新農村人才資源開發,按照基地有專家、鄉有科技人才、村有技術員、組有示范戶、戶有明白人的工作目標,抓龍頭,抓環境,抓典型,抓培訓,抓使用。在人才培訓過程中,縣人事局在道橋鎮勝東村鋪設了長約2公里的柏油馬路,建造2000米長的渠道,在解決交通和排灌設施等生產要素基礎上,致力于現代信息傳播硬件的建設,為全村人安裝了有線電視,捐贈科技圖書300多冊,組織成立了村級文化站,使千變萬化的市場趨動走向了每個家庭,使現代化的耕種、養殖、深加工工藝流程技術迅速傳播到農戶。通過典型的引路,全縣培植授牌鄉土人才開發示范鄉鎮8個、鄉土人才種養殖示范基地30個、示范村60個,培養農村鄉土人才3200多人,考核選拔縣級鄉土拔尖人才106人、市級鄉土拔尖人才2人、省級鄉土拔尖人才2人,并為206名優秀鄉土人才授予了農民技術員職稱,基本緩解了農村人才不足的矛盾,獲得省人事廳、財政廳和農業廳聯合頒發的“全省農村人才資源開發示范縣”榮譽稱號。與此同時,他們深入工業開發園區調查培養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選拔上報批準市管拔尖人才3名、省管專家2名,聯合縣內企事業單位參加各類人才交流會并為他們引進人才98人。此外,云夢縣人事局還分別建立了高層次人才信息庫、專業技術人才信息庫、鄉土拔尖人才信息庫、特色人才信息庫、求職人才信息庫、等10個,網絡各類人才14066人,為服務縣域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員之家版權所有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實現“單位人”向“社會人”轉型的歷史選擇。經濟的多元化和市場的自由化催生著人們契約觀念的形成,云夢縣人事局不失時機地把握文化環境的變化,積極推動以人為本的人事制度改革,實現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機制由傳統的身份管理轉向崗位管理,由單純的行政管理轉向合同聘用管理,由行政運用關系轉向平等協商聘用關系。目前,全縣310個單位的7203人中,除43個未運轉單位或空機構外,267個事業單位簽定聘用合同7102人,簽定率達98.6%。在全縣12個鄉鎮中,在撤銷傳統的7個事業機構的基礎上,新組建了農業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城鄉建設環境保護中心、農村經營管理中心和計劃生育中心,“五大中心”一律轉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中介組織,人員按照競爭上崗的方式產生并統一轉換身份,由“單位人”變為“社會人”,實行聘用合同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