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堅持減負原則 抓實農村稅費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鄉位于桃江縣西南部,全鄉面積46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2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萬人,耕地8500多畝。去年,我鄉在上級有關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堅持減負原則,把住四道關口,稅費改革工作進展順利,收效良好。至2002年8月8日,全鄉農業稅任務落實率達100%,納稅登記證發放率達100%,農戶簽字認可率達99.2%(全鄉4743戶農戶只有41戶因全家外出無法簽字),成為全縣第一個完成稅費改革的鄉鎮。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好宣傳發動,提高思想認識
農村稅費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英明決策,是一件惠及農民的大好事,但又是一件難事。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必須抓好宣傳發動,把廣大干群的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政策上來,我們先后召開全鄉班子成員會和全體干部會,專題學習稅費改革文件,領會精神實質。會后,全體駐村干部會同三個工作組下村傳達精神,征求意見,并召開有村“四主干”和黨員、團員骨干及部門負責人共200多人參加的全鄉稅改動員大會。為了宣傳稅改政策,我們出動宣傳車巡回宣傳20多次,在11個村重點進行廣播宣傳上百小時,先后舉行了10場有線電視專題講座,各村分別召開了全體村民大會和戶主會,鄉黨政領導包村包片,到組到戶進行動員。我們還印發了2000多份政策宣傳資料給群眾,張貼了100多張,懸掛了50多條橫幅,使稅費改革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二、抓好基礎工作,核準計稅面積
在稅費改革中,農業稅是根據常年產量、田畝、稅率、稻谷價格四個因素來計算的,其中常年產量、稅率、價格是省、市、縣三級已定好了的,無法更改,只有田畝統計因鄉鎮不同而不同,田畝多少直接與各農戶農業稅稅額相關,必須按“有地有稅”原則進行統計,因而田畝核實是鄉鎮稅改中的最關鍵一環,也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這項工作我們分兩步進行的。第一步落實是第二輪承包責任制。早在2001年5月,我們就組織140多名鄉村干部對4700多戶農戶的責任制進行了落實,對200余戶農戶的承包面積進行了調整。第二步核實田畝變化面積。在2002年4月,我們派出4個工作組,由駐村干部帶隊,組織村支書、村委會主任、群眾代表、戶主到場,逐戶進行核實,逐處逐塊丈量,直至大家均無異議后由到場人員簽字認定,認定書由鄉、村、戶主各持1份。這樣,使400多戶農民的1800多畝變化面積得到核實,為后來的稅改打下了基礎。
三、實行陽光操作,嚴格工作紀律
嚴格按政策辦事,認真制定稅改方案,實行“陽光作業”,是我鄉稅改順利進行的主要原因。我鄉稅改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取消“兩工”,常年產量675公斤,計稅面積8586畝,應交農業稅49萬多元。方案公布之初,有部分鄉村干部為減輕工作壓力,要求在計稅面積上“留一手”。鄉黨委政府堅決以群眾利益為重,貫徹“有地有稅”原則,堅持多地的多稅,少地的少稅。為確保公開公正公平,我們采取了三條措施。一是對干部在稅改中出現的錯誤實行責任追究制,并規定了三條鐵的紀律:鄉干部工作失職者,列入下崗分流對象;村支書失職者,停職、撤職;村委會主任失職者,提交村民委員會罷免。二是各村方案一律公開。一要向鄉政府公開。各村依據鄉政府總方案制定的具體方案,必須由駐村干部把關,由鄉政府審批,防止暗箱操作;二要向群眾公開,接受群眾監督,村與村、組與組、戶與戶之間進行比較,防止出現兩套方案;三是對變化了的田畝面積進行再次核實。對虛報瞞報計稅面積者,一經發現,是農民則嚴肅批評堅決糾正,是干部則按紀律進行處分。在核定甲戶自然災害損毀面積時,我們要求乙戶、丙戶村民或鄰村村民到場作證簽字,并將面積核查情況匯編成冊存檔,由鄉政府保存。讓群眾對負擔水平、應稅數額等都有一本明白帳。這樣,計稅面積核減的不少減一分,應計的不少計一分,最后結果是全鄉實際計稅面積比縣政府下達的多出144畝,群眾對此也沒有異議。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四、抓好矛盾化解,全面落實政策
落實稅改方案最難的是農戶簽字認可。我們在工作中,就遇到部分群眾把與稅改無關的問題提出來,不解決就不簽字。對此,我們從化解矛盾入手,耐心作好解釋疏導工作,力爭以理服人。對一些可以解決的問題,采取果斷措施予以了斷;對那些一時難以解決又確需解決的問題,由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出面做出承諾,待稅改工作完成之后或無條件成熟時,集中予以解決。全鄉在稅改方案落實階段,就為7個村的數百戶農戶,解決各類實際問題27個。群眾的情緒理順了,落實起來就較快。到2002年8月5日,全鄉22個村有21個村已基本完成稅改。之后,我們決定對整個稅改來一次復查,村與村之間互相驗收。通過復查驗收,更改計稅面積13戶,解決群眾實際問題3個,使稅改過程成為了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過程,整個稅改平穩進行,較好地完成任務。
農村稅費改革給我鄉帶來了三個可喜變化:一是減輕了農民負擔。這次稅費改革我鄉共減輕農民負擔48萬元,減負比例達49.83%,群眾人平負擔由60.47元降到了30.34元,畝平負擔由109.85元降到了60.63元。二是農民的納稅積極性大為提高。2002年8月15日,陶中村200多村民一路上敲鑼打鼓放鞭炮,將農業稅送到了鄉政府,出現了群眾主動送稅的感人場面。三是規范了政府行為。使干部得以從往年那種令人頭痛的常年收費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