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區政農業水價革新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確保全區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農業水價改革工作順利推進,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省一號文件精神和黨中央關于“三農”問題的方針政策,推進水價綜合改革,建立完善的農業水價政策體系,強化用水者自主管理,改革農業水價形成和水費計收機制,建立促進節約用水、保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良性運行、減輕農民負擔、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農業水價新機制。
二、總體水價改革思路
通過推進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規范化建設,建立以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為主要形式的新型農業供水管理體制,全面推行農民用水自治;以小型灌區末級渠系節水技術改造、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小水源工程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獎補機制為激勵,建立完好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立“產權清晰、責任明確、管理民主”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積極推行農業水價改革,科學測算農民水費承受能力,推行農業終端水價制度,完善計量設施,推行計量收費,整頓水價秩序,降低農民用水成本。通過這些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農田水利良性運行機制,進而實現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節水、減輕農民負擔、工程良性運行的改革目標。
三、水價改革的主要任務與內容
(一)主要任務
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愿、依法登記、規范運作”的原則,培育以農民用水者協會為主的農民用水自治組織,承擔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維修、使用和管理職責。
(二)改革的內容
1.合理確定農民用水者協會的規模。用水者協會成員由鎮(街道)、村、農民代表組成,管理范圍按水系、行政區域相結合、民主協商的方式確定;各有關村成立農民用水者協會分會,并以水文邊界為單元(支斗渠灌溉范圍、專項水利工程)成立農民用水者小組或專項工程用水小組,由項目所在村、農民代表組成,并整合項目區內涉及小型水利工程的其他農民用水者協會,形成規范、統一的農民用水者協會。
2.用水者協會規范化。每個農民用水者協會、農民用水者協會分會、用水者小組或專項工程用水者小組都設立固定辦公室場所,配置必要的辦公設備、量水設備,實行信息化辦公。隨著工程的建設和自動觀測設施的完善,各支渠、斗渠用水情況、干支渠道水位變化、流量測算、土壤墑情都通過信息網絡直接查詢。各用水者協會、用水者小組或專項工程用水者小組相對獨立,各用水者小組或專項工程用水者小組對本用水者協會負責。
3.完善用水者協會能力建設的體制和機制。農民用水者協會是在農戶自愿的原則下,通過民主方式組建的、實行自我服務、民主管理的農村用水合作組織,是實現農民用水自治的主要形式。區、鎮(街道)政府(辦事處)及有關部門要制定農民用水者協會培訓計劃,加強對協會的指導和扶持工作,安排由區水務部門牽頭,每年組織項目區內各協會、有關部門進行培訓,重點培訓范圍一是鎮(街道)政府(辦事處)及水管單位技術人員,培訓內容是水利技術業務知識,以及政策法規、工程技術、水管理技術、參與能力、協會相關知識;二是培訓用水者協會骨干及普通農民,著重介紹國家及有關部門的相關政策、用水者協會組建及運行知識、參與方式方法、協會財務管理(針對協會會計)、工程維護、用水管理等。培訓中要特別重視對協會執委及農民代表的培訓。
4、協會規章制度建設。用水戶協會在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在協會內部以民主協商的方式制定與協會章程配套的規章制度。主要包括:《協會財務管理制度》;《用水者協會灌溉管理制度》;《用水者協會工程管理制度》;《協會水價制定、水費計收與使用管理辦法》;《用水者協會獎懲制度》;《協會執委會主席、副主席、監事會主席職責》、《用水者協會檔案管理辦法》、《協會工程維修集資管理辦法》、《用水者協會民主議事制度》、《用水者協會對弱勢群體的扶持辦法》等。以上制度在協會運行過程中不斷加以完善,以更好地為農民提供優質灌溉服務。
5.加強用水者協會的運行和監督管理。區水務部門會同區物價部門對供水成本進行核算。
農民用水者協會運行期間,區政府相關部門根據區重點領導小組的要求及時對水管理單位進行指導、服務和監督。區政府承諾將繼續加大對骨干水利工程的投資,逐步完善工程設施,提高供水能力和質量;組織相關部門合理核算水價,由有關專家審查水價計算結果,審查各項取費的合理性和計算的正確性;加強水價執行情況監督,制定彌補供水虧損的措施,根據農民承受能力確定水價;正確預測、監測水價變化,隨時進行政策調整。
四、改革目標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施行農業終端水價,水價的核定由區物價局會同區水務局和農民用水者協會共同完成。支渠以上國有水利工程管理范圍的水價為供水價格,由政府有關部門核定;終端水費由協會向用水者收繳,除去末級渠系水費留協會支出外全部繳水管單位。項目完成后農民畝均用水量為方、畝均用水成本為元。終端計量點的水量作為向農戶收取水費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