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災難應急方案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災難應急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災難應急方案

1總則

1.1目的

規范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等,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1.2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應急救援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不斷改進和完善應急救援的裝備、設施和手段,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和科學指揮。

(2)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在區政府統一領導下,統一協調指揮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各街辦事處、有關部門和經營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

(3)屬地為主,條塊結合。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實行各街辦事處主要負責人負責制,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由街辦事處統一領導,相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專家提供技術支持,經營單位充分發揮自救作用。

(4)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災難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等工作。

(5)依靠科學,依法規范。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實現科學民主決策。依靠科技進步,采用先進的技術,不斷改進和完善應急救援的裝備、設施和手段,提高應急救援的處置技術和水平。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1.3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和《*區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預案。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區境內下列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災難的應對工作:

(1)發生特別重大、重大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災難,已經或者可能導致9人以下(含9人)死亡(含失蹤),或者50人以下(含50人)重傷,以及社會影響和經濟損失較大的煙花爆竹重大事故。

(2)超出街辦事處應急處置能力,或者跨區域的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

(3)區政府認為需要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處置的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

2組織體系及相關機構職責

2.1協調組織機構與職責

在區政府統一領導下,由區政府辦公室牽頭,成立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災難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指揮部)負責統一指導、協調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應急指揮部的組成及成員單位職責如下:

指揮長:區政府辦公室主任

副指揮長: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安監局局長

成員部門:區政府辦公室、區安監局、區委宣傳部、發展改革委員會、經濟貿易委員會、區廣電局、區*分局、區衛生局、區環保局、區民政局、*質監分局、區交通局、交通大隊、消防大隊、區農業局。

成員單位職責:

(1)區安監局:負責及時向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區政府應急辦公室上報事故信息;協調應急處置工作人員進場;提供指揮平臺,跟蹤事故搶救進展情況,負責事故災難及其應急救援信息的接收、報告、處理和統計分析工作,接收事故報告核實后按照本預案及時報告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區政府應急辦,傳達事故搶救工作意見,編發事故救援情況簡報及通報;接收區委、區政府的重要指示并負責督辦落實;需派工作組前往現場協助救援和開展事故調查時,及時向有關部門、事發街辦事處等通報情況,協助處理事故,跟蹤做好續報工作;根據事故情況,協調組織*分局、區交通局、交通大隊、消防大隊等有關部門參與應急救援工作;負責提供與事故相關的重大危險源情況和信息,根據本預案會同有關部門提供相關的應急預案、專家、隊伍、裝備、物資等信息;組織專家咨詢,協助指揮決策;按照指揮長的指示通知區有關部門進場參加救援,協調有關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參加事故救援工作;組織協調有關監管人員趕赴事故現場參與事故應急救援;根據情況提出事故調查組組成的建議,參與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參與組織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災難的專家咨詢,提供事故單位及其監督檢查的情況和信息,協助指揮決策。

(2)區委宣傳部、廣電局:組織向公眾和媒體事故信息,解答有關質詢。

(3)區農業局:氣象部門加強氣象監測,針對暴雨、暴雪、大風、冰雹等惡劣天氣極易引發各種自然災害的特點,及時快速預警、預報,提醒各部門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由于惡劣天氣引發的次生災害。

(4)*部門:負責組織事故現場的道路交通管制、安全警戒及周圍地區治安秩序維護;*消防部門負責控制和撲滅火災,參與傷員的營救工作,控制事故現場及事故得到控制后的清理工作。

(5)衛生部門:負責制定醫療搶救預案;負責提供所需藥品清單,組織醫務人員搶救并轉移受害人員;指導醫療設備的使用;指導現場救護工作。

(6)環保部門:負責對事故現場及周邊環境的應急測定和環境影響的評估;提出消除和治理環境污染的建議;公布事故造成環境污染的信息。

(7)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組織對事故所涉及的壓力容器和其它特種設備的檢測、認定,提出救援技術措施;負責組織對事故所涉及產品的質量進行檢驗。

(8)交通部門:負責組織運輸隊伍運送撤離人員和救援物資。

(9)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組織搶險物資、人員救護所需藥品和器材的供應,組織恢復生產,儲備重點急救藥品。

(10)民政部門:組織做好受災群眾的緊急轉移、安置工作,負責對無家可歸人員的臨時生活救助。協助做好死亡人員的火化和其他善后工作。

(11)事故單位:積極快速全力組織自救,配合應急救援工作,提供事故現場狀況、對周邊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和事故可能產生的后果等情況,同時提供必要的應急救援設備器材。

2.2專家組組成及職責

專家組成員主要由防火防爆、安全工程、中毒控制等有關的專業人員組成。區安監局負責聯絡、協調,并定期組織專家組成員研究分析應急救援方面的情況和問題。專家組在事故發生后,根據事故發展態勢迅速研究,向應急指揮部提出可操作的應急救援措施,減少事故損失或防止事故擴大的技術建議,為應急處置提供其它咨詢服務。

2.3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及職責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以屬地為主,事發街道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街辦事處主要領導任指揮長,有關部門參加。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指揮所有參與應急救援的隊伍和人員,及時向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報告事故事態發展及救援情況。

3預警預防機制

3.1事故監控與信息報告

區政府有關部門和各街道辦事處及其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將已掌握的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災難風險信息進行預警分析,做好應急準備和預防工作,并及時報送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根據重大危險源監控信息,對可能引發特大事故的險情,或者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可能引發其他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重要信息,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應當及時通報有關街道辦事處、相關部門和單位,必要時報送區政府應急辦。

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報告事發地街道辦事處及其安全生產管理部門。事發地街道辦事處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報告區政府,街道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在接到報告后,立即報告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事發街道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逐級上報事故情況,并應當在1小時內報告至區政府和區政府有關部門,緊急情況下可越級上報,同時報送上級政府。

發生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的有關部門、單位要及時、主動向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區政府有關部門提供與事故應急救援有關的資料。事故發生地安全管理部門提供事故前監督檢查的有關資料,為研究制定救援方案提供參考。

3.2預警行動

各級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災難應急機構接到可能導致事故的信息后,按照應急預案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并通知有關部門、單位采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

4應急響應

4.1分級響應

Ⅰ級應急響應行動(響應分級標準見7.1)立即報告湖北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請求啟動湖北省應急救援預案,*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市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本預案全力以赴組織救援,并及時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

Ⅱ級應急響應行動(響應分級標準見7.1)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啟動市級預案,協調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區安監局和區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本預案全力以赴組織救援,并及時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

Ⅲ級及以下應急響應行動的組織實施由區政府決定。區政府根據事故災難或險情的嚴重程度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超出其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市政府、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啟動市級應急預案實施救援。

4.1.1區政府有關部門的響應

Ⅲ、Ⅳ級響應時,各街道辦事處及有關部門啟動并實施本部門相關的應急預案,組織應急救援,及時向政府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并抄送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需要其他部門應急力量支援時,向區政府提出請求。

4.1.2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響應

——及時向區政府報告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災難基本情況、事態發展和救援進展情況;

——開通與事故發生地的區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相關專業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通信聯系,隨時掌握事態發展情況;

——根據有關部門和專家的建議,通知相關應急救援指揮機構隨時待命,為地方或專業應急救援機構提供技術支持;

——派出有關人員和專家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必要時協調專業應急力量增援;

——對可能或者已經引發其他突發事件的,及時上報市政府,同時負責通報、協調相關領域的應急救援指揮機構;

——組織協調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必要時按照區政府領導同志的指示,通知區有關單位和有關專家趕到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或相關指揮機構組織協調指揮;

——協調落實其他有關事項。

4.2指揮和協調

進入Ⅲ、Ⅳ級響應后,區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專業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立即按照預案組織相關應急救援力量,配合街道辦事處組織實施應急救援。

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根據事故的情況開展應急救援協調工作。通知有關部門及其應急機構、救援隊伍和事發地毗鄰區政府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相關機構按照各自應急預案提供增援或保障。有關應急隊伍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密切配合,共同實施搶險救援和緊急處置行動。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現場應急救援的指揮,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前,事發單位和先期到達的應急救援隊伍必須迅速、有效地實施先期處置,事故發生地政府負責協調,根據煙花爆竹事故發生具有突發、迅速、爆炸破壞威力大、伴有火災和強烈的沖擊波等特點,針對性地全力開展控制事故發展態勢,防止二次爆炸、衍生和耦合事故發生,果斷控制或切斷事故傳播途徑。

4.2.1街道辦事處有關部門指揮協調的主要內容

——啟動本部門相應的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應急救援;

——掌握現場信息,提出現場應急行動原則要求;

——有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和人員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指揮工作;

——協調指揮本系統應急力量實施救援行動;

——及時向區政府報告應急救援行動的進展情況,同時抄送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4.2.2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指揮協調的主要內容

——向區政府提出應急救援重大事項決策建議;

——提出現場應急行動原則要求;

——派出煙花爆竹、爆破工程、消防、化工、安全工程等類專家和人員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指揮工作;

——協調有關應急力量實施救援行動;

——及時向區政府報告應急救援行動的進展情況;

——指導受威脅的周邊危險源的監控工作,確定重點保護區域;

——必要時通過市、區政府協調解放軍駐漢部隊和武警支隊參加應急救援工作。

4.3緊急處置

現場處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置力量。事故發生后,發生事故的單位和區政府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措施。

根據經營煙花爆竹事故災難突發、迅速、沖擊波強,以爆炸、燃燒為主,易產生二次爆炸的事故特點,密切監控事態發展變化情況,排除導致事態進一步惡化的特殊險情?,F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依法及時采取緊急處置措施。

跨區域影響重大的緊急處置方案,由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或區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并協調實施,影響特別嚴重的報區政府決定。

4.4醫療衛生救助

區衛生局及所屬部門負責組織開展緊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工作。

區衛生局根據各街道辦事處的請求,及時協調有關專業醫療救護機構和專科醫院派出有關專家、提供特種藥品和特種救治裝備進行支援。

4.5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根據需要攜帶防爆、阻燃等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

4.6群眾的安全防護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組織群眾的安全防護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煙花爆竹從業單位應當與當地街道辦事處、社區建立應急互動機制,及時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域;

(2)決定應急狀態下群眾疏散、轉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圍、路線、程序;

(3)指定有關部門負責實施疏散、轉移;

(4)啟用應急避難場所;

(5)負責治安管理。

4.7社會力量的動員與參與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調動本轄區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超出事發區政府處置能力時,街道辦事處向區政府申請轄區外的社會力量支援,區政府辦公室協調有關街道辦事處有關部門組織社會力量進行支援。

4.8現場檢測與評估

根據需要,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事故現場檢測、評估小組,綜合分析和評價檢測數據,查找事故原因,評估事故發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為制定現場搶救方案和事故調查提供參考。檢測與評估報告要及時上報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區政府有關部門。

4.9信息

在區政府辦公室的指導下,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或授權的街道辦事處負責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災難信息的對外工作,并指定專人負責新聞輿論工作,迅速擬定新聞報道方案、確定內容,及時采用適當方式新聞、組織報道。

4.10應急結束

當遇險人員全部得救,事故現場得以控制,導致二次爆炸、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經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和批準,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由事故發生地街道辦事處報請區政府或區政府相關應急指揮機構批準后宣布應急結束。

5后期處置

5.1善后處置

街道辦事處會同相關部門負責組織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災難的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補償,征用物資補償,災后重建,污染物清理與處理等事項。盡快消除事故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及受影響人員,保證社會穩定,盡快恢復正常秩序。

5.2保險

煙花爆竹用人單位必須為職工辦理工傷保險。保險機構應及時開展應急救援人員保險受理和受災人員、受災單位保險理賠工作。

5.3事故調查報告、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

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由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或報請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后負責組成調查組進行調查;必要時,市、區政府直接組成調查組進行調查。

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災難善后處置工作結束后,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分析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應急救援工作的建議,完成應急救援總結報告,報送街道辦事處,同時報送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根據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提交的應急救援總結報告,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組織分析、研究,提出改進應急救援工作的意見,并抄送有關部門。

6保障措施

6.1通信與信息保障

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組織建立完善全區煙花爆竹重大危險源信息庫、救援力量和資源信息數據庫;規范信息獲取、分析、、報送格式和程序,保證區政府、區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專業應急機構和區應急機構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為應急決策提供相關信息支持。

區政府煙花爆竹安全監管有關部門和各街道辦事處建立健全本部門、本地區煙花爆竹重大危險源監控方法與程序,對重大事故隱患和重大危險源實施監控。

事故發生地政府應當保證通信線路暢通,出現故障應及時組織搶修。必要時,可報請市通信管理局組織協調,保障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通信暢通。

6.2應急支援與保障

6.2.1救援裝備保障

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指導、協調專業應急救援組織配備煙花爆竹事故災難救援所需的防爆、消防等特種救援裝備,并建立健全數據庫和有關制度,實現資源共享。

6.2.2應急隊伍保障

煙花爆竹經營儲存單位應當依法組建和完善救援隊伍。區政府及各街道辦事處建立完善以消防、防爆為骨干的各級應急隊伍,檢查并掌握相關應急救援力量的建設和準備情況。

6.2.3交通運輸保障

發生重大煙花爆竹事故災難后,根據救援需要及時協調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提供交通運輸保障。有關部門對事故現場進行道路交通管制,根據需要開設應急救援特別通道,道路受損時應迅速組織搶修,確保救災物資、器材和人員運送及時到位,滿足應急處置工作需要。

6.2.4醫療衛生保障

區政府應當加強急救醫療服務網絡的建設,配備相應的醫療救治藥物、技術、設備和人員,提高醫療衛生機構應對煙花爆竹事故災難的救治能力,掌握本行政區域內的醫療衛生資源信息。

6.2.5物資保障

區政府有關部門和各街道辦事處、煙花爆竹經營儲存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救援設施、設備、救治藥品和醫療器械等儲備制度,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和裝備。發改委負責救援物資調用。

6.2.6資金保障

區政府和各街道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和分組負責原則,安排應急工作預備費和一定數量的日常工作經費,保障應急支出的需要。

區儲備物資相關經費由區財政解決;各街道辦事處常備物資經費由街道辦事處預算解決;經營單位常備日常救援應急物資。

事故應急救援所需其他資金由事故單位承擔,事故單位暫時無力承擔的,由事發街道辦事處財政預支,事故救援結束后,按有關規定辦理。

6.2.7社會動員保障

各街道辦事處根據需要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煙花爆竹事故的應急救援。協調調用事發地以外的有關社會應急力量參與增援時,街道辦事處要為其提供各種必要保障。

6.2.8應急避難場所保障

區政府及各街道辦事處協調安排能夠滿足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災難發生時人員避難需要的場所。

6.3技術儲備與保障

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成立煙花爆竹事故災難應急救援專家組,為應急救援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要充分利用安全生產技術支撐體系的專家和機構,有針對性的進行技術和裝備儲備。

6.4宣傳、培訓和演習

6.4.1公眾信息交流

各級有關部門組織組織應急救援有關法律法規和事故預防、避險、自救常識和煙花爆竹安全基本知識的宣傳工作,各種媒體提供相關支持。

6.4.2培訓

有關部門組織各級應急管理機構以及專業救援隊伍的相關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和業務培訓。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指導。

6.4.3演習

指導、協調、監督煙花爆竹經營儲存事故災難應急救援演習工作。各專業應急機構每一年至少組織一次事故災難應急救援演習。煙花爆竹經營儲存單位應當根據自身特點,定期組織本單位的應急救援演習。

6.5監督檢查

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對煙花爆竹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實施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

7其他事項

7.1響應分級標準

按照經營煙花爆竹事故災難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應急響應級別原則上分為Ⅰ級響應、Ⅱ級響應、Ⅲ級響應、Ⅳ級響應。

①特別重大事故(Ⅰ級):已經或者可能導致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疏散轉移10萬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或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的煙花爆竹特別重大事故。

②重大事故(Ⅱ級):已經或者可能導致10~29人死亡(含失蹤),或者50~100人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或重大社會影響的煙花爆竹特大事故。

③較大事故(Ⅲ級):已經或者可能導致3~9人死亡(含失蹤),或者30~50人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較大、或較大社會影響的煙花爆竹重大事故。

④一般事故(Ⅳ級):造成或可能造成1~3人死亡,或3人以下生命安全、或30人以下中毒、重傷,或一定社會影響的事故。

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7.2預案管理與更新

收集事故信息,分析發生的原因,并檢驗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各方面的有效性,以利于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進一步修改、補充和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驻马店市| 成武县| 乾安县| 安顺市| 蓝山县| 乌拉特前旗| 揭西县| 金昌市| 响水县| 格尔木市| 肥西县| 久治县| 巴楚县| 乐昌市| 晋城| 乌鲁木齐县| 广元市| 普兰县| 长子县| 常宁市| 无极县| 寿阳县| 策勒县| 介休市| 广德县| 舟山市| 错那县| 柘荣县| 苍梧县| 始兴县| 广州市| 尉氏县| 交城县| 蒙自县| 应城市| 依安县| 北辰区| 夹江县| 柘荣县| 隆昌县| 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