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保局道路及周邊村莊環境整治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為進一步優化我縣發展環境,推進旅游國際化進程,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在全縣開展主要交通干線、旅游道路及周邊環境和景區(景點)周邊村莊環境整治活動。現結合實際,特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和總書記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以優化發展環境為重點,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四屆七次全會和縣委十二屆三、四次全會精神,通過對重點景區景點周邊村莊環境和主要交通干線、旅游線路及周邊環境進行重點整治,快速推進大景區建設,全面落實長效管理機制,確保我縣旅游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整治范圍
縣級以上公路及沿線村鎮,西遞、宏村、南屏、關麓和打鼓嶺等重點景區及周邊村莊,其中包括西遞株林下村、碧陽鎮石山村、宏村鎮龍江村、漁亭喇叭口和縣城南北入口等重要節點。
三、整治重點和要求
(一)公路沿線及周邊整治
(1)公路整治
1、設施齊全規范。路面平整、無坑槽;路面與路肩分界順適,公路設施齊全邊溝暢通;沿線標志、標牌、標線做到位置適當、準確、完整、美觀、醒目,公路標牌實行中文與漢語拼音對照;因路制宜進行綠化,行道樹及綠化帶完好、整齊。
責任單位:各鄉鎮,縣交通局、縣公路分局
2、路容環境整潔。路面整潔、無垃圾;公路兩側路肩無雜草、無白色污染、無垃圾。
責任單位:各鄉鎮,縣交通局、縣公路分局
(2)村鎮整治
依法拆除違規違章建筑物、構筑物,拆除私搭亂建的臨時搭建物;整治“臟、亂、差”現象,公路兩側村莊路肩以外設有規范隱蔽的垃圾收集房,有專門保潔人員,并做到垃圾定點投放,及時清運;公路兩側居民門前無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貼亂掛、亂停亂放、亂開亂采、亂拉亂接、亂行亂闖、亂潑亂倒現象,門口能綠化的予以綠化,保持良好環境衛生和鎮容村貌;規范公路沿線戶外廣告,清除所有墻體戶外廣告、亂貼亂畫和違章小廣告,規范戶外固定廣告牌匾,統一規格、統一式樣、統一審批,嚴禁所有臨時性落地廣告牌。同時加大對村民的教育,提升村民文明素質,樹立鄉村文明新風尚。
責任單位:各鄉鎮,縣城管執法局
(3)秩序整治
1、公共秩序優良。主要交通干線、旅游道路及沿線村鎮打架斗毆、聚眾鬧事、集體上訪等問題得到遏制;路政人員持證上崗,文明執勤;沿線無非法站點,無強行拉客、欺客、宰客、強買強賣、尾隨兜售等行為發生;貨運、客運市場秩序井然,無車輛亂停亂放、亂掉頭現象;道路無亂堆放砂石等違規路障存在。
責任單位:各鄉鎮,縣交通局、縣公安局
2、商貿秩序井然。按照“統一規劃布局,制定管理標準,明確管理主體,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業主教育,依法實行嚴管”的思路,切實加強農貿市場特別是攤點的管理;沿公路商鋪做到坐商歸店,無占道經營。
責任單位:各鄉鎮,縣工商局
(4)工地整治
所有沿線施工工地必須設置磚砌筑圍墻或專用隔離欄進行封閉施工,工地出入口應設置醒目的施工標牌,嚴禁墻外堆放建筑材料、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加大對渣土的管理力度,堅決從源頭杜絕渣土拋灑現象(公路施工工地和沿線房屋建筑、市政設施建設工地及各類小施工場地文明施工,按以上標準實施)。
責任單位:各鄉鎮,縣建設局
(5)環境保護
建立有效保護機制,沿線生態和植被得到有效保護,無非法采砂石取土現象;沿線污染企業得到有效治理,無違法排污現象。
責任單位:各鄉鎮,縣環保局、縣林業局、縣水利局、縣國土局
(二)景區景點及周邊整治
(1)整治重點景區、景點及周邊村莊道路。主要路面平整,質量好、無坑洼,雨后無積水,路面兩側暗渠排水,污水實行管道暗排,設有隱蔽垃圾收集點,路燈、行道樹、花壇、綠地等配套完善。沿公路兩側街道商業廣告、警示標志清晰規范、不混淆。各類車輛在指定地點劃線有序停放,道路安全暢通,居民、村民無在道路堆放物品形成路障現象。
責任單位:各鄉鎮,縣交通局、縣公路分局、京黟旅游公司、西遞旅游公司、鼎泰旅游公司
(2)整治重點景區、景點及周邊村莊環境衛生。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則,建立健全村內衛生保潔、垃圾集中堆放和處理等長效管理機制,完善生活垃圾清掃、收集和環境衛生保潔制度。村莊主要道路和公共場所有專人清掃保潔,做到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村道、田邊、活動場地、房前屋后無成堆垃圾。環衛公共設施完善,在村莊集中建設有垃圾池、垃圾掩埋點等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做到垃圾定點收集、堆放,及時清運,集中處理,逐步推行“戶集、村收、鄉(鎮)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生態環境保護較好,排水渠(溝)實現硬底化,有條件的村莊結合整治閑置地建設小公園或村內公共綠地,并注意保護好村莊內外及周邊的生態林、山坡植被和水體,營造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對露天廁所、豬欄等進行拆遷改造,實施“改水、改廁、改氣”等工程。
責任單位:各鄉鎮,縣農業委、京黟旅游公司、西遞旅游公司、鼎泰旅游公司
(3)整治重點景區、景點及周邊村莊商貿市場。市場布局合理、設施齊全,有供水、供電和排污管道,垃圾收集房設施齊全。管理人員廉潔奉公、依法管理、按章收費、服務熱情周到。商貿貨真價實,無欺行霸市、強買強賣、以次充好、摻雜使假、克斤扣兩等違法行為,貨上架,擺放整齊,經營者文明經營、禮貌待客,各項規章制度健全。集貿市場內各項設施統一、規范,無亂搭蓋、亂堆放,道路暢通,菜上臺、禽入籠、肉上案、魚入池、垃圾入袋,日產日清,不留死角、死面,全日制保潔。沿街店面、攤點亮證經營,遮陽棚統一規范、整齊劃一,坐商歸店、無店外店,攤點入群、攤在地凈、無占道經營,垃圾清運及時,實行全日制保潔,“門前三包”落實,車輛停放在統一劃定地點,有序停放不影響交通。桌球、棋牌室證照齊全,無違法占道經營,由主管部門統一劃定地點集中亮照經營,無賭博、無打架斗毆、無喧嘩擾民,游戲廳、圖書、音像經營點制度健全、證照齊全、管理規范,符合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
責任單位:各鄉鎮,縣工商局、縣城管執法局、縣文化局、縣交警大隊
(4)整治重點景區、景點及周邊村莊違章搭建。重點景區、景點周邊村落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規劃法》和《*省小城鎮和村莊規劃編制管理辦法》,編制總體規劃,嚴格執行“先規劃、后建設”的規定,按規劃要求逐步實施。
公路兩側居民住房完整,無危房、無亂堆放、無垃圾、無污水、無亂搭棚、無亂停放、無亂貼畫、無亂掛曬、無鋪曬,門口能綠化的予以綠化,保持良好環境衛生和鎮容村貌。
責任單位:各鄉鎮,縣規劃局
(5)整治重點景區、景點及周邊村莊施工工地。重點整治建材亂堆放,不文明施工。建筑施工隊有資質,無違法違規建房,文明施工、安全規范,無重大安全事故和無重大質量事故發生。建筑工地現場垃圾有序堆放,統一處理,渣土運輸過程中無拋、撒、滴、漏。
責任單位:各鄉鎮,縣建設局
(6)整治重點景區、景點及周邊村莊公共秩序。旅游市場秩序規范,從業人員服務優質,無強買強賣、尾隨兜售現象,飲食、住宿衛生符合標準。文化生活健康向上,廣播電視站、文化站和圖書室健全。內容以科技、文化知識為重點,無出售、傳播黃色、淫穢、色情、反動書刊和音像制品等違法現象。社會治安秩序良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組織健全,并較好地開展工作,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有效控制,民事糾紛不斷下降。居民愛護公共財物,破迷信,講科學,弘揚正氣,社會穩定。
責任單位:各鄉鎮,縣旅發委、縣公安局、縣文化局
四、實施步驟
集中整治活動按照“屬地管理、部門參與”的原則,共分四個階段進行:
(一)前期準備階段(20*年10月6日--10月15日)
主要工作:成立整治工作領導組;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召開領導組會議,進行動員部署。
(二)宣傳發動階段(20*年10月16日--10月25日)
主要工作:組織召開專項工作會議,全面動員部署;排摸整治重點,確定整治內容;在重點村莊懸掛橫幅,張貼宣傳標語,分發致村民一封信等,全面宣傳發動。
(三)重點整治階段(20*年10月26日--12月10日)
主要工作:各責任單位明確責任,落實整治任務,集中力量開展集中整治,務必確保見效,創建工作上臺階。
(四)評比考核階段(20*年12月11日--12月30日)
主要工作:制定景區和周圍村莊保護管理、衛生管理、開發管理、規范服務等制度,落實長效管理機制;對環境整治工作進行總結、評比。
五、創建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各鄉鎮、各有關單位要把整治工作作為重要任務,擺上議事日程,建立相應機構,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認真部署。明確分管領導,落實專門人員,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扎實推進,務求實效。工作方案于10月15日前報送至縣委辦、縣政府辦和縣文明辦。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各鄉鎮、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將其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完成,可以將這次整治活動與新農村建設、城鎮突破、創“A”工作、旅游環境優化、群眾性文明創建、城鄉建管、法制建設相結合。要實行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將任務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人。新聞單位要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宣傳綜合整治活動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為活動開展營造良好氛圍。
(三)堅持疏堵并舉,確保社會穩定。綜合整治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難度大。各鄉鎮、各有關單位在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要堅持疏堵結合的原則,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既要依法辦事,又要深入細致地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及時化解矛盾,確保社會穩定。
(四)加強日常管理,鞏固整治成果。各鄉鎮、各有關單位要以此次主要交通干線、旅游道路及周邊環境和景區(景點)及周邊村莊環境整治活動為契機,不斷完善自身管理職能,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管理和執法水平,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強化日常管理,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進一步鞏固整治成果。
(五)加強督查考評,提升創建工作。縣環境整治活動領導小組將采取集中檢查、暗訪和群眾走訪相結合的辦法,不定期對整治活動進行督查,并對督查情況進行通報。年底對整治工作進行考核、評比,對成績突出的鄉鎮和部門,按工作量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獎勵,并與年終的財政補助和文明創建考核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