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省道網調整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經濟發展的需求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明顯改善。與此同時,公路運輸量也不斷增長,*年,全省客、貨運量分別為1985年的2.3倍、2.5倍,周轉量也分別增長了3.37倍和3.19倍。按照“富民強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率先基本實觀現代化”的要求,公路建設也提出了“到2010年*公路基本實觀現代化”的目標。20多年來,區域經濟的飛速發展誘增了大量交通,我省交通的特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上世紀80年代制定的省道網規模體系,已經不適應經濟發展要求,迫切需要將新規劃建設的高速公路網和各市的干線公路納入省道網體系,擴大省道路網的規模。
(二)路網布局科學調整的需要
根據我省生產力布局的總體構想,對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進行分類指導,充分發揮各區域經濟的特色和優勢,建立滬寧沿線高新技術產業帶、濱江基礎工業帶、東隴海重化工業帶、沿海經濟帶和蘇北大運河經濟帶等五大經濟帶;形成南京、蘇錫常、徐州三個城市圈和沿海、沿江、沿運河、沿東隴海鐵路、沿滬寧線五條城鎮聚集帶,即“三圈五軸”的城鎮布局體系。適應這一發展需要,必須對我省省道網進行統—規劃,重新確定國省道網的布局與結構,以充分發揮干線公路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綜合運輸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三)與高速公路網協調配套,完善各層次路網的需要
我省高速公路建設從無到有,目前已經初步聯網,但是很多高速公路沒有相應的行政等級與之配套,迫切需要將高速公路網納入相應行政等級中,以適應公路行業管理的要求。同時,省道的功能地位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原有國省道系統的格局已發生很大變化,需要對*省現有的、在建的和規劃的公路網進行系統研究,以形成新的省道路網。在進行高速公路“聯網暢通工程”、干線公路“網化工程”建設發展的同時,要規劃協調國、省、縣、鄉公路發展及各層次之間的關系,明確各自目標及服務對象,以適應區域經濟和交通的發展,充分發揮全路網綜合效益。
(四)提高道路等級標準,改善通行條件的需要
到*年底,我省公路全社會總里程為58866公里,其中,二級以上公路僅占24.4%,大部分為三、四級公路和等外公路。目前我省公路網的平均擁擠度達到1.5,特別是蘇北地區的部分線路技術標準低,路況差,通行能力較低;而蘇中和蘇南地區的通行條件雖相對較好,但仍難以適應經濟的發展。因此,加快省道網調整補充和規劃建設工作已是當務之急。
(五)貫徹公路法規,加強行業管理的需要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省公路條例》等交通法規的相繼出臺,在原先認定的省道網體系中執行有關法律法規時,管養職責不明、規劃建設缺乏統—協調、行業管理職能不突出等問題日益顯現。針對這種情況,重新規劃我省的省道路網,理順建、管、養的關系,對加強公路行業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省道網調整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省道路網是具有全省意義的跨地區干線公路,是全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全省大中城市、區域性經濟中心、交通樞紐及旅游名勝,承擔大經濟區間和市際中長距離的客貨運輸,為全省及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根據省道的功能定位以及我省未來經濟社會和交通發展的需要,我省省道網布局的指導思想是: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前提,以適應生產力布局、城鎮布局和綜合運輸格局為宗旨,在“率先基本實現交通現代化”的發展目標指導下,研究和制定目標明確、規模合適、層次明晰、布局合理,具有前瞻性、連續性和時效性的省級干線公路網。
(二)調整原則
1、規模調整的原則:
(1)省級干線公路基本實現觀代化的原則;
(2)路網密度應兼顧空間均衡性及對經濟發展強度的適應性;
(3)在沿海、沿江、沿湖區域、重要經濟區布設開發性的省級干線公路;
(4)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路網規模調整要考慮各行政區經濟水平、區域面積、人口等方面的平衡,考慮各級地方政府的要求,以利于今后的實施及養護管理;
(5)路網節點應覆蓋全省所有市、縣和重要集鎮,對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和重要的港口、機場、站場等均要有較好的連接。
2、布局調整的原則:
(1)省轄市到下轄縣(市)、相鄰的縣(市)間等重要節點基本實現短直連通;
(2)骨架公路網(高速公路)與普通干線網緊密配合;
(3)縣(市)及其以上城市均應就近聯接骨架路網;
(4)考慮干線網系統本身的連通性,通過調整減少斷頭路和等級水平低的公路;
(5)與外省連接,主要考慮與其縣級以上的節點連通;
(6)路線設置考慮連接重要的港站樞紐,并兼顧國防、戰備、旅游的需要。
三、省道網調整方案的主要內容
(一)省道路網的規模
本次調整后的*省省道網總規模為10275公里,扣除重復里程后的實際里程為91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省道里程為2346公里,普通省道里程6792公里。
(二)省道網的布局
進行省道網布局調整時,主要考慮全省生產力布局現狀及規劃,全省主要城鎮分布,綜合交通體系的布局及現狀,規劃的客貨交通分布,公路網空間結構的相對均衡以及地形、地質、旅游景點等自然條件,采用定量和定性結合的方法,確定了以“網格+放射”型式為主的路網布局。從技術角度,對原省道進行適當歸并和少量刪減。本次省道網調整還根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三大城市圈”、發展沿海沿湖經濟。以及成立地級宿遷、泰州市及區劃調整,在路網布局方面作相應的配套工作。提升和增加的重點為:
1、適應我省城市化發展的需求,重點加強南京、徐州、蘇錫常三大城市圈內部及對外干線聯絡;
2、按照省委、省政府實施“海上蘇東”戰略的總體要求,規劃沿海干線公路,并適當延伸至港口,為沿海經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交通基礎設施配套;
3、對新成立的宿遷和泰州地級市等。在路網布局上考慮其行政地位的變化,調整該區域的路網布局使之能與行政地位相適應。
調整后*省的省道路網共計78條線路,其布局型式分為四類:
第一類:放射線路如南京—連云港南京—徐州、南京—小河等共9條,規劃總里程為1419.7公里;
第二類:南北向線路如連云港—南通—蘇州、淮安—江都、阜寧—揚中等共38條,規劃總里程為4521.7公里;
第三類:東西向線路如鹽城—徐州、呂四—南通等共26條,規劃總里程為3889.8公里;
第四類:環線公路如南京繞城公路等共5條,規劃總里程為443.8公里。
本次省道網調整的規劃目標年為2010年,在省道實際里程9138公里中有三部分組成:①利用原普通省道4234.9公里;②建成的高速公路259.7公里、縣道提升為省道的1372.6公里;③正在建設和規劃建設的高速公路2086.6公里和一、二級公路1184.6公里。
(三)省道的命名與編號
對調整后的省道網進行線路編號調整。為與現有國省道編號體系接軌,便于今后的操作和實施,基本沿用原有的編號體系。為體現高速公路在省道路網中的重要地位,各個方向線路的前20個編號賦予高速公路,并為未來規劃的高速公路預留編號空間。即S001—S020、S101—S120、S201—S220、S301—S320為高速公路編號。普通省道從第“21”號開始編排。具體方法如下:
1、編號由4位(S口口口)構成,其中“S”反映省級干線道路的性質;口口口為數字反映線路的方向或順序。
2、口口口:第一位口表示方向,后兩位口口表示順序碼。“1”開頭表示從南京出發的放射狀干線(順質序碼從正北方向順時針增大),“2”開頭表示南北向干線(順序碼自東向西增大),“3”開頭表示東西向干線(順序碼自北向南增大)。
3、環線編號:“0”開頭表示環線,前20位編號表示高速公路環線(以各市行政代碼為序)。
(四)調整后全省國、省道網的總體情況
經過我省的普通國道共10條,總里程為2118公里,扣除重復里程后實際里程為2020.4公里。
經過我省的國道主干線規劃“兩縱兩橫兩聯”,共6條,總里程為1358公里,扣除重復里程后的實際里程1260.2公里。
調整后我省的普通省道共61條,總里程為7400公里,扣除重復里程和城市路段后的里程為6792公里。
調整后我省的高速公路省道共17條,總里程為2875公里,扣除重復里程后的實際里程2346公里。
本次調整后,我省國道和省道共計94條,規劃實際里程12419公里(高速公路3705公里),其中:國道16條,3281公里;省道78條,9138公里。
四、省道網調整的效果
(一)省道網調整后,省道將和國道(含國道主干線)一起構成一個總規模約12400公里,橫貫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省、連接周邊、密度適中、布局合理的干線公路網絡,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運輸快速化、行車舒適化、管理信息化、環境優美化,為公路交通觀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二)整個子線公路網將覆蓋全省所有市、縣以及主要的中心集鎮,形成“市際暢通、連接縣區”的快速公路網絡。
(三)干線公路網將連接全名所有重要的水路、鐵路和航空樞紐,進一步強化各種運輸方式間的緊密合作和有機銜接,促進各種運輸方式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從而為建立起我省完善的綜合運輸體系做出重要貢獻。
(四)根據規劃形成“運輸通道”的思想,在全省“四縱四橫四聯”高速公路網中形成了“一主一備”的路網格局。
*省省道網調整規劃是繼高速公路網規劃之后,面向新世紀的又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干線公路發展規劃,是進一步完善我省干線公路布局,加快干線公路網建設進程,調整公路運輸結構,改善公路交通條件,實現交通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重大舉措。規劃建設省道網對促進我省21世紀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增強我省的競爭實力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