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深入實施階段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省、市開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深入實施階段工作方案:
一、總體思路
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深入實施階段的總體思路是:以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為靈魂,以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主線,以提升干部隊伍素質能力為核心,整合資源,突出重點,攻克難點,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始終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上臺階。
二、方法步驟
1、制定方案(6月1日至6月25日)。各基層黨委(黨組)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及時召開黨委(黨組、總支、支部)會議,對中央四個長效機制文件、省委“1+9”文件、市委六個配套文件精神及各級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文件進行集中學習和專題研究,尤其要針對調查研究階段中查找出的問題和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分解目標任務,明確責任部門、責任人和完成時限。6月30日前,各基層黨(工)委要把深入實施階段工作方案報縣委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辦公室。
2、狠抓落實(6至10月)。縣委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辦公室要充分發揮指導協調作用;各基層黨(工)委要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各縣直部門積極配合,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對能夠解決的問題,要及時督促抓緊解決;對近期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創造條件,規定時限,盡快解決;對于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及時向群眾說明,并認真規劃制定好中長期的解決方案。10月下旬,各基層黨組織要對深入實施階段工作情況開展“回頭看”,切實抓好各項任務的落實。
三、目標任務
(一)圍繞市委提出的“4315”工作重點,結合調研梳理出的問題,制定措施,及時整改,切實加強調研成果轉化。
1、強化學習培訓,認真解決好認識不到位和基層干部知識透支嚴重的問題。按照鳳黨建辦通〔2008〕9號文件的要求,在對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進行再宣傳、再動員、再部署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對中央四個長效機制文件、省委1+9文件、市委6個配套文件和十七大報告、科學發展觀、新《黨章》及省十次黨代會、市三次黨代會、縣十次黨代會精神、“三化五能”工程的學習,進一步為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同時,切實利用好遠程教育的資源優勢,加大學習培訓力度,深入學習全縣縱深推進綠色戰略的有關知識,及時為基層干部“充電”,進一步提升基層干部在新形勢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素質和能力。
2、加強教育引導,切實解決部分黨員黨性意識不強的問題。利用“七·一”黨訓為契機,創新培訓形式,用身邊人身邊事引導黨員,用改革開放三十年成果教育黨員,用新黨章的標準要求黨員,進一步增強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同時,開展學習科學發展觀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積極探索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方式方法,切實增強黨員的宗旨意識。
3、設立專項基金,解決村級黨組織戰斗力不強的問題。從縣管黨費中劃撥20萬元專項資金,不斷解決硬件設施缺乏、弱化和辦公設備不齊等困難,切實為村級黨組織辦實事解難事,增強村級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同時,按月向村級黨總之拔付1000元以上的辦公經費。
4、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逐步解決民選干部報酬問題。各鄉鎮要配套一定經費,建立民選干部報酬的正常增長機制,積極探索村干部報酬由“基本補貼+工齡補貼+實績獎勵+績效補貼”的構成模式,為全縣出臺相關政策積累好的做法和經驗。
(二)立足縣情,抓住“九個”重點,實現“九大”突破,確保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有實招,出實效。
1、抓“三化五能”工程的深入實施,在黨員干部素質提高和領導班子能力建設上有新突破。
(1)強化教育培訓。一是印制《“三化五能”黨建工程讀本》12000冊,普及“三化五能”知識;二是依托黨校主陣地深化對“三化五能”工程內涵及重大意義的教育培訓,全年培訓2000人次;三是整合資源,培養“綠色黃埔”,全年培訓400名綠色戰略傳播者,4000名綠色產業骨干帶頭人,40000個綠色產業帶動戶;四是與西南大學等高校聯合開展拓展培訓,全年培訓200人次;五是舉辦“三化五能”成果匯報演出活動,進一步把“三化五能”工程引向深入。
(2)注重實踐運用。一是建立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把“三化五能”標準交給普通干部群眾,對科級干部采取“下評上”和“上評下”的方式進行評議;二是用“三化五能”標準要求檢驗干部,抓好班子運轉考察和適應性考察,嚴格執行《鳳岡縣處置不勝任現職領導干部實施辦法》和《鳳岡縣非領導職務干部管理暫行辦法》;三是用“三化五能”標準大規模培養和選拔干部,按照《鳳岡縣科級后備干部選拔培養暫行辦法》,做好正、副科級后備干部的培養,注重對婦女干部、非黨干部、少數民族干部和年輕干部培養,做到數量與質量并重。
2、抓黨委書記履職述職,在黨建責任制落實上有新突破。
(1)建立健全黨委書記黨建工作述職制度,半年或年終14個鄉鎮黨委書記分別向縣黨建領導小組進行現場述職,并現場對履職情況進行民主評議。
(2)鄉鎮黨委委員和村(社區)黨總支書記向鄉鎮黨委、縣鄉兩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述職,一年一次,并現場進行民主測評。
3、抓黨內關懷機制的落實,在黨員發展和管理上有新突破。
(1)建立關懷機制。一是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推進黨務公開,活躍黨內民主氛圍。二是建立20萬元黨內關懷基金,對貧困黨員進行幫扶和慰問。三是以鄉鎮為單位,實行黨員走訪工作全覆蓋,做到“五必訪”。四是深入開展“雙萬”活動,全年支部結對100對以上,黨員結對2500對,并在此基礎上,培育2200名黨員示范戶。五是扎實開展“三關”工程,做到流動黨員管理“六服務”。
(2)創新組織設置。按照把黨組織建在生產生活的最前沿的原則,不斷把黨組織設置在產業鏈條、行業協會、“四在農家”示范點和“兩新”組織中,積極探索“支部+協會”、“支部+產業”、“支部+小區”、“支部+村寨”等設置模式,不斷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
(3)拓展發展渠道。從2008年起,全縣每年發展黨員610名以上。一是實施“三培”工程,把善于學習、有創業熱情的大批農村優秀青年培養成新型農民,把新型農民培養成黨員,把政治過硬、有組織領導能力的新型農民黨員培養成村組干部,切實增強農村青年的入黨愿望。二是發展知識分子和專業人才入黨。注重發展教育、衛生、企業等單位的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三是群團推優。除抓好青年團員“推優”工作外,把工會和婦聯組織納入“推優”責任主體單位。四是在“兩新”組織中發展黨員。注重在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經濟組織和各類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中發展黨員。
(4)改進工作方法。強化發展黨員的幫帶意識,把黨員發展量化到人,分層培養,重點幫帶。總支委員、支部委員、黨小組組長以及鄉鎮駐村(社區)黨員干部要與優秀青年結成“培優”對子,確保每個優秀分子都有黨組織負責人或黨員干部對其教育引導。
4、抓《條例》貫徹落實,在選人用人公信度和透明度上有新突破。
(1)逐步推行鄉鎮黨委書記公推直選。在開展鄉鎮黨委書記公推直選的基礎上,將工作范圍擴大到機關、學校、企業等基層黨組織,換屆或黨組織負責人空缺時,將公推直選作為產生負責人的重要方式,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并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開。
(2)改革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方法。擴大初始提名范圍,規范初始提名程序,提高干部選任質量,增強干部選任工作透明度,從源頭上防止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并針對部分縣直機關重要崗位,運用改革初始提名的方法選拔任用干部,促進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
5、抓思想觀念轉變,在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壯大上有新突破。
(1)規范管理,盤活資源,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一是認真開展“雙清”工作,盤活村級集體資產和資源。全面清理鄉鎮以上機關單位、國家干部、外來承包者無償經營的村集體土地等資源;依法收回國家干部、企事業單位等各方面拖欠的村集體款。對村集體所有的基地、機動地、山塘、河流等資源和資產進行全面清查,清理無效合同,采取公開招標、拍賣、租賃、協商等方式進行發包,達到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二是實行承包論證,合同管理和招投標制度。對村集體資產承包合同進行清理,手續不全的進行完善,不合法的予以廢除,重新發包。村集體不再直接經營土地、果園、農機具、水利設施等。要進行論證,合理確定村集體承包、租賃者之間的分配關系。
(2)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積極探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多種實現途徑。一是搞好資本經營,對集體所有的土地、果園、水面、房屋、機械設備、水利設施等資產,采取多種方式予以盤活;或對外招標承包、租賃,獲得租金收入,或作為股份與其他社會資本嫁接,興辦經濟實體,或拍賣暫時不能發揮效益的資產,變化后投資新的項目,以存量換增量。二是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培育具有特色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尤其注重發展具有地域特色有機農業。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由村集體牽頭創辦、領辦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或流通經營服務實體,在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同時,增加集體收入。三是加快發展二、三產業,立足自身優勢,采取村集體與企業、社會團體或個人以股份合作形式,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保鮮儲藏、商品流通業,興建各類市場、商業網點;或積極發展農家樂等旅游業及觀光休閑農業。
6、抓改革開放三十年慶典活動,在堅定理想信念、解放思想上有新突破。
(1)總結我縣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取得的成就和經驗,進一步堅定“建設生態家園,開發綠色產業”的理想信念,不斷突破資源局限論。
(2)進一步解放思想,縱深推進綠色戰略,培養一批適應鳳岡發展的“綠色黃埔”隊伍,重點培育農村能人黨員創辦、領辦產業示范基地,著力抓好鋅硒茶、有機稻、無公害蔬菜及生態畜禽產品等特色產業的發展。
(3)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整合各種組織資源,構建開放的組織工作體系,充分激發和調動各類人力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切實增強組織工作的服務理念。
7、抓黨代表常任制工作,在擴大黨內民主建設上有新突破。
(1)實行黨代表常任制。通過組織推薦、黨員聯薦、個人自薦、社會團體舉薦等多種方式提名黨代表參選人選,采取差額直接選舉等程序產生黨代表,其任期與本屆縣黨代表大會的屆期相同。在黨代會召開及閉會期間,黨代表可以對縣內重大事項和有關工作,通過提案、提議的形式發表意見、建議。黨代表大會每年召開一次。
(2)實行黨代表“三聯”制度。按照“縣委常委聯系代表小組、代表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的要求,確定聯系對象,明確聯系任務,通過參加組織生活、走訪談心、調查研究、組織懇談等方式加強與基層黨組織、黨員和群眾的聯系。
(3)試行黨代表列席縣委常委會、全委會制度。縣委常委會、全委會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黨建工作、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項進行研究、決策時,根據工作和議題的需要,適當邀請黨代表列席會議。
(4)實行黨代表問詢問責制度。黨代表對縣委重大事項決策情況,對各級黨組織落實有關決議、決定及工作開展,對有關部門辦理提案、提議等情況,可以書面或口頭形式進行問詢,對干部履職不到位或工作未落實的可向干部問責,各級黨組織、有關部門和干部對黨代表問詢、問責事項必須依據實際作出答復,及時反饋。
(5)實行黨代表述職評議制度。每年結合民主評議黨員,黨代表要將履行代表職責的情況向支部及全體黨員報告,接受黨員評議。
8、抓基層隊伍建設,在暢通民選村干部成長渠道上有新突破。
(1)按照一職二備要求,在思想好、求上進、有能力的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外出務工返鄉人員、事業帶頭人中選拔培養村級后備干部,建立一支650人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
(2)加大培訓力度,全年舉辦村(社區)支書、主任專題培訓班2期,培訓168人;培育先進典型,打造一支220人的“雙帶”型村干部隊伍。
(3)采取公開招考的方式,從民選村干部中選拔18名優秀村干部到事業單位工作。
9、抓村級配套建設,在村級辦公規范化制度建設上有新突破。
(1)按照“八室齊全九項配套”的要求,加強10個村級辦公陣地的規范化建設,努力把村級辦公陣地打造成黨員活動中心、村民議事中心、便民服務中心、教育培訓中心和文化娛樂中心。
(2)深入開展“三五”活動,扎實推進“四進社區”工作。協調駐區單位建立健全“共駐共建”工作機制,組織開展“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等主題實踐活動,建立和完善黨員服務中心及黨員志愿者服務站,不斷開創社區黨建新局面。
(3)強化制度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完善村規民約、黨員議事制度、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方面的制度。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黨委、縣直部門黨組(黨委、支部)書記要履行“一把手”職責,切實承擔完成工作目標任務的主要責任。要建立定期匯報工作制度,及時通報情況,研究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二)精心制定方案。各鄉鎮黨委、縣直部門黨組(黨委、支部)要及時召開會議,要針對調研中基層黨組織、黨員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逐級分解責任,明確責任部門、責任人和完成時限。6月30日前,要把深入實施階段工作方案報縣委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辦公室征求意見。
(三)嚴格督促檢查。縣委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辦公室要抽調專人組成督導組,對全縣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深入實施階段工作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指導,對工作不力的單位和部門及時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