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鎮政年終總結與下年安排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主要指標全面完成。預計月底,全鎮財政總收入實現528萬元,占目標任務(528萬元)的10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080萬元,占任務(24000萬元)的100.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標年均實現增速25%;工業類投資13650萬元,占目標任務(13500萬元)的101.1%;工業園區平整土地30畝、主營業務收入24732萬元、新開工項目1個,分別占任務(30畝)的100%、任務(22000萬元)的112.4%、任務(1個)的10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管理系統信息化率達100%;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6.5%;工業產品銷售率98.5%。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市外)41262萬元、省外28200萬元,分別占任務(市外35000萬元)117.9%和任務(省外25000萬元)112.8%;引進產值1-5億元項目1個,占任務100%;引進3000萬元-1億元企業4個,占任務133.3%;包裝項目5個,占任務125%。完成服務業增加值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商貿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0萬元,占任務的120%;新增商貿規模企業1個。完成糧食產量15900噸,蔬菜15230畝;水產品550噸,肉牛4100頭,肉兔59.1萬只。
(二)重大項目順利推進。市福興汽車配件制造有限公司(60萬件套汽車配件項目)占地面積約9.8畝,總投資2800萬元,目前廠房主體建設已全面竣工,部分廠房已經試投產;廣通碳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占地面積約15畝,預計投資4860萬元,目前正在進行場地平整,預計年底廠房可動工建設,明年可正式投產。繼續鞏固永豐—蔡家新農村建設成果,新增蔬菜、水產等產業1000畝,永豐肉牛循環園區肉牛存欄達800頭左右,農民實現人均增收500元左右,4個農民集中居住區入住率達90%;高廟村以工代賑項目已全面完成,通過市級驗收;雙掛鉤項目已順利通過市國土資源局、市土地整理中心初驗及省土地統征整理事務中心、省國土資源廳驗收。城鎮建設規劃調修已完成相關準備工作。正配合區法院、區信用聯社等部門,力爭盤活處處春閑置資產,目前已進入拍賣程序。正在與市市場中心等部門銜接,已初步完成市場的規劃定點等工作。正在與市、區相關部門銜接,力爭啟動工業園區規劃工作。長灘河防洪堤治理等項目已完成立項、審批等工作,目前正在配合區水務局等部門籌備啟動的前期工作。正在配合區經信局等部門協調爭取牛佛—變電站等定點、規劃等工作。
(三)亮點工作成效明顯。一是工業經濟實力逐步增強。全力爭取啟動工業集中區建設,積極打造承接項目落地和產業轉移的新平臺,截止目前共引進汽車配件、碳復合新材料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個。二是現代農業發展初具雛形。按照“有規模、有檔次、有效益、有亮點”的農業產業發展目標,聚力推進“肉牛、水產、蔬菜、塔羅科血橙、花卉苗木”5個1000畝產業發展,力爭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目前,永豐村1000畝現代畜牧循環養殖示范園區已全面竣工投產,新星源肉食品有限公司肉牛標準化養殖場入欄肉牛達800余頭,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和在公司務工等收入,可人均獲利800元以上;蔡家—胡家1000畝蔬菜種植示范園區重點依托百味齋有限公司,成立了市綠香蔬菜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專合組織+農戶經營模式,大力發展以二荊條辣椒、花棷菜、早玉米等季節蔬菜為主的蔬菜示范園,目前已完成500畝二荊條和500畝花棷菜種植;以青杠、永豐等村為核心,輻射龍盤村、和平村等區域的1000畝水產養殖示范園已成功引進相應業主,永豐園區約350畝特色水產和青杠園區300畝水產已投入養殖,龍盤、和平、高廟等村的600畝水產已建設完成,已正式投入養殖;以青杠村為核心的1000畝塔羅科血橙種植示范園區已初具規模;以高廟村為中心,輻射百合等村的1000畝花卉苗木種植示范園區,依托希宇農業等有限公司,已在高廟村、百合村分別完成花卉苗木種植1000畝和400畝。同時,為切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耕地質量,啟動實施了小農水、小流域治理等項目,目前已順利通過相關部門驗收。三是城鎮發展空間逐步擴大。積極抓住鎮被列為全區十二五重點打造中心場鎮的契機,已初步完成農民集中區建設規劃,正在抓緊實施鎮小城鎮建設規劃調修工作,建成了胡家、蔡家、永豐、雨山小區等品質較高的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區。同時,已完成場鎮蔡家一組商品房建設的征地工作,即將啟動約6000平方米左右的商品房開發建設。四是文化影響力逐步增強。以積極發掘培育文化為重點,編輯并出版《風情》500余冊,成功舉辦以“共敘友情、傳承美德”為主題的籍知名人士座談會,成立鎮發展促進會,繼續傳承人扶貧濟困美德,籍知名人士今年已為各類貧困學生和家庭捐款約4萬余元;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被譽為民間心靈詩人的王典容的事跡多次在今日晚報等報刊報道。
(四)常規工作穩步推進。堅持以改善民生、促進和諧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群眾問題,推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一是民生工程扎實推進。積極落實就業工程,投資30余萬元新建勞動保障和服務大廳,極力為群眾提供就業信息和服務,目前全鎮已基本消除零就業家庭;繼續推進村、組道路建設,投資210余萬元新硬化村、組道路6.2公里;全面推廣資助貧困學生、貧困家庭等特殊困難群體資助制度,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50余萬元對貧困學生、貧困家庭及因災致貧等特殊困難群體進行資助;全面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8%、60%、100%,全鎮5400名年滿60周歲老人已開始領取養老金,為290名大病患者申請到位醫療救助資金27萬余元;按照“應保盡?!钡脑瓌t,有序推進城鎮低保、農村低保工作,全鎮現有城市低保對象241戶378人、農村低保對象1038戶1119人,346名五保戶的補助資金除集中供養外均實行“一卡通”社會化發放;積極推進農村危破難房改造,投入資金230余萬元為173戶群眾解決住房問題;按照“清潔化、秩序化、制度化”的要求,投入資金50余萬元全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全鎮城鄉面貌得到明顯改善。二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積極配合支持三十四中校舍擴建,全鎮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扎實推進計劃生育工作,投入資金10余萬元開展計劃生育創國優工作,全鎮計劃生育工作水平得到較大提高,全年完成社會撫養費征收148萬元,計劃生育率達86.97%;積極推進農村初級醫療衛生事業,投入資金580余萬元新建中心衛生院和4個村級衛生站,村級醫療衛生服務設施得到逐步完善;文化、科技、檔案、食品安全、民兵預備役、婦女兒童等工作得到有序推進。三是平安創建效果明顯。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建立了綜合治理穩定網絡,完善了矛盾排查調處機制。充分發揮“三位一體”大調解作用,排查各類影響社會穩定的矛盾糾紛100余件,調解率和成功率達98%。深入開展信訪排查化解行動,健全了領導包案、跟蹤處理工作制度,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切實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確保信訪辦結率達100%。
二、年工作安排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助力推進“五個”建設為抓手,圍繞打造“區域經濟示范鄉鎮、宜居宜業優美鄉鎮、獨具文化特色鄉鎮、安全平安和諧鄉鎮”的總體目標,牢牢把握“追趕跨越、奮力崛起”的工作主旋律,按照“全黨抓發展、重點抓產業、關鍵抓項目”的總體思路,創新舉措,真抓實干,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推進工業集中區建設,激發項目建設活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提升執政能力和工作推動力,實現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以打造區域經濟示范鄉鎮為目標,助力推進“產業”建設。一是繼續壯大工業經濟實力。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激勵措施和優惠政策,全力配合推進沱江工業集中區建設,力爭全面啟動工業集中區建設,積極打造承接項目落地和產業轉移的新平臺,力爭引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個,新增工業承載能力50畝。二是繼續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全面推進高廟、黃桷、三和、廖家、白合等新農村示范片建設,繼續實施特色產業建設工程,發展種養有機結合、生態良性循環、適應城區市民需求的多功能現代農業產業,以大牛路沿線的廖家、永豐、胡家、蔡家、和平、龍盤等區域和青杠、高廟、白合、三和等區域為重點,發展生態健康農業,突出“菜—禽—漁”三大產業,著力打造以蔡家、胡家等村為主的蔬菜基地2000畝、以高廟等村為主的休閑水產養殖基地2000畝、以高廟和百合等村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2000畝,并逐步推廣示范。同時,大力推進長灘河防洪堤治理、以工代賑、糧自工程、金土地等項目建設,全面提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切實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三是切實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充分發揮太大路、緊臨東延線等交通資源優勢,為商貿經濟發展提供協調服務,扶持壯大一批運輸、配送、倉儲、包裝等物流企業,力爭啟動市場的升級改造工作。
(二)以打造宜居宜業優美鄉鎮為目標,助力推進“生態”建設。一是大力實施城市興鎮。積極對接主城區“東拓西調、南優北限”城市開發建設策略,抓緊完善小城鎮調修工作,因地制宜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繼續鞏固胡家、蔡家、永豐、雨山小區等品質較高的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成果,全面完成高廟村農民集中區建設,力爭新啟動2-3個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全力打造“產業鎮、宜居鎮、生態鎮”,力爭啟動商品房、安置房等開發建設1萬平方米以上。二是大力實施環境靚鎮。加快推進生態濕地、變電站建設、長灘河防洪治理等生態建設項目,繼續完善城鎮水電氣供應配套體系建設,提高城鎮保障能力。繼續推進“清水行動”、“綠地行動”等工作,加強城鄉環境建設,爭創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和省級園林小城鎮,積極探索和建立完善城鄉環境管理機制。
(三)以打造獨具文化特色鄉鎮為目標,助力推進“文化”建設。繼續發掘培育文化,修改完善《風情》,繼續舉辦以“共敘友情、傳承美德”為主題的籍知名人士座談會和金秋九九重陽節等活動,切實發揮鎮發展促進會和商會等組織的作用,繼續傳承人扶貧濟困美德,積極為各類貧困學生和家庭籌集捐款;繼續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
(四)以打造安全平安和諧鄉鎮為目標,助力推進“幸?!苯ㄔO。一是進一步健全完善救災救濟、城鄉低保、農村五保、醫療救助和助學救助等社會救助體系和新農合、新農保等社會保障體系,著力解決農村特困無房戶住房問題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等問題。二是堅持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努力排查化解社會矛盾,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信訪問題,全力確保社會穩定。三是全面推進計生、民政、教育、科技等社會事業發展,不斷創新社會管理,切實提高政府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