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綠化造林工作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全面提高東海綠化造林工作水平,切實改善我縣生態環境,現結合東海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綠色東海、美麗家園”的發展目標,認真落實省、市林業工作會議精神,以改革為動力,以重點工程為抓手,統籌城鄉發展,堅持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綠化造林與嚴格管護并重,突出抓好綠色通道、森林撫育、苗木花卉、村莊綠化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林業產業升級,促進我縣林業科學發展、快速發展,確保全面完成全年綠化造林任務。
(二)目標任務。2014年全縣計劃造林總面積4.5萬畝,其中成片造林3.2萬畝;新建、完善綠色通道建設300公里,開展森林撫育3萬畝,建設農田林網18萬畝,四旁植樹650萬株,新增花卉苗木基地1萬畝,建設經濟林果基地1萬畝,建設村莊綠化示范村19個。
二、工作重點
(一)綠色通道建設工程。高標準,嚴要求優化高速公路、國省道兩側的綠化,在保障生態效益的同時,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沿線栽植一定比例的經濟林、用材林和苗木林,新建、完善綠色通道300公里,鐵路及高速公路兩側30米、國省干道兩側20米,縣鄉道兩側10米范圍未綠化的實行綠化全覆蓋,對原有綠化進行補植完善,對重點地段綠色通道進行提檔升級,提升綠化整體形象。
(二)丘陵崗地經濟林果基地建設工程。在西部馬陵山沿線有關鄉鎮及其它崗嶺地區、沿310國道兩側、北部重點扶貧地區發展高效經濟林果產業,建設高效經濟林果產業帶,繼續發展以薄殼核桃、晚秋黃梨、大櫻桃、葡萄等為主的經濟林,建設1萬畝具有區域特色的林果示范基地。
(三)森林撫育建設工程。在縣內5個國營林場和集體林地開展中幼齡林撫育試點,通過撫育間伐、修枝、割灌、除草、林地撫育管理等措施,顯著改善林分質量,提高森林經營效益。在重點干道綠色通道、大型河堤楊樹用材林開展森林撫育修枝3萬畝,提升綠化整體形象。
(四)苗木花卉產業工程。鞏固“中國花木之鄉”、“華東花都”特色品牌,不斷壯大苗木花卉產業輻射力和帶動力。重點在東郯路、310國道、323省道兩側,建設高標準苗木花卉產業帶,力爭在產業規模上和產品品質上有新的突破。2014年計劃新增苗木花卉基地1萬畝。
(五)村莊綠化工程。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因地制宜,分類實施。東部平原地區,建設體現農村特色的自然田園風光型綠色村莊;西部丘陵地區,建設以經濟林果為主的特色產業型綠色村莊。在樹種上,可以多選擇鄉土樹種,多增加常綠樹種和經濟林果,還可以與發展庭院經濟相結合。全縣計劃建設19個村莊綠化示范村。
(六)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完善監測預報體系,加強以美國白蛾、楊舟蛾、草履蚧為主的林業有害生物蟲情的監測預警,做到有的放矢。建成全省首個縣級天敵繁育場并投入使用。堅持生物防治優先,物理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理念,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有害生物疫情。
(七)生態防護林建設工程。一是在中東部地區重點實施沿海防護林建設工程,營建高標準防護林9000畝。二是加強濕地防護管理,重點建設河堤護岸林、重點水庫、水源地水土保持林,加大濕地保護力度,開展濕地恢復工程,杜絕占用和破壞濕地的行為。新建1個濕地保護小區或濕地公園。三是山體防護林工程。加快安峰山、房山、虎山等采石區林地恢復,重點開展羽山植被恢復工程,實施封山育林。
(八)高標準農田林網建設工程。按照提高標準、縮小網格、提升防護效能的總體要求,結合土地復墾工程和河湖溝渠清淤疏浚等水利建設工程,全力抓好農田林網和溝渠路堤林網配套綠化建設。繼續擴大建設高標準農田林網示范區面積,確保一、二級林網達到90%以上,中西部地區農田林網綠化率達到95%以上。計劃新建、更新、完善農田林網18萬畝。
三、推進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綠化工作職責。各鄉鎮、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當前面臨的新形勢,增強做好綠化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早安排,早部署,進一步落實“人盯人、人盯事”和“一人一事”工作責任制,認真制定考核獎懲辦法,層層簽訂綠化造林責任狀,各鄉鎮(街道、場)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縣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充分挖掘造林潛力,逐塊、逐段落實造林地塊,層層分解落實造林和綠色通道建設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綠化方案,明確重點綠化工程,確保應栽盡栽實施到位。
(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綠化意識。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雜志等多種形式,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以“人人栽樹、綠化東海”為主題的綠化宣傳活動,廣泛宣傳發展綠色產業的必要性和義務植樹的全民性、義務性、法定性、公益性,營造全民參與生態建設的良好氛圍,動員全縣干部群眾振奮精神,知難而進,掀起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參與造林綠化新高潮,不斷提高綠色生態東海建設水平。
(三)加強科學栽植和管護,確保綠化成效。一是把好樹種選擇關,尊重自然規律,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進一步加大林種、樹種結構調整力度,在注重生態效益的同時,不斷提高綠化經濟效益;二是把好苗木質量關,確保苗木從數量、品種、質量上滿足需要;三是把好栽植技術關,重點造林地段要組織專業隊伍栽植,縣、鄉農技人員深入造林一線進行現場指導,實行分片包干,跟蹤作業;四是把好林木管護關。堅持三分造七分管,確保造一塊成一塊。建立健全管護制度,明確管護責任,全面推行新造林管護責任追究制,配備專兼職護林員,把管護工作落實到人頭、山頭、地頭;五是林業部門要做好技術指導服務,大力推廣科學栽植技術,加強林業技術試驗示范,加快品種更新,積極引進和推廣一批適合西部丘陵地帶、綠色通道栽植的林木新品種;六是要加大林業行政執法力度,林政、森林公安等部門要嚴格監管,嚴厲打擊破壞林木、毀壞林地,特別是破壞新栽幼樹的違法犯罪行為,切實鞏固造林綠化成果。
(四)加大督查力度,確保完成造林任務。實行造林工作督查追究機制,縣委、縣政府將成立專門督查組分片包鄉鎮開展綠化監督檢查,采取分管領導前頭查、主管部門重點查,現場會促進查等方法,檢查目標落實,考核質量標準,推進造林進度情況,對造林的進度、實績、存在的問題及時通報全縣。各鄉鎮(街道、場)也要相應成立綠化督查組,督查本轄區的綠化進展情況。縣林業局要組織精干技術力量深入基層,指導和服務綠化造林工作,確保全縣綠化造林工作保質保量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