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業經濟運作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自治縣、區(市)人民政府,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
為加快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促進全市工業經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現就2012年工業經濟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和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突出“提速趕超、轉型跨越”主基調,緊緊圍繞大力實施“開放開發、改革創新、三化同步”主戰略、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特色城市”的總要求,以做大工業總量、提升發展質量、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為目標,以促進支柱產業規模化、重點產業園區化和傳統產業現代化為手段,以擴大開放開發和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推進工業園區、支柱產業和重點項目建設,全面加強招商引資,強化科技創新和節能降耗,創新工業經濟工作體制機制,突出疏導和解決煤電要素資源矛盾,促進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二、主要目標
----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確保完成540億元。
----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確保完成550億元。
----全市GDP單位能耗下降3.4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單位能耗下降5.6%。
三、工作措施
(一)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建設,聚集工業經濟發展優勢。深入貫徹落實全省產業園區(開發區)發展大會精神,形成園區建設大干快上的局面。完善園區管理體制機制,完成園區規劃和機構組建,建強工作隊伍。進一步對園區簡政放權,擴大園區審批權限。繼續實行園區建設按月調度通報、季度考核與年度考核結合的推進制度。著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各種資源投入園區建設,積極通過土地融資、資本運作等方式籌集建設資金,鼓勵民營企業投資園區基礎設施,建立和完善園區投入和償債機制,全面啟動重點園區主干路網建設,基本建成骨干園區的主干道路并形成一批標準廠房、職工公寓等。建成投用東南大道,貫通南部工業集聚區。堅持把項目落地作為園區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強化園區招商,著力促進園區產業聚集。確保園區完成投資200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167個,竣工投產項目94個。其中仁懷名酒園區新開工項目19個,投產15個,完成投資30億元;桐梓煤電化園區新開工項目12個,投產10個,完成投資20億元;湘江、和平、匯川機電、湄潭綠色食品園區新開工項目50個,各投產10個,分別完成投資18億元;其他園區新開工項目86個,投產29個,完成投資78億元。
(二)擴大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后勁。搶抓“國發2號”文件新機遇,加強項目庫建設,結合資源開發、產業升級、重點園區建設等,謀劃和創造一批投資規模大、經濟和社會效益好的重點工業項目。組織好新建項目集中開工,分季度組織四批集中開工項目,全年確保集中開工項目250個以上。做好新續建項目的推進,落實項目建設責任制,按月對項目推進情況進行調度、督查和考核,積極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資金、土地、融資、群工等難題,開工建設茅臺酒2600噸/年技改、務川80萬噸氧化鋁等重點項目,航天成功汽車異地技改、長征風電、海螺水泥和一批重點煤礦項目建成投產,桐梓火電廠主體工程完工,綏陽煤電化、南部城區重點企業異地搬遷、習水二郎火電廠等項目加快推進。
(三)壯大支柱產業規模,提升重點產業發展水平。加快發展白酒產業,認真貫徹《關于大力促進白酒產業更好更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創新白酒產業發展模式,促進醬香濃香及其他香型的高中低檔產品共同發展,走技改擴能和引進外來投資、白酒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服務業和配套產業相結合的多元發展路徑,實現白酒產量30萬千升、增加值275億元以上。加快提升材料產業,以節能減排和技改升級為手段,大力發展資源精深加工,促進優勢資源向大型一體化企業配置,打造煤電鋁、煤電冶、煤電化等一體化產業鏈,實現產值310億元以上。加快發展機電及裝備制造業,加強同重慶的對接,大力推進航天成功汽車、航天特種車等做大做強,推動中國江南航天投資控股公司、天儀電器公司異地技改退城進園,加快發展機電、家用電器、汽車及配套、風電裝備、工業基礎件及精密鑄件,實現產值85億元以上。加快發展能源產業,堅持把煤炭產業發展作為能源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大力促進煤炭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意見》,促進煤礦資源整合,全力推進大礦建設,實現煤礦建設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新增煤炭產能800萬噸、原煤產量1200萬噸以上;加快火電項目建設和小水電開發步伐,引導發展風電、煤礦瓦斯綜合利用、生物能源等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能源產業產值250億元以上。優化發展化工產業,改造提升氯堿化工,積極發展煤化工,努力推進習水赤水油氣開發,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實現產值65億元以上。加快發展“兩煙”產業,促進復烤企業技改,啟動卷煙廠異地技改退城進園,爭取增加中高檔煙配額,實現產值55億元以上。加快發展特色食品產業,著力品牌創建,壯大龍頭企業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茶葉、辣椒、精米加工等名優食品做大做強,完成產值85億元以上。加快發展竹加工業,延伸發展紙制品、竹纖維、竹制品等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實現產值50億元以上。加快發展民族制藥業,積極推進忠莊藥業園區異地搬遷,加大新藥研發,實現產值35億元以上。有序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深入推進遵渝實質性合作,加快推進桐梓楚米(重慶)IT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和標準廠房建設,加強同富士康等重點企業的對接和洽談,重點突破以筆記本電腦及其配套產品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產業,力爭取得突破。同時,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軟件和服務外包等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四)突出疏導和解決煤電矛盾,保持規模工業平穩快速增長。堅持把電煤保障作為運行工作中心環節,認真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電力供應保障和電煤生產供應有關要求,深入分析電煤保障季節性、階段性特征,加強電煤保障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大電煤價格調節基金征集特別是出省煤價格調節基金的征集力度,嚴格控制電煤外運,優先滿足本地經濟發展對電煤炭的需求。積極組織火電企業外購電煤,督促煤電雙方簽訂和履行電煤合同,建立電煤運輸“綠色通道”,完善電煤應急保障工作預案,落實電煤保障工作責任制度,完成地方電煤供應520萬噸。全力做好電力協調和保障,認真落實省政府重點用電企業電價補貼措施;堅持科學優化原則,科學調度、合理安排用電負荷,推動企業節約、科學、合理用電,保障重點企業、重點園區和重點項目用電;積極爭取電力直購、煤電聯營試點,加快城鄉電網改造,完成投資26.5億元以上,提高網架供電保障能力;全年工業用電量增長12%以上。全力服務企業發展,定期分析工業經濟運行態勢,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和產品市場變化,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運輸、資金、成品油等困難,增強工業企業適應外部形勢變化的能力,促進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五)強化工業招商引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堅持以開放促開發原則,把工業招商作為全市招商工作的重要任務。認真總結招商引資成功經驗,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和機制,注重引資和引智并舉,建立招商小分隊實行點對點招商,發揮政府駐外辦事機構的作用招商,突出大項目招商,強化以商招商、園區招商和企業招商。及時掌握宏觀經濟政策,認真研究產業、行業發展動態,強化同世界500強企業和中央省屬大中型企業對接,力爭引進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集團)。強化招商工作責任制,落實各級別領導干部的招商任務。建立工業招商的統籌協調機制,在市工業能源委設立工業招商統籌辦公室,按照工業發展布局統籌全市工業招商工作。嚴格兌現落實各級招商優惠政策,完善招商服務機制,落實項目代辦制、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等服務制度,加強簽約項目的跟蹤服務,切實提高引資項目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投產率。
(六)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增強科技引領工業經濟發展能力。堅持創新驅動,提升科技引領工業發展能力。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對企業技術中心創建的服務指導,爭取新申報一批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加強院士工作站建設,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申報實施一批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項目,積極利用高新技術、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強化品牌帶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引導企業適應市場變化,研制和開發一批新產品,申報創建一批省級、國家級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培育一批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加快推進“兩化”融合,建立完善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項目庫,創建一批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示范區和示范企業,加快軟件園區規劃建設,提升軟件服務、網絡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大力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三網”融合,加快“無線城市”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
(七)改革創新企業發展機制,促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探索創新國有企業發展機制,引導企業以資本、產品等為紐帶進行兼并、重組和并購,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入股國有企業,促進企業建立有利于適應市場競爭的現代經營管理機制。完善國有資產重點環節監督管理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國有資產考核評價體系。認真排查化解矛盾,妥善解決國有企業職教、幼教退休教師待遇問題。推動長征開關公司、金士酒業公司、余慶小葉苦丁茶業公司等企業股份制改造,完成百花藥業上市材料申報,努力探索建立企業上市、發行企業債券等融資長效機制,積極指導幫助企業上市和發行企業債券,扶持一批企業做大做強。認真落實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大會精神以及《關于進一步加快全省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放寬準入限制,拓寬發展領域,努力破解發展難題,營造發展環境,加大金融、財稅、用地等扶持;圍繞工業園區建設、支柱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條等領域,規劃建設一批民營經濟創業園;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和“萬戶小老板創業”工程;認真組織旅游商品大賽;鼓勵民營經濟企業為支柱產業、重點企業和骨干項目配套,扶持發展一批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實現民營經濟三年倍增計劃,增強工業經濟發展活力。
(八)加快推進結構調整,提升工業經濟發展水平。結合國家和省的產業政策,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區域性產業政策目錄,鼓勵發展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附加值高的名優白酒、名優特色食品加工、資源精深加工以及戰略新興等產業;限制發展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較大的原材料、資源初級加工等產業,新上高耗能項目必須符合節能環保要求,并且具有能源、資源以及環保配套解決方案。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過快發展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促進資源型行業要素資源向技術先進大企業集中。禁止發展資源消耗大、經濟和社會效益低、環保不達標的產業。嚴格產業政策導向,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淘汰40戶企業236.816萬噸落后產能和3萬千瓦小火電機組。強化節能減排,嚴格目標責任和管理,完善評價考核和獎懲機制,逐漸引入節能減排市場機制,加強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節能監督管理,大力實施重點領域節能降耗工程,強化節能宣傳和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推廣應用,提高全民節能意識,確保全面完成節能目標。在重點企業和園區引入清潔生產機制,建設一批循環經濟型園區和企業,引導和鼓勵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九)加強組織領導,增強各級各部門服務工業發展能力。加強對工業經濟工作的領導,建立完善各級黨政“一把手”抓工業發展的領導體制,健立各產業園區組織領導機構。強化各級各部門推動工業發展的目標責任制度,建立市級領導掛幫重點產業、園區和重點項目的制度,明確發展目標,強化工作考核,定期召開工作調度分析會、現場辦公會等,積極幫助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動簡政放權,簡化辦事程序,縮短辦事時限,落實代辦制、服務承諾制等工作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作風,開拓進取,真抓實干,奮力破解工業發展難題,確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