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調查研究尋突破
新時期以來,農村黨建和經濟建設不相適應的問題日漸凸顯。該縣在調研中發現:一些村集體經濟薄弱,黨支部帶領群眾致富乏力,黨員隊伍呈現老化趨勢,沒有能力帶頭致富,更談不上帶領群眾共同致富。針對這些問題,該縣認真研究,圍繞全縣畜菜果產業發展,扎實開展“三級兩示范一帶動”活動,采取縣鄉村三級聯動、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術培訓指導、動員黨員廣泛參與等有效措施,先后創建黨組織科技示范基地70個、黨員科技示范戶1150多戶,確定160名“經濟能人”為產業帶頭人,引領群眾發展主導產業,做到了“每鎮有基地、村有示范戶”,為農村黨員發揮先進性和致富奔小康打造了廣闊平臺。
強化管理促示范
一是集中培訓。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網絡、縣鄉黨校、農村黨員干部流動培訓學校等陣地作用,定期組織黨員觀看電教片,舉行黨員科技骨干培訓班,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集中培訓。各鎮黨委也紛紛聘請西農大有關專家教授給黨員示范戶做奶牛養殖、蔬菜種植、葡萄栽植等方面的技術輔導。
二是基地示范。堅持“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風險自己擔”和“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原則,樹立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市場潛力大的黨員示范基地,全方位為群眾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三是競賽評比。組織黨員科技示范戶開展“五個一”競賽活動,即:貢獻一條脫貧致富計策,培養一名黨員科技致富能手,推廣一個科技示范項目,提供一項技術服務,幫助一個貧困戶脫貧。進一步深化黨員承諾制,促進活動向更深層面發展。
四是典型引導。協調科技、農業、蔬菜、果品等相關部門,多次組織黨員到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戶中進行現場觀摩,實地技術指導和經驗交流,增強了黨員科技示范戶、示范基地幫扶貧困戶的能力和魄力。
五是動態管理。每年由支部根據黨員科技示范戶的幫扶檔案,通過走訪,聽取幫扶對象及廣大群眾意見,逐人進行考核,并依據考核情況進行聯評,排出名次。鎮黨委審查后報縣委組織部。縣委組織部調查核實,對不能發揮示范幫扶作用的黨員示范戶進行摘牌,并責成基層黨組織對其提出限改要求。
“三個結合”提效益
一是與黨員的先進性教育相結合。每年“七一”前夕,舉行隆重的黨組織科技示范基地、黨員科技示范戶命名掛牌獎勵儀式,并與縣電視臺聯辦專題,在全縣范圍內做廣泛宣傳報道,給基地和示范戶加壓增力,促使他們找差距、趕先進、辦實事,提高發揮先進性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二是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通過黨員科技示范戶、示范基地把黨的關懷與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增進了黨組織、黨員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使農村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得到進一步增強。
三是與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相結合。把黨員示范戶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排頭兵,把黨員示范基地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前沿陣地,在養殖、種植方面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戶、示范基地,形成發展農村經濟和實現廣大農民共同致富的合力。
目前,該縣菜奶產業規模位居全省之首,奶畜產業規模跨入全國五強。全縣先后形成了以蔬菜、奶牛、生豬、蘋果、紅杏、農副產品加工等為支柱的專業村112個,有力地推動了產業升級、農民增收。年該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224元,同比增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