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推進都市農業發展工作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十五”期間,我區認真貫徹黨中央關于支持農業發展的各項方針政策,以“產業樹亮點,產品創名牌,農民增收入”為著力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使我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村多種經營迅速發展,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村面貌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當前農業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矛盾、新問題。一是傳統農業比重偏大,高效經濟作物比重偏低,種植結構不盡合理。全區現有耕地4.5萬畝,糧食面積約占2.3萬畝,其他經濟作物約占2.2萬畝。受體制、政策和農業生產比較效益的影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存在企業“不能”和農民“不愿”的現象,致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較慢;二是種植業經營性收入在農民人均收入中比重偏小,高效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剛剛起步,農民增收缺少新型產業支撐;三是土地緊缺和大量農用土地荒蕪廢棄的狀況并存,農民要求調整產業結構和增加收入的愿望強烈。目前,中央和省、市一再強調高度重視發展現代農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市城市規劃第四次修編已對我區發展空間作了進一步調整,我區基本被納入城市建設范圍。因此,全區各級黨政組織一定要著眼于“爭創一流業績,實現率先發展”的要求,抓住機遇,順應民意,把發展都市農業作為“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的重大舉措抓緊抓好,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動員干部群眾,調動各種積極因素,下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都市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不斷拓展農民增收空間。
二、發展思路、產業布局和工作目標
1、發展思路:我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要本著市場主導、農戶自愿的精神,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的優勢,以加快發展都市農業為方向,以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重點扶持和發展花卉、苗木、瓜果、蔬菜等高效經濟作物,培育壯大休閑觀光農業,實現傳統農業向都市農業的根本轉變。
2、產業布局: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在魚化寨、丈八地區,以發展花卉、苗木、蔬菜、瓜果、園藝和食用菌種植為主,積極發展高效農業、觀光農業;在電子城和長延堡地區,以發展設施農業和農產品銷售為主;在曲江和等駕坡地區,依托萬畝都市森林和產河雁鳴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開發鄉村旅游新產品。三環路之內,原則上不再進行畜禽養殖。
3、工作目標:通過兩年的努力,基本完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全區新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面積25000畝,新增規?;r業企業20家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6000元。
到年末,丈八、電子城、長延堡三個街辦全部完成調整任務,分別新增高效經濟作物600畝、410畝、400畝;魚化寨、曲江、等駕坡三個街辦新增高效經濟作物分別為3000畝、2000畝、1500畝。全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面積達到7910畝。
到年年底前,魚化寨、曲江、等駕坡三個街辦新增高效經濟作物17000畝,基本完成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三、加大支持扶持力度,加快都市農業建設步伐
堅持以村組為主、企業參與、政府扶持的原則,凡在我區范圍內從事高效經濟作物種植,創辦農業示范園區,發展休閑觀光產業的廣大農民、社會各界人士和企業,只要符合產業布局,經審查驗收同意的,都可享受以下扶持:
(一)凡是連片種植高效經濟作物,其直接生產設施(如:溫室、大棚、苗棚等)不受使用面積限制。企業開辦農業示范園區,建立農產品基地,從事高科技農產品研發和試驗的項目,吸引外資合作開發的項目,其項目配套的基礎設施用地,只要符合規劃要求的,優先辦理審批手續。
提倡和鼓勵依托果林、花圃、菜園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整合資源開展鄉村旅游;支持利用村內空閑地、預留宅基地和民宅,從事特色民間手工藝制作,農產品深加工、儲藏、包裝、銷售等。
(二)支持和鼓勵土地經營權合理流轉。土地經營權流轉要本著“平等協商、依法、有償、自愿”的原則,鼓勵村民和村組以租賃、承包、互換、轉讓或入股等形式,將土地向種植能手或農業企業等經濟組織集中,連片規模經營。
鼓勵村組和農民自主創業,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股份制企業,廣泛吸收村民入社(股),推進土地規?;⒓s化經營,不斷發展“一村一品”。
土地經營權流轉的程序為:由所在的村委會先與承包該地的村民協商同意后簽訂用地合同,然后由村委會與投資者簽訂正式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并將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報當地街道辦事處審核備案。
簽訂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特別是轉讓金,要保障農民利益,使農民切實得到實惠,并且有遞增機制。區級有關部門、各街辦要積極提供市場信息和政策咨詢、中介服務,搞好審查把關。村組干部要發揮好組織協調作用,解決好土地集約中的矛盾,使土地經營權有序、穩定、規范流轉。
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一經簽訂,受法律保護,各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單方面終止合同。不得干涉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強買強賣、胡攤亂派。農業項目因國家建設用地需要拆遷時,其地面附著物依照國家有關政策,予以補償。
(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農業專項資金全部用于都市農業扶持。從年開始到年年底,對新增的花卉、果林和苗圃以及設施農業,新建農業園區、休閑觀光村,區政府將給予補助。被確定為重點農業項目的并優先爭取省、市扶持資金,主要扶持項目區內的水利、電力、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示范。被確定為休閑觀光示范村的,優先扶持村內道路、上水、排水等公用設施建設。
1、種植業:對企業、種植大戶或以村組為單位組織農戶,新建花卉、果林、苗圃(須有苗木生產經營許可證)等種植面積在30畝以上,且集中連片,管理規范,成活率在90%以上,一次性補助經營者每畝200元。
2、設施農業:企業或農民經審批自籌資金每建立一畝標準日光溫室,一次性獎勵3000元;新建一棟食用菌大棚,每平方米一次性獎勵15元。
3、精品農業:經審批新建的農業精品園區,除爭取省市專項資金外,優先扶持基礎設施建設和科研項目。確需打機井的每眼補1萬元;電力設施補助2-3萬元;機耕路每平方米補5元,并支持引進新技術、標準化生產和農產品名牌創建工作,被評為省、市級精品農業示范園,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的,區政府另一次性獎勵2萬元;注冊一個商標獎勵1000元。
4、休閑觀光農業:被確定為休閑觀光農業示范村的,一次性補助規劃設計費2萬元;觀賞采摘步道每平方米補助5-10元;達到“三化一片林”示范村標準的村,一次性補助苗木費3萬元;在村內新發展農家樂達到10戶以上規模,且相對集中,經市、區旅游部門驗收合格,一次性獎勵示范戶3000元;在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鄉村旅游新產品中,成績突出的給予一定的扶持和獎勵,被評選為民間手工藝制作工匠(或能手)的,一次性獎勵1000元。
5、農業產業化:鼓勵企業和農民自主創業從事都市農業,對規模大、效益好、對周邊農戶帶動作用明顯,被評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的,一次性獎勵10萬元;被評為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的,一次性獎勵5萬元。
6、認證一項無公害農產品,一次性獎勵項目單位5000元;認證一項綠色農產品,一次性獎勵項目單位1萬元。
7、對在都市農業建設中做出突出成績的種植大戶、村組和街辦,區上將給予表彰獎勵。
以上補助和獎勵資金由區政府承擔。各街辦也要按照區政府補助獎勵標準(除第7項)的20%拿出資金扶持都市農業的發展。
(四)加強對產業結構調整的服務工作。各街辦、區級有關部門要主動為農民和企業發展高效經濟作物,提供科學栽培、規范化管理、爭創名牌的指導與技術支持,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積極幫助企業和農戶開展產品營銷活動,引導村組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農村經紀人,搞好產品推介,不斷開拓銷售渠道。
四、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為了正確引導和組織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加快我區都市農業發展進程,區上成立都市農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此項工作。組長由副區長同志擔任,成員單位有區新農辦、區農林水務局、區發改委、區財政局、國土資源分局、區科技局、區商貿旅游局、區衛生局。
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召開聯席會議,制定都市農業發展的政策、方針,對全區都市農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進行宏觀指導,并解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上報的農業精品園區等重點農業項目進行審批。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農林水務局,主要負責全區都市農業發展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都市農業發展規劃,對都市農業重點項目進行預審,指導實施水利設施建設和綠化,組織檢查和驗收,制定補助和獎勵實施細則等;區新農辦負責指導休閑農業示范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并研究和制定新形勢下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政策;區發改委負責農業生產計劃的調整,爭取上級部門的扶持資金;區財政局負責都市農業各項扶持獎勵資金的兌現工作;國土分局負責農業項目用地的監管;區科技局負責科技知識的普及,對農民進行培訓,積極引進規模企業和龍頭企業;區商貿旅游局負責指導農家樂的建設,按照市級標準,規范管理,并組織驗收,同時,負責開發鄉村旅游新產品;區衛生局負責農家樂衛生標準的制定和日常的監督管理。各街辦為都市農業發展的責任主體,必須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確定專人,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管理辦法,采取有力措施,保證種植結構調整、精品農業園區、休閑觀光示范村建設的順利進行。為了落實責任,區政府將與有關部門、各街辦簽訂目標責任書。區級有關部門、各街道辦事處要利用各種手段和媒體,廣泛宣傳加快都市農業發展的重大意義,為都市農業的實施營造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