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局發展工業立區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街道)、區直各單位:
一、建設發展平臺
(一)區財政建立工業發展基金。主要用于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貼息,招商引資突出貢獻者獎勵,工業經濟工作考核獎勵,支持做大做強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兌現企業優惠政策等方面的財政資助,以及專項支持工業發展的其它支出。從20*年起,每年籌集工業發展基金不少于2800萬元,以后視財力情況逐年增加。
(二)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樹立經營園區的理念,實行“政府貼息、舉債經營、滾動開發、自求平衡”的園區開發機制,每年區財政在工業發展基金中至少安排800萬元用于沈家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貼息,同時安排30萬元用于廿里、上方重點鄉鎮工業功能區基礎設施建設貼息。另外,要積極通過以商補工等措施籌措建設資金,加大土地出讓收益返還力度。金融機構要加大對開發區和重點鄉鎮工業功能區的授信力度,對園區內的企業給予重點支持。
二、支持企業投入
(三)降低創業門檻。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取消企業注冊登記的前置審批。凡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注冊資本在50萬元以下的工業有限公司,資本金3年內能全部到位,首期認繳達到3萬元,即可創辦;凡不使用政府資金的工業項目,取消立項審批,實行備案、核準制;設立公司制的企業,經市及市以上科技行政管理部門認定,技術出資可占注冊資本的35%,其中市“410工程”項目和高新技術項目的技術出資可占注冊資本的35%以上。
(四)資助設備投入。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改項目,所需國產設備投資額的40%,經批準可從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設備購置當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抵免,當年抵免不足的可在五年內延續抵免。
(五)實行項目獎勵。市“410工程”項目和其它重大技改項目,在項目竣工投產第二年,企業新增入庫地方稅金達到300萬元的,區政府給予企業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并以300萬元為基數,每增加入庫地方稅金50萬元,增加獎金1萬元。
三、鼓勵做大做強
(六)實施做大做強戰略。每年確定一批年銷售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重點骨干企業和年銷售收入在3000萬元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列為做大做強企業對象,實行動態管理,重點培育。上述企業發展中遇到需政府幫助解決的重要事項,可直接向區政府報告,區政府將及時作專題研究,實行“一事一議、一企一策”,優先給予解決。
(七)加大技改支持力度。做大做強企業實施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市“410工程”項目、投資規模在千萬元以上且設備投資在500萬元以上項目優先列入區重點技改項目計劃,優先推薦申報國家及省、市技改項目計劃。對享受市財政技改貼息的做大做強企業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和市“410工程”項目,區財政給予其不超過1:1的配套資金獎勵。
(八)鼓勵企業創品牌。對經政府有關部門認定獲得“*省著名商標”、“*名牌”、“*省知名商號”企業,給予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獲得“國家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的,給予2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獲得“國家免檢產品”的,給予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九)發展企業集團。母公司注冊資本達到*萬元,母子公司總資本達到3000萬元的企業組織,即可申辦市級集團公司。
(十)環保支持優先。環保部門對做大做強企業的環保治理項目,要優先予以立項,收取的排污費除上交國家、省、市以外的部分,優先用于做大做強企業污染防治項目的補助或貸款貼息。
四、轉變增長方式
(十一)加快工業結構調整。積極培育壯大列入省金衢麗產業帶規劃和市“410工程”的產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和工藝,取締列入國家禁止生產產品目錄的企業。按照“治舊控新”的原則,堅持在全區范圍內不再新上規模小、污染重的化工企業或化工項目。
(十二)鼓勵集約用地和盤活存量資產。在規劃許可的前提下,列入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名錄的企業,在原地進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改擴建或其他企業租用其騰空的廠房、場地進行投資的工業項目,減免項目建設中涉及的政府性行政收費,并給予優先申報省、市技改項目,爭取技改貼息。
(十三)鼓勵推行清潔生產。積極幫助企業申報國家和省級有關清潔生產專項資金補助,被列入國家和省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并通過相關驗收的,分別給予10萬元和5萬元的一次性配套獎勵,其用于清潔生產審核與培訓費用,可列入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在稅前列支。
(十四)鼓勵發展循環經濟。鼓勵企業應用循環生產,實現達標排放。對符合循環生產要求的企業在土地、資金、用水等生產要素的配置上給予優先安排。鼓勵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對積極開展廢物回收利用的企業,經職能部門認定合格的,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減免政策。
五、提升產業競爭力
(十五)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對列入國家級和省級的技術創新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分別給予5萬元和2萬元的一次性獎勵。企業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可計入成本費用。對列入國家級、省級的新產品并通過相應級別鑒定且投產的,分別給予5萬元、2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創建省及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且有市級以上科技成果的企業,給予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十六)支持企業技術隊伍建設。完善企業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辦法和技術工人職業技能鑒定辦法。積極推進企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的社會化和個性化服務,對企業因生產經營需要、技術優秀的職工,經用人單位推薦,可破格進行技術等級考核,為各類人才發揮聰明才智營造更為寬松的環境。
(十七)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步伐。鼓勵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支持企業信息化建設。鼓勵企業利用電子網絡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資助企業加入行業性的專業網站,對列入省級以上的示范性和試點性信息化項目,區政府分別給予8萬元和3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市“410工程”企業給予優先安排企業信息化建設試點。
(十八)鼓勵建立行業協會。根據產業和企業發展,政府支持和鼓勵企業自愿建立行業協會,引導行業自律,打造品牌,協作互助,防止惡性競爭。每個區級行業協會給予3萬元的一次性資助,市“410工程”的行業協會給予6萬元的一次性資助。
六、激勵經營管理者
(十九)宣傳、表彰優秀企業經營者。全區每年開展工業企業“爭優創先”評選,對當選企業及經營者由區政府授予“明星企業”和“優秀企業家”稱號,進行表彰宣傳。同時,適當提高企業家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候選人中的比例;評選先進個人、勞動模范時,在同等條件下企業家優先。
(二十)設立臺階獎。企業年銷售收入首次達到10億元、5億元、3億元、1億元、0.5億元的,且當年上交地方財政收入(扣除各類優惠政策獎勵后)分別達到*萬元、1000萬元、5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的,由區政府分別給予企業法定代表人20萬元、10萬元、5萬元、2萬元、1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在此基礎上,企業上交地方財政收入每增加50萬元,獎勵5000元。
(二十一)鼓勵來料加工業發展。對創辦加工企業或發展塊狀經濟的來料加工經紀人,在本區區域范圍內擴散來料加工業務,年發放加工費200萬元以上的,由區政府獎勵5000元。
七、加強領導和優化環境
(二十二)加強對工業立區的組織領導。各鄉鎮(街道)和部門要大力培養經濟實用型干部。重點鄉鎮(街道)黨政主要領導和分管工業領導的任用,原則上從懂經濟的優秀干部中選拔。把發展工業作為全區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做到人人重視工業、合力扶持工業。
(二十三)營造工業立區的社會氛圍。切實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關于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的若干意見》(區委發[20*]25號文件)精神,每年8月份開展工業企業投資環境服務月活動,著力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規范服務行為,提高辦事效率,真正做到知企情、解企憂、排企難,營造發展工業經濟的濃厚氛圍。
(二十四)解決企業職工子女就學問題。我區工業企業職工子女在本區范圍就讀小學、初中和高中的,經區教育部門認定,與本地生源同等對待。
(二十五)健全工業經濟運行分析例會制度和投融資信息制度。適時組織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的調查研究,總結典型,分析問題,解決矛盾。區經貿局要不定期向金融部門通報項目與資金的供求信息,加強銀企合作,推進我區工業的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