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林業局冬種生產指導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鎮、鄉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府有關部門:
為切實抓好今年的冬種生產,確保冬作高產和來年農業豐收,經市政府研究,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明確冬種生產的指導思想
冬種是來年農業生產的基礎,事關下一年度農業豐歉、事關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事關農民增收和農村群眾生活。我市冬季溫光水等自然資源豐富,拓展農業增效增收的空間還比較大,具有發展冬季農業的有利條件。各鎮鄉、街道和市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冬種生產的重要性,切實加強對冬種生產的領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緊緊圍繞農業增效主題,采取有效措施,早計劃、早安排,積極運用我市已形成的多種高產高效耕作模式,完善冬種生產布局,合理調整品種結構,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切實抓好冬種生產的落實。
我市20*年冬種生產以穩定和擴大糧油種植面積為基礎,以提高冬季農田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因地制宜發展糧、經、飼、肥等多種冬季作物,切實減少冬季拋荒,努力提高冬季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實現"綠色過冬"。
各鎮鄉、街道要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經驗,制訂冬種生產計劃,做到計劃早安排、思想早發動、政策早落實,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冬季農田拋荒、擴大"綠色過冬"、提高種植效益,力爭冬閑農田面積比上年有較大幅度減少,確保冬季作物播種面積比上年增長10%以上。
二、突出重點,搞好區域性種植布局
要根據我市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地理位置和生產基礎,突出優勢作物,搞好區域性種植布局。適宜種植春糧的地方,要擴大春糧種植面積,優化小麥品種;油菜生產應大力推廣"雙低"優質油菜,并通過建立油菜示范基地,開展"雙低"油菜新品種高產保優技術示范,不斷提高種植雙低優質油菜的效益;席草主產區應大力發展優質席草生產,提高草絲自給率,預防原料短缺對席草加工業的不利影響;千祥、馬宅等地區應有計劃地發展中藥材;城鎮郊區應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冬季大棚蔬菜、露地越冬蔬菜、鮮食蠶(豌)豆、馬鈴薯無公害優質蔬菜。
三、強化地力建設,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冬季是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壤肥力建設的有利時期。各地要針對我市耕地資源緊缺,但冬季土地利用率不高、冬閑農田面積較大的實際,圍繞減少冬季農田季節性拋荒這一重點,建立合理的耕地用養制度,推廣高效種養模式,強化農田土壤地力建設,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抓好"沃土工程"建設,重視綠肥生產,鼓勵種植紫云英,積極發展蠶(碗)豆、馬鈴薯等經濟綠肥,大力開展培肥新技術的推廣和綜合示范,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發展。
四、開展冬季糧油高產創建,提高單產水平
積極開展春糧高產創建,重點建設幾個大(小)麥高產示范畈,推行品種、播種、施肥、病蟲防治和機械作業等統一服務,挖掘大(小)麥增產潛力;大力開展雙低油菜新品種、高產保優技術示范,把示范畈建設地點與雙低油菜訂單生產基地結合起來,做到集中連片種植,擴大示范效應。注重農藝與農機結合,搞好油菜機械播種、收割示范,努力降低油菜生產工本。
今年各鎮鄉、街道要因地制宜建立春糧、油菜、席草、中藥材、冬綠肥等1-2個示范畈,做好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服務等工作,加強對示范畈內農戶的技術培訓,做到每個示范畈都有農技人員蹲點指導,努力提高示范畈的產量;通過高產創建、樹立典型、示范展示、輻射帶動,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
五、依靠科學,提高冬種生產水平
1、大力推廣高產優質品種。小麥重點推廣高產抗倒的揚麥158、溫麥10號;"雙低"油菜重點推廣浙雙6號、浙雙758、浙油18等品種;蠶(豌)豆重點推廣慈溪大蠶豆,中豌4號、中豌6號;馬鈴薯重點推廣早熟高產品種東農303、克新4號和中薯3號;綠肥推廣紫云英寧波種、余江大葉種、平湖種、弋江種等。加大席草東席1號、元胡浙胡1號、杭白芍浙芍1號、浙貝母等特色優勢作物地方良種的示范推廣力度。
2、大力推廣輕型栽培技術。重點示范推廣小麥、油菜、馬鈴薯、蠶(豌)豆等作物稻茬免耕直播栽培技術;大小麥、油菜實行播種、開溝、收割全程機械化操作技術。
3、積極推廣實用增效技術。推廣應用"雙低"油菜秋冬發栽培技術、直播栽培技術、保優技術、油苔兩用技術和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鮮食蠶(碗)豆高產栽培技術,無公害元胡、杭白芍、浙貝母標準化生產技術等。積極推進以油菜、春糧、冬季蔬菜為主的測土配方施肥,加大測土配方施肥的推廣力度。
4、大力推廣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加強技術指導,落實冬季病蟲草害農業綜合防治措施,特別是抓好灰飛虱等傳毒害蟲的防治。加強農業防治,采取水旱輪作、中耕除草等措施,減少病蟲害越冬基數;推廣抗(耐)病品種,應用輪作換茬、嫁接防病技術、膜下滴灌技術,減輕對冬季作物和下季水稻的危害,科學、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提倡施用有機肥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六、創新機制,優化為農服務
各鎮鄉、街道和市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為農服務意識,周密計劃,精心組織,積極開展產前,產中和產后全程服務,為農民做好政策咨詢、信息引導、農資供應、技術培訓、生產指導和產銷銜接等服務工作。特別要加強冬季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新種植模式的技術培訓,積極利用農業信息網及時農業科技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要努力抓好示范基地建設,積極開展技術研究,展示示范新技術,促進科技、生產、產業有機結合,加快現代化農業新技術的推廣。
農業技術人員要深入冬種生產第一線,指導農民搞好作物布局和高產高效栽培;做好種子質量監督管理,及早組織種源,妥善安排調運和供應,要深入開展聯基地聯大戶活動,進一步抓好示范方、豐產片、攻關田建設,以點帶面,提高冬種生產水平。積極引導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聯基地、聯大戶、帶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冬種生產基地,發展訂單農業,提高冬種生產的組織化程度。總結推廣季節性承包、委托代管等耕地季節性流轉方式,努力減少季節性拋荒,確保冬種生產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