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保局加強改革創新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能否全面完成今年各項工作任務,直接關系到“十五”計劃目標任務的實現,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影響“十一五”規劃的研究制定和啟動。
(一)進一步突出重點,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
要進一步加強對造紙、釀造、制藥、制革、印染、化工等污染嚴重行業的治理,根據國務院關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對嚴重污染的企業實行更為嚴格的淘汰制度。20*年,國家要在淮河流域全面淘汰石灰法制漿工藝,封閉年生產能力達不到一定規模的化學制漿、黃板紙、廢紙造紙、酒精和淀粉企業或生產線。對重點地區要進一步實行更加嚴格的產業政策措施,進步污染排放控制的要求。為此,對已經做到達標排放、但污染物排放總量依然較高的企業,要實行技術改造,調整生產工藝,加快推行清潔生產,削減污染排放量。符合條件的有關項目,捉住機遇,篩選項目,加快申報,爭取納進國家給予貼息和補助的大盤子。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都要按照技術出發點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原則嚴格把關,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法規,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和設備,做到增產不增污直至增產減污。嚴格實行排污總量控制制度。要按照環境容量和水資源保證能力,對污染源排污量進行分配核定和動態治理,嚴格控制排污總量。所有新建項目,都應符合水環境容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要求。對不能按計劃完成排污總量削減任務的縣區,禁止新上增加排污量的項目。
(二)切實推進“十五”計劃的實施,做好“十一五”計劃的編制。
隨著國家對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中心將加大投資力度,進步建設資金補助的比例,支持城市污水處理廠和收集管網建設。各地也要相應增加投進,保證資金及時足額到位。要把管網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保證城市污水能夠集中處理,保證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能夠發揮作用。國家今年將加大環保建設資金的撥付力度,進步污水處理征收標準,對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良好的地區將給予額外獎勵,這樣我們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是個利好和契機。希看建設進度慢的地方要抓緊工作,促進淮河流域“十五”計劃內重點治污項目的開工建設和運行。對待建的污染項目,要抓緊進行核查,公道調整項目規模、建設標準和工藝技術,節約建設資金,爭取早日開工。對在建的項目,要抓緊進行復查,盡快解決影響建設進度的題目,確保建設“三同時”。對已建的項目,也要抓緊進行檢查,及時排除影響正常運行的各種題目。要結合“十五”的實施,盡快籌劃編制“十一五”環保規劃,規劃的編制既要結合我市實際,針對當前和今后一段環保工作的焦點和熱門題目,突出現實可操縱性,又要把握全局,實現規劃
的長遠性、可持續性,體現出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要跳出環保抓規劃,站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高度,以科學的發展觀,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工作的*發展。
(三)大力推進生態市建設。
生態市建設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任務,各地各部分要牢牢圍繞省委、省政府建設生態省的戰略部署,充分熟悉到生態市建設的重要意義,充分熟悉到生態市建設與做好環保工作之間的辯證關系,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生態市建設和環境污染整治工作。抓生態建設的首要任務要抓好污染防治工作,嚴格控制產業污染,要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同時積極防治農村面源污染,要把改善生態環境作為生態市建設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綠色生態宿州,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要把實現生態文明作為生態市建設的努力方向,要加強宣傳教育,促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轉變。總的來說,生態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同一思想抓落實,明確責任抓落實,健全機制抓落實,“一把手”要切實加強對生態市建設工作的領導。各相關部分要把生態市建設的目標要求納進本部分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以扎實的工作措施推動我市生態市建設盡快啟動,盡快上臺階。
(四)繼續開展環保專項行動。
環保專項行動是國家、省抓環保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各級各部分全年要繼續開展好環保專項行動,以專項行動為抓手,切實做好各項環保工作,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對往年以來群眾投訴反映的題目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對長期得不到解決的老大難題目,采取有力措施,集中整治,切實加以解決。在往年嚴查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違法建設項目的查處力度,對沒有依法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已經投產的,要依法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在建的要立即停建,限期補辦手續,通報批評,經審批后方能繼續建設;對沒有通過環境保護“三同時”驗收擅自投進生產的,依法予以處罰并停產治理。嚴厲查處“十五小”、“新五小”企業。特別要加大對土焦的取締力度,鞏固取締成果,果斷防止死灰復燃。對逾期未淘汰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特別對小選礦一律依法取締、封閉,有關設備就地銷毀,嚴禁向其他地區轉移。加強對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的監視治理。對長期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一律停產治理。對擅自停止使用治污設施并超標排放的企業,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上限予以處罰,并責令停產整頓,未經環保部分驗收,不得恢復生產。對廢棄危險化學品未做無害化處置的企業,一律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加大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行、監管力度,確保正常運行。加快垃圾處理廠建設步伐,清除垃圾污染及其帶來的社會不穩定因素。對違反環保保*律、法規的政策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利用招商引資、整頓經濟秩序、對企業實行掛牌保護等活動出臺的限制、阻礙環保執法,違規減免排污費的規定、辦法和做法,一律予以糾正。對拒不糾正、包庇縱容環境違法行為,造成惡劣影響的部分、單位有關責任人,要嚴厲處理。
(五)堅持創新,健全環保工作機制。
繼續建立完善環保工作機制。一是加強監管,建立完善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制。各級政府在重大經濟活動和招商引資中,要按照環境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及生態功能區劃的要求,從宏觀上實施環保準進制度,國家建立環境質量狀況與投資環境公告制度,對沒有完成水質目標的城市,通過媒體,向社會及投資方進行風險提示。環保應做好環境容量核準,發展部分盡快確定有悖國家環保產業政策、高能耗、高污染的項目篩選,立足市情,實施“以新帶老”,果斷落實“三同時”制度,切實扭轉重審批、輕監管的局面。二是建立、健全環境質量考核制度。要建立完善對地方政府及其負責人的環境質量考核制度,進一步完善目標責任制和領導政績考核體系。今年,市政府將重點組織對縣區水污染防治計劃完成情況、污染總量控制及跨界斷面水質達標情況進行考核。各地各部分要對照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認真開展自評,迎接省級檢查。三是建立和完善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建設的新機制。努力探索踐行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市場的道路。鑒戒太湖流域污水處理建設和運營經驗,調整和推行公道的污水處理收費制度和標準,力爭年內調整到位;在建污水處理項目實行項目法人招標制,通過公然招標選擇投資運營主體,吸引社會資金投進污水處理廠建設。四是完善公眾參與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環境保護宣教教育,充分發揮新聞*引導和監管作用。進步公眾的環境權益意識。直接涉及群眾利益的經濟活動和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要采用聽證會、論證會或公示等,接受群眾監視,進一步暢通群眾舉報渠道,及時查辦群眾關心的熱門和難點題目,并公布污染單位和處理結果。
(六)切實加強對環保工作的領導。
當前,環境保護工作只能加強,而盡不能放松。各地各部分要從可持續發展的大局出發,本著對廣大人民群眾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的精神,加強領導,強化組織,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認真落實治理污染的重點任務,努力促進各項目標的實現。
各級政府要精心組織,落實責任。堅持各級黨政一把手親身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同志具體落實,完善目標責任制,突出重點,并將淮河流域水環境質量變化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情況,作為考核干部政績的一項重要指標。要實行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責任追究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各部分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以建設“生態市”為主線,統攬環保工作全局。發展改革、財政、建設、水利、農業、科技、國土資源、林業等各有關部分都要根據各自職責,加強對相關工作的指導和監視。通過抓試點,抓項目,抓循環經濟,抓清潔生產,切實將產業污染防治與生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尋求新突破,各級環保、經貿、計劃、林業、財政等部分緊密銜接,有效配合,對一些重點項目,分類指導,全程跟蹤做好服務。
各類企業要加強治理,科學治污。各企業要增強社會責任感,依法加強環境保護,嚴格執行排污總量控制制度,自覺做到達標排放;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節約能源和資源,減少產品生產使用對環境的污染;進步產品的環保標準,增強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企業治理污染的方式可以多樣化,既可以自行處理污染物,也可以由污染者付費,運用制和委托制的方式進行治理。
全社會要積極參與,強化監視。開展多層次環保知識和技能培訓,進步全社會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要更多地公布城鄉環境質量、企業污染治理和政府環保工作等方面的信息。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正確引導社會*,加強和改善對淮河治污情況的報道和監視。各級政府部分要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和政協對環境保護工作的監視,不斷進步工作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