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安監局災害處置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液化石油氣泄漏事故處置
液化石油氣屬易燃易爆物質,在生產、儲存、運輸、經營、使用過程中發生泄漏,極易發生爆炸燃燒事故,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年3月5日,西安市煤氣公司液化石油氣管理所儲罐區11號球罐排污閥上部法蘭密封局部失效,造成液化石油氣大量泄漏,擴散后遇火花發生爆炸,火災造成12死亡、30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447.8萬元。處置液化石油氣泄漏事故是公安消防部隊經常遇到的,因此,研究和掌握此類事故的處置技術和戰術,極具現實意義。
一、液化石油氣特性
1、液化石油氣是原油蒸餾或其他石油加工過程中所得出的各類烴類化合物,包括丙烷、丙烯、異丁烷、丁二烯、異丁烯等。
2、液化石油氣在常溫下加壓以液態儲存和運輸。液體的密度約為水的一半,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泄漏出來易聚集在低洼處,隨著地形填滿溝、坑、下水道等,不易擴散,但可以漂移很長的距離。
3、液化石油氣由液相變氣相,體積擴大約250倍,易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通常為1.5%~10%。
4、液化石油氣無色、無臭,吸入后會造成惡心或頭痛,吸入過多有麻醉性。一般在液化石油氣中加有特殊臭味的醛類或硫化物,便于探測出該氣體的存在。
二、液化石油氣泄漏事故特點
(1)擴散迅速,危害范圍大
液化石油氣一般以噴射狀泄漏,由液相變氣相,體積迅速擴大,并隨風飄移,形成大面積擴散區,需及時對危害范圍內的大量人員進行疏散,并采取禁絕火源措施。
(2)易發生爆炸燃燒事故
由于液化石油氣爆炸下限低,泄漏后與空氣混合,極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遇火源發生爆炸或燃燒,造成重大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
(3)處置難度大
由于液化石油氣發生泄漏的部位、裂口大小及容器內的壓力等各不相同,采取堵漏、輸轉、引火點燃等措施時,技術要求特別高,處置難度大。
三、處置程序與措施
(1)現場詢情
消防人員接警到場后,要詳細詢問是泄漏還是燃燒,有沒有發生爆炸;泄漏部位,是液相還是氣相泄漏,泄漏量大小;儲罐區總體布局,泄漏罐容量、實際儲量;鄰近罐儲量,總儲存量,有沒有采取堵漏措施,有無堵漏設備,是否能夠實施堵漏,能否采取倒罐措施等。
(2)偵察檢測
掌握泄漏擴散區域及周圍有無火源;利用檢測儀器檢測事故現場氣體濃度;測定現場及周圍區域的風力和風向;搜尋遇險和被困人員,并迅速組織營救和疏散。
(3)設立警戒
根據詢情和偵檢情況,確定警戒范圍,設立警戒標志,布置警戒人員,嚴控人員出入,并在整個處置過程中,實施動態檢測。
(4)禁絕火源
切斷警戒區內所有電源,熄滅明火;高熱設備停止工作;關閉警戒區內搶險人員的BP機、手機。切斷電話機線路;不準穿化纖類服裝和帶鐵釘的鞋進入警戒區,不準攜帶鐵質工具進入擴散區參加救援。
(5)疏散人員
疏散泄漏區域及擴散可能波及范圍的一切無關人員。
(6)選準停車位置和進攻路線
消防車要選擇上風方向的入口、通道,停靠在上風方向的適當位置,使用上風方向的水源;在擴散區上風、側上風方向選擇進攻路線接近擴散區,并設立水槍陣地和現場指揮位置。
(7)有效防護
進入現場或警戒區內的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隔絕式呼吸器或其他各種防護器具,穿著全封閉式消防防化服;外圍人員要穿純棉戰斗服,扎緊褲口、袖口,勒緊腰帶,必要時全身澆濕進入擴散區。
(8)噴霧稀釋
組織一定數量的噴霧水槍,驅散、稀釋沉積飄浮的氣體;對儲罐頂部開口泄,要用噴霧水槍托住下沉的氣體,往上驅散,使之在一定高度飄散;驅散稀釋不準使用直流水槍,以免強水流沖擊產生靜電;如果儲罐場(站)有蒸氣管線,可接出蒸氣管道放蒸氣來稀釋泄漏的氣體。
(9)關閥斷源
管道發生泄漏,泄漏點處在閥門以后且閥門尚未損壞,可采取關閉輸送物料管道閥門,斷絕物料源的措施,制止泄漏。關閉管道閥門時,必須設開花或噴霧水槍掩護。
(10)器具堵漏
1、管道泄漏或罐體孔洞型泄漏,應使用專用的管道內封式、外封式、捆綁式充氣堵漏工具進行堵漏,或用螺絲釘加粘合劑旋擰,或利用木楔、硬質橡膠塞封堵。
2、法蘭泄漏。因螺栓松動引起法蘭泄漏時,可使用無火花工具,緊固螺栓,制止泄;若法蘭墊圈老化導致泄漏,可利用專用夾具夾卡法蘭,并高壓注射密封膠堵漏。
3、罐體撕裂泄漏。由于罐壁脆裂或外力作用造成罐體撕裂,其泄漏往往呈噴射狀,流速快,泄漏量大,制止這種泄漏可利用專用的捆綁緊固和空心橡膠塞加壓充氣器具塞堵的措施;不能制止泄漏時,可采取疏導的方法將其導入其他容器或儲罐。
(11)注水排除
根據液化石油氣儲罐的泄漏部位等情況,在采取其他措施的同時,可通過排污閥向罐內適量注水,抬高液位,造成罐內底部水墊層,配合堵漏,緩解險情。
(12)引火點燃
采用點燃措施,應具備安全條件和嚴密的防范措施,必須周全考慮,謹慎進行。
1、點燃原則。根據現場情況,在無法有效實施堵漏,不點燃必定會帶來更嚴重的災難性后果,而點燃則導致穩定燃燒、危害程度減少的情況下,可主動實施點燃措施,但現場氣體擴散已達到一定范圍,點燃很可能造成大量爆燃,產生巨大沖擊波,危及氣體儲罐,造成難以預料后果的,禁止采取點燃措施。
2、點燃準備。主動點燃泄漏火炬,必須充分做好準備工作。主要措施:一是擔任掩護和防護的噴霧水槍到達指定位置。二是泄漏點周邊地區經檢測沒有達到爆炸性混合氣體濃度。三是使用安全的點火工具,并按正確的戰術行動操作。
3、點燃時機。點燃泄漏火炬,一般要把握兩種時機:一是在罐頂開口泄漏,一時無法實施堵漏,而氣體泄漏的范圍和濃度有限,同時,又有多支噴霧水稀釋掩護以及各種防護措施準備就緒的情況下,用點火棒點燃。二是罐頂爆裂已經形成穩定燃燒,罐體被冷卻保護后罐內氣壓減少,火焰被風吹滅,或被冷卻水流打滅,但還有氣體擴散出來,如不再次點燃,仍能造成危害,此時在繼續冷卻的同時,應予果斷點燃。
(13)徹底清理
處置任務完成后,應使用噴霧水、蒸氣或惰性氣體清掃現場內事故罐、管道、低洼、下水道、溝渠等處,確保不留殘液。
四、行動要求
1、指揮部的設置及救援車輛的停放,應與泄漏區域保持適當距離,并設在上風方向。
2、進入泄漏區實施搶險作業的人員一定要專業、精干、個人防護充分,并使用開花或噴霧水槍進行掩護。
3、嚴禁處置人員在泄漏區域的下水道等地下空間的頂部、井口處滯留,以防爆炸沖擊造成傷害。
4、一切處置行動自始至終要嚴防引發爆炸,當遇有緊急情況然及參戰人員的生命安全時,指揮員應果斷下達撤離命令。
5、按上級指示,確定新聞會的內容、時間和發言人。
(二)、液氯泄漏事故處置
液氯是劇毒物質,是引發化學災害事故的常見危險品之一。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過程中發生泄漏,極易造成重大人身傷亡和區域性污染。
一、液氯特性
1、液氯常溫下為黃綠色、有強烈剌激性臭味的氣體。
2、其本身不燃,但能助燃。比空氣重約2.5倍,在空氣中不易擴散。
3、絕對壓力為1個大氣壓的純氣體,在-35°C時成為液態,其由液相變為氣相體積擴大約400倍。
4、能溶解于水,但溶解度不大,并隨溫度升高而減少。
5、氯與絕大多數有機物均能發生激烈反應,如果在鋼瓶等裝氯容器中混入有機化合物,一定條件下,引起激烈反應而導致爆炸。
6、氯氣有劇毒,對眼睛和呼吸系統的粘膜有極強的剌激性,在肺中發生淤血和水腫,空氣中最高允許濃度為0.002mg/L,超過2.5mg/L人吸入后立即死亡。
二、液氯泄漏事故特點
(1)擴散迅速,危害大
液氯泄漏后,由液相變氣相,體積迅速擴大,并隨風飄移,形成大面積染毒區,需及時疏散危害區域內的人員,以及轉移能與氯氣發生激烈反應的有機物質。
(2)易造成大量人員中毒傷亡
劇毒的氯氣可通氣呼吸道、眼睛、皮膚等途徑侵入人體,引起無有效防護人員嚴重中毒,造成傷亡。
(3)污染環境,洗消困難
大量液氯泄漏,嚴重污染空氣、地面及水體,并易滯留在下水道、溝渠、低洼等處,不易擴散,全面、徹底洗消困難,將在較長時間內危害生態環境。
三、處置程序與措施
(1)現場詢情
消防人員接警到場后,要詳細詢問有無發生爆炸;泄漏罐儲量、泄漏部位、泄漏量、擴散面積;有無人員傷亡;是否采取堵漏措施以及可能采取的堵漏方法等。
(2)偵察檢測
利用有毒氣體檢測儀測定氯氣濃度及擴散范圍;測定現場及周圍區域的風力和風向;搜尋遇險和被困人員,并迅速組織營救和疏散。
(3)設立警戒
根據詢情和偵檢情況,確定警戒范圍,設置警戒標志,布置警戒人員,嚴控人員出入,關在整個處置過程中,實施動態檢測。
(4)有效防護
進入事故現場的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隔絕式呼吸器,進入內部執行關閥堵漏任務的消防隊員要著全封閉式消防防化服或其他型號的防化服。
(5)疏散人員
疏散染毒區域及擴散可能波及范圍的一切無關人員。
(6)轉移與之反應的化學物品
對事故現場內能夠與氯氣發生化學反應的乙炔、氫氣、烴類等化學物品,能夠轉移的立即轉移,難以轉移的應采取保護措施,防止引起爆炸。
(7)稀釋降毒
以泄漏點為中心,在儲罐或容器的四周設置水幕或噴霧水槍噴射霧狀水進行稀釋降毒,但不宜使用直流水。
(8)關閥斷源
生產裝置發生氯氣泄漏,應由事故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或熟悉情況的人員負責關閉輸送物料管道閥門,切斷事故源,消防人員負責出開花或噴霧水槍掩護并協助操作。
(9)倒罐轉移
儲罐或容器發生泄漏,無法堵漏時,可采取疏導的方法將氯液倒入其他容器或儲罐。
(10)化學中和
儲罐或容器壁發生小量泄漏,可采用化學中和方法,即在消防車水罐中加入蘇打粉等堿性物質向罐體或容器噴射,以減輕危害;也可將泄漏的液氯導致碳酸氫鈉溶液中,使其中和,形成無害或微毒廢水。
(11)浸泡水解
運輸途中,體積較小的液氯鋼瓶閥門損壞,發生泄漏,又無堵漏器具,無法制止外泄時,可將鋼瓶浸入氫氧化鈣等堿性溶液中進行中和,也可將鋼瓶浸入水中,但要防止流入河流等易造成公害的場所。
(12)器具堵漏
1、管道壁發生泄漏,且泄漏點處在閥門以前或閥門損壞,不能關閥止漏時,可使用堵漏墊、堵漏楔、堵漏袋等專用器具實施封堵。
2、微孔跑、冒、滴、漏,可用螺絲釘加粘合劑旋入孔內的方法堵漏。
3、罐壁撕裂發生泄漏,可用充氣袋、充氣墊等專用器具從外部包扎堵漏。
4、帶壓管道泄漏,可用捆綁式充氣堵漏帶或使用金屬外殼內襯橡膠墊等專用器具實施內外堵漏。
5、閥門法蘭盤或法蘭墊片損壞,發生泄漏,可用不同型號的法蘭夾具,并注射密封膠的方法進行封堵,也可直接使用專門的閥門堵漏工具實施堵漏。
(13)洗消處理
根據液氯的理化性質和受污染的具體情況可采取下述方法洗消:一是化學消毒法,即用氫氧化鈉、氨水、碳酸氫鈉等堿性物質溶液噴灑在染毒區域或受污染體表面,發生化學反應改變毒物性質,成為無毒或低毒物質。二是物理消毒法,即用吸附墊、活性炭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質,吸附回收轉移處理;對污染空氣可用水驅動排煙機吹散降毒,也可對污染區暫時封閉,依靠自然條件,如日曬、雨淋、通風等使毒氣消失;也可噴射霧狀水進行稀釋降毒。
四、行動要求
1、指揮部的設置及救援車輛的停放,應與染毒區域保持適當距離,并設在上風方向。
2、進入毒區實施搶險作業的人員一定要精干,個人防護充分,并使用開花或噴霧水槍進行掩護。
3、實施洗消作業時,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同時要注意觀察參與處置氯氣泄漏的人員身體狀況,并進行健康檢查。
4、對現場輕微中毒人員應立即轉移到空氣新鮮處,對接觸毒物的皮膚、面部可用水沖洗,癥狀嚴重者立即送醫院診治。
5、液氯的生產、儲存裝置發生泄漏,主要由事故單位負責處置,事故單位不能有效止漏時,公安消防應在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的配合指導下行動。
6、按上級指示,確定新聞會的內容、時間和發言人。
(三)、公路交通事故處置
公路交通事故是最常見的,也是造成人員傷亡最多的地面交通事故。研究和掌握其處置措施對提高處置效率,減少人員傷亡具有重要意義。
一、公路交通事故特點
1、車輛事故頻率高
受路況、車況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公路交通事故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據統計,我國現在每年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約30萬起,平均每天約800起。
2、人員傷亡大
在高速公路或高等級公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往往造成數輛甚至上百輛汽車首尾相撞,直接導致駕駛員和客傷亡。若汽車失控后墜入江河(懸崖)等事故,群死群傷的可能性就更大。1981年發生在法國里昂近郊高速公路的特大交通事故,共造成400余輛各類車輛相撞,100多人傷亡。
3、易引發次生災害
汽車相撞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常伴隨火災事故的發生;裝載化學危險物品的車輛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可能導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外泄,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并嚴重污染生態環境。
4、車輛損壞嚴重,救援技術性強
事故造成車輛嚴重毀壞變形或翻車墜入河谷、懸崖,以用可以造成爆炸燃燒、危險品泄漏等,需要采用各種技術實施救援活動。
二、處置程序與措施
1、詢問情況。消防人員接警時應問清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員傷亡等情況,并要求公安、醫療救護等部門到場協助救援。
2、偵察檢測。處置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應立即搜尋遇險和被困人員;根據需要,利用檢測儀器測定泄漏的化學危險品的濃度及擴散范圍。
3、設立警戒。封鎖事故路段的交通,隔離圍觀群眾,嚴禁無關車輛及人員進入事故現場,若事故造成化學危險品外泄,現場警戒的范圍需根據偵察情況確定。
4、救生排除。
(1)使用液壓切割、擴張等破拆工具,破拆變形的車廂外殼,積極搶救車廂內的遇險人員,并根據需要調集大型牽引起重車輛到場協助;破拆車體時,應使用霧狀水掩護,防止金屬碰撞產生火花,引起油蒸氣爆炸,發生火災。
(2)用噴霧水冷卻事故車輛油箱,用泡沫覆蓋地面流淌的燃油,消除潛在危險,為營救被困人員創造條件。
(3)對事故次生的化學事故,消防人員應采取關閥斷源、器具堵漏、稀釋降毒、筑堤導流等措施,有效控制有毒有害物質的擴散和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燃燒事故的發生,并按化學危險品性質處置事故。
5、現場急救。對重、危急傷員進行現場急救,初步處理后,利用救護車或現場車輛迅速轉送醫院救治。
6、清理現場,做好移交,安全撤離。
三、行動要求
1、公路交通事故及時救人是消防現場處置的主要方面,應最大限度搶救人命,并及時送往醫院救治。
2、在遇險人員沒有搜索完畢前,不得使用大型設備,如吊車,推土車等吊拉、牽引事故車輛。
3、處置高架路(橋)交通事故時,為防途中交通堵塞,同一消防站出動的車輛不能同一方向駛向事故現場,應從不同的入品登上高架公路,相向駛向現場。
4、救援車輛一時無法接近事故現場時,救援人員應首先攜帶輕便的破拆、救生、起重等裝備,趕到事發現場投入救援。
5、事故處理完畢后,應盡快解除警戒,恢復交通。
6、按上級指示,確定新聞會的內容、時間和發言人。
(四)、洪澇災害事故處置
洪澇災害是指由于過量的降水造成江河湖水泛濫,使人民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的災難。
一、洪澇災害事故特點
1、涉及地域廣
我國受洪澇災害威脅的地區總面積達73.8成平方公里,耕地5億畝。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嫩江、遼河等八大江河的周邊地區均受洪澇災害的嚴重威脅。*年夏季發生的長江全流域和東北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水,全國29個省(區、市)均不同程度遭受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歷史上罕見。
2、人員傷亡重
洪澇災害往往造成江、河、水庫堤壩潰決,形成遍地,導致大量城鄉居民因無法及時逃生而遇難。1931年和1954年我國發生的長江全流域特大洪災,分別造成14.5萬和3萬余人死亡。
3、經濟損失大
洪澇災害造成糧食大量減產,甚至絕收;沖塌房屋,吞沒財產;工礦企業單位被淹,被迫停產停業;毀壞鐵路、公路和城鎮基礎設施;破壞水利設施等。據統計,我國僅1991年和*年兩個年份的洪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分別達到779億和2550億元。
4、損壞道路橋梁,中斷交通
洪澇災害造成鐵路、公路以及橋梁等毀壞,使地面交通基本陷于癱瘓,直接影響政治、經濟以及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5、易引發次生災害
洪澇災害還常常伴隨泥石流、滑坡、山崩,以及化工設施毀壞后所發生的化學事故和災后出現的瘟疫、饑荒等次生災害,使災情趨于復雜化、擴大化。
6、救援困難
由于洪澇災害涉及地域廣、受災人數多、災害周期長,道路交通、通信中斷等,給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
二、處置程序與措施
1、力量調集。根據上級指示,統一調派消防救援力量和救生船艇裝備,調派的原則是確保重點及危急、險惡地段或區域的需要。
2、疏散人員和物質。根據災情,嚴密制定災民疏散方案;及時保護或轉移國家和集體的重要物質。
3、救生排險。
(1)積極營救被困在屋頂、樹梢等險惡環境中的遇險人員;搜尋失蹤人員,盡可能早發現、早救助那些抓住水上漂浮物隨水漂流的待救者。
(2)與社會力量一起全力加固江、河、湖的堤壩,堵疏水道,以免暴漲的洪水引起堤壩潰決。
(3)協助交通部門及時修復毀壞的道路,清除障礙,以保證救援所需的車輛及裝備順利抵達目的地。
(4)及時撲滅各類火災,有效控制化學事故等一切次生災害。
4、現場急救。對事故現場搶救出的窒息、休克、出血、溺水等重、危急傷員,立即進行現場急救,初步處理后,利用救護車、現場車輛或船只迅速轉送醫院救治。
5、做好保障。及時供給各類水上救生裝備,以及飲用水、干糧、藥品等生活必需品,確保部隊長時間連續作戰的需要。
三、行動要求
1、所有救援人員要加強行動安全,正確操作及使用救生船艇裝備,實施水上救助時應穿救生衣,特別在險惡備件下,要以小組為單位,不準單獨行動。
2、選準救援車輛在險惡地段的停靠位置,要有利于撤退。
3、任務完成后,要及時清點參戰人員和裝備,做好移交,安全撤離。
4、按上級指示,確定新聞會的內容、時間和發言人。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