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加快毛竹產業發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府各部門:
毛竹是重要的經濟竹種,具有生長期短、再生性強、收益期長的特點,用途十分廣泛,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較高。我縣發展毛竹產業已有一定的基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快毛竹產業的發展不僅是開發山區資源、實現林農增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對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毛竹產業既是富民產業,又是生態產業。為加快毛竹產業發展,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毛竹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加快毛竹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以林農增收、林業增效為目標,堅持生態保護與開發利用并重,資源培育與加工增值并舉,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經營水平,改善生產設施,提高綜合效益,加速推進毛竹產業發展。
加快毛竹產業發展的目標:經過五年努力,全縣毛竹面積達到18萬畝,其中筍材兩用林8萬畝;年產竹材300萬根,年產鮮筍5萬噸;竹材加工率達到80%;年銷售收入千萬元以上加工企業5家,其中億元企業2家,竹業總產值3億元以上。
二、加快毛竹產業發展的工作重點
(一)實施科技興竹,加快原有基地改造。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重點在巧英、小將等原有基地,通過推廣合理留養、墾復、施肥等技術措施,改造低產毛竹林,提高竹材、竹筍的產量和效益。同時在大市聚、回山、雙彩等臺地,以發展筍用林為主,充分利用臺地土層深厚的立地條件,推廣竹筍的集約化技術,使之成為生產食用筍的基地。加快現有科技成果的轉化,通過示范帶動、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毛竹豐產栽培技術和低產林改造技術,不斷提高毛竹產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大力建設筍材兩用林和筍用林示范基地。每年完成毛竹低產林改造不少于0.6萬畝。
(二)培育毛竹基地,有序擴大基地規模。在充分發揮毛竹自然擴鞭能力,推進擴鞭造林,擴大竹林面積的同時,積極開展毛竹人工造林。凡適宜毛竹生長的荒山荒坡、疏林地帶、低產低效林地和采伐跡地,鼓勵規劃栽種毛竹。每年以低產林改造為主新增竹林面積不少于0.2萬畝,新增擴鞭面積不少于0.3萬畝。通過五年努力,凈增毛竹基地3萬畝,全縣毛竹基地的規模達到18萬畝。
(三)建設設施竹林,改善綜合經營條件。按照現代林業的要求,加快竹區基礎設施建設,五年內爭取規模千畝以上的毛竹基地基本實現通路。有條件的、規模較大的竹區、林道、游步道、毛竹堆場、蓄水池、管道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建設現代園區和竹林農家樂休閑農莊,提高綜合利用效益。
(四)積極培育品牌,增強企業帶動能力。鼓勵毛竹加工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開發竹地板、竹集成板、竹纖維等系列新產品,帶動竹產業的全面升級,促進筍竹加工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單一利用向綜合利用、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逐步提高產品檔次,促進綜合效益提高。建設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和森林食品基地,逐步提高竹筍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加快巧英、小將等竹筍產地市場的培育和建設,不斷完善配套功能,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在毛竹的生產和加工領域,推行標準化生產,加強質量監管,大力開拓市場,積極創建名牌產品,不斷提升竹產業的附加值,促進毛竹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三、加快毛竹產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對毛竹產業的扶持力度。20*年-2010年縣財政每年安排15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扶持毛竹產業的發展。毛竹人工造林、低產林改造和竹山道路建設的補助范圍和標準為:毛竹人工造林集中連片3畝以上當年(指造林年度)每畝補助250元,毛竹林低產林改造和竹山道路建設重點安排在毛竹基地面積500畝以上的村,當年改造毛竹基地連片100畝以上,每畝補助50元,竹山道路建設每公里補助1.5萬元(作業道每公里補助0.5萬元)。毛竹專項資金實行項目計劃管理,年初由鎮鄉(街道)、有關村申報,年終由林業會同財政等有關部門進行驗收后發放專項資金(實施辦法另行制定)。
(二)支持龍頭企業和示范性家庭林場的發展。項目資金重點向帶動能力強、規模較大、前景看好的竹制品加工龍頭企業和規模化的現代家庭林場傾斜。對毛竹加工企業和示范性家庭林場在開展技術革新、提高新產品的研發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方面,在向毛竹產區增設加工點,提高竹材的加工能力和輻射能力方面,在促進林地流轉建立自身基地,增強示范帶動能力方面,作出較大貢獻的,給予適當獎勵。對符合新委〔20*〕50號文件規定標準的優先予以補助。
(三)推進毛竹興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設。積極開展興林富民和綠色生態示范村的創建活動,每年創建各類示范村10個。年初下達計劃,經驗收達到相應標準的,授予縣級興林富民示范村和綠色生態示范村的稱號,并給予每村5千元的獎勵。對獲得省、市級興林富民示范村和綠色生態示范村稱號的,分別給予1萬元、5千元的獎勵(不重復計獎)。
(四)創新竹林經營機制。穩定和完善竹林承包經營責任制,在堅持“自愿、合法、有償”的前提下,鼓勵農戶采取自愿聯合、入股分紅、使用權拍賣和有償流轉等方式,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引導龍頭企業、重點村牽頭,本著農民自愿聯合的原則,著力創建竹產業專業合作社。鼓勵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竹產業,提高竹林的經營水平。在毛竹產業發展和林地流轉中,要與欠發達鄉村和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緊密結合起來,在項目上予以優先安排,并按照新委(20*)57號文件給予補助。
(五)加強竹產業發展的有效服務。縣鎮鄉(街道)林業科技工作者,要經常深入到村、到基地開展技術指導,努力解決毛竹生產經營中的問題。林業執法部門要依法加強林政管理,嚴肅查處破壞山林案件,切實維護毛竹承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各有關部門要轉變作風,增強服務意識,強化對竹農的服務,促進毛竹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四、加強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毛竹產業發展的領導,縣里成立由農辦、發改、科技、財政、規劃、交通、林業、環保、旅游、國稅、工商、國土、質監等部門組成的毛竹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強化對毛竹產業發展的指導和服務,創造毛竹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并制訂具體的實施細則,落實毛竹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毛竹產區鎮鄉(街道)也要建立相應組織機構,落實人員,切實抓好毛竹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