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改委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建設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工委(工會)、直屬工會、基層工會:
為了更好地貫徹全國總工會《企業工會工作條例》,落實市總工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工會建設的意見》的精神,搞好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活動,努力提高工會工作整體水平。現就進一步加強我縣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建設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根據“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和諧社會的要求,全面貫徹全總《企業工會工作條例》,認真實施市總《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工會建設的意見》,繼續堅持組建、作用發揮兩手抓,以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為中心,以中間環節建設和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為重點,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著力推進農民工入會、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典型選樹和經驗推廣工作,實現工會組建規范化、作用發揮正常化,切實增強工會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根本指導方針,按照總書記提出的“擴大覆蓋面,增強凝聚力”指示精神,進一步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探索新時期新形勢下工會組織建設的新路子,為我縣“后發崛起,全面跨越”作出新貢獻。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與獨立自主開展工作相統一。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建設必須自覺接受黨的領導,保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按照《工會法》、《中國工會章程》和《企業工會工作條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將工會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
(二)堅持促進非公有制企業發展與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相統一。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建設必須始終圍繞促進企業發展這個中心,調動廣大職工投入現代化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必須切實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努力做到主動維權、依法維權、科學維權。
(三)堅持規范運作與創新發展相統一。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建設必須按照組織健全、維權到位、工作活躍、作用明顯、職工信賴的要求加強規范化建設;堅持從實際出發,因企制宜,努力創新組織體制、工作機制和活動方式。
三、工作任務
結合蒼南實際,我們著重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建立機構。縣建立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建設領導小組,要求各鄉(鎮)要加強領導,建立相應機構。二是抓組建。努力提高工會組建率和職工入會率、擴大覆蓋面;三是抓創建活動,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的作用發揮。
1、開展“三項行動”實施“兩項工程”,推進工會組建工作。“三項行動”:一是開展農民工思想教育行動,加強農民組織意識教育,增強農民工入會意識。二是開展農民工普惠行動,完善會員的優惠制度,提高農民工入會吸引力。三是開展農民工長線管理行動,研究探索農民工管理新路子,確保農民工流動不流失。實施“兩項工程”:要按照“哪里有職工,哪里就有工會”的要求,努力消除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建的空白點。一是實施“拓面”工程:建立工會組建電子查詢系統,摸清底數,擴大工會組建面。20*年我縣工會獨建工會數120家。首先要從外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規模以上企業(產值500萬元以上企業)和建筑業企業三方面下功夫,力爭三資企業建會率達到95%,規模以上企業工會組建率達到98%,建筑業企業根據省市總有關要求,二級以上資質工會組建率達到100%;三級以上資質工會組建率達到85%。二是實施“拉線”工程:貫徹落實市委批轉的《關于加強鎮鄉(街道)工會建設意見》要求,積極組建靈溪、龍港兩鎮總工會。同時要加強行業、村、(社區)中間環節工會組織建設。
2、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結構、用工制度等發生了重大變化,工會組織的會員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今年我們要積極組織“新蒼南人”和農民工入會。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組織農民工加入工會的實施辦法》,20*年我們將農民工入會列入年度考核,將任務指標分解到有關鄉鎮。根據農民工流動性強等特點,研究探索農民工會員會籍管理方法,避免農民工會員的流失。今年縣、鄉(鎮)二級工會將圍繞上級工會“清底子”的要求,進行一次全縣性工會普查工作。
3、進一步理順工會組織領導體系。按照全總《關于開展鎮鄉(街道)總工會試點工作的意見》要求,進一步落實溫州市委批轉的《關于加強鎮鄉(街道)工會建設意見》。根據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工會工作實際和非公有制企業較多、職工人數較多的鄉(鎮),要加快建立一級地方總工會的要求,今年是換屆之年,針對人事變動,我們要及時配齊鄉(鎮)一級工會干部,規范鄉(鎮)工會民主選舉程序,逐步完善鄉(鎮)工會與村工會聯合會、企業工會的聯系。積極探索區域和行業相結合的工會組織體系,依托行業協會組建行業性工會,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型企業集中的行業以及第三產業行業工會組建工作,使工會組織最大限度覆蓋所有的企業,逐步形成縣鎮、產業、村(社區)相結合的階梯型組織體系。
4、進一步規范創建活動。一是團結和動員職工圍繞企業發展目標,深入開展創建“職工之家”活動,深化和規范黨建帶工建“三級聯創”和“雙愛雙評”活動,消滅“空殼”工會,做到有牌子、有印章、有主席、有活動,對已獲得合格“職工之家”稱號的非公有制企業工會,要求有辦公場所、有經費保證、有制度保障、有作用發揮;對獲得先進“職工之家”稱號的非公有制企業工會,要求建立起適應企業工會實際的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民主制度、協商溝通制度,使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建起來、轉起來、活起來”。二是深化勞動競賽活動,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縣財貿系統工會和非公有制企業工會要按照“擴面、提高、創新、實效”的要求,更廣泛地發動職工參與勞動競賽。今年著重抓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①繼續深入開展“崇尚高級禮儀、創樹服務品牌、促進經濟發展”為主題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繼續深化創建服務品牌示范窗工作;②會同縣有關部門,舉辦各種技能比武,進一步深化培育和推進職業技能帶頭人制度;③開展舉辦銀行綜合知識競賽活動。
5、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提高職工整體素質。根據市總工會的部署,今年繼續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當知識型職工”活動,以“創爭”活動為載體,推動和諧職工文化和工會文化事業的發展。針對新時期的工會工作,縣總工會制定出面向基層工會主席,尤其是新任工會主席的不同層次、不同規模、不同內容的培訓計劃。各級工會要加強對職工進行“共贏”教育,依法維權的教育和提高整體素質等方面教育。要把宣傳重點放在職工身上,努力擴大宣傳工作的覆蓋面,增加宣傳形式的多樣性,提高宣傳內容的吸引力,并根據工會自身的特點,在“五一”期間廣泛開展企業文化月和安全月活動。
四、主要方法
(一)建立和完善制度
建立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以工資協商為重點開展平等協商工作,完善職工收入分配決定機制、增長機制和支付機制;督促企業規范履行集體合同和勞動合同。
建立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的職工民主管理制度。根據不同企業的特點設定職工代表大會的任務和職權,確定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形式。
建立困難職工幫扶和勞動保護監督機制。建立困難職工檔案,當好困難職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和第一幫助人,使“有困難找工會”的要求落到實處,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建立勞動法律監督、勞動爭議調解制度。監督有關工會勞動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深入開展群眾性安全生產活動,切實承擔糾正侵權行為第一報告人的職責;根據依法,公正,合理的原則主持勞動爭議的調解,將爭議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二)提高社會參與水平
非公有制企業工會要自覺接受黨組織的領導,及時報告工會的重大工作和活動;積極開展黨工共建活動,做好“推優入黨”工作。加強與非公有制企業方的協商與溝通,爭取非公有制企業方對工會工作的理解與支持,督促企業保障職工權益,承擔社會責任,實現合作共贏。
以創建和諧勞動關系為基點,積極推進和諧企業、和諧社會建設;努力協助企業處理好與轄區內有關社會事務的溝通協調工作,共建和諧社區。開展轄區內企業之間的文體聯誼活動和工會工作交流,促進積極、健康的社區文化建設,擴大工會的社會影響。
(三)因企制宜開展工作
非公有制企業工會要根據企業的所有制類型、產業結構和規模、職工隊伍的結構和企業自身情況,堅持從實際出發,找準開展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根據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開展工作。對處于創業階段或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工會工作要把重點放在促進企業健康發展上,教育、引導職工樹立與企業同創業、共發展的利益共同體觀念;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處于成長發展期的企業,要把工作重點放在規范制度、形成機制上,實現工會工作與企業發展的良好互動格局。
根據勞動關系的不同特點開展工作。對勞動關系矛盾突出的企業,工會要把協調勞動關系的重點放在維護職工基本權利,督促企業依法經營,推動企業提高管理水平上;對規模較大、管理規范的企業,要推動企業完善制度,保障職工民主參與、民主管理的權利,努力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
根據職工隊伍的不同利益訴求開展工作。在農民工集中的企業,工會要突出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保持職工隊伍的穩定;在高新產業企業,工會要針對“三高”群體職工的利益訴求,滿足職工的精神文化和自我發展的需求。
五、具體措施
1、健全工會組織,保障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合法地位。企業工會具備法人條件的,依法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受法律保護。依據《企業工會工作條例》,在選舉工會委員會的同時建立工會經費審查委會和女職工委員會,建立工會獨立的經費賬號,確保企業工會獨立使用工會經費。
2、選好配強非公有制企業工會主席,發揮工會主席核心作用。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工作能否真正開展,核心在于工會主席作用能否真正發揮。國有集體及改制企業要嚴格按照規定,按照企業副職配備工會主席;非公有制企業可以在企業內部民主推薦、民主選舉產生,也可采取公開招聘等形式,按照規定程序選拔;外商投資企業建會初期,爭取企業同意的基礎上,可采用上級工會推薦委派,經過本企業工會會員選舉產生,區域性(村市場)、行業性聯合工會或工會聯合會,可以由所在地黨組織負責人兼任。同時要逐步改變原有企業主近親屬、股東擔任工會主席和委員的狀況,加快工會主席直選擴面工作,讓職工選出他們所信任的工會主席。
3、縣、鄉(鎮)兩級工會要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工會主膽履行職責和行使權力,及時對企業工會工作給予指導和服務,幫助企業工會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建立企業工會主席工作考核與激勵機制,建立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干部權益保障機制,制定完善對企業工會干部特別是工會主席的保護辦法和措施,明確工會干部權益保護的秩序和責任,努力解除他們維護職工權益的后顧之憂。根據市總工會有關要求,縣總工會將設立保護工會干部專項經費,為維護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干部合法權益提供物質保障,對工會主席因履行職責受到打擊或報復,必須依法給予保護。同時,要確保新任非公有制企業工會主席在一年內參加上級工會舉辦的上崗資格或業務培訓。
4、加強宣傳教育工作。企業負責人對工會工作的認識程度和重視程度,直接關系著企業工會工作的成效。要對他們進行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等和諧理念的教育,使他們了解工會、支持工會,尊重企業的法人地位,樹立依靠職工辦企業,維護職工權益,使他們成為承擔社會責任,創建和諧企業的推動者。
5、落實典型選樹機制。今年要在靈溪、龍港等鄉鎮,選樹一批具有影響力,適應新形勢的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工作典型,并在抓好典型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提煉和推廣。積極探索我縣基層工會工作新路子,打造工會工作新品牌,努力實現“拿的出、可以看、打的響”的基層工會組織。
6、以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建設年和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為載體,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建設工作的領導,努力提高全縣工會工作整體水平。發揮鄉(鎮)工會對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的直接領導作用,根據區域性產業結構特點,推進行業工會、市場(商場)工會組織建設,重視村級聯合工會和工會聯合會作用的發揮,最大限度地提高工會組織的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