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加強農業產業化建設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鎮(鄉)政府、街道辦事處:
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為更好地推進農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層次和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根據區委《關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實施意見》(甬鄞黨[20*]16號)文件要求,經研究,決定20*年在全區范圍開展“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年”活動,具體內容如下:
一、總體目標要求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引,圍繞科學發展觀要求,對照新農村建設行動綱領,對農業產業化發展進行全面規劃布局,著力建設高效、生態、安全的休閑觀光農業園區和規模化、集約化的特色農業產業化基地。今年對于20*年的市級農業產業化基地,如:*區萬畝果桑生產加工基地、*區萬畝糧食優質高效綜合示范基地在4月底之前通過驗收;20*年的市級農業產業化基地,如:*萬畝有機筍生產基地、*萬畝名優茶生產示范基地在12月之前通過項目驗收;對于今年新進入市級產業化基地,如*岐海標準化生豬養殖基地、*區咸祥圍塘養殖基地、*大型在外生態養殖基地3個基地應全面啟動實施;對于區級重點建設的邱隘鎮精致農業示范園區、*區四明山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2個產業化基地要基本成型;對于今年新建的*區五鄉鐘家沙無公害茭白基地、*生態龜鱉產業示范基地、龍觀鄉桂花產業基地3個區級基地和*通茂省級現代生豬生態養殖示范基地、姜山鎮無公害茭白基地、*區濱海特種果蔬基地、云龍鎮油桃產業化基地和洞橋鎮蛋雞產業化養殖基地等5個鎮級產業化基地要保質保量完成。同時繼續抓好*區灣底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市港城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
同時,計劃至2010年,全區建成10家市級、10家區級、20家鎮級農業產業化基地,各鎮鄉(街道)至少建成1家以上農業產業化基地,使全區的農業特色產業和主導農產品基本實現區域化布局、品牌化、標準化、專業化生產,市場化運作,現代化設施及先進科技相配套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新格局。
二、具體措施:
農業產業基地建設要突出重點,對特色主導產業和主導農產品基地進行定位。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工作,由區農業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并做好實施過程中的組織協調等工作。各鎮(鄉)政府、街道辦事處也要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針對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年活動的總體目標要求,要增強責任感,切實把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工作作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
一、建立班子,落實責任。區農林局已經建立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首席農技專家為技術指導,相關科室為責任單位的領導班子,各鎮(鄉)政府、街道辦事處也要建立一套領導班子,對創建的每個基地都要落實分管領導聯系和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同時監督基地項目的具體實施。
二、明確主體,統一標準。創建的農業產業基地要按市場化要求運作,依托農業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營主體比較明確,基地內的生產經營單位基本上為企業基地農場或家庭農場、合作農場等規模經營主體。同時要嚴格按照《*區地方農業標準》要求操作,實行統一生產技術指導、統一標準、統一商標、統一品牌、統一經銷等相對規范的經營管理新模式,做到標準化生產,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政策到位,加強監督。區農發基金今年安排1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基地建設,各鎮(鄉)政府、街道辦事處要按照鄞政辦發[20*]255號文件要求落實配套資金,有關部門做好項目監督檢查工作,確保工程質量、建設進度和資金合理安全使用,提高投資效益。
四、加強服務,創新機制。在產業化基地建設過程中,各級政府要做好服務工作,同時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促進土地向農業龍頭企業或種田能手、種養大戶集中,或通過土地入股等形式,建立加盟農場、家庭農場、合作農場,形成規模經營。創新管理機制,實行從生產到銷售的統一管理服務模式。創新利益聯結機制,以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主體,形成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形成各方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
五、科技推廣,示范帶動。要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按照產業基地布局,重組農技力量,組建一批區域性的農技推廣服務新體系。要以基地需求為目標,積極扶持培植民營農技研發機構。要依托科研院校,組織科技攻關協作組,對重點技術進行研究攻關。鼓勵農科人員領辦創辦農業企業。同時,要積極培育科技示范場(戶),發揮示范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