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土局資源管理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是國家“十一五”計劃開局之年,全縣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樹形象、嚴紀律、強管理、增團結、創一流”為工作方針,轉變觀念,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提高素質,切實保護國土資源,促進資源集約利用,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加強地質礦產管理,強化社會公共服務,提升資源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作用。
一、加強規劃修編、審批和實施管理,落實最嚴格的資源保護制度
──科學規化,嚴格管理。用科學的態度、發展的眼光、創新的思維,認真做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開展礦產資源規劃實施,加強與各類專業規劃的銜接。充分發揮規劃在耕地保護、城鄉建設、礦產管理以及優化配置和合理布局資源中的龍頭作用。
──嚴格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建立和完善土地、礦產規劃管理的各項制度,規范建設用地預審管理,規范居民點建設,做好村鎮建設用地規劃的引導,落實用途管制和一戶一宅制度。認真做好“7.8”受災村民的重建工作。強化農用地轉用指標控制,嚴格分類下*和考核各鄉鎮農用地轉用計劃。
──正確處理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落實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各項措施,建立耕地保護和節約資源的責任考核體系,確保全縣耕地保有量*90293.36公頃,基本農田保有量*74229.9公頃。
──嚴格征地和土地轉用審批關。從嚴控制用地規模,堅決落實對非農業建設“五不準”和基本農田“六個一律不批”的規定。嚴格依法按程序征地,嚴格征地審批和征地補償安置監督,認真落實征地聽證和“兩公告一登記”制度,積極配合政府做好征地補償工作,做好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險和安置工作。努力創造失地農民再就業機會。加強對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分配、使用的監督,從源頭上防止損害農民合法權益。
──加大土地統征力度,切實為重點工程服務。加大力度為天然氣化工基地、襄渝鐵路二線、九節灘電站、油氣勘探以及全縣小城鎮建設的土地統征工作。全年力爭國家基礎建設統征土地100公頃,做好全縣小城鎮建設統征工作。認真做好翠屏山開發前期的用地補償和拆遷安置準備工作,繼續做好銘仁園中學、Ⅱ、Ⅲ號南北干道的拆遷補償;加大力度做好縣醫院、市煙草公司用地范圍內的房屋拆遷和補償安置工作;督促店子梁社區四小區安置房手續的完善和修建,督促閥門廠段安置房的落實。
──全面落實占補平衡措施,切實搞好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工作。完成跑馬坪、龍須寨省市級立項的荒草地開發項目的實施和驗收工作;完成麻柳、百節、龍會、橋灣國家投資土地整理復墾和補助項目的實施及驗收工作;完成管村、龍會、橋灣省和國家投資土地整理項目的踏勘、規劃、設計、預算備案工作;申報1-2個省、國家投資土地整理項目、申報1個災毀土地復墾項目。全年整理土地30公頃的指標用于落實農房建設占補平衡。
二、強化土地利用管理,整合、盤活存量、閑置土地資產
──強化經營性用地管理,大力推行節約和集約用地。嚴格控制劃撥供地和協議出讓供地、嚴格實行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加大存量土地集約利用水平,運用市場配置資源原則和價格杠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單位面積土地收益。試行對經營性基礎設施用地和競爭性工業用地的有償使用方式。
──完善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資料,制定片區綜合地價,建立全縣土地價格體系,合理顯化土地資產價值。
──開展全縣城鎮國有土地和農村宅基地大調查,摸清家底,搞好分類統計,建立“三集中”供地機制,通過資源整合,挖掘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約經營程度。
──加大土地儲備力度。一切國有土地進入土地儲備庫,制定收回收購閑置土地、劃撥土地、企業空閑土地以及企業改制土地,撤鄉建鎮土地的措施和利益分配方案,建立土地儲備基金和土地儲備庫,努力增加政府儲備土地量,真正實現政府高度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嚴格年度經營性用地計劃,實行“非飽和式”供地,實現政府土地收益最大化。
──建立健全土地租賃臺帳,加大租賃合同的完善管理,加強劃撥用地用于經營性活動的土地出讓金征收和租賃用地的土地年租賃金征收力度。
──規范土地市場,一切交易進入交易有形市場。建立全縣土地礦權有形交易市場,組建隊伍、獨立土地礦權交易中心,規范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行為。
三、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和地質災害防治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要求,加強礦業秩序治理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合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大力加強礦權市場建設,嚴厲打擊礦權非法轉讓行為。加強全縣非煤礦山的合理規劃布局和有償出讓工作,加大頁巖磚、打石場以及煤礦等有潛力礦種的拍賣力度。
──加強礦產資源補償費和采礦權使用費的足額征收和使用管理。
──加大對礦山企業采礦許可證及開發利用情況的年度檢查。重點對煤炭資源回采率開展檢查,堅決遏制浪費、破壞煤炭資源的行為,強制淘汰落后的生產技術、工藝及設備,全面提高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預防體系,制定地災防御預案和應急處理預案,全面落實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速報等各項制度,加強汛期和重點地區地質災害監測和預防,嚴格執行險情巡查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完善群測群防網絡,遏制地災事故,特別是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加大地災治理和為民辦事力度。積極申報省、市資金,加快立石子路地災治理進度;今年爭取國家、省、市1-3個地災治理項目。
──加強地質環境管理,對采礦活動破壞地質環境開展恢復治理工作。全面開展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四、強化執法監察,規范資源管理
──繼續鞏固和保持治理整頓成果,保持高壓態勢,防止新的違法案件發生;以整治規范礦業秩序為契機,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采礦行為。
──廣泛開展法制教育活動,以培訓、教育、考核為主要形式,多渠道提高干部職工執法水平。
──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深入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關于推進依法行政的要求,不斷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和程序,推動全系統依法行政工作向縱深發展。
──加強與公安、紀檢、監察、工商和水、電、氣等部門的協作,嚴肅土地管理責任追究制度。繼續開展土地市場和礦業秩序的清理整頓,重點開展對土地隱形交易,土地荒蕪、閑置,劃撥土地、集體土地非法入市,超容積率,改變用途,違反出讓合同的約定,非法占用基本農田及違法礦山的清理清查。
──做好建設項目用地竣工驗收工作;做好農村村民建房服務工作,嚴格執行涉農收費政策,嚴禁亂收費、亂處罰,杜絕各類涉農案件的發生。
──改革執法監察管理體制和機制,加強執法監察隊伍建設;堅持預防為主,堅持“事前防范和事后查處相結合”的執法監察機制;嚴格執行執法監察“無休日”的動態巡查責任制;嚴肅查辦大案、要案。
五、深化改革,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深入開展理論學習和法律政策教育,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回頭看活動,進一步提升干部隊伍政治業務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
──結合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提升辦公室的整體服務功能,發揮中杻機關作用。推行事業單位定責、定崗、定員,改革財務管理和工資效益分配制度;切實解決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打破“吃大鍋飯”的工資效益分配格局。
──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搞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著力解決“中梗阻”現象,對全縣國土資源系統違紀人員實行“一次投訴,查實下崗。”
──緊緊圍繞機關效能建設,完善對干部職工考核評議制度,認真開展“完善體制、提高素質年”活動。
──強化財務管理和監督,協調財政完善依法行政的財政保障機制。改革內部財務管理辦法,規范部門預算,厲行節約,統籌安排使用財政資金。
──繼續大力實施行政為民“十項措施”和工作人員“五條禁令”,樹立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社會形象。
──強化“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抓住人才吸引、培養和使用三個環節,加快國土資源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使用好年輕干部。
六、強化各項基礎業務,不斷提高國土資源管理能力
──進一步健全處理信訪和群體性事件的專項工作制度。切實增強信訪問題處理能力,努力把信訪解決在首辦環節。
──廣泛開展國土資源宣傳工作,重點抓好“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國土地日及“12.4”法制宣傳日的宣傳活動,注重宣傳質量與宣傳實效。
──本著便民、高效原則,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完善內部業務運轉程序。辦公室、紀檢監察加強督查督辦,提高行政效能。
──搞好日常地籍地政規范化管理,完善統一的土地分類、調查、登記和統計制度。繼續執行“五個不登記”,無竣工驗收報告不發證,嚴把土地登記關。建立地籍信息系統,逐步實施以圖管地。
──結合精神文明建設,加大機關辦公設施建設,完善軟、硬件設施,保持“文明窗口”、“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進一步加強安全、檔案、信息、統計、機關黨建、計劃生育、綜合治理、愛國衛生以及工會、共青團、老協、統戰、婦聯等工作。
──完成上級交辦的其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