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加快竹產業發展意見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竹產業是我市傳統產業之一,具有資源優勢明顯、發展快、后勁足、潛力大等特點,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為進一步提升竹產業發展水平,促進我市林業增效、林農增收、農村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依托,創新為動力,形成高效竹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通過生產要素的重組增加效益,提高竹產業的專業化、集約化、企業化水平,走農工貿一體、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之路。
(二)發展目標。以竹產業“倍增工程”為載體,通過投入的倍增,實現規模和效益的倍增,進一步鞏固竹產業在我市的農業主導產業和區域支柱產業的地位,鞏固和提高麗水作為全國先進竹產區的地位,力爭走在前列。到“*”期末,完成低改并鞏固筍竹林基地120萬畝(鞏固90萬畝、新建30萬畝),其中毛竹林高效經營面積達到15萬畝;完成低改后并鞏固的筍竹林基地畝度產值達1000元,毛竹高效林畝度產值達到2000元以上。
通過殘次林改造、擴鞭誘導,擴大竹林面積,到2010年竹林面積達到180萬畝,立竹量達到25000萬株,年產竹材2800萬支,一產產值達到7億元;竹業加工以竹材現代物理、化學和生物利用為重點,重在提高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提升裝備水平和新產品開發能力,提高資源利用率,爭創名牌,做大規模。到2010年形成竹人造板系列、竹炭制品系列、竹醋液制品系列、竹日用品系列、竹纖維、竹筍制品等幾大產品系列;到2010年培育年產值億元以上企業3—5家,5000萬元以上10家,500萬元規模以上企業100家,年加工利用竹材4000萬支,加工竹筍5萬噸,二產產值達到23億元。竹業總產值達到30億元。
二、主要任務與措施
(三)加大資金補助力度。市、縣(市、區)兩級財政要安排一定的資金扶持竹產業發展,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帶動竹產業經營主體的投入,夯實整個竹產業的基礎。市竹產業財政扶持資金主要用于下述相關內容的補助和獎勵。
(四)扶持竹林設施建設。對新建寬度3米以上的竹林機耕路,且每公里受益竹林面積達到500畝,符合道路建設標準的,每公里補助3000—5000元;對新建寬度1.5米以上的竹林便道,每公里補助500元;對新建10立方米以上灌溉水池,每立方米補助100元。
(五)加強筍竹林基地建設。對筍竹林基地建設實行以獎代補,對作出貢獻的部門、企業、培育大戶和科技人員給予獎勵。
市政府重點扶持規模1000畝以上,示范帶動作用強的筍竹林基地。
(六)鼓勵標準化生產。對具有一定規模、科技含量高、組織管理規范、示范帶動作用強的竹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的標準化項目,凡通過市里驗收的,市財政給予補助。
(七)加強質量安全保障。強化竹產品質量源頭管理,加強竹產品生產環境和質量檢驗檢測。鼓勵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開展森林食品、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認證工作。對新通過有機綠色(森林)食品基地認證的,市財政按每畝2—3元的標準實行以獎代補。
(八)鼓勵發展龍頭企業。對新獲批省級以上林業龍頭企業稱號的竹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交易市場,在國家與省級獎勵基礎上,每家再獎勵3-5萬元(對已獲得農業龍頭企業獎勵的不重復享受);對新獲批市級林業龍頭企業稱號的竹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交易市場,給予一定補助。優先解決竹業龍頭企業建設用地。積極創造條件建立竹產品加工功能區,享受更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
(九)提高組織化程度。采取“民辦、公助”方式,對竹產業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組織給予必要的扶持。政府委托行業協會承擔有關行業管理職能的,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經費保障。政府要求行業協會提供服務,按“費隨事轉”原則,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開展竹產業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引導其規范組建,規范運作,加快發展,并評選一批示范性專業合作社。市本級對新認定的省、市級示范專業合作社分別給予獎勵。
(十)加強市場體系建設。鼓勵竹業龍頭企業、竹業專業合作社、竹產品營銷戶到市外創辦營銷窗口。對新設立營銷店一年以上,且營銷產品500萬元以上的,按每年租費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1—3年,其在省級主要媒體開展廣告宣傳的,給予適當補助。對產品進入大型連鎖超市的,給予一定加盟費補助。
(十一)實施品牌戰略。按照打造“全國新興先進竹產區”的麗水竹業品牌形象要求,積極開展竹產業整體形象包裝宣傳,組織主要優勢竹產品的推介活動,進一步提高麗水竹產業和竹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鼓勵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等經營主體爭創名牌,做好品牌的保持、保護及發展工作。
(十二)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市、縣(市、區)科技三項經費要增加竹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比重,由科技與竹業主管部門共同采用招投標等方式,每年選擇若干科技攻關項目,配套安排相應科技經費。
(十三)加強科技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和培養竹產業專業技術人才。加強對基層林技人員和資源培育大戶的技術技能培訓。鼓勵科研院所、林技推廣部門的技術人員以技術入股、技術承包、租賃經營等方式直接參與竹產業發展。
(十四)支持竹業科技創新。對本地開發的筍竹新產品,通過省級鑒定并投產的,給予一定的獎勵。
(*)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市竹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優先獲得相關科技項目的組織實施權,加強筍竹生產、加工利用的科技攻關和技術推廣服務,提高竹林經營水平和效益,延伸筍竹加工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財政扶持力度
各地要進一步加強竹產業工作的領導,將其作為推進現代林業(農業)建設、促進農民增收的大事切實抓好。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扶持為導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投資為主體,引導利用社會資金和銀行信貸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市政府每年安排竹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主要用于基地建設、新技術推廣、質量推進、品牌創建、市場開拓、產業人才培訓等。項目資金實行申報、審批和驗收制度,確保資金的科學合理使用。有關竹產業項目的申報、審批和驗收辦法由主管部門另行制定。各縣(市、區)要設置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開展工作,并安排專項資金扶持竹產業發展。對獲得市里扶持的項目,縣(市、區)要給予不低于市級標準的配套。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服務“三農”的要求,形成合力加快竹產業發展的氛圍。市林業局作為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好竹產業發展的規劃指導、技術服務等職責。工商、技術監督等職能部門要嚴格市場準入,加強市場監管、標準鑒定、品牌保護工作,維護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