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委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工藝美術產業是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對于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要,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推動制造業強省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經過多年努力,我省工藝美術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在傳承優秀文化、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就業和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省現有規模以上工藝美術企業728戶,從業人員約18萬人,帶動農村加工隊伍100多萬人,年投放農村加工費80多億元。2006年全省規模以上工藝美術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同比增長29.3%,總量居全國同行業第二位,實現利稅35.5億元,增長31%,利潤20.5億元,增長28.8%。通過多年發展,培育了一批專業優秀人才,全省擁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7人,150人被授予*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形成了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威海地毯、文登抽紗刺繡、萊州草編、博興和臨沂柳編、淄博美術陶瓷、濟南龍山黑陶、濰坊木版年畫和嵌銀漆器等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許多工藝美術產品利用廢棄和可再生資源作原料,成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典范。但是,我省工藝美術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存在著科技創新能力弱、勞動生產率低、政策扶持少、市場化水平差、人才開發滯后等問題,影響和制約了我省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努力開創我省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新局面。
二、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歷次全會和省九次黨代會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以建設制造業強省為目標,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動力,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點產品,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不斷增強工藝美術產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為推動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
(二)目標。“十一五”期間,要努力擴大工藝美術產業規模,大力提升工藝美術產業總體水平。到2010年,全省規模以上工藝美術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25%,規模以上企業戶數達到1000家以上,從業人員達到30萬人,農村加工隊伍達到200萬人,投放農村加工費150億元;重點培育30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建立抽紗刺繡、藝術陶瓷2個行業技術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強化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制訂、修訂20個產品質量標準,逐步使*成為工藝美術產業發達、市場體系完善、創新能力強、行業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工藝美術產業強省。
(三)原則。
1.發展與保護相結合。在加快發展中重視對傳統技藝的有效保護,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發展和開發,提高全社會保護傳統技藝、品種和資源的意識,落實切實可行的保護政策和手段。
2.傳承與創新相結合。傳承優秀文化,完善師承制度,多出精品和優秀人才。加強技術、工藝和產品創新,促進傳統工藝美術與高新技術相結合,著力開發一批具有自身特點、能夠反映傳統優秀文化和先進文化的精品,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
3.市場運作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強化市場機制對生產要素的配置功能,促進工藝美術產業快速擴張。政府重點在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加強產業政策引導、改善投資環境等方面發揮作用。
4.專業化分工與規模經濟相結合。按照專業化分工的要求,實現核心企業與配套企業的合理分工協作,拉長產業鏈。發展一批重點企業集團,形成大批量生產體系,提高企業的規模經濟水平,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5.發揮資源優勢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發揮資源優勢,聚集生產要素,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強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推動工藝美術產業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三、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重點
(一)發展一批支柱產業。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結構調整,突出抓好抽紗刺繡、草柳織品、地毯、藝術陶瓷及工藝玻璃、金屬工藝及首飾、龍山黑陶和特藝品七個產業,形成以重點產區為中心、優勢產業為支柱、重點產品為骨干的產業體系。到2010年,七個產業實現銷售收入達到750億元,年均增長20%。
抽紗刺繡。以青島、煙臺、威海、濰坊為中心,以即發、云龍、云祥、藝達、魯藝、千榕、銀潔等品牌為龍頭,強化抽紗刺繡與家紡、服飾和裝飾的結合,手工與機編、機繡的結合,提高機制產品比重,鼓勵和支持傳統手工抽紗刺繡精品作為藝術品出口和進入陳設藝術領域。到2010年,大型刺繡機增加到500臺以上,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年均增長22%。
草柳織品。以煙臺、濱州、臨沂為中心,以萊州工藝品公司、博興工藝美術公司、臨沭和郯城工藝品公司、曹縣魯藝公司、菏澤美家公司、無棣和陽信工藝品廠等大企業為龍頭,在鞏固擴大現有市場規模的同時,探索新植物資源的利用,探索草柳與皮革、布絨、金屬、木塑等多種材料的結合,提高產品表現力和附加值,進一步拓展產品應用領域。到2010年,銷售收入達到120億元,年均增長18%。
地毯。以威海、德州、濱州為中心,以海馬集團、山花地毯公司、萊州小河工藝品公司、日照東升地毯公司、德州神龍毯業公司等大企業為龍頭,加強設計創新,提高產品檔次,擴大產業規模。到2010年,銷售收入達到120億元,年均增長20%。
藝術陶瓷及工藝玻璃。以淄博為中心,以陳設藝術品和收藏藝術品為方向,注重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與環境美術、建筑美術相結合,拓展美術陶瓷和琉璃藝術應用領域。到2010年,銷售收入達到30億元,年均增長16%。
金屬工藝及首飾。以煙臺、濰坊為中心,加強新設備、新工藝的引進和消化,重點解決設計、模具和涂飾的制約,突出創意設計,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形成具有規模經濟的產業集群。到2010年,銷售收入達到80億元,年均增長20%。
龍山黑陶。以濟南、德州為中心,以龍山國慶黑陶廠、齊河嬰灝工藝制品公司為龍頭,加快黑陶產業發展。在發揚原始黑陶黑、薄、光、硬特點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創新,提高黑陶文化品位,擴大黑陶產品品種,努力創造出新作品,豐富黑陶市場,擴大產品出口。到2010年,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年均增長21%。
特藝品。以青島、濰坊、威海為中心,突出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強化與現代裝飾的結合,與旅游、休閑活動的結合,積極推廣應用新材料、新工藝,提高創作的文化藝術含量,加快推進產業化進程。重點發展風箏、木板年畫、手工玩具、鼻煙壺和內畫壺、花畫、剪刻紙、木雕、石雕等產品。到2010年,銷售收入達到150億元,年均增長20%。
(二)培育一批重點企業。加快結構調整,推進資產重組,依靠科技進步,培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重點企業集團。圍繞重點企業集團,著重發展一批專業配套企業,形成以產業鏈為紐帶,分工明確、協作配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企業組織體系。省里重點抓好一批產業規模大、品牌效應廣、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的重點企業集團,加強調度考核,給予重點扶持,鼓勵做大做強。到2010年,培育70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重點企業,加強與國內外大公司的戰略合作,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
(三)壯大一批知名品牌。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培育一批在同行業具有顯著競爭優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優特產品。加強企業自主創新,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激發企業開發工藝美術名優特精品的積極性。到2010年,爭取中國名牌產品達到30個、馳名商標20個,創出一批國際知名的工藝美術品牌,擴大*工藝美術產業品牌效應。
(四)建設一批產業集群。按照適當集中、形成規模、體現特色的要求,加快建設一批產業集群,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產業層次,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到2010年,重點建設30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業突出、產業配套的特色產業集群。1.藝術陶瓷。淄博是“中國陶瓷名城”,將淄博建成國內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2.抽紗刺繡。鞏固文登“中國工藝家紡名城”稱號,把文登培育成全國最大的工藝家紡產品出口基地。3.風箏。濰坊已獲得“國際風箏城”稱號,把濰坊建成國內最大的風箏產業基地。4.草柳制品。鞏固萊州、郯城“中國草藝品之都”和“中國柳編之鄉”稱號,加快建設萊州、郯城、臨沭、博興草柳制品產業集群。5.首飾。發揮黃金資源優勢,把招遠、蓬萊、萊州建成中國著名的黃金精深加工基地。6.地毯。把威海建成全國最大的地毯產業基地,鞏固武城“中國民族毯業城”稱號。7.黑陶。章丘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要發揮產地、資源、產品優勢,把章丘發展成“中國龍山黑陶城”。8.玩具。大力發展益智、電動、遙控、智能新產品,使青島、濰坊成為國內重要的玩具加工出口基地。
(五)培養一批優秀人才。加快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群體。著力培養一批適應工藝美術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級專業人才隊伍,培育一支素質高、善經營、懂管理、適應國際競爭的企業家隊伍,造就一大批中高級技工和熟練工人,形成大師和創意人才輩出、企業家隊伍完善、技師隊伍素質提高、各類人才配置合理的人才隊伍。到2010年,國家級大師達到25人,創意人才1000人,高級技師4000人;主要傳統產品、重點企業都有省級以上大師,規模以上企業都有創意設計人才,培養和造就一批企業家和經紀人隊伍。
四、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措施
(一)加強產業政策引導,促進工藝美術產業協調發展。借鑒國內外扶持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經驗,將工藝美術產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安排,制定促進我省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國家和省里出臺的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政策,都要在工藝美術產業得到落實,推進工藝美術產業化進程。
(二)樹立科學人才觀,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大力培養、積極引進、合理使用各類人才,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工藝美術人才隊伍。對成就卓越、技藝精湛、享有聲譽并長期從事工藝美術制作的人員,可以授予*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提高工藝美術大師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鼓勵大師以技藝入股創業,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創業。加強大師隊伍建設,奠定傳承技藝、開拓創新、打造品牌、振興產業的基石。對有突出業績的優秀工藝美術創作人員進行表彰,鼓勵、引導工藝美術專業人員繁榮創作,促進我省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工藝美術學院、*理工大學、省硅酸鹽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學科專業優勢,健全教育培訓體系,加強技師隊伍建設,盡快提高我省工藝美術產業研發設計人員素質和水平。
(三)推進市場化進程,提高工藝美術產業核心競爭力。建立健全產品認定識別體系,完善鑒定、仲裁、拍賣、公證等服務體系,加大產權、專利、版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行為,營造良好消費環境。結合旅游業發展,積極引導企業和大師創作特色旅游紀念品,開辦特色旅游商品專營店,建立相對集中的專業化、特色化旅游產品市場,開放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工作室、作坊,構建覆蓋全省的誠信旅游購物系統。將建設特色旅游購物場所作為評審A級景區和星級飯店的重要標準,促進工藝美術在旅游產業中的應用。加強交流與合作,組織優秀大師到國內外考察學習,定期舉辦工藝美術展覽和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展示珍品、名品、精品,展示精湛技藝,提高我省傳統工藝美術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促使*工藝美術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后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促使工藝美術產業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轉變。加強工藝美術產業技術創新,對涉及工藝美術發展的共性和關鍵技術進行攻關,提升傳統工藝美術的技藝和水平。鼓勵工藝美術企業建立研發中心,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工藝美術產品的勞動效率,提升設計水平和縮短研發時間,增加產品功能和花色品種,提高產品檔次。發揮我省工藝美術科研院校集中的優勢,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堅持走國際化道路,把握國際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研究開發滿足世界各國人民需要的新產品,提高我省工藝美術產品在世界市場中的份額。加快發展創意產業,在抽紗、地毯、玩具、絨繡、陶藝、刻瓷、琉璃、風箏、嵌銀、錫雕等優勢領域,建立一批原創大師工作室,吸引國內外創意大師和有發展潛力的創意人才來*創業發展。
(五)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發展,要堅持以企業為主、政府扶持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工藝美術產業納入省級產業技術研發資金支持范圍,并給予適當傾斜。各級也要整合財力,優化支出結構,形成支持合力。要加強銀企合作,逐步建立工藝美術產業融資與信用擔保體系,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鼓勵和支持工藝美術企業上市融資,探索利用風險投資加快發展創意產業。鼓勵外資以收購、兼并、聯合等方式,參與工藝美術企業的改組、改造,不斷擴大利用外資規模。
(六)加強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工藝美術歷史悠久,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保護、搶救傳統工藝美術,是弘揚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加快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加強對保護傳統工藝美術重要性的宣傳,樹立保護意識,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保護傳統工藝美術的良好氛圍。深入調查和全面摸清傳統工藝美術的現狀,編纂出版《*工藝美術大全》,建立人才、技藝、特有資源檔案庫,作為實施保護措施的依據。強化傳統工藝美術原材料資源保護,建立儲備制度,嚴禁盲目開采。
(七)加強組織領導,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各級政府、各部門要用科學發展觀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導工作,努力實現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營造有利于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省經貿委和省輕工聯社要加強對工藝美術產業的組織領導,協調解決工藝美術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指導企業改革重組、合資合作、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等。省發改委、教育廳、科技廳、人事廳、財政廳、文化廳、旅游局、外事辦、知識產權局、人民銀行等有關單位要把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確保國家和省里出臺的鼓勵企業發展的政策落實到工藝美術企業。充分發揮輕工聯社和工藝美術協會等機構組織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服務職能,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為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