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委大學畢業生到村任職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五年內實現“一村(居)一名大學生”的目標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選拔大學畢業生到村(居)任職的實施意見》(*發[2007]19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選拔大學畢業生到村(居)任職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眼于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和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積極引導和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改善基層干部隊伍結構,提高干部隊伍素質,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為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組織保證。
二、選拔對象、基本條件及數量
(一)選拔對象。我市生源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
(二)基本條件。政治素質好,志愿到基層工作,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工作作風踏實,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組織紀律觀念強;年齡不超過30周歲,身體健康。
符合上述條件的中共黨員、優秀團干部、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大學畢業生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
注重選拔農村基層緊缺、急需的專業人才。文科類以中文、法學、社會學、會計學、外經外貿、經濟管理等專業為主;理工科類以農學、醫學(中醫)、師范、園藝、水產、畜牧、食品、林學、水利工程、村鎮規劃、建筑學、計算機應用、環境工程(科學)等專業為主。
(三)選拔數量。全市公開選拔200名大學生到村(居)任職(報名人數達不到選拔人數的1.5倍,按照1:1.5的比例相應核減選拔人數)。各鎮街數量為:鮑溝鎮11名、濱湖鎮15名、柴胡店鎮7名、大塢鎮11名、東郭鎮14名、東沙河鎮7名、官橋鎮8名、洪緒鎮6名、界河鎮10名、級索鎮8名、姜屯鎮13名、龍陽鎮9名、木石鎮7名、南沙河鎮6名、西崗鎮12名、羊*鎮14名、張汪鎮13名、北辛街道9名、荊河街道9名、龍泉街道8名、善南街道3名。
三、選拔程序
(一)制定實施方案。根據**市統一部署,由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制定選拔實施方案并報**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審批后,組織實施。
(二)公開考選。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采取個人報名、資格審查、考試、考察、體檢、錄用和培訓上崗等程序進行。公開選拔工作由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組織實施,人選確定后,報**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備案,由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辦理聘用上崗手續。
四、任職安排
到村(居)任職的大學畢業生,是中共正式黨員的,一般安排擔任村(居)黨支部副書記;是中共預備黨員或非中共黨員的,一般安排擔任村(居)委會主任助理。任職試用期3個月,試用期滿后,經組織考核,合格的正式任職,由鎮街與其簽訂聘用合同,合同一簽3年;不合格的免去試用職務,不再留用。
五、待遇
選拔到村(居)任職的大學生享受以下待遇:(一)享受所在鎮街財政撥款事業單位人員同等工資待遇并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所需經費由市、鎮街兩級財政按1:1的比例負擔。工作經費和體檢、培訓等費用由市財政負擔。
(二)在村(居)工作3年合同期滿,經考核合格、本人愿意繼續在村(居)工作,可參加**市統一組織的村(居)工作崗位定向考試,被錄用的,列入鎮街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編制,所需編制從市、鎮街事業單位空缺編制中調劑解決,其參加工作時間從到村(居)任職之日起計算。
(三)在村(居)工作滿2年,報考**市各級公務員的,按照省委、省政府有關規定,予以加分;在村(居)工作滿3年的,報考**市各級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除外),筆試成績加10分;超過3年的,每滿一個工作年度再加2分。
(四)到村(居)任職的大學生,取消見習期,直接執行轉正定級工資;任職期間考取事業單位的,不再實行見習期,其到村(居)任職并交納基本養老保險的年限可合并計算為工齡。
六、管理和考核
選拔到村(居)任職的大學生,由所在鎮街實行聘用合同管理。合同期滿后,根據雙方意愿確定終止合同或簽訂繼續工作的協議。大學畢業生聘用后由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統一管理,所在鎮街黨委、政府負責日常管理,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負責崗前培訓。聘用期內,市人才服務中心免費代管其人事檔案,并免費為其提供人事,黨團組織關系遷轉至所在村(居)。每年由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組織鎮街對其進行年度考核,根據其工作表現,確定考核等次。考核情況作為提拔使用、評選先進的依據,考核表存入本人檔案。對表現優秀的,納入鎮街后備干部管理,特別優秀的,可根據工作需要優先提拔使用;對工作能力差、群眾意見較大、考核不合格的,按聘用合同和有關規定辦理解聘、免職手續,并取消相應待遇,不再納入管理范圍。
七、組織領導
各鎮街、市直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選拔大學生到村(居)任職工作,認真做好選拔、培養、使用和管理工作。主動關心、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和工作狀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創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支持他們放手、大膽開展工作。市直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做好政策制定、宏觀管理、編制經費落實、綜合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組織、人事部門要明確專門管理機構,加強對大學生村(居)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服務,認真做好工資審核發放、人事檔案管理、聘用合同簽訂、職稱評定、年度考核等工作,積極探索有利于大學生扎根基層的長效機制。新聞單位要廣泛宣傳有關政策規定和先進典型,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有利于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的良好氛圍和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