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做好三秋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全面做好今年的三秋工作,高標準、高質量種好小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進一步提高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任務目標:確保今年小麥種植面積85萬畝以上,蔬菜種植面積95萬畝以上,其中優質專用小麥80萬畝,訂單種植40萬畝,良種覆蓋率達到100%。抓好三秋安全防火,確保萬無一失。
二、提高小麥生產水平
(一)抓好秋種技術培訓。要抓好對各鎮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的技術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印發明白紙、現場咨詢等形式,提高基層農技人員傳播先進適用種植管理技術的能力及農戶科學種田的水平,實現良種良法配套,確保小麥優質高產。
(二)嚴把秋播質量。一是把好整地施肥關。推廣使用翻轉犁、深耕四鏵犁等機械,擴大機械深耕面積,并與機耙相結合,做到耕耙配套,耕深耙透,地表平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提倡施用農家肥,推廣秸稈還田,培肥地力。二是把好適期足墑播種關。要大力推廣玉米晚收、小麥晚播。6月上旬播種的玉米,正常收獲期在9月20日左右;6月中旬播種的玉米,正常收獲期在9月25日左右。小麥適宜播種期為10月5日至15日,最佳播種期為10月7日—12日。要組織動員廣大群眾抓住一切有利時機,根據小麥的品種特點、土壤肥力、墑情等條件,堅持適期適量足墑播種,堅決不種欠墑麥、撈墑麥,力保一播全苗、苗勻苗壯。三是嚴把精量播種關。推廣精播半精播技術,嚴格控制播種深度,確保小麥個體健壯,群體合理,高產不倒。四是把好病蟲害防治關。全面推廣種子機械包衣技術,做好種衣劑的科學選擇和使用,提高防病治蟲效果,以培育壯苗、減輕病蟲害。
(三)實施好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一是確保完成項目任務。今年省政府下達小麥良補面積為55萬畝,為全面提升我市小麥種植水平,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列支專項資金200萬元,再增加20萬畝補貼面積,總數達到75萬畝。各鎮街要強化措施,落實責任,確保按項目任務目標要求完成補貼任務。供種企業要保證良種質量,確保不誤農時。二是嚴格小麥補貼品種。按照“專家推薦、市場認可、農民歡迎”的原則,選擇濟麥20、濰麥8、臨麥2號、濟麥22四個品種作為優質專用小麥良種推廣補貼主導品種,不準推廣未經審定的品種。三是推廣配套技術。按照標準化生產的要求,全面推廣種子包衣技術,小麥精播、半精播高產栽培技術,小麥氮肥后移延衰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以及小麥無公害栽培技術。四是積極推進產銷銜接。繼續發揮東谷面粉等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引導企業與農戶或村集體組織簽訂購銷合同,讓農民拿著訂單種,憑著合同銷,實現優質優價,提高種糧農民的收益。
(四)深入開展高產創建活動。認真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批轉省農業廳等部門關于開展小麥高產創建活動的意見的通知》(*政發[2008]10號)精神,充分挖掘小麥增產潛力,大力開展小麥高產創建活動,發揮樣板示范帶動作用。要開展好“十、百、萬”小麥高產創建活動,力爭10畝高產攻關田畝產達到700公斤,百畝示范方平均畝產650公斤,萬畝示范方平均畝產600公斤,充分發揮小麥高產示范帶動作用,實現我市優質專用小麥均衡增產、穩產高產。
(五)實施好現代農業糧食產業項目。我市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糧食產業項目安排在鮑溝鎮、官橋鎮、洪緒鎮、級索鎮、姜屯鎮、西崗鎮等6個鎮,核心區安排在級索鎮、姜屯鎮。規劃總面積61.7萬畝,核心示范區面積4萬畝,其中示范區小麥面積為31.7萬畝、玉米面積為30萬畝,核心示范區小麥、玉米面積各為2萬畝。各項目鎮要加強項目區農田基礎建設、培肥地力,實現良種、配方施肥、技術服務、科技培訓、病蟲害防治、產業化經營六項措施全覆蓋,在核心示范區內增加深耕、玉米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等高產創建措施,最終實現“五個提高”的目標:一是項目區小麥、玉米優良品種的覆蓋率、統一供種率均達到100%;二是項目區的種子包衣技術、小麥玉米主推技術的到位率達到100%;三是相比前三年平均水平,項目區小麥、玉米單產提高5%以上,核心示范區提高15%以上;四是項目區訂單糧食面積達到40%以上,優質專用小麥商品率達到50%以上,專用玉米商品率達到90%以上;五是項目區小麥秸稈還田率達到100%,玉米秸稈還田率達到30%以上,核心示范區玉米秸稈還田率達到100%,為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提供示范。
(六)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今年我市被列為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區域,試點險種為小麥、玉米。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對小麥、玉米保險的保費,按照80%的比例給予補貼。小麥保險責任包括因火災、雹災、風災、凍災、澇災和旱災造成的災害損失;玉米保險責任包括因火災、雹災和風災造成的災害損失。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從維護農民利益、保護經濟安全、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進一步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的重要意義,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三、提高三秋農機化作業水平
大力推廣農機化節本增效技術,提高三秋生產機械化水平,力爭全市玉米機收率達到30%以上。
(一)抓好秸稈綜合利用和秸稈禁燒工作。要做到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和秸稈禁燒工作兩手抓。秸稈綜合利用方面,要大力推行秸稈機械還田和秸稈青貯等綜合利用技術,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要廣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抓典型樹榜樣,大力推廣玉米聯合收獲、機械化還田、青貯、顆粒飼料加工等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力爭全市112處規模化養牛場建造青貯池5萬立方米,消化青貯玉米秸稈6萬噸。繼續加大秸稈禁燒督導工作,嚴格落實重獎重罰制度,嚴禁焚燒秸桿。對思想不重視、措施不得力,發生秸稈焚燒現象的,除進行通報批評和電視曝光外,要按照有關規定嚴格予以經濟處罰,對情節嚴重的,要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二)提高玉米機收面積。在機械裝備上,堅持背負式和自走式相結合,在作業組織上,引導玉米收獲機械開展跨區作業,提高機械使用效率和作業效益。力爭今年全市要有10%以上的村玉米機收率達到50%以上。要加強技術指導,搞好協調服務,做好對玉米收獲機手的操作技能、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培訓,切實解決農機作業中的困難和問題。
(三)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把保護性耕作與玉米聯合收獲、秸稈還田結合起來,大力推行玉米機收、秸稈還田、小麥免耕播種“一條龍”作業,做到統籌兼顧、整體推進。各鎮街至少要建立一處不少于200畝的保護性耕作示范方,加快機械化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精播半精播、化肥深施等農機化技術的示范和推廣,提高三秋生產的科技含量。同時,要合理安排,科學調配,加強農機具的調度和組合,做到騰茬一塊,耕耙一塊,播種一塊。
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三秋是農作物換茬的重要季節,也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要堅持當前與長遠、種植與養殖相結合,加工、銷售共同推進,全面加快農業標準化、產業化步伐。
(一)提高蔬菜種植水平和效益。在保證糧食播種面積的前提下,充分發揮馬鈴薯、毛芋頭、黃姜、大蔥等傳統產品的優勢,不斷改善品種、品質結構,推廣間作套種,擴大無公害綠色蔬菜、精細蔬菜的種植規模,形成一批獨具特色的優勢主導產業,提高我市蔬菜生產水平。做好土地預留工作,進一步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大力發展蔬菜反季節栽培,利用現有的冬暖大棚、大中拱棚等設施,搞好黃瓜、西紅柿、茄子、馬鈴薯等秋延遲栽培和冬季蔬菜生產,填補蔬菜供應淡季,增加農民收入。
(二)抓好畜牧業生產。加快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提高畜牧養殖業標準化生產水平和能力,確保完成自然養豬法160處的建設任務。充分發揮盈泰、春藤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建立健全產業化生產經營體系,擴大肉雞、肉兔、生豬等畜禽標準化、規模化養殖。認真落實生豬良種補貼、能繁母豬保險補貼、奶牛良種補貼等各項政策,加快推進全市生豬等畜禽的生產。同時,要狠抓強制免疫,做好重大動物疫病綜合防控工作,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強化措施,實施好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生豬產業項目。
(三)加強秋季林木管護。三秋期間是毀壞林木的高發時節。要廣泛宣傳動員,強化措施,明確責任,嚴格執行林木管護“五嚴禁”的規定,加強農田林網管護,認真落實護林防火的各項措施,確保林木安全。切實抓好秋季造林補植工作,完成全年林業生產任務。繼續搞好果樹“三園”建設工程,抓好果品銷售服務和秋季果園管理。
(四)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把“菜籃子”產品、出口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作為監控重點,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和監督管理體系,建設覆蓋所有產品的農業標準化體系、覆蓋所有環節的檢驗檢測體系,年內完成10個農殘速測點建設。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培植開發一批獨具滕州優勢和特色的影響大、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名牌農產品。抓好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搞好基地培訓,實施好8個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做好無公害農產品、綠色和有機食品申報工作,力爭全年申報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和有機食品10個以上。積極挖掘和開發培育一批特色優勢品種,加大對外宣傳推介的力度,擴大市場份額。
(五)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抓住省委、省政府實施“515”工程這一大好機遇,積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重點培植壯大盈泰食品、春藤食品、大宗生物、東谷面粉、泰興源食品、恒仁工貿、海風冠都等龍頭企業,努力把龍頭企業數量做多、實力做強、市場做大、效益做好,形成集聚、集群發展優勢。進一步擴張現有農產品市場規模,完善功能,規范秩序,建成完善的市場體系。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中介服務組織及農民經紀人隊伍,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步伐,盡快建成覆蓋全市的農情科技綜合信息平臺,更好地為農民群眾提供服務。
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抓好三秋生產,是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提高認識,科學運籌,精心組織。各鎮街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分管負責同志要靠上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制定整體規劃,把三秋安全防火、小麥良種補貼、玉米機收、小麥機播、高產創建、沼氣建設等任務目標結合起來統籌安排,合理分解,落實到村、到單位,責任到人,嚴格獎懲,一抓到底。針對今年三秋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深入基層,積極主動地搞好服務。農業和科技部門要重點搞好良種引進和技術指導,加大農技推廣力度。農機部門要搞好秋收、秋種的機械調度、維修和技術培訓。水務和氣象部門要密切關注水情、雨情變化,為適時造墑和作物播種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經管部門要繼續加強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監管。財政金融部門要積極籌措資金,努力支援三秋生產。工商、供銷、技術監督、物價等部門要搞好市場管理,嚴厲打擊各種假冒偽劣坑農害農行為。政法部門要抓好安全防火、玉米秸稈禁燒、社會治安等工作,確保三秋安全。宣傳部門和新聞單位要加大宣傳力度,為促進三秋工作的扎實開展營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