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中央關于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部署和省州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針對我縣山區面積大,貧困村民委員會分散的實際,為使有限的扶貧資金能進一步集中到最貧困的村民小組和農戶,縮小范圍,擴大覆蓋率,加大投入強度,真正實現扶貧資金進村入戶,發揮最大的扶貧作用,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和開發式扶貧方針,以扶貧到村到戶為重心,以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綜合素質和改善群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為著力點,大力實施扶貧整村推進工作,穩定增加貧困人口的收入,加快貧困村脫貧致富步伐。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貧困村、貧困戶優先的原則。把最貧困的村和貧困戶列為扶貧開發重點,優先安排,集中力量,解決最貧困村的實際問題。資金和項目上實行區別對待,使特困村和特困農戶得到更多的扶持。
(二)堅持貧困群眾直接受益的原則。在實施整村推進中,要結合村情,一村一策,因地制宜,重點安排直接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直接使貧困戶增收的小型項目。
(三)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全面推行公示公告制,對項目點選擇、建設項目的計劃安排、資金補助和項目施工驗收等情況實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告,增強資金使用透明度,加強社會和群眾的監督力度。
(四)堅持多方參與,綜合扶貧的原則。以整村推進為平臺,結合其它扶貧措施和社會幫扶,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多方支持,形成共同支持貧困村發展的強大合力,最大限度地發揮綜合扶貧效益。
(五)堅持自力更生為主、政府補助為輔的原則。充分調動貧困地區的干部群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合理開發利用當地資源,主要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增加收入,解決溫飽,增強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改變面貌,擺脫貧困。
三、整村推進項目點的選擇和發展目標
(一)項目點篩選條件
1.20*年至20*年以村級規劃為載體,在未實施過的重點村中確定,2007年至20*年可根據各鄉鎮實際,在未規劃過重點村的村民小組中規劃實施;
2.戶數在30戶以上50戶以下,農民人均純收入在625元至865元之間,尚未解決溫飽的貧困村民小組;
3.地處深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的貧困村民小組;
4.堅持先難后易的原則,優先安排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綜合貧困指數高的貧困村民小組;
5.鄉鎮領導重視,貧困村民能積極參與扶貧項目的實施和管理。
(二)整村推進項目點達到的基本目標
1.全村最低收入的農戶人均純收入865元以上,人均占有糧350公斤以上;
2.全村農戶居住的茅草房、危房得到改造,無住房戶得到解決;
3.基本解決人畜飲水困難;
4.符合條件的農戶戶均輸出1個勞動力;
5.村通簡易公路;
6.村有一個活動場,一個宣傳欄;
7.村容村貌有所改善,村內主要道路實現衛生路面;
8.有條件的村有1-2項穩定可靠的增收產業項目。
(三)開展鞏固溫飽小康示范村建設
根據省州下達計劃任務,優先安排鄉鎮領導重視,群眾積極性高,經濟基礎相對較好,有一定投入能力,交通方便,農戶在40—50戶左右,并能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的村民小組。奔小康示范村要在實現重點村建設的目標外,村容村貌根本轉變,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上有明顯變化,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到1500元以上,基本無貧困戶,起到較好的示范作用。
四、整村推進的內容和補助標準
(一)整村推進的內容
整村推進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在貧困群眾直接受益上下功夫。一是改善貧困村農戶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大基本農田建設力度;二是提高農戶的素質,加大農戶培訓力度,符合條件的農戶,實施勞務輸出;三是培育和發展基礎產業。結合村實際,圍繞解決貧困人口吃飯、喝水、住房、增收問題,重點用于茅草房、杈杈房改造,基本農田、沼氣池建設,人畜飲水、村內道路硬化,發展種、養殖業和技術培訓等。
(二)重點扶持村資金補助標準
每個重點扶持村補助資金15萬元;每個“奔小康示范村”補助資金*萬元。
五、整村推進的規劃方案和檢查驗收
(一)整村推進的規劃方案
1.根據省州規劃要求,按照確定重點扶持村的原則和條件,各鄉鎮貧困人口數量、經濟純收入、特困村數量,以及各鄉鎮各年度安排扶貧項目實施情況,制定全縣整村推進工程年度實施計劃,并將每年列入整村推進工程的重點村數量分配到各鄉鎮,各鄉鎮根據鄉情,按1:3比例上報縣扶貧開發領導組辦公室,由縣扶貧開發領導組審定后,將實施的重點村名單下達各鄉鎮,按照上級規劃要求,統一編制規劃上報審批后實施。
2.全縣整村推進工程,由縣扶貧開發領導組辦公室負責項目的協調、督促和檢查。各類扶貧資金按照資金渠道、審批程序和管理體制不變的原則,在使用中,由縣財政局、縣審計局、縣監察局負責監管。
3.全縣整村推進工程的扶貧資金比重,原則上不低于省州下達我縣扶貧資金總額的70%。同時,協調小額貸款資金支持整村推進工程項目。
(二)整村推進項目的檢查驗收
1.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的鄉鎮每年11月底前要對實施的項目進行初驗,12月底前,由縣人民政府組織驗收,并將驗收情況報縣委、人大、政協、紀委,同時申請州級驗收。
2.整村推進項目待州驗收后,完成報帳工作。
3.將整村推進工程實施情況作為安排下一年度扶貧項目資金的綜合評價依據。對按質、按量、按期完成項目建設任務的鄉鎮,下一年度的扶貧項目資金安排上給予傾斜,并在全縣通報表彰,同時報省州表彰。
六、整村推進的保障措施
(一)明確相關部門責任
1.按照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達標要求和各重點村的客觀實際,有針對性地安排進村道路、人畜飲水、畜牧業、林果業、危房改造等建設項目。縣扶貧辦、縣發展和改革局、縣水利局、縣畜牧局、縣農業局、縣民政局等部門要協調配合,精心組織,積極推進,把部門項目盡量集中安排于重點扶持村,著力改變重點扶持村基礎設施落后的面貌。
2.加大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依托縣職業中學培訓基地,大力實施《*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施意見》,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投入,積極爭取上級扶持建設勞動力轉移培訓示范基地,充分發動重點扶持村的貧困農戶參加培訓,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到20*年末,實現扶貧開發重點村貧困戶戶均轉移培訓1名勞動力的目標,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每年增加60元。縣扶貧辦、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縣農業局要加強協調配合,加強對全縣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組織領導工作。
3.加大產業扶貧力度。選擇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的農業企業給予重點扶持,推動全縣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戰略,結合我縣實際,對重點扶持村中的肉牛產業、泡核桃產業、烤煙產業、茶葉產業和山地蔬菜種植產業給予重點扶持,促進重點村經濟發展,為實現小康目標打牢基礎。
4.加強各類扶貧資金的管理,保證扶貧資金用于扶貧項目建設。具體管理工作由縣扶貧辦、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等部門負責,縣審計局、縣監察局要做好各類扶貧資金的審計監督工作。
(二)強化抓落實機制
1.鄉鎮“一把手”要對扶貧開發工作負總責,對重點扶持村脫貧計劃的實施承擔組織領導責任,并層層落實扶貧工作責任制。
2.落實扶貧工作到村到戶的要求,做到領導干部聯系到村,機關單位幫扶到村,責任措施落實到村,具體工作明確到人。
3.按照“整合資源,集中投入,渠道不變,用途不變,各計其功”的原則,明確職責,整合力量,大力扶貧。要集中人力、財力、物力,整合各類扶持資源,主攻重點扶持村建設工作。
4.各鄉鎮要認真組織實施重點村扶貧項目,按照國家有關政策積極組織廣大人民群眾投工投勞,全面建設自己的家園。
5.全縣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企事業單位要按照扶貧工作到村到戶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對扶貧掛鉤聯系村的幫扶力度,幫助困難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縣級各部門、各鄉鎮要加強宣傳、發動、組織工作,調動一切社會扶貧資源,推進社會幫扶,努力提高對重點村的幫扶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