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農業機械化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進一步加快我縣農業機械化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加快實施“率先對接長珠閩,爭創*崛起示范縣”的步伐,現就加快我縣農業機械化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意義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土地綜合產出率,降低勞動強度,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僅可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還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推動城鎮化進程。發展農業機械化既是實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的發展戰略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現實要求。為此,各鄉鎮和有關部門、單位要充分認識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意義,從實踐“三個代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發展農業機械化的責任感、緊迫感,把握新形勢、搶抓新機遇,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小康做出積極貢獻。
二、明確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基本目標和重點
基本目標是:至*年,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7.81萬千瓦,年均增長15%,水稻的耕、插(拋)、收機械化程度分別達到75%、30%、60%,農業生產的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0%以上,到*年,全縣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5%以上,形成一個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的農業機械裝備柜架,基本滿足農業結構調整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多樣性需求。
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重點是抓好“五大工程”的實施:
一是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工程,重點攻克水稻生產中的“機械栽種”難題,穩步發展“機械烘干”技術,引進優質的半喂入聯合收割機,著力提高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
二是果業生產機械化工程,以機械化開發、管理為起點,積極引進推廣果園節水灌溉、植保、采摘,分級包裝、保鮮、深加工機械化技術;
三是養殖業生產機械化工程,以牧草收獲、粉碎、青貯和飼料加工拌和為突破口,大力發展、推行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的機械化,加快畜禽、水產等機械化發展,促進我縣灰鵝、生豬、水產的品質、規模上一個新臺階;
四是農產品加工機械化工程,重點發展果蔬、畜禽和水產等農產品保鮮、干燥、儲運、精(深)加工等產后處理機械化關鍵技術和設備、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五是生態環保機械化工程,按照“綠色、安全、無公害”的環保要求,大力發展高性能植保機械、新型節水灌溉等機具和設備,抓好農作物桔桿綜合利用等適用技術的推廣。
三、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
一是實施“科教興機”戰略。以實施綠色證書和農民機手培訓工程為重點,有計劃、有步驟的全面開展農機技術培訓,重點加強農機大戶的技術培訓工作;要充分發揮農機化學校作用,大力培訓農機專業化人才。現有在職農機管理干部和科技人員要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業務水平,通過開展專業培訓、定向培訓、職業教育等各種途徑,努力建設一支素質高、善管理的農機干部隊伍,專業精、業務強的技術骨干隊伍,懂技能、善經營的農機操作手隊伍。
二是加強農機服務網絡建設,不斷創新農機服務模式。要大力扶持多種經濟成分、多種經營形式的農機服務組織,促進農機股份制公司、農機合作社、農機專業戶的發展,著力培育農機作業、銷售、技術服務、信息咨詢等服務市場。積極發展農機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搞好信息服務,維護成員利益,要按照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要求,整合農機資源,組合農機作業項目,優化農機資源、盤活農機存量、充分發揮農機的使用效益。
三是加強農機依法行政工作。要切實抓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辦法》、《*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和《*省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加強執法監督,嚴格依法行政??h農機部門要認真履行農機安全監理職能,做好對各類拖拉機、農用運輸車、拖拉機變型運輸機、聯合收割機、耕整機、挖掘機、推土機以及各類固定作業機械等的注冊登記,并做好安全技術檢驗,核發牌證及駕駛(操作)人員考試考核、核發駕駛(操作)證和年度審驗工作,實施對農業機械的全面監督管理,大力開展以安全生產為重點的農機專項治理活動,確保農機安全生產。
四、加大扶持力度,創優農機化發展環境
一是要進一步加大農機推廣投入。要穩定和增加公益性農機推廣服務體系經費投入,保護鄉鎮農機推廣服務機構資產,保障和提高鄉鎮農機管理人員的工資報酬。
二是要進一步加大農機推廣政策扶持。要切實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及市政府一號文件精神,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對農民個人、農場職工、農機專業戶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和更新大型農機具給予適當補貼,以扶持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三是要進一步創優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環境。各鄉鎮要把農業機械化納入本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布局,把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作為基本建設和基礎性工作來抓。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管理力量,確保農業機械管理機構職能到位,確保鄉鎮農機機構、人員的穩定和必需經費,財政、發展計劃、農業、經貿、物價、金融、公安、交通、科技、教育、工商、稅務、質監、安監、司法、人事勞動等部門要支持配合,加強扶持,為農業機械化發展創優環境,努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持續、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