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為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公平競爭,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建設和諧平安*州,根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國務院令第307號)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以及省政府《關于建立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長效工作機制的意見》(*府發[2008]16號),現就我市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政府統一領導、職能部門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原則,切實履行市場監管職能,全面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努力構建公平有序的市場經濟環境,促進社會和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二、工作機制
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是一項綜合性執法工作。各級政府要按照權力和責任對等的原則,堅持“誰主管、誰審批、誰負責”,落實責任,建立長效工作機制。要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信息通報、案件移送制度,開展專項行動,形成監管合力,確保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一)聯席會議制度
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聯席會議由市、縣(市、區)政府分管領導主持,成員單位由工商、衛生、文化、國土資源、煤炭、安監、*、消防、經貿、質監、交通、食品藥品監管、新聞出版、勞動保障、人事、城建、農業、林業、測繪、財政、環保、廣電、電信、旅游、煙草專賣、城管、法制、監察等政府職能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縣(市、區)工商行政管理局,由市、縣(市、區)工商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各成員單位確定專人負責與辦公室的日常聯系。聯席會議由辦公室根據成員單位提議,報經政府領導同意后召開。聯席會議原則上每年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的主要職責是通報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工作情況,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協調解決重大問題,指導、督促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工作。各成員單位要認真落實聯席會議決定的事項并及時向辦公室反饋有關情況,辦公室負責將落實情況通報聯席會議。
(二)信息通報、案件移送制度
在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工作中,政府各職能部門(單位)要本著“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的原則,互相配合,互通信息,交換意見。有關行政許可審批部門在營業執照有效期內依法吊銷、撤銷、注銷經營者行政許可證或其他批準文件,或者經營者行政許可證、其他批準文件有效期屆滿的,應在吊銷、撤銷、注銷或屆滿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及時將有關情況告知同級后續相關行政許可審批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接到告知后,同級后續相關行政許可審批部門應依法作出相應處理,同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依法辦理變更登記或注銷登記。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單位)在查處無證無照經營行為時,發現涉及其他職能部門(單位)監管職責范圍的違法行為,應及時將涉嫌違法案件和有關證據材料一并移送同級相關職能部門(單位),對其中違法情節嚴重、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責任。
三、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的范圍
1.應當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許可證、其他批準文件和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經營活動的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2.按規定無須取得許可證或其他批準文件即可取得營業執照而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經營活動的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3.已經依法取得許可證或其他批準文件,但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經營活動的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4.有關行政許可證和其他批準文件被吊銷、撤銷、注銷,或有效期屆滿但未按規定重新辦理登記或延期變更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5.超出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擅自從事應當取得許可證或者其他批準文件后方可從事的經營活動的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四、查處取締重點及職責分工
(一)查處取締重點。
l.嚴重危及社會公眾利益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無證無照經營行為;
2.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損害公平競爭的無證無照經營行為;
3.根據實際情況認為需要列為查處取締重點的其他無證無照經營行為。
(二)職責分工。
根據《行政許可法》、國務院《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和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單位)對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的具體職責分工如下: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查處無須取得許可證(批準)或已經領取許可證(批準文件)而未依法領取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登記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
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批準)從事食品生產經營、餐飲、化妝品、消毒產品、涉水產品、集中式供水服務、醫療服務、采供血、公共場所等經營活動的行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
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批準)從事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營業性演出、音像制品經營單位,文藝表演團體及演出經紀機構的設立等經營活動的行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注:網吧的無證無照經營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之規定予以取締)
煤炭監管監察部門: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批準)從事煤炭生產、經營等經營活動的行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批準)從事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的生產、經營、使用、儲存,及非煤礦山等其他須經安全生產許可方可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
*部門: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批準)從事旅館、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公章刻制、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務、營業性射擊場所、爆破作業、危險化學品運輸、劇毒化學品和易制毒化學品使用和運輸及其他須經*部門許可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
*消防機構: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從事娛樂場所等公眾聚集場所及其他須經*消防機構驗收合格方可開展經營活動的行為;負責查處違反消防法律法規的行為。
經貿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批準)從事加油站新建、改建、擴建,二手車鑒定評估及交易、典當行等經營活動的行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
質量技術監督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批準)從事工業品(含食品)生產加工、計量器具制造及修理、計量標準核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特種設備生產和使用等經營活動的行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
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批準)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水路運輸經營、機動車維修經營、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經營、道路運輸站(場)經營、港口經營、港口理貨經營、港口危險貨物作業、水路危險貨物運輸等經營活動的行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批準)從事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
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批準)從事礦產資源的勘查、開采等經營活動的行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
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批準)從事出版物出版、發行、零售、印刷、復制、出版物進口以及音像制品的制作、進口、批發、零售和出租,銷售、預裝盜版軟件等經營活動的行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
農業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從事主要農作物種子、肥料、獸藥、種畜禽、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生產經營,以及動物檢疫診療、銷售列入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目錄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生產經營行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
城建部門: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從事房地產開發、建筑施工、燃氣行業特許經營和規劃、設計、施工、監理、招標、造價咨詢等行為以及未經許可擅自改變建筑物使用性質的行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
城市管理部門:負責查處對未取得占道審批且正在從事經營活動的早市市場、夜市市場、日市市場及店外流動商販的經營行為;已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
環保部門: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從事涉及環境保護的行為;已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
煙草專賣部門: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從事煙草買賣的經營行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
監察部門:負責對相關職能部門(單位)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工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勞動保障、人事、林業、測繪、財政、廣播電視、電信、旅游、鹽務及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批準)從事無證經營活動的行為;被依法吊銷許可證或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
各相關職能部門(單位)要按照“誰主管、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依法認真履行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的職責,負責查處未經本部門許可(批準)或被依法吊銷、撤銷許可證(照、批準文件),或許可證(照、批準文件)有效期屆滿后未按規定重新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擅自從事相關經營活動的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在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工作中,對經營活動涉及多項許可審批的生產經營領域的,第一順序許可審批部門(單位)為負責該領域無證無照經營查處取締工作的第一責任者,第一順序許可審批部門已審批、發證的,后續順序許可審批部門(單位)為負責該領域無證無照經營查處取締工作的第一責任者,對無證無照經營行為的查處取締工作,由第一責任者負責,其他有關部門配合;對發現涉及其他職能部門(單位)監管職責范圍的無證無照經營行為的,該職能部門(單位)應及時將已掌握的情況和有關證據材料一并及時書面告知(移送)同級相關職能部門(單位)。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工作實行屬地化監管,在當地政府統一領導下,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單位)要依法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按照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原則,將工作責任落實到基層職能單位,確保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無證無照經營行為危害性以及查處取締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切實把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作為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實施綜合整治。要加大組織領導力度,認真協調解決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支持職能部門依法開展工作,實現并保持在本行政區域內基本消滅無證無照經營行為的目標。
(二)落實責任,齊抓共管。一是各級聯席會議要加強組織領導、指導協調、督促檢查的力度,形成各職能部門各負其責、齊抓共管、聯合執法的查處取締合力;二是按照“誰主管、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明確責任,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對個別涉及多個部門審批的重點行業,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明確市場準入審批程序和監管查處責任;三是健全部門查處與聯合執法相結合的工作機制,確保查處取締工作積極穩妥、有序有效進行;四是供水、供電、電信等公共服務行業、企業要增強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積極配合有關職能部門做好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的工作;五是充分發揮基層組織作用,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民委員會及農村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對本轄區內的無證無照經營行為,要及時向有關監管部門報告;六是政府各職能部門要依據法定職責,強化內部責任管理,實施屬地監管,把責任落實到人。對于相關部門的抄告事項,要及時處理,不得推諉扯皮。
(三)寬嚴相濟,分類整治。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正確處理執法與服務、整頓與發展的關系,在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工作中,遵循查處與引導相結合、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取締與規范相結合的原則,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威脅公共安全、破壞環境資源的無證無照經營行為,要堅決查處取締,并依照《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對其中違法情節嚴重、涉嫌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對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失地農民等困難群體或者經營范圍、經營條件基本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無證無照經營行為,應引導幫助其依法辦理相關手續,使其合法經營;對法律法規未明確規定應當登記的經營行為,或按照相關政策規定應免于登記的經營行為,要依法規范管理,不視為無證無照經營行為進行查處取締。
(四)依法行政,文明執法。在查處取締工作中,各職能部門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嚴格按照辦案程序,準確適用法律,堅持依法行政;要秉公執法、廉潔執法、文明執法,杜絕粗暴執法,避免引發群體性事件;對拒絕、阻礙依法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的,要做好說服教育工作;需要*機關配合的,要及時向*機關通報情況,*機關在接到協同執法請求后,要積極支持配合,制止各種阻撓執法、暴力抗法等違法行為的發生,對觸犯刑律的無證無照非法經營行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法制部門要研究查處取締無證無照非法經營行為工作中的法律適用問題,及時為全市清理整治無證無照非法經營行為提供法律意見,依法協調部門之間法定職責爭議問題。
(五)嚴肅法紀,追究責任。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全面落實監管責任,加強對本部門和所屬下級單位開展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工作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本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其他好處,或者不依法履行監督職責,互相推諉、工作不到位,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予依法查處或查處不力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依規給予行政處分。監察部門要對各級政府和各相關職能部門查處取締無證無照非法經營行為工作的情況進行監督,對失職、瀆職、包庇袒護、不負責任、延誤工作的部門領導和工作人員,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六)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各地各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運用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安全生產法》、《食品衛生法》、《消防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出版管理條例》、《娛樂場所管理條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努力提高全社會依法經營意識,營造有利于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社會氛圍,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