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快信息化發展管理意見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公司),市各直屬單位:
為進一步貫徹省政府《關于加快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意見》(蘇政發〔2001〕54號)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在全市開展工業“創業倍增”活動的意見》(徐委發〔*〕29號)等文件精神,加快推進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高工業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增強工業企業競爭優勢,實現工商業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現對加快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大和*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這一主題,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信息化人才為依托,以產業高新化和信息產業化為重點,加快運用信息技術培優培強支柱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加速工業創業倍增步伐,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工商業經濟跨越發展。
二、主要目標
1.信息制造業產值年均增長30%以上;
2.工業生產裝備自動化水平顯著提高,重點行業骨干企業生產裝備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率達到80%以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3.重點行業骨干企業產品開發系統和企業管理系統應用信息技術的比重分別達到80%和70%以上,市級以上新產品信息技術應用比重達80%以上;
4.重點建設50家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示范企業、30家電子商務試點企業,培育10家骨干軟件企業;
5.建立一支穩定的信息化專家隊伍。
三、工作重點
1.突出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重點產業。
機械行業:推廣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工程(CAE)、計算機輔助制造CAM)及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等先進技術,縮短新產品開發周期,提高機械產品的功能層次和智能化、數字化程度,增加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能力;開發和應用網絡化制造,促進企業間信息的交流和制造資源的優化配置。
紡織行業:推廣使用紡織專用CAD/CAM,提高紡織產品設計、裁剪和繡花等技術水平,重點推廣電子分色、電子印花、電子制版、電子配色、電子提花等電子控制技術;推廣實施工廠生產監測管理系統、工藝數據管理系統,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開發應用服裝集成自動化系統,提高服裝生產制造能力,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實現紡織產業優化升級。
輕工行業:在食品行業推廣應用先進的生產在線檢測技術、質量控制技術,不斷提高食品質量,確保食品安全;在塑料、皮革、陶瓷等行業大力運用新型傳感技術和變頻調速技術,提高生產裝備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
煙草行業:加快建立覆蓋全市、連接各個煙葉倉庫和卷煙銷售點的內部網絡,完善煙葉、卷煙產品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建成卷煙銷售信息系統;以ERP為核心,以辦公自動化(OA)為輔助,以實時生產數據采集控制為支撐,逐步建成生產計劃、制造控制、目標成本管理一體化的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
建材行業:大力推廣水泥、玻璃纖維等產品生產的原料自動配料技術、爐窯自動控制技術、產品生產與銷售全過程信息化控制管理系統;應用CAD、CAPP、CAM等技術,提高鋁型材、塑料制品等模具設計能力和加工精度;在新型建材生產中提高自動控制技術水平;推廣新型粉塵治理技術、煙氣脫硫和氮氧化物減排等環保技術等。
化工行業:重點推廣精細化工領域計算機生產控制與優化技術、化工故障診斷技術、安全監控系統技術、工程設計技術的應用,提高各類化工裝置集散控制水平;推廣清潔生產技術,提高氯堿等產品深加工水平,延伸產業鏈。
醫藥行業:推廣先進制藥技術與工藝,重點運用計算機對產品成份進行分析,運用計算機輔助控制發酵過程,提高發酵單位,降低物耗與能耗;運用計算機輔助結晶工藝,實現產品生產的連續化和自動化,提高藥品質量。
生產服務業:加快推廣普及物流自動化設備和系統的應用,如商品運輸定位跟蹤服務系統、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存取系統、自動導向車、電子標簽、貨物自動跟蹤系統等,提升倉庫設施自動化水平,逐步實現自動稱重、自動監控、自動搬倒、裝卸和自動化管理,提高物流作業能力和勞動生產率;逐步引入專家系統、機器人技術,提高物流智能化水平;推廣應用新型營銷方式,加快利用電子商務技術改造企業物流、采購和銷售系統,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2.不斷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
縱深推進企業上網工程。引導企業進一步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企業建設并應用好局域網,提高企業資源整合能力,實現內部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引導和促進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即時、準確地獲取用戶需求、市場、技術、金融、人才以及政策法規等方面的信息,增強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和應變力。
加快實施企業管理信息化。進一步深化信息化管理理念,推廣ERP、CRM等信息化管理技術、方法和成功經驗,提高信息管理系統的普及率;引導現有基礎條件好、信息技術應用效果明顯的企業,擴大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和深度,實現企業信息資源集成,支撐企業可持續性發展。
穩步發展電子商務。推廣應用新型營銷方式,加快利用電子商務技術改造企業物流、采購和銷售系統,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在全社會建設集運輸、儲存、配送、包裝和信息處理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物流體系,以適應市場化、信息化的需要。
3.大力發展信息產業。
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重點開發和應用光通信技術、電子產品數字化技術、多媒體技術、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技術、計算機與網絡外部設備開發技術、智能技術、無線接入技術、新型電子元器件設計技術和電子產品配套加工技術,發展新型電子元器件和電子材料、智能儀表和光機電一體化電子裝備,以及汽車電子和控制系統產品、信息家電、半導體照明及配套產品,培育特色產品和大型骨干龍頭企業。鼓勵電子信息產業向寬帶、汽車電子、數字電視產業鏈和產業延伸。
信息服務業: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寬帶信息網絡,逐步推進電信、數字電視和計算機三網融合,積極發展建設3G移動電話和高速無線移動互聯網。大力發展網絡服務業,積極開拓信息查詢、網上購物、視頻會議、遠程教育、互動娛樂、多媒體服務等網絡增值服務。加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培育信息市場,實現信息產品供給和需求的良性發展。
軟件與系統集成業: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和軟件產業扶持力度,籌劃建設軟件園區,搭建軟件開發公共技術支撐平臺,支持推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前景寬廣的軟件產品產業化,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競爭力的自主軟件產業體系。大力吸引國內外軟件企業和人才來徐興辦軟件企業,進一步推動與在徐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聯合,以創新為核心,產業化為目標,共同開拓軟件產業;積極發展電子政務、公共領域信息化軟件,大力推進軟件技術服務業的發展;結合產業特色,重點發展汽車電子及導航系統、醫療器械、智能儀器儀表等領域的嵌入式軟件,進一步提高工業生產自動化水平和最終產品智能化水平。
四、主要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協調促進機制。市政府成立全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作領導小組,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分管副秘書長、市經貿委主任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負責我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組織、協調和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經貿委,負責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日常工作。各縣(市)、區和市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把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強有力的工作協調機制,共同推進全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作。
2.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多元投融資機制。一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強化政府引導扶持。“*”期間,市財政每年在預算內安排部分資金,建立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專項基金,主要用于重點企業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技術創新項目、示范工程、信息網絡及信息平臺建設、信息化關鍵技術開發與推廣項目的資助、補貼和獎勵。二是加大企業投入力度,增強企業發展后勁。信息化企業技術開發費用不低于企業銷售收入的5%;示范企業的技術開發費占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5%以上,其中用于信息化改造的費用不低于40%。三是健全融資機制,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各有關銀行、各類風險投資資金、貸款擔保基金要重點支持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項目貸款、投資及擔保;建立信息化項目融資協調會議制度,分期分批向金融部門推薦技術含量高、產品市場容量大的項目,做到銜接一批、跟蹤一批、落實一批;有效吸引市內外資本、民間資本投向信息產業,使富余資本發揮更大效益。
3.加快人才建設,健全人才激勵機制。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人才是關鍵。一是在引進人才方面,通過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拓寬用人視野,以開放的用人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重點引進信息化方面的高層次人才。二是在培養人才方面,積極建設以素質教育為主,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信息化人才培育體系,形成符合規劃、規模適當、結構合理、配套有序的人才培育鏈,重點培養一批復合型、應用型的信息化專業技術人才,為推進信息化和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三是在使用人才方面,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創造寬松環境,促進人才的自身價值體現和事業的發展。鼓勵技術要素入股和參加分配,對做出貢獻的各類人才給予期權、期股獎勵或其他形式的重獎,進一步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4.加速體系建設,強化信息化服務。一是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充分發中介機構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鼓勵它們參與企業信息化的實施,在培訓、咨詢、方案推介、硬件選型等方面,幫助、指導、監理企業開展信息化項目建設,為廣大中小企業推進信息化建設提供技術資金、信息等各類服務。要重點培育一批水平高、講信譽、面向市場的信息技術推廣服務和咨詢監理、評價機構。每年對做出較大貢獻的企業信息化中介服務機構給予適當的獎勵。二是建立健全信息技術支撐服務體系。推進以企業技術中心為核心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加強對行業、企業信息化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化專業技術;積極推進跨行業、跨領域的信息網絡工程建設,建設一批行業信息化服務平臺,逐步形成全市企業信息化共同體;成立全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專家咨詢小組,為企業實施信息化提供決策參考和技術支持。三是建立健全企業信息化工作評體系。研究制定企業信息化工作評價指標和辦法,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信息化水平與成效,同時推薦并逐步形成規范的技術標準體系,統一規劃設計全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施方案,進一步提高信息系統的整體性和協調性,保證企業信息資源的安全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