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質量局發展質量振興城鎮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兩個率先”,促進全市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以及《*市質量振興計劃》的要求,結合當前實際,現就*年全市質量振興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廣泛開展質量興市活動,增強全社會質量意識,形成崇尚質量、重視質量的良好氛圍;堅持從源頭抓質量,深入推進名牌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積極引導企業以質取勝,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努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強質量標準化管理,夯實質量工作基礎,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為維護良好的經濟秩序和城市形象,實現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二、工作目標1進一步開展質量興市活動。*年,銅山縣在全面實施質量興縣工作的基礎上,確保年底前通過省級質量興縣(市、區)活動先進縣(市、區)驗收。其他縣(市)、區也要根據各自實際,啟動和開展質量興縣(市、區)活動。2進一步推進名牌創建工作。*年,全市力爭新增中國名牌產品2個以上;新增國家免檢產品8個以上;新增江蘇名牌產品15個左右;市級名牌產品總數保持在150個左右。3進一步夯實質量管理基礎。切實加強標準化管理工作,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工業產品標準覆蓋率保持在95%以上,主導農產品標準覆蓋率達90%以上,產品安全、衛生指標全部達到國家強制性標準,名牌產品50%以上按照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全年新增通過ISO9000、ISO14000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30家以上;產品質量國家和省監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同步提高。4進一步推進標準化工作。力爭制定*農業地方標準10項、*市農業地方標準10項、新建3個省級農業示范區;制定省級服務地方標準2項。加大對農業標準化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力爭全年培訓不少于200人次。做好地理標志產品申報和保護工作,積極培育和保護我市特色產品。5進一步營造良好的質量環境。加大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力度,完成食品加工業集中整頓;不出現區域性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不發生區域性的無證生產和影響區域形象的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大案要案;加強質量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質量意識、法制意識,努力構建質量誠信的和諧社會。
三、具體要求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市質量振興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質量振興工作的組織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有關質量振興的日常指導、監督、檢查、考核工作。建立健全質量振興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分析質量振興工作進展情況,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各縣(市)、區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相應機構,共同推進質量振興工作。制定*年質量振興工作考核細則,明確工作目標和責任,并在年底組織考核。對質量振興工作推進有力、成績突出的地區、部門、單位和個人,市政府將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發生重大質量問題的地區,將予以通報批評,問題嚴重的將嚴肅追究責任。2大力推進名牌戰略。制定實施《*市名牌戰略實施綱要》,堅持“企業主體、市場導向、質量第一、技術領先”的原則,培育、創建、宣傳、保護、發展一批具有競爭能力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名牌產品,制定和完善名牌戰略各項配套政策措施,積極引導和推動企業從戰略規劃、文化建設、質量保證、營銷宣傳等方面下功夫,創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名牌產品群體。同時,加快推動企業以名牌為紐帶聯合重組,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質量月”期間組織全市性的名牌宣傳活動,進一步擴大我市名牌產品和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3積極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各方協調”的工作方針,組織開展和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盡快出臺一批符合*實際的政策措施,推動企業參與和承擔國際、國內標準研制,促進和壯大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標準的規模企業,推動“*制造”向“*創造”的飛躍,由適應規則向制定規則的轉變。4著力夯實質量管理基礎。引導企業牢固樹立“以質取勝”的競爭理念,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大力推廣應用六西格瑪、用戶滿意度、精益生產等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引導企業貫徹實施ISO9000族標準,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鼓勵參與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和修訂;鼓勵企業貫徹《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標準,爭創國家質量獎和*質量管理獎、服務質量獎;各縣(市)、區要結合各自產業結構特點,樹立標桿,以點帶面,全面促進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5強化計量監督工作。突出抓好民生計量,貫徹實施《餐飲計量規范》,對加油機及其檢定工作質量、車輛檢測線、糧食和棉花經銷用計量器具、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等進行專項監督檢查。把能源計量作為工業計量的重點工作,促進企業提高節能降耗的能力。6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和特種設備安全。推進食品安全市場準入,抓好食品加工業集中整頓,強化食品生產環節監管,扶持一批產品質量穩定的企業,整頓一批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企業,關閉一批不具備質量安全條件的企業。按照“統一管理、分類監管、重心下移、層級負責”的食品安全監管新體制的要求,建立食品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突出監管重點,完善監管機制。對高風險食品保持高度的警覺,隨時啟動應急機制處理突發事件。堅持“安全第一”方針,建立特種設備動態監管和重大危險源監控兩大體系,制定和落實管理責任制和應急預案,提高管理效率。推進安全監察方式的改革創新,建立現場監督檢查機制、動態管理機制和安全監察網絡。7深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認真落實打假工作責任制,建立和完善打假工作上下聯動、橫向協作的工作機制,依法懲處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行為。加強對假冒我市名優企業產品的打擊力度,降低名牌的創建風險,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營造公正公平的市場秩序。8努力營造良好的質量振興氛圍。大力倡導“人人關心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大眾質量觀,動員和組織廣大企業及人民群眾積極投身質量振興事業;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鼓勵和支持新聞媒體采取靈活有效、豐富多彩的形式,宣傳質量振興事業,推介質量管理經驗,塑造名牌企業形象,揭露假冒偽劣現象,營造良好的輿論監督氛圍;廣泛開展質量法制宣傳和“質量月”、“質量萬里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專題活動,形成全社會重視質量的環境和風氣,推動全市質量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