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土局節約土地發展管理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公司),市各直屬單位:
近年來,我市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大部分地方能夠依法管地用地,整合土地資源,節約集約用地,處理好發展經濟和保護資源的關系,努力破解土地制約,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但一些地方多占少用、寬打寬用、長期閑置、降低投資強度等粗放用地現象仍時有發生。我市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緊缺,土地資源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供需矛盾日趨突出。為進一步嚴格土地管理,推進節約集約用地,依法規范合理用地,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一、加強土地利用規劃和計劃管理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和土地供應總量。按照統一部署,以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為前提,以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為重點,以節約集約用地為核心,統籌考慮全市發展需求和城市總體規劃,科學修編新一輪市、縣、鎮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安排城鄉建設和產業用地。要進一步完善全市開發區規劃體系,合理確定開發區用地結構,努力將開發區建設成節約集約用地的示范區。在新修編的規劃依法定程序批準前,必須嚴格執行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用地計劃指標的分配使用,要突出重點,分清緩急,實行“有保有壓、從嚴從緊”的政策,堅持以供給引導和制約用地需求,保障重大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等項目用地需要。
二、嚴格建設用地全程管理嚴格項目用地預審。認真落實產業政策,嚴格執行國家限制和禁止供地目錄,嚴控不合理用地,從土地供應上制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嚴格執行《江蘇省建設用地指標體系》,依據行業、產業用地定額標準核定供地數量,嚴防“多占少用”、“寬打寬用”、“低效利用”等粗放用地行為。嚴格控制企業非生產性用地比例,適當壓縮企業內部的綠化率,防止圈占土地搞“花園式”工廠。對于開發區、工業小區內集中建設的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道路用地比例要加以限制。用地沒有通過土地預審的,發展改革等部門不得核準或批準建設項目。認真做好建設用地供應管理。嚴格建設項目用地定額指標,堅持以建設項目投資強度和容積率確定供地數量,對集約用地指標達不到要求的項目一律不予供地或核減用地。實行投資強度最低標準,每畝土地的實際投入,市區不得低于150萬元,縣區不得低于120萬元。市區投資規模小于1000萬元的工業項目不予供地,可以通過租用標準廠房解決生產經營用地。強化用地審批后跟蹤管理。加大用地批后管理力度,形成“批前早介入、批中嚴把關、批后重監督”的全程監管機制。加強日常監督檢查,督促土地使用者按規定進度建設,防止土地圈而不用。對批多用少、占而不用的土地,堅決依法收回,重新配置。全面推行建設項目竣工后的建設用地復核驗收制度。建設項目竣工后,國土資源、發展改革、規劃等部門根據項目批復、規劃、用地批復或土地出讓合同等,聯合對投資強度、容積率等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執行情況進行綜合驗收評估,對未按有關批準文件或合同要求執行的,要嚴肅處理。
三、積極盤活存量土地盡快消化閑置土地。全面開展閑置土地專項調查,查清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等情況,通過完善手續、調整位置,將“死地”用活。提高土地閑置費征收標準,加大征收力度,對建設用地在批后一年以上、兩年以內未開工建設或開工面積不足50%的,按規定征收閑置費;閑置兩年以上的,堅決依法收回。積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鼓勵破產企業利用原有的技術、設備、產品等生產要素,將土地作為重要資本,引資引智進行重組,擴大工業生產能力。對市區優勢區位的工業用地,通過儲備重新規劃用途,公開出讓變現,顯化土地資產,加快城市建設和國企改革。大力開展城中村整理和村莊整理。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推進實施土地整理掛鉤試點,加強對撤鄉并鎮、中小學調整騰出土地的盤活利用。引導農民新建住宅向規劃的農村居民點集中,對廢棄的“空心村”和閑置的宅基地等進行整理、復墾。加強宅基地管理,嚴禁宅基地私下買賣,嚴格實行“一戶一宅”,建新村一定要拆舊村,禁止村莊沿路蔓延式發展。加大對“城中村”的改造力度,鼓勵城市規劃區內的農民集中興建住宅小區,騰出的土地除用于現有村民安置外,其余可用于城市建設用地。
四、建立促進節約集約用地機制嚴格執行《江蘇省劃撥用地目錄》,從嚴控制劃撥供地。完善經營性用地公開出讓制度,全面推行工業用地公開出讓和經營性基礎設施等用地有償使用。適當提高耕地開墾費標準,調整國有土地協議出讓最低價格標準,禁止低價出讓土地或返還土地出讓金行為。對單體用地較大的項目可采取分批供地。在不改變工業用途的前提下,對利用已有工業用地進行生產性改造、容積率大于06以上的,免繳新增建筑面積的土地出讓金和基礎設施配套費。開發區非生產性的生活配套設施用地(宗地)一律以市場方式公開出讓。鼓勵各開發區集中建造和使用標準生產廠房及生活設施,鼓勵向空中發展。
五、加強節約集約用地評價考核開展城鎮及開發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年度評價考核,并與分配用地計劃指標直接掛鉤。對已按批次批準農用地轉用、征收的建設用地,凡當年供地率達不到60%或隔年供地率達不到80%的地區,暫停辦理其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的報批手續,并按未供應土地面積相應核減下一年度的用地計劃指標。評價考核辦法由市國土資源局會同市發改委等部門研究制定。各地在供應新增建設用地后,要及時報市國土資源局備案;未備案的,視為未供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