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強農業信息化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市人民政府:
為了適應我國加入WTO的新形勢,改造傳統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素質,強化政府及有關部門的信息引導、服務功能,更好地指導農業結構調整工作,促進農產品流通,增加農民收入,現根據農業部《關于印發〈“*”農村市場信息服務行動計劃〉的通知》(農市發[*]16號)和省農業廳《轉發農業部關于做好農村信息服務網絡延伸和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工作意見的通知》(粵農[2002]178號)的精神,提出加快我市農業信息化工作的意見。
一、指導思想
我市農業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
為指導,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進我市農業現代化建設為總目標,完善網絡,建立隊伍,健全制度,強化服務功能,全面提高農業信息的采集、分析、傳輸和開發利用水平,加快農業信息進村入戶步伐,改善農村發展環境,用信息化帶動農業產業化,為實現我市農業跨越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二、工作目標
(一)建立和完善網絡
按照統一目標、統一規劃、統一技術標準的要求,以市和縣(市)區、鄉鎮農業部門為依托,聯合科技、信息等部門,做好農村信息資源的組織、整合工作,完成市農業部門局域網和市對外農業綜合信息網站、縣(市)區農業信息服務平臺、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的建設任務;各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專業大戶要建立自己的農業信息主頁,從而建成層級完善的農村信息服務基礎網絡,實現網絡到鎮、信息進村入戶的目的。
全市農業信息網絡建設目標:市農業部門局域網實現辦公自動化,并與市政府政務信息網聯網;市級農業信息網站要建成內容全面、功能齊全、有輻射帶動能力的中心網站,并設立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以此帶動全市農業信息網絡的發展;縣(市)區級農業信息服務平臺要達到“六個一”標準[即有1套設備(如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等)、有1條電話專線、有1個獨立域名的網站、有1-2名專職或兼職人員、有1套組織(隊伍)網絡、有1套管理和服務制度];鄉鎮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站要達到“五個一”標準[即有1套設備(如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等)、有1條電話專線、有1-2名專(兼)職信息員、有1套管理和服務制度、有1個2平方米以上的信息欄]。
實施方案:首先開通“肇慶農業信息網”網站;到*年底,建成市農業局局域網,8個縣(市)區農業局全部按“六個一”標準建成縣級農業信息平臺,36%的鄉鎮按“五個一”標準建成鄉鎮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站;到*年底,80%的鄉鎮建成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站;到*年底,全部鄉鎮建成信息服務站,省、市、縣三級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主頁;到2007年底,完善村級信息接收、設施,建成全市完善的農業信息體系。
(二)建立農村信息員隊伍
為使農業信息網絡有效運轉,須在縣(市)區、鄉鎮、村及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涉農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中發展一批農村信息員,建立起一支責任心強、熟悉業務的農村信息員隊伍。今后5年內,市級要在全市發展農村信息員50名以上,各縣(市)區要在本地區發展農村信息員60名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統籌規劃,分步推進
各縣(市)區要按照市的統一部署,根據各地基礎設施、群眾接受水平等實際情況提出本地的實施意見,做到統籌規劃,分步推進。在制定實施方案的過程中,做到標準不降低、速度不減慢、措施要具體并具操作性,要突出站點建設和信息員隊伍建設兩個重點,確保全市農業信息化各項建設目標如期完成。
(二)多渠道籌集資金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業信息化工作,根據本地農業信息化工作規劃,把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及時足額撥付到實施單位。要拓寬籌資渠道,把農業信息化工作與培育龍頭企業、農業現代化示范、農業綜合開發、山區扶貧等工作結合起來,利用上述項目資金共同扶持農業信息化工作。積極動員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中介組織和經營大戶依靠自有資金建立和維護自己的網絡主頁。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確保我市農業信息體系建設按計劃實施并順利運轉。
(三)加強信息員的培訓工作
根據上級的工作部署,農村信息員培訓工作由省、市、縣(市)區農業部門分級負責。信息員培訓的主要內容以農業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方法和農業科技、經營管理知識、電腦操作及信息網絡的使用、維護基礎常識為重點;培訓的方式主要采用現場集中教學和分散輔導相結合的辦法,也可與“綠色證書”和“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工作相結合。通過培訓,使信息員達到會收集、會分析、會傳播信息的“三會”要求,經考核合格,發給農村信息員證書。
(四)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要建立一系列工作制度,規范對農業信息網絡和工作隊伍的管理,使全市農業信息網絡高效有序運轉。一是規范各級網站的欄目設置。市級農業信息網站欄目設置要全面,縣級農業信息網站(或主頁)要統一設置農業概況(含名優產品)、農業機構、政務公開(含辦事指南、行政執法、服務承諾、社會監督)、投資環境(含農業區、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市場)、縣內要聞(含信息公告、市場動態、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動態)等欄目。二是建立信息制度。各級農業信息網(點)要及時更新和農業信息。農村經濟信息員還要拓寬信息渠道,通過黑板報、派發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向廣大農民傳播農業市場和科技信息,加快農業信息進村入戶的步伐,解決信息到農民手中“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三是建立網絡信息監管制度。市、縣(市)區兩級信息平臺(或主頁)必須指定專門的信息審核員,所有上網信息均經審核后才能在網上公開,如在網上虛假或有害信息,要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四是建立信息員認證和管理制度。所有農村經濟信息員必須經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并實行動態管理,實行考核、獎懲制度。
(五)加強領導,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
各級政府要把農業信息化工作目標任務納入全社會信息化總體規劃和農村經濟發展計劃,切實加強對該項工作的領導。各級有關部門要履行職責,密切配合。農業部門是農業信息化的牽頭組織部門,要負起計劃、組織、監督實施的責任??萍?、信息部門要加強對農業信息化工作的指導,使之與全社會信息化工作協調發展,并給予技術上和信息產業政策上的支持。財政部門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通信部門要加快完善農村通信基礎設施,為農業信息進村入戶、使廣大農民早日走上信息快車道打下堅實基礎。宣傳部門要對農業信息化工作進行大力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推進我市的農業信息化工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農業現代化作出貢獻。
以上意見,如無不妥,請轉發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單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