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實施意見》(肇發[*]6號),引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下稱高新區)在“二次創業”中,向專業化、高集成、大基地方向發展,把高新區建設成為我市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技術創新聚集區,提出如下意見。
一、切實制定高新區自主創新中長期規劃
市科技管理部門和高新區管委會要迅速組織專家開展“高新區技術創新工程”軟課題研究,結合實際制定高新區自主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科學指導高新區自主創新體系建設。
在現有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以及“國家火炬計劃*新材料產業基地”、“廣東省部產學研產業化基地”的基礎上,切實抓好高新區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爭取用5-10年的時間,建立和完善高新區的公共技術創新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
規劃6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積作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用地,引進一批高新技術項目、科研機構及高新技術人才,使其成為高新區的重點產業園,成為吸引高新技術項目的重要載體,切實增加園區的技術儲備和發展后勁,爭取早日成為國家級高新區。
二、加快建設高新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
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含“孵化器”)是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核心內容,是高新區持續發展的動力源。積極構建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創新平臺,大力創辦各種類型企業孵化機構和為中小科技企業服務的中介服務機構,加快建立以企業孵化服務機構為核心、創業資本市場和信息網絡為主要組成部分的高新區創業孵化體系。
三、積極創建為企業服務的公共技術平臺
建立為企業服務的公共技術平臺,是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能夠吸引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落戶園區,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入園企業技術創新、產業集聚,使高新區成為新經濟增長極的示范園區。要依托園區已有社會科技資源,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積極創建公共技術平臺、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大力發展社會中介檢測和認證機構,切實提高公共檢驗檢測和認證的市場化程度,提高公共檢驗檢測能力。
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把吸引培養高層次人才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要圍繞推進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和創新型高新區等重大戰略部署,不斷優化創業環境、改善生活環境、提升人文環境、創新制度環境,努力把高新區建設成為高層次人才施展才華的首選區、安居樂業的目的地、實現人生價值的大舞臺。
要結合實際,制訂實施創新和科研團隊引進計劃、領軍人才引進計劃、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創業精英引進計劃、留學人才來區創業服務計劃。要積極探索人才資本產權激勵辦法,建立健全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的薪酬機制,實行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報酬。要進一步簡化人才流動手續,妥善解決引進人才的家屬就業、子女讀書、住房、醫療保障等問題,消除引進人才的后顧之憂,為吸引高層次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保障。
要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基礎作用,采取校企合作等多種渠道,著力培養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人才。鼓勵企業自辦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組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支持企事業單位“走出去”,在境內外人才密集地區設立研發機構,要突出企事業單位在吸引高層次人才中的主體作用。
五、設立“高新區技術創新工程”專項資金
高新區作為我省首批示范性產業轉移園區,要進一步提升入園企業的技術集成和自主創新能力,要充分發揮“國家火炬計劃*金屬新材料產業基地”和“廣東省部產學研產業化基地”的品牌效應,全面提高金屬新材料、汽車零配件等主導產業的研發和應用技術水平,引進孵化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金屬材料、汽車零配件企業,推動高新區產業的集群創新和產學研合作。
為進一步提高園區的自主創新能力,由市政府和高新區管委會共同出資設立“高新區技術創新工程”專項資金,從2009年起,一定3年,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高新區財政每年安排700萬元,共800萬元,由高新區負責管理實施。該專項資金用作扶持“國家火炬計劃*金屬新材料產業基地”和“廣東省部產學研產業化基地”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人才引進、培訓、考察和以項目補助方式扶持技術含量高的初創階段的小企業,進一步推動高新區技術創新工程積極深入開展。